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
音譯:阿縳盧伿多,譯曰觀,伊濕代羅,譯為自在
意譯: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
異名: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
一、觀世音菩薩名稱之由來及意義
『觀世音菩薩』,又作現音聲菩薩,觀音菩薩。略稱觀世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的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也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稱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菩薩於理事無礙的境界,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據普門品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即是此義。其梵Avalokitesvara 翻譯為「觀自在」。自在是主宰義。觀自在即「被見者之王」或「眾生所見之主。穆雷.艾 美鶸諾師曾在信中說: 「觀音的意義,無疑是『察覺到聲音者』,梵文原字是形容合成語,前半部是被動的語氣。Avalokita『是被察覺的東西』,前後和起來,是『聲音被他所察覺到者』。」(世界佛學名著譯叢77 姜貢康 著 、鄭僧一 作者)
大唐西域記卷三謂唐言觀自在,即阿縳盧伿多,譯曰觀;伊濕代羅,譯為自在。窺基大師則說觀為照之義,即了空有之慧;自在為縱任之義,即所得之勝果。苦行六度今得果圓,慧觀為先而成十自在(註1)。
註1 : 十自在
(1) 壽自在 :能延促命。
(2) 心自在 :生死無染。
(3) 財自在 :能隨樂觀現,由施所得。
(4) 業自在 :唯作善事及勸他為。
(5) 生自在 :隨欲能往,由戒所得。
(6) 勝解自在:能隨欲變,由咨所得。
(7) 願自在 :隨觀所樂成,由精進所得。
(8) 神力自在:起最勝通,由定所得。
(9) 智自在 :隨言言慧。
(10) 法自在 :於契經等,由慧所得。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九)
二、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1)南印度:「華嚴經」記載,在印度的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那裏住的一位菩薩,就是觀自在。此即娑婆世界的南印度。
(2)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狀嶔崎。自唐始就以「南海聖境,海下佛國」聞名遐邇。據傳唐宣宗大中元年﹝AD847﹞有一印度高僧親睹觀音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遂得梵名「補怛洛迦」,意為「小白花」。自宋代後,寺院漸增,僧眾雲集。五代的後梁貞明二年﹙AD916﹚,有一位日本僧人名叫慧鍔,自五台山請一尊觀音像,想帶回國。行至新羅礁時,海面出現許多鐵蓮花,船進退兩難,無法東渡,於是築了一 所茅蓬來供養。鐵蓮花立即消失,「不肯去觀音院」也因此得名。普陀山,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外,普陀山觀音跳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從洛迦山跳向普陀山,岩上還留有一個腳印。(無盡的沈思)
(3)西藏:相傳西藏民族是由觀音的化現所生,在西藏歷史上的名王及高僧,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達賴喇嘛被信為觀音的權現。相信世界如一朵蓮花,西藏的拉薩為蓮華的中心,觀音的淨土,故將達賴喇嘛的所居,命名為布達拉宮,布達拉之得名,則同我國普陀山之得名一樣,是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佛菩薩的修行法門)
三、觀音的種類與其示現的形相
觀音菩薩以他的威神力,救度眾生出於七難,隨類變化示現,所以有六觀音、七觀音、八大菩薩、三十二應身、三十三觀音等名稱。依「止觀」來說,將觀音分為六種,施救不同的眾生,如:
千手觀音: 大悲觀音救度地獄道
聖觀音: 大慈觀音救度餓鬼道
馬頭觀音: 師子無畏觀音救度畜生道
十一面觀音: 大光普照觀音救度修羅道
準提觀音: 天人丈夫觀音救度人道
如意輪觀音: 大梵深遠觀音救度天道
(普門戶戶有觀音—觀音救世法門 聖印法師著 p.538)
(1) 三十三觀音
三十三觀音,指觀世音菩薩為濟度眾生所示現的三十三身。又稱三十三體觀音,古來廣為世人所讚嘆,因此觀世音菩薩的跡相,也成為圖畫的題材。較著名的為清﹒卓峰完成的觀音應化圖三十三幅(現藏於東京帝室博物館)。依《佛像圖彙》所載,此三十三觀音即:
1. 楊柳觀音: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執柳枝,踞坐於岩上,表 千手觀音之楊柳手三昧。
2. 龍頭觀音:乘雲之龍,表三十三身中之天龍身。蓋以龍為獸中之王,以喻觀 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為跏坐或站立於龍頭上。
3. 持光觀音:箕坐於岩上,右手持經卷,表三十三身中之聲聞身。
4. 圓光觀音:身放光明,表《法華經》中的(普門品)(大正九·57c)所說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之 觀音化身,其形像為背負熾盛之火燄。
5. 遊戲觀音:表(普門品)所說:「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之意。其形像為右手支軀,坐飛雲上。
6. 白衣觀音:敷草坐於岩上,結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比丘、比丘尼身。有二
重圓相,為三十三觀音的中尊。
7. 蓮臥觀音:合掌,向左坐於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
8. 瀧見觀音:倚於岩上,注視右方瀑布,表(普門品)所說:「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之意。
9. 施藥觀音:坐於池邊,注視蓮華,表(普門品)所說:「或在須彌峰,為人
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之意。
10. 魚籃觀音:其形像為手持魚籃,乘大魚,浮於水上或站立著,表(普門品 )所說:「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之意。
11. 德王觀音:趺坐於岩上,右手執柳枝,左手安置於臍前,表三十三身中之 梵王身。蓋梵王乃色界之王,其德殊勝,故稱德王。
12. 水月觀音:乘蓮瓣,立於水中,注視水面月影,表三十三身中之辟支佛身。
13. 一葉觀音:又稱南溟觀音,乘一葉蓮瓣,浮於水上,表三十三身中宰官身。
14. 青頸觀音:倚岩,左邊置瓶,瓶中插柳枝,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
15. 威德觀音:左手持蓮,箕坐,表三十三身中之天大將軍身。
16. 延命觀音:倚於水上之岩石,以右手支頰,表(普門品)所說:「咒詛諸 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之意。
17. 眾寶觀音:坐於岩岸,右足伸岩上,右手按地,立左膝,左手安於左膝, 成安穩之相。表三十三身中之長者身。
18. 岩戶觀音:端坐在岩窟中,表(普門品)所說:「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 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之意。蚖蛇、蝮蠍等毒蟲多住於 石窟中,故此觀音多採端坐於岩窟之姿。
19. 能靜觀音:在岩壁間,兩手按一岩上,表(普門品)所說:「為求金銀琉 璃 (中略) 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 剎之難」之意。
20. 阿耨觀音:坐於岩上觀海,表(普門品)所說:「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 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之意。蓋以巨海、龍、魚和阿耨 達池有因緣,故稱阿耨。
21. 阿摩提觀音:箕坐於岩上,表三十三身中的毗沙門身。
22. 葉衣觀音:敷草坐於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釋身。胎藏界曼荼羅也有葉 衣觀音。
23. 琉璃觀音:又稱香王觀音。兩手持缽或捧琉璃壺,乘蓮瓣,立於水上,表 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天身。
24. 多羅觀音:立於雲中,表(普門品)所說:「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之意。
25. 蛤蜊觀音:自蛤蜊貝殼中示視,表三十三身中之菩薩像。
26. 六時觀音:右手持梵夾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
27. 普悲觀音:其形像為兩手隱藏於法衣,而向前垂。衣端受風而立, 表三十 三身中之大自在天身。
28. 馬郎觀音:以婦女狀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婦女身。
29. 合掌觀音:合掌而立,表三十三身中之婆羅門身。
30. 一如觀音:坐於雲中飛行,表(普門品)所說:「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 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之意。
31. 不二觀音:兩手相叉立於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執金剛身。
32. 持蓮觀音:持一蓮花, 立於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
33. 灑水觀音:左手持缽,右手執一楊柳枝,立於地上,係表(普門品)所說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之意。
(摘譯自佛教大辭彙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九冊,p.6065)
(2) 六觀音
指教化六道之六種觀世音菩薩,即大悲、大慈、師子無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遠等。據摩訶止觀卷二載,大悲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大慈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又日本台密認為化導餓鬼之千手觀音、化導地獄之聖觀音、化導畜生之馬頭觀音、化導修羅之十一面觀音、化導人間之不空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