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34586/IssueID/20100414
揮別美麗島世代(劉子琦)
2010年04月14日蘋果日報
當尤清宣布參選黨主席後,聯合「公媽派」進逼蔡英文,頓時讓蘇貞昌的雙城戰略變成雙城奇謀,終於引爆民進黨遲早要面對世代權力交替的問題。這些黨內大老代表著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台灣民主化過程的一代菁英,30年來,美麗島世代所留下的斑駁歷史不僅激動了威權統治下被禁錮的人心,也為民進黨的發展立下里程碑。
然而,在民進黨重新奮起的時刻,美麗島世代拒絕歸隱山林,堅持維護黨的榮光而參選,此舉固可說是參選權利,但是,其意義不只是將黨主席、五都與總統大選的權力布局,推向老人政治的調性;更是讓民進黨組織與思維的創新變革再度陷入泥淖。
從1979年之後美麗島世代所參與的各項選舉,從地方到中央民代,地方縣市長到執政後擔任中央部會官員,選舉無役不與,政治職務的獲取亦得心應手。台灣人民給美麗島世代八年治理的時間與空間,但是,也從美麗島世代的手中失去政權。成也美麗島世代,敗也美麗島世代。選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將政權輪替給國民黨是兵家勝敗之常,然而,最難堪的莫過於,八年的治理留給民進黨毀壞的清廉價值以及搖搖欲墜的黨組織。
缺乏培育新血熱情
風雲際會的美麗島世代,除了時勢因素之外,更是透過黨內在形式上無法根絕的人頭黨員機制,取得制定各項選舉遊戲規則的權力,並進而參與社會資源分配的過程。因此,每回黨主席選舉勢必環繞在黨員制度的爭議上,進行各派系實力的角力賽。從黨外時期公政會與黨外編聯會的權鬥開始,到黨內五大派系既聯合又競爭的分而治之;經2000年執政而黨政合一之後,裂解成為執政扁系與非扁系兩派,最後2007年的排藍民調所引發的派系內戰等,莫不是由美麗島世代點燃高潮迭起的派系對戰。影響所及,不僅兵敗立委與總統選舉,更將民進黨內原本具有培力創新人才的多元體質,逆轉成為只能培育單一物種的園地。
組織重整易,價值重建難。面對民進黨的重建工程,不該是以老兵不死的方式留下歷史聲音,而是化作春泥的護花行動。猶記得2008年總統敗選以後,美麗島世代的天王天后與大老紛紛遠走江湖,避談承擔與責任,此時情勢一片大好,卻重回權力排班序列,勤走基層。此一時,彼一時,卻也照見權位的深深迷戀。
歷經兩年低迷療養的民進黨是否已經改變權鬥體質,準備好重新贏得社會支持力道以改造台灣,仍在未定之天,黨內群雄早已蜂起逐鹿權位。從民進黨立委補選一連串的小勝開始,以及國民黨執政低迷不振的民調,讓黨內許多人士省略掉許多民調之外重要變數的討論,只停留在民心思變,坐等對手犯錯的機會主義論述之上。如此見利說義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未見民進黨團結形象之利,卻先受算計個人政治私利之弊。
美麗島世代在經歷過8年執政的洗禮後,已然磨損殆盡。尤清與「公媽派」一字排開所呈顯的世代圖像,不僅具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味道;對照創黨時期的老照片,更是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承擔歷史責任固然需要熱情與判斷,然而,此時的民進黨最需要的不是不甘老驥伏櫪的廉頗們,而是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啊!
作者為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