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北建城百年
 瀏覽1,437|回應2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4316+122010020800261,00.html
飛躍博覽會蛻變台北城
2010-02-08 工商時報 【林祝菁】

 兩場博覽會,串起台北城的百年蛻變!

 「不去是真可惜的!別庄我不知,單就我們的庄,沒有一家無人去的...博覽會是自有台灣,也未曾有過的熱鬧啦,看一次,就是死也甘願...」這是日據時代艋舺作家朱點人在小說《秋信》裡的一段文字,描述的是1935年「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的參與盛況。這場殖民政府在台北所做的「帝國主義的巨大展示」,幾乎是驚動全台民眾到台北「朝聖」,也進一步確認了台北在當時的政經重心地位。

 相隔75年,今年台北終於又要舉辦大型博覽會-國際花卉博覽會,會場橫跨圓山、新生、美術館及大佳河濱等四大公園區。有別當年台博會是殖民者用以誇示陽剛的國力,11月的花博會以柔克剛,尋求再蛻變的契機。

 始政博覽會 尋找重生力量

 台北建城於清領時期的1884年,建市於日本時代的1920年,就在建市15年後的1935年,台北舉辦了第一次博覽會。那一年(昭和10年),新竹、台中發生大地震,3千多人喪生,1萬多人輕重傷,26萬人無家可歸;但就在同年,台灣有了第一次博覽會,也有了第一次地方民意代表的選舉。

 當時熱鬧的程度,非身在那個年代的人,恐怕難以體會,《秋信》裡用「好比遊月宮回來還要歡喜...」,來形容看完台博會的人心滿意足。根據史料記載,當年展場串連現今的台北二二八公園、中山堂與中華路,投入經費142萬日圓,展出物品達30萬件以上,主要展館41棟,有台灣、日本、南洋的風土物產,也展出科技相關的現代化產品,而各種宣傳手法,包括宣傳單、空飄宣傳、入場兌換券、花車大遊行、小冊子、紀念郵戳等,其中台北鳥瞰圖,標出當時台北許多重要建築地標。

 據統計,博覽會吸引335萬人參觀,占當時全台總人口數600萬的6成,帶來上千萬日圓商機,其中台北城內、艋舺、大稻埕等三地聯合大拍賣,更創造了225萬日圓的收益。

 花卉博覽會 翻轉台北市容

 經過75年,台北將在建市90年再度舉辦大型的博覽會。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強調,花博會是台北市脫胎換骨的機會,不只是辦一個展覽而已,而是藉由花卉的「美麗的力量」來翻轉台北市容。

 博覽會可辦的項目相當多,何以會選中「花卉」為主題,對此,李永萍說,主要在於「花」早已深入中國人的文化,而且每年台灣各地舉辦花卉展都吸引相當多人前往參觀,像是彰化的花卉博覽會,都湧進上百萬的參觀人次,可見得「花」本身就有相當大的魅力。

 李永萍認為,台北的難看在於建築沒有規劃,沒有美感,此次的花博會,將徹底改造台北市容,嚴格執行景觀法。除了硬體,此次也串連各領域的人才,將美的文化創意事物匯集進來,同時,也宣導環保概念,嚴控工商企業的節能減碳,且提供個人晶片去計算個人排碳量,而博覽會期間,接駁車一概採用電動車,就是希望不僅市容好,空氣也得變好。

 她說,博覽會所展現的產品極有可能改變整個社會,市府已斥資80億元作改造,希望能達到800萬的參觀人潮目標,全台灣每3個人就有1個人前來參觀。

 到底花博會能否再創75年前的風光?能否如市府所願為社會帶來質變?能否再創朱點人所說的:「看一次,就是死也甘願....」的驚豔,且拭目以待。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51342
 回應文章
軸線翻轉 東西城爭輝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4316+122010020800145,00.html
軸線翻轉 東西城爭輝
2010-02-08 工商時報 【林祝菁】

 剛讓出全球第一高樓頭銜的台北101, 或許是當代台北最重要的建築地標,而101所在的信義區更是現今台北金雞母。但,東區崛起不過是最近3、40年,追溯百年台北的風華,還是要從淡水河那端談起。

 台北市分成12個行政區,以2009年房地產行情來看,信義、大安、中正區名列前三名,然而,百年來,從淡水河孕育出繁榮的萬華區(昔日的艋舺)、大同區(大稻埕、大龍峒),如今卻吊車尾,也顯示出整個台北城經濟板塊自西向東移的變遷脈絡。

 淡水河是台北市的經濟之母,全長約160公里,是台灣第三大河流。整個台北盆地透過水,將上游農、林、漁、牧、礦等貨物,順著河水至下游處集中銷售海外,造就了艋舺、大稻埕及淡水等商業城市。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莊永明表示,全台灣只有淡水河有河運功能,在1862年滬尾(淡水)設海關開港後,茶葉帶動整個台北經濟,占當時台灣外匯的7成,而茶商公會也就坐落在大稻埕的甘谷街,是台灣第一家公會,2009年剛好滿120年。

 國內多家知名企業發跡於迪化街、大稻埕的大同區,包括米果大王旺旺集團,紡織界大亨新光集團,食品業的義美、光泉等等。旺旺的台北總部仍在西寧北路上,而義美的第一家門市也在延平北路,其位址曾是蔣渭水所經營的大安醫院,也是《台灣民報》的總批發處。

 許多老一輩的人都記得,大同區裡,有號稱台北市第一家西餐廳波麗露,有第一家引進電梯的百貨公司大千百貨,有城隍廟、孔廟、保安宮、法主宮,有紙醉金迷的黑美人大酒家,有南北貨大街迪化街,尤其這條僅約800公尺的迪化街,所創造的財富難以計算。

 莊永明說,2010年台北市設市剛好滿90年。整個台北地區,在清朝時稱為台北府,日據時代是台北州,泛指台北市、台北縣、基隆縣市及宜蘭縣市,原本計劃往東發展,但後來二戰爆發,此計畫就暫停了,直到林洋港、李登輝擔任市長時代(1976~1981),整個經濟板塊才逐步往東挪動。

 而隨著臺北市經濟活動重心逐漸東移,發跡該地的民間企業總部紛紛遷出,商業機能逐漸沒落,但這些老街,卻也見證了那個風華絕代或顛沛流離的大時代故事。

 為了讓先進先退的大同、萬華舊區有重振雄風的機會,總統馬英九在市長任內提出「軸線翻轉,再造西區」計畫,幾年下來,有褒有貶,西門紅樓、萬華剝皮寮、大龍峒的孔廟似乎都「活過來了」,但圓環更新則失去了庶民特質。

 現任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表示,市府希望能軸線翻轉,把西區的老城予以復舊,像是萬華的古廟、大稻埕的歷史街區,合力建構老城文化區。她認為,台北市要有多元文化並存,東區是百貨、辦公,商業性功能較高的區域,而西區則是歷史與文化的場域。她個人喜歡中山北路,穿梭在巷弄之間,中山北路有日本殖民的遺址、美軍駐台的痕跡、還有周日外勞群聚思鄉的氣息,一條路貫穿了台北百年的政經變遷。

 市府積極改造西區,民間團體也有心讓大稻埕再現往日風采,莊永明說,以前該區有大光明戲院、國泰、第一劇場等等,如今早已不復見,他們正計劃讓娛樂事業重回大稻埕,讓西城故事繼續傳唱下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51348
布莊老店員見證西區起與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4316+122010020800262,00.html
布莊老店員見證西區起與落
2010-02-08 工商時報 【林祝菁】

 國民政府來台後,台北「城內」所販售的東西與大稻埕截然不同,城內是外省人的天下,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莊永明直言,作家白先勇所描寫的《台北人》,是上海來的台北人,而非道地的台北人。

 在「城內」工作了60年的林秀鳳,今年76歲,外表比實際年齡小十幾歲,能說一點日文,有股日本媽媽的高雅味道。她16歲從三峽到台北討生活,迄今仍在博愛路華泰布莊工作。她說,60年前,城內布莊幾乎都是早上8點半開門,晚上10點半才打烊,生意好到店員連上廁所、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反觀現在,早上10點開門,晚上7點打烊,一整天客人寥寥可數。

 「當時雖然累,但商家是有活力的。」回想起過去那段光輝,林秀鳳相當愉悅。她說,剛到台北時,先在大稻埕延平北路的布莊學習,那時布料很少,需要拿戶口名簿來排隊登記才能買,有時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3年後,她轉到城內鴻翔布莊,當時還是二層樓木板房,由於博愛路大車無法進入,全是人行步道,幾乎天天都人擠人。

 她說,客人進來買布,找店員幫忙挑布都得排隊,而店員也因為客人超多,沒時間吃飯,老闆娘常準備好飯菜,放在棉被裡保溫,要大家找時間去吃。

 25歲那年,林秀鳳跳槽到衡陽路的翔泰,後來親身目睹台北史上最轟動的「追星」事件:反串梁山伯的明星凌波訪台。

 林秀鳳說,那時整個台北城陷入瘋狂,萬人空巷,就為了一睹凌波真面目,凌波到翔泰買布,她去接待,公司玻璃還被人潮擠破了,那是林秀鳳最難忘的一天。後來翔泰火災,林秀鳳回到鴻翔,目前則在鴻翔樓下的華泰工作。

 林秀鳳的客人相當多,像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已故裕隆董事長吳舜文、明星夏台鳳、陳莎莉等。她說,以前邵氏的戲服幾乎都在翔泰買布做。她也曾接待過來訪的友邦總統或夫人,曾有張與他們的合影在當地國家報紙刊出,朋友看到了,還跑到店裡跟她說:「你揚名海外了耶!」。 林秀鳳說,以前的人買布,出手很爽快,一買就很多,如今老主顧凋零,成衣業發達,讓布莊沒落了,但她終究離不開這個工作一輩子、充滿精彩回憶的所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