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醫療、醫學與健康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我兒斷指! 家屬嗆慈濟「是人球嗎?」
 瀏覽6,331|回應12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恰恰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100326180507
我兒斷指! 家屬嗆慈濟「是人球嗎?」   

邱小妹人球案又出現翻版!一個1歲3個月大的小男童,右手無名指斷了一小截,父母緊急送到慈濟醫院急救,但醫師卻讓小朋友在手指頭留著血的情況下,還沒有打止痛針,苦苦等候,最後不得已轉院縫合,已經過了9小時。父母把當時跟醫師的對話PO上網,醫師先是說等到中午,接著又說要等到下午。

家屬擔心錯過黃金搶救時間,中間好幾次焦急問說,還要多久?但院方都是說,還要再等,醫生甚至還嗆說「又沒有生命危險,就等到5點多,不然就轉院啊」,讓家屬十分心寒。

光打個預防針,才1歲多的丹弟弟就哭到不行,更別說,手指頭斷掉,流著血苦等9小時還沒有止痛針。署名是「拿著兒子斷掉手指頭9小時」的爸爸,在部落格寫下給證嚴法師的一封信,述說為人父母的煎熬心情。

3月20日丹弟弟,右手無名指斷了一小截,雖然沒有傷到骨頭,但指甲跟一小塊肉掉下來,整個分離。

夫婦倆急奔到最近的慈濟醫院,時間是早上8點50,爸爸回憶,急診室外科醫師冷冷的說,傷口是斜的,乾脆切掉一些,讓傷口更平整,實在無法接受,轉到整形外科,等了40分鐘卻是「那12點開刀好不好」?

苦撐到12點,護士卻告知,要到下午5點才可以,最後到下午4點半等到不能再等,只好轉院到北醫,對方立刻急救,但問題是在慈濟耗了將近9小時!

中間家長不是沒質疑過,要是錯過4到6個小時的黃金搶救期該怎麼辦?但院方回答,開刀要等上6到8小時的空腹期,最讓家長心寒的是,醫師還嗆下,「要是開了有吸入性肺炎,自己負責,而且沒生命危險,5點多比較安全,要不然轉院啊」。

文章PO上網,網友痛批這跟2005年的邱小妹人球案有什麼兩樣?事情發生快一個禮拜,丹弟弟能不能恢復昔日無憂的笑,還沒把握,傷口從開始縫合的白白的,現在變成黑黑的,下週一換藥時,還要再觀察,慈濟醫院發表聲明稿,強調是父母同意願意等6到8個小時,不過家屬駁斥根本沒有,如今沒有多餘心力再費唇舌,只望最愛的小寶貝,快快好起來。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918193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立法戳破醫院不能說的祕密(劉梅君、張雅婷)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620/34311473
立法戳破醫院不能說的祕密(劉梅君、張雅婷)
2012年06月20日 貴報揭露台中慈濟醫院聘用多名無照人員在開刀房從事醫療業務,甚至直接參與縫合傷口。更令人驚訝的是,該院管理高層竟說「這是醫界長期不能說的祕密」、「如果要拿慈濟當箭靶來犧牲,那也沒有辦法」。此嚴重破壞醫界專業形象與病人手術安全的違法行徑,難道是醫院普遍的「歷史共業」?
過去媒體陸續報導醫院僱用密醫、密護嚴重威脅到病人安全的新聞,讓我們相信台中慈濟醫院絕非唯一個案。另種更常見的違法行徑,是醫改會今年勞動節前夕「血汗醫院」記者會所公布的醫院奧步:強迫受僱護士或醫技人員「跨行代打」,兼做非其醫療本業工作,例如要求護士違法幫忙縫線、麻醉、包藥、檢驗,或逼迫非放射師的其他醫事人員,違法從事應由放射師執行的X光檢查,不願配合可能工作不保,出事還得自己扛責任。

 

--------------------------------------------------------------------------------

不靠檢舉難揪違法
這案件與近期另則「打麻醉製造假癱瘓,醫病勾結詐保」醜聞,或去年轟動杏林的「癌症檢體調包案」,都凸顯醫療弊端稽核困難與危害的嚴重性。但由於醫療行為過於專業且醫病資訊不對等,加上白色巨塔內眉眉角角深不可測,除非是「巷子內」的白袍內線人員舉報,否則光靠衛生局的消極稽查,還「事前通知」醫院,根本查不到違法。
很遺憾的是,能像本案檢舉人堅持做對的事,護士三度踢爆最後促使政風室也介入而破獲的畢竟是少數。我們常接獲的醫護心聲,卻是在地方衛生局與醫院「醫醫相護」氛圍下,不敢挺身檢舉;在封閉式的醫院管理制度下,編出個理由,叫檢舉的員工包袱款款走人的案例,更時有所聞。因此,制定「醫療行業之檢舉人保護機制」(吹哨者保護法),保護揭弊者身分、人身安全與工作權益,才能戳破醫院不能說的祕密。
此外,現行《醫療法》對於僱主聘用不具專業資格者之罰則過輕,甚至尚無針對醫院僱主強迫受僱醫護「跨行代打」之罰則。為免「劣幣逐良幣」、「法律讓受迫害白袍勞工更加弱勢」等狀況更嚴重,應盡速在《醫療法》第108條增列「嚴懲醫院老闆逼迫醫護違法代打」之處罰條款。
最後我們提醒,醫院違法的老問題,不能全推卸責任給健保給付、人力不足。說穿了就是成本低廉,加上健保錢照給付,衛生局也不見得捉得到。這如果成為醫界不能說的祕密,實有損醫界白色榮光。


劉梅君為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雅婷為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837462
無照護士縫合 慈濟允諾改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20618/20120618551978.html
無照護士縫合 慈濟允諾改革
中央社-2012年06月18日 下午13:52

(中央社記者黃進恭台中18日電)台中慈濟醫院被指僱用沒有合格執照的護士在開刀房從事縫合傷口,慈濟醫院今天表示,這是特定的人違反醫院規定,院方絕不允許發生這種事,也會加強改革工作。

合格護士指慈濟醫院違法僱用沒有合格執照的護士在開刀房工作。合格護士的家屬李姓男子表示,多次向醫院反映都沒有獲得回應,才轉而向媒體爆料,希望情況有所改善。

李姓男子說,醫師開刀時,開刀房共有11名護士,其中只有5名有合格執照,其餘6名沒有執照卻從事縫合傷口,其中1名蕭姓男護佐沒有執照竟還升任組長,顯示醫院管理出問題。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回應表示,早在今年2月就要求醫院整體考量及改革,像是蕭姓男護佐在開刀房實施縫合手術,如果有這樣的事情,院方絕對不允許,也會處理。

何日生表示,醫院合格護理師有40多人,會輪流值班,開刀房人力充足。至於為何會發生不具合格證照的護理人員出現在開刀房,會再深入了解;蕭姓男護佐不具備合格證照卻升組長一事,也是醫院要極力改革的地方。

他說,所謂改革,就是讓所有護理人力具備護理師資格,非護理師資格只能做輔佐工作。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政風室主任陳良泉則表示,衛生局前後共3次前往慈濟醫院開刀房查看,無論對照班表或審核開刀人員的執照,都沒有發現任何違法之處;醫院若有疏失,會依法處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837459
po產婦剖腹照 小護士致歉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108/20110817154404.html
po產婦剖腹照 小護士致歉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8-17 18:34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楊思瑞嘉義縣17日電)1名實習生將產婦剖腹產照片張貼上網,被查出是6年前大林慈濟醫院的實習生,這名護士透過現任職的奇美醫學中心表示悔意,願向當事人及家屬致上最真誠的歉意。

蘋果日報報導,有護理人員將產婦剖腹產等照片po網,照片中的醫護人員非但沒有制止,還停下手邊工作擺pose比出YA的手勢。

大林慈濟醫院表示,po照者為民國94年到院實習的學生,照片為學生自行拍攝,動機可能為與同學分享醫院實習經驗,對於學生自行將照片po上網,院方深表遺憾,未來將加強實習生醫學倫理觀念。

至於媒體報導接生團隊合照比YA照片,院方指出,拍攝地點及背景均非接生手術團隊人員,2名比YA者均為實習生,而被拍照的醫護人員事先並不知道學生要拍照;從刊登的照片,執行手術的醫事人員未怠忽病患照顧,不過在開刀房內拍照的行為確實不妥,將進行內部檢討改善。

對此,嘉義縣衛生局下午派員前往大林慈濟醫院了解。衛生局副局長蔡淑真表示,po上網的護理人員已從高雄輔英科技大學畢業,94年這名學生到大林慈濟醫院實習,當時拍照時,院方以為是教學用途或與同學經驗分享,不知道會被po上網。

蔡淑真指出,針對在開刀房拍照一事,大林慈濟醫院早已明訂一套規範,且附帶保密條款,僅用於教學或觀察病情進展用途,而在圖片中不能有任何足以辨識病人特徵的畫面。

po照者現任職於奇美醫學中心,奇美醫學中心指出,這名護理人員99年到院任職,至今1年來工作情形正常,並未發生違反工作規定之事。

奇美醫學中心指出,院方昨天獲悉此事後,已在第一時間責成該名護理人員將網頁撤下,希望對當事人的傷害減至最小。

這名護理人員向院方表示,因為忘記網頁密碼,6年前的個人網頁早已荒廢,未曾經營更新;對於當年的作為相當後悔,也願向當事人及家屬致上最真誠的歉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694701
醫師罵髒話 對事不對人判無罪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106/20110629714403.html
醫師罵髒話 對事不對人判無罪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6-29 21:00

(中央社記者唐筱恬台北29日電)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急診室黃姓醫師,因看診問題與病患發生口角,涉嫌對病患罵髒話。法院審理認定,醫生情緒反應是對「事」的抒發、非對「人」的侮辱,改判無罪。

根據台灣高等法院今天公布的判決書指出,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急診室1名30歲黃姓醫師,去年7月間因看診問題與楊姓病患發生口角,黃男竟摔筆、突然起立、脫下口罩,對著病患怒罵髒話,還拉扯病患衣服扭打成一團,導致病患左手腕挫傷、衣領脫線破裂,遭病患一狀告上法院。

黃姓醫師稱,病患常掛急診看診,他屢勸病患不聽,一時沉不住氣才會摔筆、拍桌起立,罵了1句髒話,非有意辱罵病患;會扭打在一團是因為病患主動攻擊,抓住他的衣領向前拉,基於正當防衛,才扭打在一起。

法院一審認定,黃姓醫師先動手打人、且2人的肢體衝突屬「互毆」,更在判決書表示醫生行為與莽夫無異,令人難以苟同,最後依傷害罪、毀損器物罪、公然侮辱罪判黃醫拘役40天,得易科罰金。

案件上訴至二審,高院審理認定,黃醫雖然有罵髒話,從當天情境看來屬解說病情而衍生的情緒反應,顯見是對「事」的抒發、非對「人」的侮辱,認定醫生未有侮辱之意;且醫生出手抓住原告衣領應屬正當防衛,未有傷害、毀損的故意,改判醫生無罪。全案可上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661266
管制級別最高 過量恐心肺衰竭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85540/IssueID/20110104
管制級別最高 過量恐心肺衰竭
2011年 01月04日 蘋果日報

嗎啡在國內屬一級毒品,濫用恐被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且需被送勒戒治療;但在醫療上,嗎啡是效果佳的止痛藥物,但因其成癮性最高,被衛生署列為第一級管制藥品,藥物需有專櫃加鎖,以防有病患不當使用,有上癮或致死風險。


劑量與流向須登記
台大醫院麻醉部主任范守仁表示,嗎啡具成癮性,主要用於止痛和麻醉,針劑型施打後會有輕快感、飄飄然,過量使用嗎啡可能抑制呼吸,造成心肺衰竭,也恐因共用針頭感染愛滋。台北榮總麻醉部主任陳國瀚表示,嗎啡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
現行藥品管制分類依成癮性高低分四級,成癮性最高者如嗎啡等為第一級。衛生署管制藥品組簡任技正許炳章說,使用嗎啡需經層層把關,醫院或藥局只能向衛生署管制藥品製藥工廠購買,劑量和流向都要登記,非癌症患者使用嗎啡類藥物衛署都會列管,現列管約三百多人,且規定區域級以上醫院,需成立委員會審議確認合理用藥才能使用。記者許佳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385215
慈濟醫院 被爆濫開嗎啡止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85535/IssueID/20110104
慈濟醫院 被爆濫開嗎啡止痛
病患每次打高劑量100毫克 衛署要查
2011年 01月04日 蘋果日報

【連線報導】立委羅淑蕾昨在立法院踢爆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台北慈濟醫院放任病患濫打管制止痛藥嗎啡,有人一年就醫五百多次、每次打高劑量一百毫克嗎啡,形同毒品溫床。衛生署表示會調查;台北慈濟醫院昨喊冤指是依專業開藥、沒濫用。
羅淑蕾昨在立院衛環委員會指接獲民眾爆料,指台北慈濟醫院濫開嗎啡,一名三十多歲年輕人外傷後,到該院用嗎啡止痛上癮,一個月急診五十九次,一年看診五百四十九次,每天嗎啡用量可達一百毫克。


髖關節截肢打嗎啡
羅淑蕾指一般骨折止痛,頂多用十毫克嗎啡,醫院竟放任病患無限制用嗎啡,在外用嗎啡被視用毒品會被抓,但到醫院可無限制濫用,係因衛署罰則太輕。衛生署二○○五到二○○九年管制藥品稽查結果,每年有近四分之一醫院管制藥品帳冊登載不實或沒銷毀紀錄,前者罰六萬到三十萬元,後者才罰三萬到十五萬元。
衛署副署長陳再晉說,將了解台北慈濟醫院有無讓患者濫用嗎啡,若查證屬實,絕不寬貸。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黃文魁昨說會協助調查。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回應,該名個案是髖關節創傷後截肢,因疼痛轉到該院,骨科和精神科醫師共同評估後才給予注射嗎啡,也依病情需要給予止痛劑量,無濫用、劑量過量問題,患者曾改用貼片或口服藥,但效果不佳,有時一天跑四趟急診,不給嗎啡就吵鬧。
衛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組簡任技正許炳章說,慢性疼痛患者用藥應是在先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可待因都無效下,才用嗎啡,每天一百毫克不會致命,曾有癌末患者打一千毫克才止痛。


嚴重可撤開立執照
許炳章表示,醫師若不當使用嗎啡,除可罰六萬到三十萬元,情節嚴重者可撤銷其開立管制藥品的使用執照。
中山醫院副院長、麻醉科醫師朱益宏表示,嗎啡多用在術後二到三天止痛,三天量頂多共三十毫克,另常用於癌末患者,通常一天五到十毫克,一百毫克量很大,慢性疼痛者很少需打嗎啡止痛,但因疼痛很主觀,有可能是患者有欺騙行為,才讓醫師開高劑量嗎啡。


現行管制藥品分類與管理
第1級:麻醉止痛藥品:嗎啡等
第2級:麻醉止痛藥品:吩坦尼、配西汀等
第3級:鎮靜安眠與部分麻醉藥品:一粒眠、FM2、K他命
1~3級管理:
.藥物需放進專櫃加鎖,且由不同人、不同鎖,兩人以上核對才能打開
.處方醫師須領有管制藥品使用執照
.開立時要有專用處方箋且需患者簽名出示身分證
.藥物領出後需登錄病患姓名與病歷號
.醫院每半年向衛生署申報用法用量
第4級:安定鎮靜劑:蝴蝶片、安定穩等
管理:醫師開立處方箋後需登錄備查並向衛署申報,每年需統整後再申報一次
資料來源: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385211
搶攻旅遊市場 慈濟推觀光醫療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12/20101202458031.html
搶攻旅遊市場 慈濟推觀光醫療
    
中央社╱中央社 2010-12-02 13:36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 日電)花蓮慈濟醫院將與觀光旅遊業者合作發展國際觀光醫療事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今天表示,醫療結合旅遊可提升觀光產業附加價值,讓遊客「看健康」、「看美麗」。

花蓮慈濟醫院今天邀集觀光旅遊業者舉行說明會,宣布將結合旅遊業發展國際觀光醫療事業,提供遊客利用休閒旅遊的行程做健康檢查和體驗美麗的服務。

「醫院不是只能看病,還可以看健康、看美麗。」許文林說,「健康促進」是慈濟醫院的目標,為了扭轉一般人對於醫院是看病場所的刻板印象,慈濟醫院特地與觀光旅遊業結合,希望讓遊客在悠遊花蓮之餘,還能帶著健康和美麗回家。

花蓮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主任蔡世滋表示,現在越來越多人已有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也有許多民眾有美容整形的需求,慈濟醫院有高品質、高科技的醫療專業,可滿足遊客健檢和美容整形的需求。

「泰國、新加坡、韓國、印度等國家都積極發展觀光醫療,創造非常高的產業價值。」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說,台灣的觀光醫療資源不輸這些國家,如果不發展,實在很可惜。

花蓮慈濟醫院已規劃經濟型快速健檢、高科技快速健檢和尊爵全身健檢等3 套天數不同的健康檢查行程,並推出美容整形和微整形專案等服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305140
醫療典範 大林慈濟院長獲獎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1010/20101028060391.html
醫療典範 大林慈濟院長獲獎 

中央社╱中央社 2010-10-28 17:18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28日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獲得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徐超群今天道賀,他說,簡守信主持電視節目,普及醫學知識,是醫界典範。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設「台灣醫療典範獎」,經嚴謹評選,今年度共有10名醫師獲獎;簡守信獲獎消息傳出,嘉義縣醫界同感榮耀,徐超群特別前往大林慈濟醫院道賀。

徐超群指出,簡守信扶助弱勢,參與偏遠、災難地區醫療不遺餘力,足跡遍及國內外,主持大愛醫生館電視節目10年,以淺顯易懂口語解釋醫學知識,又從中介紹人文及藝術的趣聞、常識,對民眾了解醫學、認識醫療有莫大貢獻。

簡守信表示,雲嘉地區地下電台賣藥猖獗,因藥性不明,常讓民眾衍生許多病症,站在醫療第一線的醫師要更努力,傳播正確醫療知識,而不是讓病人破財傷身,直到症狀末期才到醫院就醫。

簡守信指出,成長、學習都是在台北地區,如果沒有走出台北,現在也只是眾多醫師的一員,但因為走出來,感受更多,在國外義診時,彼此不認識、不能溝通,病人看到醫師卻會流淚、擁抱,這才是真正的醫病關係本源。

簡守信說,醫師要珍惜能夠幫助人的職業特性,醫師要走出去,走入社區、人群,關懷弱勢,世界就會變得更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245092
理盲濫情的新聞
推薦0


Bloghost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實在不知到該怎麼說這樣的事.

醫師每天超時工作, 所看到的都是責難, 不是沒有好病人, 但是一個無理的責難,  抵的過一百個對醫師的讚美.

大家對醫師做對視為理所當然, 對聽不懂的東西, 視為醫師騙人.

一定要台大榮總的醫師才是醫師, 其他的醫師根本不看在眼裡. 常常是用施捨的態度在看這些醫院.

等待與犯錯都不會接受在台灣人的字典裡. 這樣的社會, 到最後不會有醫生要執業了.


不喜歡拘束, 喜歡自由自在
So I am Bloghost.

我是博格幽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163236
簡守信:刀鋒常帶感情 做該做的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833078.shtml
簡守信:刀鋒常帶感情 做該做的事

【聯合報╱簡守信】 2010.09.07 01:57 am


大學即將開學了,考進醫學系的喜悅,想必是多年苦讀的你最風光的時刻。「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歡喜中有著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寒窗印記,更有著未來投入人群拔除病痛的使命與期許。只是近來醫療環境似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要隨著這股熱帶氣旋御風而行、隨風而上,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折翼之鳥的憂慮反倒可能縈繞在你的心頭。

可是有必要這麼悲觀嗎?

我想和你分享的兩個觀念,這要從一位病人的照顧和一堂無語良師的課說起。

外科加護病房的時針指著凌晨兩點卅分,呼吸器及生理監視器低沉單調的背景聲中夾雜著病人不安的呻吟。護理人員發現病人腹部的敷料又滲濕了,而傷口的滲出物中竟夾雜著血跡。值班的外科住院醫師,也就緊急的被呼叫來到病榻。這位年輕的外科醫師仔細的清洗了傷口也找到了出血點,做了妥善的處理後正想走回值班室,把握那僅剩不到二個小時可以休息的時刻。

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在加護病房的另一個角落有個熟悉的身影,那是他的老師正守在前一晚剛接受完移植手術的病人身旁,由於病人一開始的狀況不太穩定,他就在病床旁拉把椅子坐下來,緊盯著生理監視器和尿管、引流管,注意有沒有什麼異狀,並且隨時提醒護理人員該做什麼處置。隨著病人的生理徵象漸趨穩定,他疲憊的身軀也才漸漸在病人規則的心跳聲中,坐在椅子上沉沉地睡去。年輕外科住院醫師看到的不只是之前在病房巡診或手術檯上指揮若定、號令三軍的統帥;更是一位有血有淚、深情款款的男子漢。在病人最需要的時刻,他給了他的肩膀。

說到移植手術、肝臟移植手術之所以能順利在我們的醫院進行,除了國內外的培訓觀摩和動物實驗之外,在大體老師身上進行的模擬手術更讓外科醫師心領神會。開刀細節在大體老師的以身示教的同時,肌肉紋理更轉化為生命紋理,神經血管也化身為無語良師的深刻叮嚀:「寧可你們在我身上劃錯千刀萬刀,也不可以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經過這樣的洗禮,外科醫師不會只是武功高強的小李飛刀,也不會是拔劍四顧心茫茫,不知道醫療方向依止的專業人員,而會成為「刀鋒常帶感情」有血有肉的漢子。

參與模擬手術教學的不只是已經往生的大體老師,主刀的醫師及學生在課程前會拜訪大體老師的家人。當家屬椎心的追憶起老師生前的點點滴滴和這段時間天人永隔的思念,這個技術成長的課程有了生命的氛圍,生命當然也就不再只是公共衛生統計學上的冰冷數字。

一位大體老師的女兒提到她最珍貴的回憶是父親在散步中對她的叮嚀。那時候,爸爸知道她工作上有些瓶頸和挫折,特別提醒她:「做該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而那次的散步是在爸爸動脈瘤破裂突然往生的前一天晚上。

透過家訪,透過大體老師的家人,醫師學生們沒辦法親耳聽到的叮嚀卻在轉瞬間成為未來行醫地圖的心靈導航。醫療加上人文,正確的說應該是醫療回歸人文,是如此的動人。走過專業迷思迎向醫療的文藝復興,不正是熱血青年的你所希望的嗎?

所以只要刀鋒常帶感情,做你該做的事而不是你想做的事,你,沒有必要那麼悲觀吧!(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2010/09/0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160836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