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醫療、醫學與健康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劉小弟死因謎團 民眾對疫苗怕怕
 瀏覽2,851|回應8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02/20100207002020.html
劉小弟死因謎團 民眾對疫苗怕怕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7 10:04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 (1)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郝雪卿、李錫璋7日綜合報導)「媽媽,我就不要打那個疫苗,為什麼妳要幫我簽同意書?」劉小弟生前疑問,一字一句烙印在劉媽媽和劉爸爸心中,兩人誓言釐清是否新流感疫苗讓愛子喪命?

新流感防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去年11月1日起推出疫苗接種政策。7歲的劉小弟開朗活潑,在學校施打新流感疫苗後,隔天身體出現紅疹,輾轉經3家醫院救治,不幸於12月21日死亡。

當醫生的劉爸爸難以接受,強烈質疑是疫苗惹禍。當天請台中市議員張耀中召開記者會,希望政府部門和相關醫療人員給一個交代。隔天媒體大幅報導,斗大標題「打新流感疫苗後,7歲童敗血症亡」,引起社會震驚。

劉爸爸認為兒子死得冤枉,原本拒絕兒子遺體被檢方解剖,但為釐清死因,只好忍痛同意。12月24日劉小弟遺體解剖,劉爸爸和劉媽媽也首度在媒體前露面。

神情憔悴的劉媽媽聲淚俱下說,「他在病床上就一直跟我說,『媽媽,我就不要打那個疫苗,為什麼妳要幫我簽同意書』?」如今天人永隔,劉媽媽深深自責,「我覺得我真的很對不起他」。

她更氣憤的是,「死亡證明書開不出他的死因,這樣我怎麼對他交代?」劉爸爸也說,整個月來的心情,真的很難受,當初在兒子的加護病房外面,「幾乎是崩潰的、幾乎是跪下來求著醫師救治他的」。

根據張耀中提供的資料,劉小弟在11月19日施打國光疫苗,20日晚間洗澡時發現腳底和腳踝出現紅疹,隔天到診所就醫用藥,劉媽媽也通報疾管局防疫專線。

劉小弟11月24日發燒不退,紅疹布滿全身,就醫後住院治療。12月2日疾管局召開視訊會議,專家研判可能是急性白血病或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12月18日劉小弟腦幹出血,12月21日死亡。

究竟劉小弟死因是什麼?台中地檢署今年1月9日表示,根據法醫研究所初判,劉小弟是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導致腦幹出血死亡。不過,劉爸爸反駁,認為這是結果,不是原因。

台中地檢署1月20日公布法醫研究所死因鑑定報告,指稱劉小弟因噬血症候群導致多處器官壞死,最後腦幹出血死亡,且多處器官檢測出B19微小病毒,研判與噬血症候群相關,但無法證明與疫苗相關。

5天後,台中地檢察署指出,美國疾病管制局檢驗認為劉小弟死因是噬血症候群,且有B19微小病毒感染。疾管局表示,尊重這份檢驗結論報告,但此時不宜再去刺激劉爸爸。

除劉小弟案外,孕婦流產或死胎案也受矚目。例如家住彰化的張先生和張太太,原本歡天喜地準備迎接第1個愛情結晶,公婆也期待小孫子的誕生。沒想到懷胎9月的張太太,疑接種新流感疫苗後流產,家中氣氛立刻愁雲慘霧,張太太幾乎天天以淚洗面。

暈針、癱軟等疫苗不良反應案例也傳出多起,包括台中市某高中二年級的馮姓女學生,去年11月24日在學校接種新流感疫苗後,沒多久就頭暈、嘔吐,左手左腳酸麻無力,就醫卻查不出病因。

經多次住院仍查不出病因,馮媽媽表示,女兒後來是服用友人提供的偏方,才慢慢好起來,現在已看不出異樣。但她還是擔心有不良物質留在女兒體內,希望政府協助追蹤至少15年,以免還有後遺症。

馮姓女學生則心有餘悸說,「經過這次經驗,以後我再也不敢打疫苗了」。

暈針、死胎、癱軟等疑似疫苗不良反應頻傳,但疾管局總是說「無關疫苗」。劉小弟案成為壓垮民眾疫苗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全台緩打潮、甚至停打潮,讓衛生單位大傷腦筋。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49873
 回應文章
跨國調查新流感疫苗安全性(謝炎堯)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185820/IssueID/20110216
跨國調查新流感疫苗安全性(謝炎堯)
2011年 02月16日 蘋果日報

台中劉小弟注射新流感疫苗後死亡,疾管局在一周內只於會議室討論,就判斷與注射疫苗無關,但是將解剖器官送美國檢驗,發現許多器官含有B19微小病毒,可以推斷是感染B19微小病毒致死。B19微小病毒可能引起的疾病有感染性紅斑症、血小板減少症、致命性心肌炎、流產或胎兒死亡、壞死性血管炎、川崎病和巨大細胞動脈炎等(Young & Brown KE. N Engl J Med 2004;350: 586-597.),當年注射新流感疫苗後死亡病人,有上述診斷者大有人在,可是都在疾管局的會議室內被草率地宣布與注射疫苗無關。


流感疫苗的重大不良反應,有些是已知但是發生機率極低,屬可接受的危險,包括免疫性腦炎、脊髓炎和過敏性休克。疫苗另有無法預料的未知危險,製造過程中,可能遭受病毒、細菌或黴菌污染,培養出變種病毒,不能以傳統方法祛除其感染毒性,或製程的瑕疵,摻雜不純物。這些不良後果不能由人數有限的臨床試驗發現,須大規模使用後,收集不良反應,由專家調查分析,才有發現的希望和可能。
2008年1月7日美國米蘇里州向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管制中心)通報一家小兒科醫院的洗腎病人發生過敏反應的群聚病例,CDC立即進行全國性的病例調查,發現有好幾州也有類似的群聚過敏反應病例,從2007年12月下旬就有此現象,且還包括接受治療的心臟病病人在內。CDC先調查洗腎設備、洗腎管線和用水,最後發現共同現象是都使用Baxter Healthcare製造的肝素(heparin),2008年1月17日Baxter Healthcare立即主動將9個問題批號的產品回收,2008年2月28日回收全部產品,2008年3月以後,過敏反應發生頻率恢復常態。


對藥物不草率結案
CDC和食物藥品管理局(FDA)、廠商與醫師密切合作,繼續一路追查,懷疑中國漳州Scientific Protein Laboratory供應的肝素原料藥可能有問題,可是CDC和FDA的檢驗都沒有發現問題,繼續和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研發精密檢驗方法,開發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和質子核磁共振(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檢驗法,花費3個月才證實原料藥中有一從來不為人知的不純物,「含過多硫酸鹽的軟骨素」,引起過敏反應。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13日止,受害病人分布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法國、德國、荷蘭和義大利等12國,總共死亡81人。(Blossom DB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2674- 2684.)
肝素是自1935年就有的老藥,廣泛使用於洗腎、心導管術、心血管手術和血管血栓栓塞病人,美國的CDC沒有只在會議室內開會討論,依據肝素過去的安全性和沒有此種不良反應的報告,逕行宣布與肝素無關而結案。
建議請公益團體募捐經費,邀請美國CDC和FDA的專家來台主持注射新流感疫苗的不良反應調查,例如檢驗病人血液的B19微小病毒免疫球蛋白G和M(IgG, IgM),器官的B19微小病毒基因片段,養雞場的環境和營運紀錄,及疫苗製造過程的紀錄。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511626
總統,請別消費劉小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21/today-o1.htm
自由時報2010年9月21日

總統,請別消費劉小弟!
◎ 蔡美欣

記得「沙利竇邁」(Thalidomide)嗎?

一九六○年代,這個風靡歐洲、日本、非洲、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的「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讓研發的藥廠賺大錢,但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一名年輕女醫師Frances Oldham Kelsey,資歷、輩份都不高,因著研究經驗,而懷疑「沙利竇邁」的安全性,竟不准予在美國上市。當時,醫藥界、輿論界普遍的想法是有新的藥物、疫苗都是好事,一個「C咖」小醫生獨排眾議的做法,使她承受來自各方的質疑與壓力。

結果呢?很快的人們發現,「沙利竇邁」會造成胎兒畸形,缺手缺腳。因此美國國會於一九六二年制定法律,嚴格規定新的藥物、疫苗都必須「證實」安全、有效,才能核准上市,大大改變了傳統「有新的藥物上市都是好事」的觀念。

當年的小醫師Frances Oldham Kelsey,後來獲得甘迺迪總統頒獎。五十年後的今天,FDA特別以她的名字Kelsey設立一個新的獎項,鼓勵年輕一輩要有「勇氣及見識」為全民健康把關。

回到台灣。去年,原本只從事分裝流感疫苗的台灣廠商第一次製造新流感疫苗,聲稱一切規格皆沿襲日本北里藥廠,連藥證都用同一張;臨床試驗的樣本數遠遠少於諾華、GSK等有數十年製造疫苗經驗的國際大廠;全民接種後,各種副作用頻傳,最廣為民眾所知的「意外」,就是劉小弟之死。

隨著時間,這些事情逐漸被淡忘。沒想到,劉小弟這麼慘痛的事件,卻被馬英九總統拿來跟花博相提並論,透過總統府發言人說,民進黨攻擊花博的方式,就像過去政府在新流感來襲全力防疫,民進黨卻大扯後腿模式的翻版。

馬總統,你對劉小弟,以及其他施打疫苗後諸多「意外」的受害者,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嗎?喔,「與疫苗無關」!你會這麼說吧!但是,那幾位失去子女的父母,那些施打疫苗後終生遺憾的年輕人,你要如何說服他們「與疫苗無關」?這樣的父母官,置人民的生命安全於何處?今天你怎麼還好意思拿這件事情出來說嘴?

二○○九年的H1N1病毒毒性不強,造成全球死亡的人數約一萬五千人(每年季流感光是在美國就平均造成四萬人死亡),因而使得許多專業者質疑所謂「新流感大流行」是一個hoax,一種圖利廠商的詐騙手法。你只要上Google搜尋H1N1 hoax,就有高達二十五萬個結果(英文的)。例如一則歐盟時報的新聞標題:歐盟確定H1N1疫苗是一場騙局:EU confirms H1N1 vaccine program a HOAX.

這些外國人,難道都是在扯國民黨的後腿?

(作者為小兒科醫師,非民進黨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183442
防疫亂象 果然是奇蹟…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590121.shtml
防疫亂象 果然是奇蹟…
 
【聯合報╱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秘書長(台中市)】 2010.05.11 02:34 am
 
 
馬英九總統曾公開的讚許我國此次新流感的防疫是項奇蹟,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國人都是很贊同的。不過奇蹟的解釋有兩層意義:一是做得太好了,簡直就是個奇蹟;一是做得太差了,不得不靠出現奇蹟才得以收攤。那麼我們到底是哪一個呢?

我們知道流感是個上呼吸道傳染病,而且是個傳染力極強的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病不像蟲媒傳染病或接觸傳染病可以用傳統公共衛生的手段予以阻絕,必須仰賴疫苗接種。但在去年疫情初來之際,大家的目光卻是放在如何阻絕與該不該全面使用克流感,政府一直沒有在第一時間就動到要立即自製或購買疫苗的念頭。以至於後來病急亂投醫,與諾華簽下了屈辱的不平等條約,買了天價的疫苗。當然事出緊急,我們無法因此怪罪任何人,但國人心中的不舒服是難免的。

這次多虧了我國土產的國光疫苗,在臨危受命之下產製了足夠的疫苗供國人使用。然而這麼辛苦的成果,在我國防疫單位的糟蹋下,弄得簡直是不成人形。該公布的臨床試驗結果不公布、不該公布的卻大肆公布;該立即處理的不良反應,沒有經過鑑定就逕自在媒體公布;該立即鑑定公告周知的死亡案例,卻深鎖在保險箱裡任由媒體不斷的炒作。一時之間國家最重要的防疫政策被貶成連糞土都不如。

因為疫苗注射是此波疫情中最重要的政策,要評斷此次防疫做得如何?非疫苗注射莫屬。我國不是宣稱百分之廿五的人都打了疫苗嗎?那為什麼這次嘉義與后里的軍營流感事件中幾乎所有的役男都沒打疫苗,而且還死了一個年輕的糖尿病人,這個人應該是去年列管必打疫苗的高風險族群,怎麼也都沒打呢?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這百分之廿五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看了我國疫苗注射的亂象以後,我還真佩服馬總統的真知灼見呢!其實說奇蹟常會叫人誤會是在捧人還在損人,還不如叫神蹟來得好,因為我國的防疫始終脫不了看天吃飯的範疇。

【2010/05/1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969972
防疫成功? 受害者家屬說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1/today-o2.htm
自由時報2010年4月21日

防疫成功? 受害者家屬說話
◎ 劉錦成

某位國內醫界大老於2009年新流感疫情爆發時預告全台將有2萬人死於H1N1病毒,截至目前全台因新流感死亡人數為44人,遠低於這位大老的「預言」。遂於3月2日在網路上發表了這是因為台灣疫苗施打率為全世界第4,所造就的「台灣奇蹟」,進而更建議總統,因施打疫苗而造成不幸往生者將「立法」強制解剖。這是什麼心態?這是什麼動機?必須修法的是身兼疫苗研究計劃主持人不可兼任預防接種受審小組成員以及檢討疫苗藥證核發流程之法律適時性。

因H1N1造成的死亡率遠比以往季節性流感死亡率低,真的是全因施打疫苗的功勞還是本來病毒毒性就較弱呢?以目前全球將近17,700個個案死於新流感來看,許多國家的施打率大多都在1-2成左右而某些國家如波蘭甚至連疫苗都不買,而死於新流感的人數為172人,大約為每百萬人口4.51人,而美國約有2成5民眾接種疫苗卻有10,837人死亡,約為每百萬人口35.28,這又如何解釋呢?

姑且不論目前WHO官員是否受廠商影響而刻意提高疫情層級並受到歐洲議會調查。以一謙虛、理性、勇於負責及站在受害者同理心的立場去檢討疫苗問題,應是一個政府應有的作為。澳洲坎培拉國立澳洲大學的Peter Collignon教授於4月份的Australian Prescriber撰文批評澳洲政府全面施打H1N1疫苗的政策失當甚至指出其副作用可能比實際好處更多。而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也都在檢討此波疫情中政府反應是否適當時,我國竟然連「預防接種受害審議小組」委員都可兼當廠商的人體試驗計劃主持人。基本利益迴避原則都可不顧時,其公正性及思考性之狹隘性可想而知。當然44位因疫苗死亡個案中不用審也可知與其無關了。

3月22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Eric Delwast教授所領導的團隊發現葛蘭素(GSK)所生產的輪狀病毒疫苗因被豬病毒PCV1污染而被FDA下令全數下架。以首次生產新流感疫苗廠商的經驗以及此次發生死亡個案許多都有瀰漫性血管凝血不全且全集中在中部,看來是不是把所扣押之該批號疫苗送往國外公正之實驗室驗證後再請總統予以敘獎也不遲呢?

解剖決不是解決此次因疫苗死亡個案之萬靈丹。劉小弟在第3天就在無法源依據下被半強迫解剖且在30幾天後才弄出一個醫學論點薄弱連台灣法醫學會也不表認同的B19誘發噬血症候群的繆論。請問受傷害的到底是社會還是家屬呢?(美國CDC報告並未直接推論B19與噬血症候群相關)

醫學因果關係須以更謹慎,謙虛態度面對,B19病毒於1975年發現而遲至1990年才被發現與噬血症候群有關而2004年的Vioxx藥物也在上市4年造成全球數萬人心肌梗塞死亡並發現美國FDA及廠商都事先知情不報後才被揭發。一個政府實在沒必要在一篇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270字的神經學及流產率的背景值比較中用「平反」字眼替任何廠商發言而賠上以往的公信力吧?

我們非常肯定基層防疫醫師以往在台灣公衛所作的用心及努力,但高層在檢討整個事件中能否以更謙虛、開放、負責的心態?只為了拼全世界接種率第4名而完全失去自已對疫情的判斷力並辜負了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及造成民眾一輩子的傷害又有何值得沾沾自喜的呢?

希望整個事件能在以一各方公開辨論或公聽會的方式下讓事情得以釐清。惡人所怕的,必蒙到他;義人所願的,必蒙應允。

(作者為醫師,劉小弟的父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946108
疫苗人氣變嫌棄 政策溝通出問題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02/20100207002654.html
疫苗人氣變嫌棄 政策溝通出問題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7 10:11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5)(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新流感從疫情暴起到疫苗緩打,國內外都發現,現在不是疫情在流行,而是害怕疫苗有問題在流行,庶民則發展出健康成人才有本錢打疫苗的顛倒論,疫苗接種政策溝通真的出了問題。

美國紐約的精神科醫師歐弗利 (Danielle Ofri)去年12月31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H1N1新型流感疫苗的情緒流行病學」專文,身為醫病溝通專家的他,對疫苗從人氣變嫌棄,有感而發。

他在文中說,當疫情發生時人心惶惶,每個衝進診間的病人都嚷著「趕快給我疫苗」,等到疫苗開始接種,民眾看到的是疫情不嚴重,而非疫苗發揮效益,轉而關心不良反應事件,害怕疫苗傷害,於是說「我才不讓這一針扎進我身體」。

某些疫苗不良反應跟情緒脫不了關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3年發表「疫苗接種後的集體心因性疾病」,內文引用路透報導,中國黑龍江省密山市近1000名學生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集體頭暈、嘔吐或發燒,即使北京當局鑑定疫苗安全,仍眾怒難平,抗議活動癱瘓鐵路,迫使檢警逮捕地方教育及防疫官員。

台灣學生接種新流感疫苗佔人口比率全球第一,衛生署來不及當成榮耀,即為接二連三暈針、癱軟、死亡等事件弄得焦頭爛額。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說,接種政策沒有錯,但是不良反應事件「與疫苗無關」的口語表達,讓外界以為疾管局很冷血。

去年12月21日劉小弟死亡事件,身為醫生的劉父對衛生署、法醫研究所做出的死因「與疫苗無關」、「與B19微小病毒有關」結論,無法信服。最近間接得知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結論與法醫一致,他仍懷疑死因與新流感疫苗脫不了關係。

這段期間,許多醫界人士紛紛投書媒體或在網路發表文章,質疑政府沒有能力把關、疫苗不安全。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現在「流行」懷疑疫苗不安全,民眾的認知受到誤導。

疫苗安全問題熱門,黃太太說,最近在小吃攤聽到老客人聊天,聽到「孕婦打疫苗會死胎」、「老人打疫苗會中風」、「小孩打疫苗會癱軟」的言論,客人聊到最後的結論是「成年人身體健康,打疫苗才不會出事」,令有醫藥背景的她啼笑皆非。

對於坊間許多似是而非觀點,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說,幼兒、孕婦、老人原本就是高危險群,打疫苗是要保護高危險群,就算沒有打疫苗,中風、死胎、多發性神經炎等事件還是會發生,這是「背景值」的概念,應該要探究超出背景值的「異常」原因。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兼任副教授陳建煒專攻藥物流行病學與不良反應。他指出,媒體和網路充斥醫師文章,一般人不了解醫學名詞,也無從分辨何者為真、何者謬誤;因此,預防接種的溝通對象,需視醫藥專業人員、病人、民眾的身分做區隔

台灣新流感疫苗接種量滑落,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徵用電視頻道復播「防疫即時通」,請專家學者擔任防疫大使,仍無法拉抬「打氣」。歐弗利在醫學期刊中認為可請知名公正人士,出面穩住民眾對疫苗的信心;衛生署也曾想過,但是台灣找不到這號人物。

陳建煒認為,在開放的社會,不能壓制學術自由,人民可自由取得資訊,政府政策和醫學研究有不一致的情況,是必然的結果。在後現代社會裡,權威不被信任,這正是公衛人士推動正確醫療知識的挑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49893
國產疫苗乏人愛 尋求歐美加持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02/20100207002657.html
國產疫苗乏人愛 尋求歐美加持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7 10:10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4)(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暈針、癱軟、死亡等疑似疫苗不良反應事件頻傳,讓國光生技很受傷。「台中劉小弟疑打國光疫苗後死亡,國光比誰都想知道真相」,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道出滿腹無奈。

國光生技的國外訂單縮手,也波及防疫政策滿意度,現在國光擬申請歐盟驗證,卻又暴露出歐規、美規、日規不相同,吹皺一池春水。

去年5月以來,國光宣布配合防疫政策趕製疫苗時,外界唱衰,部分醫學界人士表態拒打。詹啟賢曾回應表示,「國光疫苗要是不合格,就整桶倒掉」。前行政院衛生署長陳建仁也說,不論是帶動生技製藥產業發展,或站在防疫是國家安全一環,台灣擁有自己的疫苗廠是重要的事情。

不過,衛生署民調顯示,民眾對新流感防疫政策滿意度、信心度、接種疫苗意願,從去年底的近9成,日前大幅下降到6成5。疾病管制局分析,除台中劉小弟死亡事件影響社會觀感,非疫苗專業人士唱衰疫苗,正是主要原因。

從報紙投書、社群網站的內容來看,顯然國光疫苗不得醫界人心,有關「國光疫苗含汞量是諾華的50倍」、「國光用的蛋有問題」、「沒做兒童試驗」、「產製過程不符合美國FDA規範」的流言或言論,統統出自醫界人士之口。

其中,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質疑,衛生署沒有能力確實把關疫苗安全,國內也沒有能力自製安全有效的疫苗。最近他投書主張,國光疫苗只有取得美國或歐盟准予輸入銷售的證明,才能讓民眾安心使用。

國光生技今年初在各大報刊登廣告,以各種公信檢測數據,駁斥有關國光疫苗品質不良等流言,並前往台北地檢署,控告破壞國光名譽的醫師。

國光生技副總經理高聖凱批評,部分醫界人士奉歐美為圭臬,連醫界前輩建立的國家制度都否認,那麼歐美上市的藥物疫苗,難道不必在台灣做人體試驗就直接上市呢?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副教授陳建煒認為,歐規、美規各不同,拿歐美標準來檢視台灣的疫苗,不盡合理。

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坦言,以前台灣沒有疫苗產業,所以歐洲進口疫苗用歐規、美國的疫苗用美規,日本疫苗用日規。在國光疫苗自製新流感疫苗成功後,衛生署是用日規加上一點美規,讓國光疫苗以400多人的人體試驗報告申請藥證。

全球去年為緊急防疫而搶購或趕製疫苗,蕭美玲說,國光的技術母廠是日本北里,按照日規,新流感疫苗不必重做人體試驗;諾華藥廠是歐洲藥廠,按照歐規,諾華是持禽流感疫苗藥證申請輸入新流感疫苗,同時進行人體試驗。

如今疫苗從賣方市場,變成緩打潮,蕭美玲認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衛生署官員也說,若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規定,國光疫苗未進行上千人的試驗,諾華疫苗含佐劑,都無法在美上市,台灣跟著美規走,根本無疫苗可用。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國光疫苗數量多,在劉小弟事件後,通報量激增,民眾把打完疫苗後的中風、癱麻、死亡等巧合事件,都怪罪到疫苗身上,即使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小組審查認為無關疫苗,仍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高聖凱坦言,公費新流感疫苗打不完,國光自費疫苗產銷計畫胎死腹中,有關國光疫苗的負面報導一大堆,不僅嚇得國人不敢打疫苗,也嚇跑了國外訂單。

今年國光依照與歐洲荷蘭Crucell公司的合作計畫,由國光代工生產疫苗原液,銷往歐洲分裝。高聖凱說,今年國光將要申請歐盟的查核,主要是針對季節流感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若將新流感病毒降格為季節流感病毒,國光將投產符合歐盟規範、含新流感的季節流感疫苗。

未來國光流感疫苗應否重新做人體試驗,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認為沒必要。蕭美玲認為,衛生署一定要有自己的標準,建立國家的公信力,這也是發展生技疫苗產業所必備的法制基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49885
新流感狼來了?各國疫苗緩打大不同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02/20100207002658.html
新流感狼來了?各國疫苗緩打大不同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7 10:06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3)(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7日電)台灣的新流感疫苗不良反應率與其他國家差不多,但民眾深受不良反應事件影響,接種意願大打折扣。部分國家也有緩打狀況,除不良反應案件影響,疫情趨緩也是重要原因。

2009年春天的新流感疫情造成全球恐慌,各國紛投入新流感疫苗製造,或搶購疫苗備戰。去年秋冬數以億計的人口接種新流感疫苗,接種時間之短、規模之大,堪稱史上頭一遭。

綜觀世界各國疫苗政策,幾乎都遵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不管大人、幼兒、慢性疾病、孕婦都施打疫苗。

台灣除國光生技投入本土疫苗製造,也向外國藥廠諾華採購疫苗,兩者共採購1500萬劑。台灣準備的新流感疫苗劑量約佔總人口數6成,去年11月起陸續免費提供民眾施打,目前接種人口約2成多,衛生單位原本希望至少能達3成。但因傳出幾起疑打疫苗致死、不良反應事件,民眾對疫苗失去信心。

緩打問題在大陸也發生,大陸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來台參與新流感研討會時表示,新流感病毒較溫和,若患者本身沒有疾病,感染後致死率不高,不像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或H5N1(禽流感),民眾認為新流感就是一般流感,這是大陸緩打主要原因。

香港政府今年初免費為容易感染新流感的人接種疫苗,但由於有多人接種後出現後遺症、甚至死亡,接種計畫也不順利。

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美國、瑞士也有類似疫苗緩打現象,可能因接種後出現噁心、嘔吐或暈針等集體反應,影響民眾接種意願。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也說,法國當初以為每人要打2劑,購買9600萬劑疫苗。目前只打500萬劑,主要是疫苗開打早期,有1名醫生接種後出現多發性神經炎(GBS),引發軒然大波,進而引發緩打潮。

分析國內外新流感疫苗疑似不良反應事件監測,疾管局指出,至1月28日為止,台灣疑似不良反應事件總通報率為每10萬劑21件,大陸11.95件,美國12.8件,日本14.7件,瑞士16.4件,法國22.2件,加拿大23.1件,英國73.6件,愛爾蘭135件。相較之下,台灣不良反應事件通報率雖不是最低,卻也不是最高。

為何台灣民眾會深受不良反應事件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王任賢認為,民眾太民粹,把所有通報不良反應個案當作確定個案。美國民眾會把不良反應通報個案視為一般通報個案,不會作為打不打疫苗的依據。

不少國家開始減訂新流感疫苗,如美國、德國,主要是認為新流感不如原先擔憂的那樣致命。疾管局指出,世衛2月底將討論,可能會將新流感降格為季節流感,列入今年冬天的流感疫苗株內,如果疫情沒有變化,新流感防疫不排除在3月底告一段落。

新流感疫情是不是「狼來了」?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今年1月26日舉行公聽會,討論新流感是否是「假的大流行病」,提案議員指控世衛等機構受到藥廠影響,誇大新流感威脅。世衛則否認,認為一切可受公評。

不管新流感疫情是不是被誇大,它仍是可能致命的傳染病。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認為,今年冬天新流感疫情很可能把原有的季節性流感壓下去,成為主要流感病毒。疾管局應以前車之鑑,做好萬全準備,最重要是對民眾說清楚、講明白,才能減低疑慮,以利防疫工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49881
救濟審查力求公信 疫苗安全仍受質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healthy/201002/20100207002660.html
救濟審查力求公信 疫苗安全仍受質疑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7 10:05

人命關天!無關疫苗?專題報導 (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新流感疫苗受害求償案多達200多件,有待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釐清因果關係。當近48件審查結論出爐時,疫苗安全真相仍在迷霧中,也無法提振低迷的接種人氣。

新流感疫苗安全受質疑,受害救濟管道也備受矚目。新1屆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查小組今年元旦走馬上任,成員擴增到20人,其中醫界人士13人,其他7人為法界、消費者、社福背景,希望淡化外界「醫醫相護」聯想。衛生署長楊志良還請各界再推薦社會賢達5人,歡迎民意代表、媒體記者加入。

截至2月5日為止,接種新流感疫苗受害救濟申請案283件,疑與疫苗相關的不良事件超過1200件。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只要有人覺得跟疫苗扯上關係,衛生局統統上報給衛生署,受害審查也暴量增加。至1月底止,獲得新流感疫苗受害救濟者只有7案,其中1案與疫苗有關,6案無法排除關聯。

這樣結果當然無法令許多人信服,有人向台中市議員張耀中的疫苗受害自救會求助,也有人投書媒體,質疑疫苗查驗審核有問題,疫苗不安全。

然而,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的功能,不在於判斷疫苗安不安全。審議小組執行秘書劉定萍解釋,疫苗上市前要通過試驗及審查,因此,受害救濟前提是疫苗是安全的。

劉定萍表示,審議小組不是在為受害者找出原因,而是釐清受害與疫苗的關係,核定救濟的條件是「與疫苗有關」與「無法排除與疫苗有關」,「無關疫苗」則不予救濟。

她說,發生疫苗危害機率微乎其微,事前也無法預知,在無人過失情況下,對當事人給予救濟,而非過失賠償;不符救濟條件者,如因鑑定病因而產生醫療支出,可獲得醫療補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網頁開設「真相說明」欄位,將台中劉小弟死亡案、台中馮姓女學生癱軟案、呂姓臨盆孕婦胎死等媒體關注案件,詳列審議小組裁定與疫苗無關的緣由,認為這些事件只是恰巧發生在疫苗接種後的「時序相關」,與疫苗之間並無「因果相關」。

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說,疫苗上市後,可藉由不良事件通報、健保資料庫發現是否疫苗異常訊息。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監察院展開相關調查,衛生署沒有必要再組成新流感疫苗安全獨立調查委員會。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公開資料,常規的疫苗受害救濟是對疫苗接種者,不良事件通報是對疫苗本身;不過,新流感疫苗是緊急防疫的特例,不適用常規疫苗受害救濟。

在台灣,疫苗受害個案申請救濟被打回票,翻案無望之際,轉而狀告醫院或醫師,或是以行政救濟與司法訴訟雙管齊下,請法醫解剖親人的遺體探究死因,甚至劉小弟的父親還要求檢體送美國疾病管制局檢查。

家屬面臨至親死亡,還要跟行政部門、司法部門周旋,有傷痛,也有冤屈,企盼真相水落石出,獲得寬慰。不過,科學報告對真相的解釋程度,有其極限,家屬想在死因鑑定或受害審查找到真相,並獲得救濟,機會不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4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