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4074+112010011900066,00.html
民國99台灣久久-各省大融合 眷村菜不見「外」
2010-01-19 中國時報 【(採訪/王瑞瑤、王曉鈴,整理/何榮幸)】
「光陰的故事」節目走紅後,台灣社會再度掀起眷村懷舊風,並且追尋眷村菜的味道。然而,「根本沒有所謂的眷村菜。」台北市著名眷村小吃店「村子口」老闆王懷民說,從前眷村裡左鄰右舍互相學習,哪家菜好吃,就會變成自己家裡的菜;知名眷村餐館「南村小吃店」老闆娘李雲美也認為,眷村味都是「媽媽們串門子串出來的。」
因為「八千里路雲和月」節目而走紅兩岸三地的藝人凌峰則強調,「以前的人看不起眷村文化,失去後才發現再也找不回過去的情與義;融合五湖四海的眷村菜投影眷村精神,追求的是價值而非價格。」
眷村菜是就地取材的菜餚,王懷民說:「以前軍眷有麵粉補給,麵食自然多,再加點變化做成包子,以現成材料去做,能省則省,比如說好不容易買隻雞,第一天煮雞湯,第二天煮火鍋,第三天變成涼拌雞絲。」
南村談眷村味:靠串門子來的
村子口大廚陳俊堯指出,當年物資缺乏,必須反覆利用,因此從未在眷村看過廚餘桶。今天做蔥油餅,吃不完的明天就切一切拿來炒餅,成為另一道具代表性的眷村菜。
眷村味也是濃濃的人情味,李雲美表示:「眷村菜啊,就是大盆菜、大鍋菜嘛!媽媽們一次都煮很多,用大盆大鍋裝,只要有人上門就吆喝邀請一起來吃飯,愈熱鬧越好吃,而且家家戶戶都敞開門,彼此都知道今天煮什麼菜,像一家人一樣。」王懷民還喜歡拿著一碗白飯,到隔壁家夾菜,每家光夾兩樣菜,就相當豐盛了。
村子口看炒餅:蔥油餅再利用
眷村菜不等於外省菜,很多眷村外省人娶了本省老婆,因此本省菜也成為眷村味道之一。本身是山東人的李雲美,店裡有一道番茄麵,並非山東傳統菜色,「山東人不把番茄當食材,這是跟本省人學的。」王懷民也強調,小時候吃的就是各省菜,現在說什麼族群融合,其實早就在餐桌上融合了。
眷村愈拆愈少,尋找眷村菜的人卻愈來愈多。三十多年歷史的南村小吃,經歷搬遷,老客人依舊回籠,還有客人一個禮拜吃五天,老人家上門,李雲美會問麵條是否煮軟一點,這就是眷村互相關懷的人情味。
每晚熱鬧滾滾的村子口,王懷民招呼客人的吆喝聲不斷,他認為,散播快樂是眷村的味道之一,吃眷村菜一定要開開心心的,「有客人一吃就哭了,直說小時候吃的就是這個味道,讓他想起已過世的奶奶。」
四歲時與大妹隨著父母從山東到台灣的凌峰,想起小時候在眷村的生活,忍不住開嗓:「台灣好~哦,台灣真是個復興島…」
凌峰憶童年:一家煮萬家吃
「台灣好」是凌峰小時候朗朗上口的歌曲,擁有「鬼馬歌王」稱號的他打小就會唱歌,因為隔壁家李媽媽天天都唱歌,「隔壁人家吵架,你也甭睡覺;對面人家煮餃子,絕對會分你一碗,眷村人很帶種,又講義氣,生活除了融合,更要和諧。」
凌峰小時候天天打架度日,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過年,因為偷牛肉吃而挨了老爸一頓結實的狠揍,「牛肉對眷村來說可是至高無上,邀請眷村裡的王老五一起喝春酒,桌上絕對要有牛肉表示誠意。」
因為做節目而吃遍大陸各省的味道,凌峰與台灣眷村味道相比後發現:「陌生中看似熟悉」。番茄炒蛋則是凌峰最愛吃的一道菜:蛋的表面要夠焦,裡面要夠嫩,這就像眷村人的極端性格,痛快又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