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32900436.html
觀念平台-看懂習氏三招:愛國、治理、表演
2013-03-29 01:57 中國時報 【蔡詩萍】
習近平選擇俄羅斯當他集黨政軍大權後的首次出訪國,是精心安排的策畫,且效果極佳。
俄羅斯總統普亭玩弄西方民主選舉遊戲於股掌之間,在總統與總理的寶座上從容出入,成為俄羅斯首席強人,他對西方社會,尤其美國,採既合作又鬥爭戲碼,應該深得習近平的讚賞。習近平在普亭面前發表「鞋子合腳論」的演講,惺惺相惜的表態意味十足。「習近平時代」的中國走向,實不言可喻。基調也就是他當國家副主席時,曾發表過的「中國不輸出麻煩,他國也別想干預中國」的一貫立場。
說穿了,習近平延續的仍是鄧小平以來,中國官方的主流論述:繼續改革開放,但絕不照抄西方價值、照搬西方模式;亦即,政改不可能走西方式的民主。依西方的發展理論,經濟成長到一定程度後,會激發政治民主化訴求,迫使政治體制朝民主化方向改進。這觀點當然參雜濃厚的西方經驗與價值偏向,不過,六四天安門事件倒也確實提供了一些中國案例的可能性。只是,中國共產黨同樣也記取了教訓,而力圖在改革開放之中,繼續抓緊權力,鞏固政權。習近平上台後,顯然更了解要在發展中,讓中共這艘巨輪不致「水能覆舟」,唯一法寶,便是凸顯「中國式治理」的績效,使天平傾向「水能載舟」的一邊。
這種抗拒西方經驗的「中國國情發展論」,能否成功?要靠時間來證明。不過,至少在強調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老戲碼下,治理若得當,必有其一定的穩定效果,能提供中共黨機器與傳媒,在治理績效的論述上,為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提供較具民意基礎的宣傳策略。治理績效含義很廣,政策實效是一環,領導者的表演,也是一環。習近平訪俄期間強調中國主體性,若屬「硬訴求」,那麼第一夫人彭麗媛的媒體旋風,便無疑是成功的「軟訴求」了。
彭麗媛不同之前的中國第一夫人,她本身是亮麗歌唱家,是公眾人物,嫻熟媒體應對,她一身莊重不失時髦的打扮,全是中國製行頭。一顰一笑皆成焦點,焦點之後的國產服飾謎底揭曉,尤其讓中國民眾齊聲按讚,與以往網民常見的冷嘲熱諷相較,這回彭麗媛倒是搶足風采,贏得壓倒性喝采,替習近平出訪加分許多。「第一夫人牌」以往盡屬西方國家領袖出訪的搭配演出,如今中國也有搶眼的第一夫人,與夫婿一搭一唱,軟硬兼施、恰如其分傳遞中國訊息。自此,我們解讀習近平時代的來臨,視野當然需更為細緻。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已顯示在中產階級的積累,以及海歸派的大量回國上。這些人固然熟悉相當程度的現代價值,但中國富裕、強大的歷史情結,他們照樣渴望。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要在這兩極中走鋼索、保平衡。民族愛國主義、治理績效與表演政治,應是習近平三合一的統治技巧。(作者為作家)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