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
市長:Luke-Skywalker  副市長: 長腿姊姊寧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蔡詩萍 之 萍水相逢】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哈啦456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子女上空
 瀏覽6,161|回應26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寧子
一杯飲料

子非魚

中國時報 2008.01.05 
「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子女上空
尹德瀚/綜合報導

 東方的父母往往過度保護子女,什麼事都要過問,如今西方人似乎也出現這種現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些西方父母對子女不但從小管到大,連大學畢業開始上班了,也還要干預,甚至出面幫子女去跟上司談加薪。

 西方人講究獨立,到了大學階段,父母對子女的事就比較少干預,但這種情況似乎有了改變。在英國利物浦大學擔任就業輔導部門主管的瑞德蒙博士說,現在大學裡越來越常見到一種所謂的「直升機父母」,經常在子女的上空盤旋,即使孩子已經大學畢業還是不放手。

 瑞德蒙說,這種父母事事都要插手,包括子女該念什麼大學,畢業後該從事何種職業,甚至子女進入企業上班之後,他們還自行連絡子女的上司,代表子女要求加薪,其做法彷彿經紀人代表旗下球員和雇主談判合約。

 依照瑞德蒙的分析,直升機父母可分成五種,第一種就是「經紀人型」,有這種父母等於有個經紀人全天候免費幫你服務,在大學校園的就業博覽會上常可見到這種父母,替子女探詢就業機會,子女上班後要跟公司談判升遷或加薪,往往也是由經紀人型父母出面。

 第二種是「銀行家型」,這種父母通常錢多多,習慣用錢來解決子女碰到的問題,他們「貸款」給子女不需要抵押品,通常無須還款。

 第三種是「白馬騎士型」,當子女碰到麻煩時,這種父母自然會出現,以極高效率替子女解決麻煩,然後又飄然遠去。

 第四種是「保鑣型」,像保鑣保護客戶一樣保護子女,子女出現任何狀況,他們都擋在前面,閒來沒事還客串司機或私人助理。

 第五種是「黑鷹型」(取自美軍「黑鷹直升機」),這種父母最讓大學校方頭痛,因為他們為了讓子女出人頭地,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

 瑞德蒙說,這五種「直升機」父母現在在校園非常常見,逼得校方必須指定專人與他們周旋,而其子女對父母如此干預生活似乎也不覺得奇怪,學生與父母透過手機構成的緊密聯繫,「肯定是有史以來最長的臍帶。」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8010500483,00.html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2628024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去便所喬代誌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117/35442504/去便所喬代誌
去便所喬代誌
2013年11月17日 
第二節下課,辦公室熱鬧極了,原來是3個二年級的小男生,帶著一個一年級的小男生「去便所喬代誌」。一年級的哭得稀里嘩啦,說是二年級的要他「擔起責任」,還要他下跪賠罪。

 

--------------------------------------------------------------------------------

怪了,那幾個小男生,平常挺乖的,押人去「喬代誌」,又要人家下跪賠不是?慎重問他們什麼叫「去便所喬代誌?」3個小男生你看我我看你,支支吾吾半天,勉強解釋說是去廁所辦事情,問他們哪裡學來的這句話,有兩個說是看電視學的;另一個好笑了,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因為同學叫了去,就跟去了,人家喊「擔責任」,他也跟著喊「擔責任」,人家喊下跪,他也跟著喊下跪,沒有是非判斷的能力。
「這樣叫做霸凌,懂不懂?」我說。他們似懂不懂的點點頭,我只好再解釋釋,「這是大欺小,也是多欺少,以後不可以,懂不懂?」


家長得知竟怪電視
3個小男生繼續點點頭,看來只好通知家長多注意了。
第一個媽媽信誓旦旦的,說是家裡絕對沒給孩子看電視;有的話,也是跟著阿公阿嬤看:「有阿公阿嬤在,不會亂看電視啦。」如果不亂看,孩子那些話又從哪裡學來的?
第二位媽媽要求:「老師,功課再多出一點,他回家就不會猛看電視了。」說來說去又成了老師的責任,功課早早寫完了,小孩只好看電視;想讓小孩不看電視,那作業就要出多一點?
電視不是洪水猛獸,還是有可取的地方。班上就有個小男生,他的科學知識特別好,知道世界上最毒的10種蛇,說得出世上最大的花叫帝王蓮,說是爸爸規定,想看電視可以,只能看動物頻道、探索節目。爸爸、媽媽有空就陪他看,沒空就讓他自己看,吃飯時:「爸爸會考我,如果我沒認真看,他就會叫我再看一次重播。」他說:「爸爸陪我挑節目的。」看得出來是位用心的爸爸,善用電視的影響力,培養孩子選擇節目的能力。
其實,孩子不是愛看電視,少的是家長的陪伴,只是家長總以忙當藉口,電視才會變成孩子童年的玩伴,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的言行舉止。


《可能小學巡堂筆記 王文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5028506
童軍雨夜露營…家長不捨 趙守博斥溺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17481.shtml
童軍雨夜露營…家長不捨 趙守博斥溺愛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2.04.10 02:47 am
 
去年在高雄舉辦全國童軍營隊適逢大雨,有家長不願讓孩子淋雨露營,未經允許堅持帶孩子到飯店過夜,並告知若不讓孩子離開,就要向媒體投訴。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趙守博昨天痛斥「家長過度溺愛,反而帶給孩子不好的示範。」

趙守博感嘆,童軍訓練不是只有「風和日麗」,颳風、下雨的日子才是考驗,「品格教育就是責任教育」,他在品格教育研討會上表示,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動不動就找媒體爆料、職棒選手打假球、公眾人物公開在節目暢談男女閨房情事等,都是不負責任的負面教育,「會敗壞社會風氣」。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昨天舉辦「社會風氣與扭曲的價值觀」研討會,同時發表新書「品格教育,由知到行」,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法務部長曾勇夫、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前會長趙守博等人皆到場。

趙守博表示,品格教育要從小做起,家長和公眾人物都要以身作則,他直指居社會高位者、偶像等公眾人物,必須重視自己的言行。

他點名藝人徐熙娣(小S)在節目中品嘗鹿港的蝦猴時,卻說味道像吃屎,就是不負責的表現,並指出,許多藝人公開暢談男女夫妻閨房之事,都會給小孩帶來不良影響,呼籲民眾拒看。

趙守博對職棒假球事件深感痛心,他說,曾問球員,為何打假球?球員回應,他們本來就來自出身不好的家庭,「最差就是回到原點而已」,不禁讓他感慨,球員從小缺乏正確觀念,以致不懂得珍惜榮譽。

曾勇夫則表示,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如能從源頭將品格教育做好,維繫社會治安就會輕鬆許多。

柴松林教授語重心長指出,價值觀養成不是天生,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強迫教育」學習而來,因此建議父母、公眾人物要時時思考舉止是否符合楷模,否則一言一行,「孩子未來會用一生把它放大。」

【2012/04/10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811368
我見我思-孩子並不屬於父母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x112010072900429,00.html
我見我思-孩子並不屬於父母
2010-07-29 中國時報 【莊佩璋】

 朋友小孩考的「不理想」,無緣台大醫科。他好不容易完成心理建設:「其實陽明醫科也不錯」;沒想到小孩卻堅持選台大牙醫。

 牙醫師的他說:「能當醫生,何苦幹牙醫呢?」

 小孩斬釘截鐵地嗆:「就是要讀台大!」

 兩人因此大吵一架。我問朋友:「你影響得了小孩嗎?」他搖搖頭。

 「那又何苦白吵這一架?」我說。

 朋友向我發牢騷之前,其實我家也才剛發生劇情相反的戲碼。

 兒子說:「戴老師問我先選台大文科還是政大商科……。」

 話沒說完,我就反射性地說:「當然要讀台大!」

 「你別管!」他嗆道。

 兒子從沒這麼頂撞過,我很受傷。但,坐著生悶氣時,卻又覺得「你別管」這三個字還真是「當頭棒喝」。

 我真的不該「管」,因為兒子早已自我證明不用「管」。他收放自如,儘管原先成績爛到爆,但高三退出「舞」林後,埋頭苦讀,大學指考成績竟意外的好。

 反諷的是,兒子考的意外的好,我卻表現得意外的差。指考後,我急著幫他做「落點分析」,到處打聽各系的優缺點,中邪似地幫他做「生涯規畫」;完全忘了「開明、理性、自由、民主」等原則。

 正自責時,兒子過來跟我道歉;我擁抱他說:「是我的錯,你的人生,本來就該你來做決定。」

 晚上,我拿出塵封已久的「The Wall」,聽Pink Floyd叛逆地唱著「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讓心境重回少輕狂時。腦海不禁浮出一段文字:「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建造房屋庇蔭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這是紀伯倫在「先知」中對父母們的「開示」。不過,通常只有「孩子們」受到啟發,一旦成為父母,大家都會忘記當年看到這段「開示」時的感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090800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5/today-health5.htm
自由時報2010年7月5日

父母越全能 孩子越無能
文/陳煥昭

某一天早上,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一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看診。我聽到她一邊俐落地用掛在脖子上的手機交代公事,還同時幫女兒脫外套,並從手邊的紙袋拿出早餐給女兒小玲(化名)。穿著國中制服的小玲,嘟嘴地「嗯」一聲,眼睛看向她的早餐,媽媽立即把包裝拆好,把飲料跟早餐分別遞到女兒手中。小玲咬了一口早餐,皺眉把早餐放下,媽媽又邊掛電話、邊把早餐接手過去,安撫著說︰「好,下次我一定買麥當勞早餐。」

我默默地看著這場母女互動,猜測著:「這個國中女生的問題會是什麼?」毫不意外地,這又是一個充滿情緒與行為問題的青少年。

不管生活或唸書都很被動,除了要三催四請叫她起床,一定要親自接送上學,中午還要送便當,父母並且要經常跑學校幫她跟老師,甚至跟同學溝通。但是,小玲依舊在不順心的時候發脾氣,讓父母不但不知所措,還疲於奔命。

小玲的媽媽一邊幫小玲收拾喝不完的早餐飲料,一邊問我:「她什麼時候可以長大一點?」

這是很多家長問我的問題,我的答案也只有一個:「你什麼時候準備讓孩子長大一點?」在兒童心智科門診中,常可以看到這樣無能的孩子,生活功能跟心智年齡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年齡,而他們常有著全能的父母,幫他們做完生活瑣事,甚至幫他們應付成長過程中的挑戰。

這些父母會跟我說,「我不做,怎麼辦?她又不會自己做!」但究竟是孩子不會做、父母才做,或者是父母都做完了、所以孩子不用學著做?

在她們離開診間之前,我告訴小玲的媽媽說:「父母越全能,孩子越無能。」她一邊幫小玲穿外套,一邊若有所思地聽我說話。我知道這個家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父母要學著慢慢放手,小玲要學著慢慢接手青少年應該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急不來,但卻是非做不可。

(作者為台北縣三重市美麗心診所兒童心智科醫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4039825
新書:直升機父母應多注意婚姻 少唸小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garden/201002/20100208045719.html
新書:直升機父母應多注意婚姻 少唸小孩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2-08 15:04

(中央社台北8日電)根據一本新出版的書,與其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小孩身上,父母不如多注意自己的婚姻,以確保家庭幸福。

新書指出,受到超級焦慮、整天盤旋在頭頂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過度關愛,許多兒童結果變得要求太多、更不易滿足。

家庭治療師兼「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Journal)作家柯德(David Code)所著新書「婚姻第一,才能養出快樂小孩」(To Raise Happy Kids, PutYour Marriage First)建議,相對的,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探索自己道路的空間,留更多時間維護自己的婚姻,以便子女有更穩定的成長環境。

柯德說,父母把時間精力都留給孩子,不但自己身受其害,也不利孩子。

他說:「今天有關父母之道的第一迷思是認為我們給孩子更多注意,他們就會變得更好。」

他說:「事實上,以子女為中心的家庭反而更容易造成筋疲力竭和焦慮的父母,以及需索頻頻、被寵壞的子女。」

柯德說:「在我們費盡心力照顧孩子時,不但我們的婚姻和自我成就不翼而飛,我們的孩子也變得要求更多、更不易滿足。」他認為這一代兒童所面臨的許多現代問題,都源自於這樣的父母之道。

他說:「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都說服自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就是對孩子好。但我們犯了兩個大錯。」

「第一,我們會傾向越來越難尊重並落實形塑孩子人格的界限,以致他們不自覺的習於不停要求父母,直到達其所願為止。但他們未來的老闆或配偶不見得能如此有耐心的接受他們這樣的行為。」

「第二,我們對孩子施加強大壓力,要求他們滿足我們情緒上的需要,很容易讓他們行為出軌。而在我們為此尋求醫師診斷,以及醫師越來越依賴以藥物治療兒童時,這個問題將更形嚴重。」

柯德表示:「問題原本只如蟻丘,最後變成一座山,甚至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完全阻斷孩子的成長發展。」

他說,而在孩子越來越神經質的同時,我們的婚姻也開始受害。

柯德說:「我們常自認沒有時間分給配偶,但一旦父母開始漸行漸遠,其中一方必然變得更接近孩子。」

他表示:「千辛萬苦地為孩子打造一個完美、無災難的童年,其實是白費力氣。你能給孩子的最大禮物就是自己有一個美滿的婚姻。」

柯德的主張雖不乏爭議,但也有不少支持者。作家瓦德曼(Ayelet Waldman)接受「觀察家報」(Observer)訪問時即表示,自去年承認愛先生更甚於子女迄今,她仍感受到社會的質疑。

著有「壞母親罪行日誌」(Bad Mother, aChronicle of Maternal Crimes)的瓦德曼說:「我殷切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一位重要社會學家能公布蓋棺論定的婚姻研究,顯示父母承認他們彼此熱烈相愛更甚於愛孩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852032
草莓族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般人心中「草莓族」的形象:抗壓力差,一壓就爛,遇到挫折很快退縮,沒有忍耐力;外表光鮮亮麗又青春,內心不堪一擊。是生活環境造就了草莓族今天的個性。草莓族泛指戰後第二代,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87(1998)7月出版的人力資源統計月報,若將草莓族定義在15歲到29歲的就業人口,那麼這個階層便占了所有就業人口的27%。草莓族父母年齡約在4050歲,也就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生長時代正值戰後經濟復甦,生活環境都很清苦,當這一代的父母成家立業後,多以彌補的心態對待這些小孩。就如同電視連續劇裡常說的一句台詞:「爸媽再辛苦,也要讓你們吃得好、穿得暖。」

 

將「草莓族」一詞首於民國78年引進國內的就業情報雜誌總經理翁靜玉說:「家事不用分擔、棉被不用疊,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把書念好,一切事情等長大再說。就像草莓一樣,那麼難栽種,還要養在溫室,太熱不行、太冷會死、太濕活不成。」

 

於是,長出來的草莓才會又大、又漂亮、又多汁、又好吃。這樣的栽種方式,也難怪有人說,草莓族是養尊處優的一群。他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不能忍受挫折,也比較沒有耐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776667
洪蘭: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244408.shtml
洪蘭:別叫孩子圓你的夢
 
【聯合報╱洪蘭】 2009.11.11 04:23 am
 

 
有位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警察來到時她振振有詞地說,是因為「恨鐵不成鋼」才會把孩子打成這個樣子。我看到這則新聞非常恐懼,這個觀念很錯,孩子一定要先是鐵,打了才會成鋼,如果根本不是鐵,打死了也不會成鋼。父母不能不論孩子本質是什麼,就一味要求他和別人一樣,更不能因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預期而去痛打孩子。

時候未到 要求太多變成壓力

孩子開竅的早晚有基因上的關係,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是學習比較慢,那麼現在孩子學得慢可能是他成熟得晚的關係,不是他的錯。成熟晚並不代表笨,只表示時候未到,當他成熟後可以和別人做得一樣好。

「成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它是「水到渠成」,時間到了、發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做,在成熟之前要求他是強人所難,任何事情超越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太多的壓力孩子會恐懼而逃避,學習的效果反而不好。每個人大腦成熟的時間和快慢是不一樣的,很多大器是晚成的。同卵雙胞胎的大腦造影圖片也顯示雖然來自同一個家庭,但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仍然不同,因為他們後天的經驗不同。因此,父母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他的基因跟別人不同,後天的環境也不同,這樣比不公平,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該鼓勵他,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

任何事情不論多微小,只要超過孩子的能力就是壓力,過長、過大的壓力會殺死海馬迴的細胞,使孩子的記憶衰退。不要叫孩子圓你的夢,因為那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要常說「你讓我很失望」,這種話只會使孩子放棄自己。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當一隻狗怎麼做都不能改變環境時,牠會放棄嘗試,到後來環境改變了,牠有機會可以翻身時,牠也不會去做,因為牠已經習慣牠的悲慘了。

別輕言失望 別讓孩子放棄自己

「先前的經驗會決定後來的行為」,這是我們最害怕的地方,看到現在小學生也要上大夜班就深覺台灣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如果我們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小三、四年級學生放學後不是回家,而是去補習班,就難怪最近的調查發現國中以上的人,五個有一個曾經想過自殺。紀伯倫的話是對的,孩子透過我們來到人間,但是他們不是我們的化身,不要因昨日我們的觀念去限制明日他的發展。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9/11/1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685495
女學生惡整鄰翁 叫葬儀社來收屍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tlt/society/200910/20091031223947.html
女學生惡整鄰翁 叫葬儀社來收屍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09-10-31 06:00
燒紙嗆鄰 不滿被罵

〔記者童涵旎/高雄報導〕還在念高職的20歲女學生,有一次燒紙錢差點嗆昏隔壁邱姓老翁,不滿被指責,竟要葬儀社到老翁家收屍,還送來「音容宛在」花圈,觸人霉頭,事後一句道歉都沒說,還拍手狂笑;雙方雖達成和解,邱某家人仍氣憤難消,鄰居義憤填膺,直呼「太缺德」!

觸人霉頭 拍手狂笑

居中斡旋和解的相關人士說,蕭女一開始拒絕出面,除了調解委員會需親自到場,大多由親屬代為出面處理,調解過程也看不出來有任何悔意,「也許她從不認為自己有錯吧。」

70歲邱姓老翁住高市前鎮佛公地區,家屬說,老翁因車禍受傷行動不便,白天多獨自在屋裡,8月間某日,蕭女在門外燒紙錢,因風向吹向屋內,煙和灰燼嗆得老翁受不了,還好老翁孫女及時回家,將門窗全打開,才避免憾事發生;老翁兒子得知到蕭家理論,蕭女卻嘻皮笑臉,不當一回事。

詎料,不久後就有葬儀社人員到邱家,問是否有人往生需處理後事?讓老翁和家屬都覺得晦氣,放鞭炮吃豬腳去晦氣,卻見蕭女在旁鼓掌狂笑;過分的是,翌日下午又有花店送來「音容宛在」花圈,花圈上還載明老翁名字,讓老翁氣壞了,懷疑兩件事都是蕭女在惡整。老翁兒子找蕭女理論,爭執間發生拉扯,反遭對方告傷害。

偷訂花圈 不留證據

老翁家屬說,這種事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都會覺得不吉利,更何況是年逾70的長輩,「很缺德、簡直喪盡天良」。

向花店訂花的女子,全程戴口罩,還表示不方便寫字,不願在訂單上簽名,幾乎沒留下任何證據;警方調閱監視器,雖有拍到蕭女搭計程車外出畫面,但計程車司機和花店老闆可能都怕麻煩,都以「戴口罩認不出人」為由,拒絕作證、指認。

鄰居談起蕭女,大多咬牙切齒,他們說,蕭女放任所飼養的狗追人,還嗆聲說「被狗咬到的話,會賠償醫藥費」,還說自己已成年,名下至少有百萬財產,「絕對夠賠」。鄰居說,還在私立職校念書的蕭女常和鄰居爭執,蕭女父母卻從不干涉制止,只說女兒已成年,「自己知道在做什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671396
楊照:什麼都靠補習的畸形教育觀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216294.shtml
楊照:什麼都靠補習的畸形教育觀念
 
【聯合報╱楊照】 2009.10.27 04:35 am
 
 
為什麼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會願意付出極為昂貴的金額,請人家虐待自己的小孩?是不是這些家長都被用什麼方式洗腦了?

所有的學習都花錢來換

社會新聞引發的問題,很值得探究。不過與其去探究那個虐待小孩的補習班如何對家長洗腦,還不如退一步看看,早在進入那個補習班,聽到補習班的宣傳前,這些家長可能已經被集體社會風氣洗腦改造了的部分。

一個影響家長的社會觀念,是相信所有的學習都應該要花錢來換,連帶地也就相信教育的品質跟花錢行為,把錢花在哪裡、花多少,息息相關。台灣的補教產業蓬勃發展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最驚人的,是補教項目的五花八門,什麼東西都可以補,也就什麼東西都需要補。支撐這麼龐大產業的,正就是受教育要花錢,花越多錢能得到越好教育,不花錢就會害小孩「輸在起跑點」的這一套連環價值觀念。

真的什麼都可以靠補習來教嗎?真的什麼都需要靠補習嗎?語文學習用補的,美術學習用補的,音樂學習用補的,體育技能也用補的,這樣一路補下去,自然就會變成連智力測驗也可以補,最後,連人格養成、個性發展都可以也都應該依賴補習班來幫忙了!

人格養成、個性發展,本來是「自我」最核心的部分,而人的成長,最重要也最關鍵的過程,也就是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進而明白自己擁有怎樣的能力,適合做什麼樣的事。人類文明經驗給我們的教訓,解決「自我」問題,不能靠別人給的答案,必須自己去歷練去追尋,不是自己歷練追尋出來的,就不是「自我」。

沒耐心給小孩自我歷練

今天的家長沒有耐心也沒有勇氣,給小孩自我歷練、自我追尋的空間。這是最大的問題。相信錢、相信補習班,其實是一種逃避、自欺的態度,努力說服自己:我已經花那麼多錢教小孩了,一定對小孩有幫助有好處。花了錢送小孩進補習班同時也就可以推卸掉責任,不必真正關心小孩實際的個人成長感受,反正國文該這個名師負責、數學該那個名師負責,連小孩不要變成軟弱的草莓族,都可以靠貴死人的補習班來代替負責。

真正發揮最大洗腦作用的,是這樣的逃避與自欺吧!花了錢家長自我感覺良好,但小孩呢?小孩被剝奪了找出自己生命道路的寶貴時光,因為總是在聽命於老師接受別人提供的學習內容,而喪失了找出自己真正興趣及未來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是小孩付出的昂貴代價,補習班會在乎嗎?做家長的,可以矇著眼睛不管不在乎嗎?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09/10/2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666455
社論-孩子的潛能 何須外力激發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102300426,00.html
社論-孩子的潛能 何須外力激發
2009-10-23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都不忍怪責,但是,台灣升學亂象,教改十年不成,很大部分都來自家長的心態,因為不論教育主管機關如何設想,絕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硬擠也要把孩子擠進第一志願,補習就永遠斷絕不了;升學壓力不夠,現在坊間竟出現所謂的「心智開發機構」,說法是要以軍事化的、壓迫式的嚴格管教,激發孩子的潛能到「資優的程度」,結果是花大錢讓自己的孩子遭到如同虐待般的「訓練」。

 看看這個潛能營的訓練方式:號稱是催眠大師的人,帶著六歲到十多歲的孩子,高喊「所向無敵」,孩童們跟著回應「勇者無懼」,這還罷了,接下來,竟要孩子們把火塞進嘴裡吞滅!這是什麼訓練營?雜技班?還是特技團?為了訓練孩子的膽量,不但學吞火,還要學赤腳踩過碎玻璃,孩子們不是乩童啊,這群被送進潛能營的小孩,最小不過六歲,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害怕,讓他們不恐懼的方法竟是壓迫與懲罰,不肯做或不聽話的孩子,不是被藤條打手板,就是要交互蹲跳上千下,連寫篇文章都要接受冷嘲熱諷式的「公審」。我們的正規教育已經不容體罰,不論打手板或交互蹲跳,哪個學校老師敢這麼做,必然鬧上媒體,甚至法院。結果,不可置信的場面竟在所謂的潛能營出現。

 孩子不懂事,如果他們能選擇,連課後補習都不肯去,遑論莫名其妙的潛能營。這群把孩子們送進心智開發機構的家長,不但不是無知之徒,相反的,他們還都是中高受薪家庭,十之八九都是醫生、老師或公務員,兩個小時的諮商費要六千元,報名費二、三萬元,有一名家長送孩子受訓半年多,花費竟高達近卅萬元,家長花錢給自己找罪受就算了,這群知識教育程度不差的家長,花大錢卻讓自己的孩子受罪,簡直不可思議。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天使的眼是最清亮的,天使的心是最潔淨的,他們的潛能自有發揮的空間,何須外力激發?天使來到人間,不能選擇,也沒有恐懼,因為他們碰上的爸媽都應該是最愛自己的人,偏偏這群最愛自己的大人,被世俗成龍成鳳爭第一的世俗價值所蒙蔽,眼睛看不到懷抱中天使的優秀,只想到如何讓我的天使要比別人更強,要比別人更好。結果,英數理化國文科科都有補習班,鋼琴小提琴書法繪畫門門都有才藝班,孩子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下,怎麼可能有好的成績?潛能營說服家長的說法是:孩子學不好因為恐懼,所以克服恐懼是讓孩子學業成績轉好的第一步。家長就這麼被「催眠」了。

 壓力,從來不在外界的眼光,而在自己;孩子從來不會恐懼,恐懼的只有家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簡直成了家長間的聖經,補習班和才藝班廣告訴求的對象都是家長,而非孩子。走過升學之路,走過職場競爭的家長們,不論成功或失敗,心中的恐懼都一樣: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才藝比別人少、分數比別人低、甚至高矮胖瘦都要比一比。被世俗價值掩蔽的成人們,忘記了當自己還是天使的時候所相信的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所以「比較」這件事,根本沒意義。孩子可能數學強而國文弱,可能學科弱而術科格外有天賦,即使學術科都普通,但這孩子只要為人正派大氣不傷害人,他就可以堂堂正正,抬頭挺胸地做人。

 揭發潛能營的家長們,一邊泣訴孩子受的苦,一邊坦承該怪自己望子成龍的心態造成這些錯誤。把孩子送進心智開發機構,沒激發孩子的潛能,卻讓孩子心智受到嚴重恐嚇,甚至出現創傷症候群的徵兆,心智開發不成反需心理治療。所有愛子愛女的父母們,醒醒吧!靜下來,回到最初的自己,想想曾經心智清明的小時候,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孩子是最單純的,他們什麼都可以不要,只要有愛─不比較、沒輸贏的愛,這份愛只有自己的父母能給,只要有父母讚賞的眼光,他就是最棒的,何須吞火競膽搶第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293&aid=3661812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