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
音譯:彌呾利耶
意譯:彌勒、無能勝
異稱:慈氏、阿逸多
一、彌勒菩薩名稱之由來及意義
彌勒;新稱梵語︰「彌帝隸 梅低梨 迷諦隸 梅怛麗 每呾哩藥 昧怛履曳」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
彌勒為名。天台〈淨名疏〉五曰︰ 「言彌勒者﹐有云︰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彌勒,此翻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無勝。《彌勒菩薩聖德彙編﹒迦陵– 彌勒菩薩本末大事因緣記﹒念西P11》
(1)《智光經》云:過去遠古時代有彌勒如來,在眾華敷世界成等正覺時。有智光明仙人,最初聞古彌勒佛說慈悲三昧光大悲海雲經,起而問難,不為所屈,乃發心皈依,並誓願成佛,亦名。 又其出生,即不食肉,故號慈氏。《第十四期萬行P9成一法師》
(2)《悲華經》云︰「彌勒發願刀兵劫中,擁護眾生,是則慈隆即世臻後劫,至極之慈,一切權小皆無能勝,故以名焉。」祂不但在因地以慈氏為姓,成佛後,亦稱慈氏。
(3)《心地觀經》說: 「彌勒菩薩慈氏尊,從初發心不食肉」,彌勒菩薩從初發心就不食肉,修行慈心三昧,久遠劫來從未間斷。同時,常在定中觀察一切眾生的本性,「平等平等,無有高下。」所以祂說:「我肉眾生肉名殊不殊。」因此他永不食一切眾生肉,在他初發菩提心之時,就發下了此願。《彌勒淨土義闡述 p261、釋慧廣編著p261》
(4) 據《彌勒上生經》及《彌勒下生經》記,他原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來成為釋迦佛的弟子,先於釋迦佛入滅,上生兜率天宮。釋迦佛滅度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將從天宮下生到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教化解脫眾生。彌勒成佛以前,被稱為彌勒菩薩。《佛教術學百問 p60》
(5) 佛在王舍城,鷲頭山中爾時波羅奈王,名波羅達。王有輔相,生一男身,兒三十二相眾好備滿,身色紫金,姿容挺特。輔相見子倍生怡悅,即召相師占之。相師披看歎言:「奇哉!相好畢滿,勁德殊備,智辯通達,出踰人表。」輔相益喜,因為立字。相師復問:「自從生來有何異事?」輔相答言:「其怪異常!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妊以來,悲矜苦厄,慈潤黎元,等心護養。」相師喜言:「此是兒志!」因為立字,號曰彌勒。《彌勒菩薩聖德彙編,迦陵–賢愚因緣經﹒念西》
二、彌勒菩薩的淨土
彌勒菩薩的淨土可分現在兜率天淨土與未來人間淨土兩部分,以下依次介紹:
(1) 現在兜率天淨土
a. 兜率天,梵語Tusita,意譯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樂天,乃欲界天之第四天,其上為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其下依次為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兜率天有內外兩院,外院屬欲界天,為天眾之所居,享受欲樂;內院乃即將成佛者(即補處菩薩)之居處,今則為彌勒菩薩之淨土。
b. 天人的壽命約四千歲,其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之四百年,換算之,約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但古之數法為五十七億六千萬年。此外,此天眾生,情欲動時,兩相執手,即成陰陽,生時化現於天膝上,初生如人間四、五歲兒,食天食、甘露漿之後,身體即長大與餘天人同,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寬四由旬,重一銖半。(大正1.長阿含經卷20 忉利天品133上)
c. 兜率內院的狀況
凡往生兜率淨土者,立即面見彌勒菩薩為其說明,其人即於無上道心得不退轉。
兜率淨土相當於一座巨大而華麗的講堂,淨土中的活動,一言以蔽之,唯說法與聞法。除了彌勒菩薩晝夜六時說法,其於天女、樂器、樹聲、水聲...各種音聲皆在演說妙法。據《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大正4,p419b) 云:有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楯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楯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花,一一蓮花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天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往生兜率天者,都將隨彌勒下生人間,共同建設人間淨土。所以彌勒淨土思想的重心在於人間淨土;發願往生兜率,只是親近彌勒,將來隨同彌勒下生人間,淨化心靈。
(2) 未來的人間淨土
a. 關於彌勒下生之時間有不同說法,例:
《長阿含經》卷六《轉輪聖王經》(大正1 ,41c)云:「..壽命延長至八萬歲..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號具足..」。
《中阿含經》卷十三《說本經》(大正1,509c)之記載亦為未來人壽八萬歲時。
《增壹阿含經》卷四四第三經(大正2,788b)則記為:「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
《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大正14,420b)記為:「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
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大正14,421c)記為:「爾時人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
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大正14,423c)亦記為:「人壽八萬四千歲」。
義淨譯《彌勒下生成佛經》(大正14,426b)記為:「時彼國中人,皆壽八萬歲」。
鳩摩羅什譯《彌勒大成佛經》(大正14,429a)記為:「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
b. 綜合各經記載,未來人間淨土開始的時間至少有三種說法:人壽八萬歲時、
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五十六億萬歲後。然由佛經之中慣用的時間動輒以百劫千劫來看,其差異很小,且印順云:「彌勒淨土的第一義,為祈求彌勒早生人間,即要求人間淨土的早日實現」。
c. 彌勒本願「若有眾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要眾生所行與其本願相應,便是彌勒成佛之時。因如果眾生依舊沈淪,或者只想遠離人間,恐怕彌勒下生的時間還會延後,甚至遙遙無期啊!
d. 彌勒住世有兩種說法,一為八萬四千歲,二為六萬歲。彌勒涅槃後,佛法持續時間略有三種說法。一是八萬四千歲;二是「正法住世六萬歲,像法二萬歲」,合為八萬歲;三是六萬歲。
e. 未來彌勒人間淨土能夠維續多久,關鍵仍然在於人類本身。其實末法思想不見得是宿命式的預言,而應該視為一個預警,昭示佛教徒毋怠毋忽,時時反省佛教以及整個世界的變動。
未來人間淨土座落在閻浮提,就是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淨化,較為具體可行,只要人類不斷努力,從最基本的世間事物著手改造,未嘗不能達成。
在自然環境方面~海水面積縮小,陸地面積擴大,並且陸地平整如鏡,凹凸不平的山谷溝坑盡數消失,各個村落都靠得很近,木村泰賢認為這象徵全世界的地理統一,沒有交通的障礙,道路發達;氣候溫和,四時如春,或可視之為人類科技進步至足以控制全球大氣現象,氣溫也維持在最舒適的度數上;農作物有自然生長的粳米,毋須脫殼即可食用,遍地還生長甘美果樹、花草,香氣到處飄揚,可視為農業技術發達,甚至遺傳工程學也有長足進展,故創造出高度改良的作物;惱人的蚊子、蒼蠅、毒蛇及各種害蟲都消失無影,應是環境衛生工作徹底完成的象徵。
在人類身體方面~軀體都很高大,而且沒有疾病的痛苦,壽命非常長, 這是優生學、醫學發達的象徵;經中雖有九病、三病之說,然而仔細分析,三病中的便利、飲食、衰老乃是物質肉體所不可避免的,其主要目的在反托出其時人類已無疾病之苦。說到大小便問題,未來人間淨土的便溺如意,在現代人眼中,是耳熟能詳了,木村泰賢就直接了當說這是現代的衛生設備。另外當時人類大小一同,無有差別,這表示平等,沒有階級,對厲行種姓制度的古印度社會具有重大意義。語言統一,對促進人類合作有極大作用,當時人類的煩惱減低,人心也一如,這些都是世界安定的基本條件。
在政治方面~轉輪聖王出世,是佛經中理想政治的象徵。轉輪聖王的特徵是七寶成就及四神德,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寶、守藏之寶,所謂四神德者,依《長阿含經》卷十九《世紀經轉輪聖王品》所記:「一者長壽不夭無能及者,二者身強無患無能及者,三者顏貌端正無能及者,四者寶藏盈溢無能及者。」
彌勒淨土,還有象徵天下太平、社會安定(無有怨賊戒劫竊之患,城邑 聚落無關門者)人際關係和諧(人常慈心恭敬和順,調伏諸根,語言謙遜)民主法治、教育普及(正法理群生,設心皆平等)。未來人間淨土財富充足,要教導人民不執著於金銀財寶,當然是比較容易,而此刻的地球上,財富有不足也有不均的現象,人類對錢財的執著,註定是罪惡根源之一了。
轉輪聖王是世間正法的象徵,等到轉輪聖王至彌勒佛前出家學道,更代 表了世間正法與出世正法的結合,這是彌勒系淨土思想最有現實意義的重點。
在宗教方面,彌勒佛出世,象徵佛法再度復興,釋迦牟尼佛遺下的弟子 得以聞法解脫,有名的龍華三會,度盡與佛法結緣者。初會度九十六億 人,二會度九十四億人,三會度九十二億人,總合二百八十億人,彌勒佛攝機之廣大,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現在世界,在物質建設方面,某些方面已局部性與未來人間淨土吻 合,例如交通,資訊傳播訊起使世界彷彿只是一座地球村)空間上如經文(諸村落接近,雞鳴相接)。生物學,醫學,遺傳學進步,人類壽命普遍延長。也培育出許多新品種的農作物:這種物質設將會遂步邁進,終有一日發展至現時人類很難想像的境地。但在道德方面,在宗教方面,並未與物質建設同步發展,例核子武器的誕生,全球人類的心底都蒙上抹沈重陰影。誰也無法保證核子大戰而爆發的結局,極可能是令全人類的敗滅。
(3)彌勒淨土思想
彌勒淨土思想的重心在於人間淨土的實現,與現實的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政治、宗教、社會經濟事等各方面都有啟發性。這是代表在五濁惡世來實現的淨土。也是全體人類共同的希望。彌勒淨土思想之特色如下:
a. 富於大乘精神:彌勒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的風格,正是大乘菩薩的典範,深入空義,透澈涅槃與世間無有分別,而能不畏生死苦,生生世世輪迴人間,從事現實世界的建設,度化苦難眾生。
b. 具有高度政治意義:未來人間淨土有轉輪聖王出世,以正法治天下,促發信徒發起對現實政治的改革。
c. 理想政治與完美宗教相輔相成:未來人間淨土的人民,在聖王的政治運作下,生活安樂;在彌勒佛的教化下,生命得以解脫;可謂生前死皆得成辦。
由於彌勒系淨土思想在出世與入世兩方面都有殊勝之處,入世方面,其高度的大乘精神與政治意義,對國家、社會乃至世界和平都有啟發性與實質俾益;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簡易,能普及於任何人,修行者可不廢五欲而從事現實事業,死後仍有解脫的保障,是一種很契合現代社會的修行法門。尤其在此時此地,宣揚彌勒淨土思想格外具有對治意義,因為,彌勒不離人間、不捨五濁惡世,化五濁為淨土!
三、寺院供奉之情形與形像之意義
(1)由於《彌勒下生經》載,彌勒菩薩將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坐翅頭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道。初會說法度化九十六億人,二會說法度化九十四億人,三會說法度化九十二億人,因此供養彌勒佛之法會稱為龍華會法會。一般供奉彌勒菩薩的寺院皆稱彌勒內院兜率寺。
(2)從經中的記載,將來彌勒菩薩誕生的情形與釋尊誕生的過程雷同,因此世人在造像時有菩薩形及如來形,在兜率天上等待下的是菩薩形;一面思惟一面等待下生機會的為思惟形。左腳垂下,右手扶著臉頰的半跏倚像,為半跏思惟形。兜率天上的彌勒菩薩像,即以此種姿態出現。
(3)在印度大多製作一條腿斜垂下,左手採取施予印的遊戲坐彌勒菩薩形。中國多為兩腿交叉坐的彌勒菩薩形。另一方面如來形的彌勒佛像上並無任何特徵,與釋尊像完全相同,若無銘文就無法識別。
(4)在稍後的年代裡小塔成為彌勒菩薩的標示及所持物,有結跏趺坐的彌勒菩薩在肚臍之前以雙手捧著小塔、在手上的蓮華上放著小塔等。五代時布袋和尚被視為彌勒菩薩化身,民間不斷地描繪其圖像至今遂以布袋和尚形象當作彌勒佛像。(資料取自中國佛像大觀 覃保明編著)
(5)「東晉法顯法師到北天竺,有一小國名陀歷。其國昔有羅漢,以神足力將一巧匠,上兜率天,觀彌勒菩薩長短色貌。還下刻木作像,前後三上觀。然後乃成像。長八丈足跌八尺,齊日常有光明,諸國競興供養。眾僧問法顯,佛法東過其始可知耶。顯云:訪問彼土人。皆云,古老相傳,自立彌勒菩薩像,後便有天竺沙門。齎經律過此河者,像位在佛泥洹後三百許年,計周氏平王時。由茲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彌勒大士繼軌釋迦,熟能令三寶宣通邊人識法。」(大正五一,八五八上)
四、彌勒菩薩的修學法門
往生淨土的法門很多,兜率淨土法門是比較容易修學的。除了具備信願行三種最基本的資糧之外,在行持方面必須具足以下的條件:
(1) 六事行法
a. 精勤行各種功德,恭敬三寶,孝順父母,感念師長,悲憫一切眾生。
b. 保持威儀,嚴守戒律及自住軌則。
c. 掃塔塗地,修飾道場,整理佛塔。
d. 香華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用品供給需要的人。
e. 三昧聞思定等行門,收攝身心,去除妄想雜念。
f. 誦佛教經典演說修習十法門。
(2) 五種因行
a. 受持五戒。
b. 受持八關齋戒。
c. 出家眾受持具足戒。
d. 身心精進,不求斷結。
e. 修十善法,並一一思惟兜率淨土的妙樂。
(3) 日常修持法
a. 每日虔誠諷誦(佛說彌勒上生經)。
b. 半月誦(瑜伽菩薩戒)。
c. 每日研究(瑜伽真實義品)。
d. 稱念彌勒如來名號。
e. 發上升兜率淨土的願心。
(4) 修持簡易的往生法門
上焉者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下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