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X1/6675875.shtml
洗手後 別再碰病床隔簾
【聯合報╱潘懷宗/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台北市)】 2011.10.26 02:00 am
九月間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國際抗微生物製劑與化學治療論壇上,愛荷華大學奧爾醫師的論文引起重視。奧爾醫師指出,愛荷華大學醫院內科病房及內外科加護病房內的隔簾,竟然發現許多具有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腸球菌等細菌。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正是造成院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台灣有五成至八成的院內感染就是由這種細菌造成的,而抗藥性的腸球菌也造成了另外百分之九的院內感染。
在台灣每一百個住院十天的病人中,大約有三至五個病人會發生院內感染。如果不謹慎預防院內感染,病人本來的疾病是控制住了,但卻死於院內感染,豈不冤枉。
目前醫院約半年到一年定期清洗一次隔簾,是否需在更短的時間換洗有待討論;理由是美國研究發現有九成以上的隔簾一掛上,七天內就會被細菌汙染。
會拉起隔簾主要是維護病人的隱私,醫護人員或家屬在進行診療、換藥、鼻胃管灌食或協助在床上如廁等情況之前,都知道要先行洗手,然後拉起隔簾,再進行上述動作;但這樣的順序其實是嚴重錯誤的,必需先拉起隔簾,接著去洗完手,然後才能接觸病人。我們經常看到醫生在查房時,他可能已經洗過手了,但若貼心的為病人拉上隔廉,就產生了嚴重錯誤,應該由不接觸病人的隨行人員拉隔廉才對,這一點醫學界需要加強宣導。
任何醫護人員或家屬、訪客,在接觸病人之前洗完手、戴口罩後,切記不可再去接觸其他任何物品,尤其是病床隔簾。相信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將可大大降低院內感染的比率,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2011/10/26 聯合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