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X1/5680632.shtml
聯合筆記/複製貼上的醫療把關
【聯合報╱張耀懋】 2010.06.23 02:46 am
右腳開成左腳,是烏龍。換作病患,可不這麼想。
很罕見嗎?可能要超出你的預期。骨科醫學會幾年前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卅六點九的骨科醫師曾聽聞其他的醫師開錯刀,包括開錯病人、部位和手術錯誤,可是只有兩成醫師會在病患的手術部位做記號。
那時的骨科醫學會理事長候勝茂,後來出任衛生署長,即大力推動手術部位標記。這幾年幾已成國內醫院手術必備程序。
要在手術部位畫記號,不是單單畫上一個圈圈或叉叉;醫師須在手術前再與病患確認、溝通。巡房時,還希望透過做記號,增加醫師與病患溝通、問診機會,也可以提醒護理人員與其他非主刀的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在撰寫病歷時,多一次核對機會。當然也希望透過病患的自我檢查,再一次確認。
這樣就夠了嗎?人命可不能開玩笑。除了記號,還要有完整的病歷記載,可以比對;從主治醫師的診斷與處方、X光片判讀報告、住院醫師與實習醫師登載,還有護理人員廿四小時不間斷的護理紀錄。不僅要寫下來,還要參考其他醫療團隊人員的紀錄,再綜合判斷。只要任何一個關卡發覺異象,都足以提出警訊、因應。只是當十幾道關卡流於形式,組織監控就形同失靈。
當主刀醫師根本無暇見病患,記號只好請實習醫師代勞;病患在麻醉前才看到醫師,想聊兩句就被麻倒了;當電腦的「剪下」、「複製」功能已取代專業人員的思考,於是第一個看診的醫師記錄下錯誤的手術部位時,隨後各級醫師跟著「複製」、「貼上」,十道關卡,與薄薄一道,其實沒啥兩樣。
醫療確認程序沒有依樣畫葫蘆的空間,只有精準踏實。
【2010/06/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