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小小戰士吃飯去,一個嗆死剩九個。
九個小小戰士睡過頭,一個不醒剩八個。
八個小小戰事遊德文,一個留住剩七個。
七個小小戰士砍樹枝,一個砍死剰六個。
六個小小戰士玩蜂箱,螫死一個剰五個。
五個小小戰士打官司,一進法院剩四個。
四個小小戰士出海去,燻青魚吞剩三個。
三個小小戰士上動物園,大熊抓去剩兩個。
兩個小小戰士曬太陽,曬焦一個剩一個。
一個小小戰士太孤單,吊死了自己,一個都不留。
整個故事扣緊這童謠打轉,活潑可愛的歌謠竟成為死亡的預言,來到戰士島的十名身分各異的遊客,接連慘遭不測,一切都驗證了歌謠,隨著死亡人數,桌上的陶偶也一一消失,後來日本的少年偵探金田一系列中,亦可看到雷同的手法(請參見松本潤版本), 刻意安排的死亡名單,讓故事情節看似天譴,冥冥之中的鬼魅操弄之感 但仔細推敲便不難從小細節看出人為的手段,為了契合童謠,許多部份都是刻意製造出來,倘若世上真有鬼魅,它們的手法定沒這麼低劣,但真正的兇手究竟藏在哪裡?那雙操弄這場死亡戲曲的魔手究竟身藏何處?
有別於克莉絲蒂作品中的白羅或瑪玻小姐系列,不以偵探為角色的幾部作品,皆瀰漫出黑暗而詭譎的氛圍,像是形如鬼魅的「鬼魅先生」等等,「一個都不留」也承襲了這樣的特色,具有一種類似於鬼故事的不可思議感,可以說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古典推理小說。
此外,這故事讓我聯想到另一個大家可能不那麼熟悉的作品:勞倫斯‧卜洛克的「雅賊系列」中的「圖書館裡的賊」,誠如臉譜出版的封底所言:「一群受困大風雪而無法出入的一群人,遭人切斷的電話線,以及一樁樁離奇的死亡兇案... ...似層相似嗎? 沒錯,阿嘉莎‧克莉絲蒂書中的場景活生生的出現在羅登拔(就是那位雅賊)的生活中。」到現在我才明白,那所謂的克莉絲蒂的書,指的應該就是「一個都不留」,亦可說是一部像眾推理小說家們致意的作品,其中也提到了冷硬派作品中經典中的經典-錢德勒的「大眠」,是個趣味性很高的小說。
現在來做個相似點的比較吧!
1.兇手究竟置身何處?敵人在被害人之中嗎?
2.被害人完全處在與世隔絕的劣勢。
3.被害人一個接著一個死亡。
4.同時巧妙運用到裝死的手法(只是這關鍵點的用法在兩部作品中有很大的不同,看完你們就會明白了。)
如果真的要論差異點的話,除了人物、地點之類的瑣碎細節上,動機應屬最大差異,謀殺和意外過失之間,也存在極大法律意義上的差異,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