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699746.shtml
不用質疑民進黨的社會實力
【聯合報╱社論】 2010.07.02 03:22 am
上周六民進黨發動反ECFA大遊行,宣稱參加者達十五萬人;但據警方統計,出發時約三萬兩千人,到達凱道時下起大雨,剩下約一萬六千人。
每次遊行,主辦單位宣稱的人數,與警方的估計皆有出入;此種情況,藍綠皆然。其實,民進黨不必太過在意一次遊行人數的多寡,而外界也不能只因一次遊行人數多寡而論斷民進黨的社會實力。
畢竟,民進黨是一個在二○○八年總統大選中「仍能」保有五四○餘萬選票的政黨(得票率四十一‧五五)。二○○八年總統大選之際,民進黨因扁案幾已陷於谷底,入聯公投等操作又與北京及華府鬧得不可開交,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也是高度爭議性人物;相對而言,其競選對手馬英九的聲勢銳不可當,藍營選民更是士氣如虹;但即使在那般艱困的情勢中,民進黨在二○○八年「仍能」保有五四○餘萬選票,這樣的社會實力簡直已是鐵板一塊,豈容輕估?
二○○八總統大選開票時,我們即曾指出,馬英九的國民黨雖以約五十八%贏得政權,但相對而言,民進黨卻仍是決定台灣興衰存亡的關鍵因素,如果民進黨不願意中華民國活下去,中華民國仍是活不成。
台灣經歷二十餘年政黨政治的激盪已可證明,民進黨的社會支持是在成長(二○○○年總統大選,陳水扁三十九%,二○○四年升至五○%),而且十分堅實(即使在二○○八的艱困情勢下,仍維持四十二%)。近二年的幾次補選,亦顯示民進黨的社會支持已告盤穩(雖然主要原因是藍營選民不投票)。更值得注意的是,二○○八後一般想像民進黨會與陳水扁的貪腐切割,及修正其台獨路線,但這些預測卻竟皆是大謬不然;如今非僅「陳水扁連線」已寄身民進黨內,且民進黨更因操作反ECFA,又走回「國共唱和/貧富鬥爭」的獨派路線。
這些現象皆在顯示:即使民進黨不與扁切割,或仍然維持台獨路線,民進黨依然會保有堅實的社會支持;甚至可反過來說,民進黨為保有其社會支持,所以不能與扁切割,也不能修正其台獨路線。這是民進黨所以維持不墜的原因,但這也是民進黨不可能轉型蛻變的原因。
經歷ECFA的激盪,台灣的政治又可獲得一個階段性的論斷,那就是:民進黨在二○一二年以前,已完全沒有轉型蛻變的可能性。
民進黨一開始就把ECFA妖魔化,現在已無改口的可能性;倘若改口,民進黨的五都選舉還能選得下去嗎?而五都選舉既以「反中」為主軸,到了二○一二總統大選恐怕也只有硬撐到底(連蘇貞昌也已正面反ECFA);接著,倘若在二○一二年民進黨又以「反中」路線贏得了選舉,到了執政後難道真要廢止ECFA而教台灣一切重新來過嗎?
民進黨已不可能轉型蛻變,而民進黨又有十分堅實的社會支持;這使民進黨有撕裂國家的實力,且亦使民進黨必須藉撕裂國家始能生存發展。但是,這樣的民進黨即使贏得了五都選舉,甚或即使贏得了二○一二總統大選,難道不會將台灣帶上死路一條?
現在的民進黨,比二○○○年的「民進黨」(四不一沒有),比二○○四年的民進黨(買飛彈公投),亦比二○○八年的民進黨(入聯公投),路線上更獨(黨主席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也更撕裂台灣(反ECFA將「仇中/仇富」聯結)。民進黨已不可能轉型蛻變,更不敢轉型蛻變(變了就垮了,如何自圓其說),亦更不必轉型蛻變(畢竟也許有從二○○八年四十二%起跳的社會支持)。
民進黨的支持者,是連陳水扁貪腐也不離不棄的支持者,亦是連國際全球化及台灣邊緣化也不能動搖的支持者。這是民進黨在二○一二年前不必轉型蛻變之所寄,也是民進黨在二○一二年前絕不敢且絕不可能轉型蛻變的原因。
如此堅實頑強的社會支持,一方面支撐著民進黨的骨架,另一方面亦在噬食民進黨的骨髓。因而,不必計較民進黨遊行人數多寡,畢竟民進黨也曾發動過號稱百萬人的環島示威,誰能質疑民進黨的社會實力?但是,即使反ECFA遊行真有十五萬人,一如過去每次遊行,走到凱達格蘭大道,也就已是民進黨「登峰造極」的終點與盡頭了。
【2010/07/0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