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筆下的媒體跟著孩子成長的時期而有所不同。前三集對小朋友來說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媒體不過就是報導事實、偶爾講錯話罷了,羅琳亦未在這部份對報導的目的及事實與否下重手。從〈火盃的考驗〉開始冒出了一個討厭的人物──麗塔‧史譏,這角色相當於我們所謂的狗仔,擁有一支專門胡說八道、斷章取義的速寫筆,訪問對象說的話可以跟她寫出來的報導差十萬八千里,偏偏她是〈預言家日報〉的大紅人,她愛怎麼寫,讀者就怎麼看,吵越兇賣越好,造成真相與謊言之間的隔閡,哈利波特及其他眾多人物就深受其害。
麗塔‧史譏( Rita Skeeter )的「 Skeeter 」意思是蚊子,而在〈火盃的考驗〉裡也提到他是一個化獸師,可以變身成甲蟲到處探聽別人的秘密,裡裡外外都是一隻令人厭惡的臭蟲。基本上,羅琳從第四集對媒體不信任的態度就已經很清楚了,麗塔‧史譏是一個操弄者,在實話中掺雜謊話,挑逗讀者的口味及熱潮,利用人云亦云的落差,造成真相與謊言的錯亂。真相究竟為何已不再重要,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而「信者」只有當事人的少數知交,形成一個心理壓力極大的孤立圈,哈利就是逐漸陷入這種狀態。
從〈鳳凰會的密令〉開始,羅琳又多添加一個因素,使得媒體更為黑暗──政治力的介入。由於新任的魔法部部長盧夫‧昆爵為了保有個人的權力及利益,不承認黑魔王再臨,建立和平美好的假象,且把矛頭指向哈利,利用〈預言家日報〉重新塑造哈利惡劣的形象,找到機會就刁難他,還把手伸向霍格華茲,企圖以教育限制學生思想,從根基徹底洗腦。而哈利在〈混血王子的背叛〉更是保受輿論之苦,由於大多數學生相信〈預言家日報〉,認為哈利不是個好東西,又因為他實在太出名,隨便一點小事在下一秒就可以傳得滿天飛,以至於哈利在學校相當孤立,雖然活在人群裡,但心卻得隔絕在人群外。
若我沒記錯,在第五集又加入了一個媒體〈謬論家〉,編輯是露娜的父親羅古德( Lovegood ),姓氏「 Lovegood 」的字面意思真的就是「愛好」,影涉他們在書中扮演的角色,父女兩都被人們稱作瘋子,所作所為都不合邏輯,〈謬論家〉也沒什麼人想去讀;但有趣的是,儘管他們平常看起來瘋巔,卻總是最早發現事實真相,從未陷入真假混淆的漩渦裡,〈謬論家〉報導的也不是謬論,是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事實。
在〈死神的聖物〉裡,〈謬論家〉更是搏得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唯一對抗佛地魔的平面媒體。羅琳在第七集讓佛地魔的勢力完全滲透到政府,掌握所有管道,〈預言家日報〉儼然成為他的代言,用波濤洶湧般的謊言去淹沒真相,亦直接封鎖事實,人民完全活在虛假之中,連法院也是他家開的。〈謬論家〉淪陷之後,冒出一個「自己人都知道是誰」的秘密廣播節目〈波特觀測〉,其內容針對佛地魔嚴重批評,又大剌剌地洩漏被封鎖的消息,自然成為眼中釘,佛地魔的手下想盡辦法除掉他們,因此他們才不時地更換廣播地點及頻道,還設了一道忠實聽眾才知道的通關密碼,可見防範得有多緊。
這時候整個社會狀況像是悶在一個壓力鍋,隨時可能會爆炸,而羅琳也算是在〈死神的聖物〉投下一顆原子彈,輿論的力量如水庫洩洪般到處亂流,不單是哈利,鄧不利多更是成為復仇或揶揄的靶子──因為他死了。死人不會說話,自然沒辦法為自己辯護,所有的好或壞都是由別人的口中轉述,你一句、我一句,結果鄧不利多的形象在各方角力下被撕裂。除了麗塔‧史譏的《鄧不利多的人生與謊言》,書中還有不少角色也對鄧不利多的為人或過去滔滔不絕地闡述一翻,大至阿波佛、艾飛‧道奇,小至哈利、榮恩、妙麗、牡丹姑婆,甚至是不起眼的角色,似乎整個魔法世界都加入評價鄧不利多的活動,而鄧不利多也在這場口水戰中碎成好幾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鄧不利多,諷刺的是,唯一一個完整的鄧不利多只能存在於霍格華茲校長辦公室的畫像裡。
媒體究竟是用來幹嘛?可能成為私下利器,也可能成為政府的操作工具,羅琳充分表達她對媒體與政府的不信任。雖然有好的媒體,但人民卻不一定有能力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最後結果往往已脫離真假的爭論,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也只能看到真相與謊言的混合扭曲產物。
※原發於自己的Blog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