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4724x112010031900588,00.html
民國99台灣久久-摩登一百年 造型之美 髮型玩美 吸睛嬌點
2010-03-19 中國時報 【採訪/林秀麗、黃文博、馮惠宜、江佩君,整理/謝錦芳】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頭髮是造型的第一步。百年前的婦女曾使用火鉗費盡心力把頭髮燙捲,百年後的今天則有各式冷燙、陶磁燙與離子燙。拜科技之賜,頭髮可以燙捲,也可以燙直,從赫本頭、法拉頭、黛妃頭到安室奈美惠的復古大捲髮,都是時髦女性模仿的對象,各自展現了不同的造型之美。
「光復前,從一把剪刀、一支梳子開始幫人理髮。」八十六歲、有國寶美容師之稱的黃慶清,小學畢業後就到理髮店當學徒,十七歲開始幫人理髮,迄今已有六十九年資歷。黃慶清說,那時候沒有店面,挑著擔子到處去。當時幫人理髮是以角計價,如今剪一個頭少則一百元,在都會區甚至上千元,實在差很大。
火鉗到各式燙法 安全性大增
「我在睡覺前用髮捲把頭髮捲起來,第二天就自然形成了波浪。」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媳婦王珍珍看著年輕時候的照片說,光復前,經常躲空襲警報,物資非常缺乏,什麼都要自己來,上髮捲最方便。
擁有卅多年美髮資歷的張美珠,從十三歲就去美容院當學徒,因為身高不夠,得拿小椅子墊腳幫顧客洗頭,並充當幫老闆娘帶小孩的小褓姆,當時每個月只有五百元零用錢。後來在曼都髮廊服務期間,連續七、八年平均每月業績破百萬元,因而被稱為「百萬美髮名師」。
「光復初期,燙髮用熱燙藥包,最怕化學藥水燙傷顧客皮膚,燙髮時得一邊搧扇子吹散熱度。」張美珠說,如今燙髮技術已從熱燙、冷燙進展到陶磁燙、離子燙、溫塑燙、雕塑燙,安全性愈來愈好,也愈益倚重科技設備。
燙髮尚未普及前 造型靠髮髻
「勞電把戲A千(燙髮兩千元)」等美髮業界行話,外人聽得一頭霧水。張美珠說,這些術語據說是來自上海師傅,主要是不希望讓顧客聽懂交談內容。「勞電」意指燙髮、「把戲」是錢、「汪山」意為洗髮,而數字一、二、三唸作「柳、A、汪」。
創立十四家連鎖店的美髮師莊大衛說,早年顧客大多是特種行業或闊太太們,現在上班族或家庭主婦定期到美容院洗、燙、染髮。「頭髮對我最重要」年近七十的阿嬤林節數十年來每周固定去洗頭,每隔半年燙一次頭髮,她說,每天一定要把頭髮梳得美美的,才能出門。
在燙髮尚未普遍前,古早時期婦女把頭髮綁成不同形式的髮髻,插上美麗的髮簪。住在台南的賴美華、蘇小夢母女就收藏了超過一千支明清以來的髮簪。卅五歲的蘇小夢巧妙地運用古物造型加以創新,成為最年輕的國家工藝師。
髮簪vs.時髦髮飾 變髮小法寶
蘇小夢說,民國之前的髮簪以手工打造居多,流傳下來的漂亮圖案如花、蝴蝶、麒麟等瑞獸,牡丹象徵富貴、麒麟暗指送子。民國以後,台灣民間勞動婦女的髮簪以實用為主,許多是木頭做的,她收藏了好多樟樹做成的髮簪。如今有錢人家甚至用黃金、鑽石來打造髮飾,各種款式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
法國頂級髮飾品牌Alexandre以設計獨特的髮髻與奢華豔麗的風格而聞名,一九七一年Alexandre推出一系列名貴髮飾,包括蝴蝶結、髮夾與束髮帶等,也成為熱賣至今的經典款商品。
台灣女性消費者選購髮飾仍偏愛基本款,仿玳瑁材質髮飾也是一年四季的熱賣款,另包括粉紅、粉膚色、粉橘色等粉嫩色系都很受到歡迎。另外,髮箍、髮帶也從去年春夏流行至今,簡單的造型,戴上髮帶、髮箍就可為整體造型加分不少。
對許多婦女而言,三千煩惱絲是妝扮最重要的一部分。從古代的髮髻到現代誇張的爆炸頭或俏麗短髮,時髦女性變化多端的髮型,具體展現了不同時代的造型語言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