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努力吹捧閩南文明的無知無慧文人楊渡
 瀏覽910|回應1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ohengrin
SCFtw2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6%B8%A1
楊渡(1958年-)本名楊炤濃,出生於台灣台中縣烏日鄉,曾任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媒體出身,被視為泛藍陣營的媒體評論人。曾獲得時報文學獎,並出版多本著作。

馬場英九吹捧八田與一,楊渡就配合吹捧閩南文明~~~ ^@@^

====================================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m=1018602&#post1018602
SCFtw5  #2樓 發表時間 : 2013-06-26 18:27 

『但在泉州,我才真正見識到元代蒙古人的胸襟。它征服、容納並組織起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俗的人,讓貿易活躍,讓文明活潑開展。那是何等的胸襟。』

楊渡啊,你的膚淺遠遠超出我的想像之外,我懶得指教你,你到底懂什麼呀?吹捧媚俗你很行,許多文人無知無智無定無慧,你可以代表了~~~ ^_____^

SCFtw2

------------------------------------------------------
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m=1018609&#post1018609
SCFtw5  #3樓 發表時間 : 2013-06-26 18:57 

當年蘇曉康在大陸吹捧中國人的海洋文明,現在楊渡在臺灣吹捧閩南人的海洋文明,愚昧先後輝映! ^_____^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62600467.html
楊渡專欄 -〈蕃丞相〉石刻,多美好的大氣度!
2013-06-26 01:35 中國時報 【本報訊】(作者為作家)

     多次談了閩南文化中有一種海洋的包容、開放和自由,都是舉歷史故事,最近去泉州參觀海上交通博物館,看見的一尊元朝的〈蕃丞相─基督教尖拱形四翼天使石刻〉,就分明呈現這個有趣的特質。

     這〈蕃丞相〉石刻有一個伊斯蘭教的尖拱形外圍,中間的天使像呈坐姿,頭上有一個明顯的十字架,他頭戴中國道教的烏紗帽,帽子上方有一圈飛天與彩帶,明顯是佛教的符號;然此君隆鼻長臉,面容圓融飽滿,怎麼看都不像漢族人,比較像當時稱為「蕃」的色目人(不過當時的「蕃」字可是一種通稱,毫無不敬之意);他盤腿的坐姿,以及腳下的蓮花座,看起來是佛教的;不過,他的手中還捧了一個蓮花底座的十字架;有趣的是,這個基督教天使背上長出了四翼。本來歐洲的天使也有翅膀,天使只有雙翼,線條比較抽象而上升。而這天使有四翼,四隻翅膀線條有力,造形特別,與開元寺的二十四個承拱上有飛天造型的天使一樣,分明是印度教的風格。

     當時風行於泉州的五種宗教,各有符號並存於一尊石刻裡,這實在太美妙了!

     這一件元代石刻是一九二九年,在西班牙神父任道遠的指引下,於泉州一間名為奏魁宮的道教小廟的牆壁上發現。此像原本應屬景教,也就是基督教聶脫里教派。此教派不信天主為聖母所生,也不用聖像,唯保留十字架。景教在唐朝從敘利亞傳入中國,有不少諸侯貴族信徒,為了在中國生存,景教的許多名稱與頭銜都盡量中國化。例如「四福音書」的作者都改叫法王,分別為:「明泰法王、盧加法王、摩距辭法王、瑜翰法王」,教堂稱為寺,大主教名為「大法王」。而上帝耶和華則依敘利亞文Alaha之音,名為「皇父阿羅訶」。基督教名稱草根化,落地生根,與各宗教平等共生,倒是非常好的多元文化保存典範。

     這〈蕃丞相〉雖然原屬景教,但能讓諸神共生共存於一方五十二公分高的石刻裡,美妙的融合在一起,產生和諧的美感,實在太神奇了。這不禁讓人想像元朝的傳教士(或者道士、和尚),面對一個多種族共存,商業貿易頻繁的社會,要讓自己的神為各方接受,就得包容彼此的相異,融入對方的文化。這是何等豐富多彩、平等共生的社會。

     十字架與基督教的天使,頭上戴著烏紗帽,插著印度教的翅膀,坐在佛教的蓮座雲朵上,放在伊斯蘭教的景框中,有何不可?

     再想想方今之世,這些宗教竟可以殺得你死我活,死傷無數,不禁浩然長嘆:這人類的文明,當真有在進步嗎?

     這令人不禁想起台灣的許多寺廟,那包容也真是讓人讚嘆。例如萬華的龍山寺,它屬於道教,但所拜主神是觀世音菩薩,一起受供奉的神明包括: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九陽夫子、華陀、三界公、註生娘娘等一切天上諸神。佛道二教結合,香火鼎盛。在台灣的常民生活中,彷彿諸神祇都可以互相接納,一起供奉,受到同等對待。

     而省視這些泉州石刻神像,就可以證明,這種傳統實始於一千多年前,當蒙古人統治泉州時,這已經是閩南文化的傳統了。當年的泉州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種族: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等,最後融合為一種互相尊重而包容的文化。

     在宗教戰爭與文明衝突日益升高的此刻,看見這一方五族共生、五教並存的石刻,看見那些被遺忘的互相包容的文明,心中有一種難言的不忍。想當年,蒙古人曾橫跨亞洲、歐洲,征服世界,我們都以為是因為蒙古有草原民族的強悍武力與征服的速度。但在泉州,我才真正見識到元代蒙古人的胸襟。它征服、容納並組織起世界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俗的人,讓貿易活躍,讓文明活潑開展。那是何等的胸襟。

     能走向世界,靠的是胸襟,是氣度,不是武力啊!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4979754
 回應文章
這個無知文人楊渡至少應該去google一下蒙古劇盜如何屠滅花剌子模這個中亞大國,如何毁滅阿拉伯文明的首都巴格達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Lohengrin

..

"蒙古人的胸襟"???

這個無知文人楊渡至少應該去google一下蒙古劇盜如何屠滅花剌子模這個中亞大國,如何毁滅阿拉伯文明的首都巴格達~~~

[網路資料copy+paste]

蒙古軍隊入城之後,即開始了歷時十天的屠城。巴格達城內除了基督教徒被旭烈兀一次性赦免,穆斯林男子幾乎被殺光。婦女和兒童則統統被運回蒙古做奴隸。據史料記載,大約有八十萬人在這次屠城中喪生。城內的宮殿和藏有百萬阿拉伯古籍的圖書館以及聞名世界的伊斯蘭清真寺均被蒙古兵付之一炬。旭烈兀將穆斯塔西姆的全家分別裝進了毛毯製成的麻袋裡,讓千餘蒙古鐵騎踐踏而過致死。

當時的歷史學家伊本‧赫里康(Ibn-Khalikān)寫道:「瘋狂的韃靼人在希吉萊(伊斯蘭歷)650年攻入伊斯蘭的首都巴格達,屠城、焚燒和搶劫四十日。一座歷史上最美麗的城市被夷為平地,燒成焦土,大軍過後,城內只能偶爾看到幾個孤獨的行人。街道上的屍體堆積得比橋還要高,到處都是斷壁殘垣和倒塌的房屋,空氣中充滿腐臭的氣味。瘟疫開始流傳了,隨風而去,遠到敘利亞,一路上的村莊和城鎮聞風而受到感染,居民成群地死去。整個大地都佈滿了饑荒、瘟疫和死亡。」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49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