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521366.shtml
楊照:為什麼醫界不檢討涂醒哲?
【聯合報╱楊照】 2010.04.07 03:02 am
廿年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課程改革,引起特別注意與討論的,是在第一年的課程中增加了「身體觀念」的學習,而且視之為醫學生入門最重要的門檻。
那是一個時代變化的關鍵表徵。醫生不能再用簡單的「科學」態度對待病人的身體,將身體視為物體,只考慮修復物體、讓它恢復正常功能。身體是有主人的,更重要的,不同的人對自己的身體,會有不同的觀念,也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醫生必須了解、進而尊重這些不同觀念,將之放進醫病關係中。
如此改變的背後,還牽涉了醫療這個行業的新定位,哈佛大學也覺得需要透過課程改革,替未來的醫生們做好準備。醫療勢必要從一種權威的命令、控制,朝雙向協商、理解的服務本質調整。過去,醫生擁有知識和技術,高高凌駕在病人之上,不需要管病人怎麼想怎麼感受,單方面決定對病人最好的醫療手段,簽下醫囑,就期待病人會乖乖遵守,也就完成了醫生的工作。
這種依靠訊息落差形成的關係,愈來愈難維繫了。社會整體知識水準不斷提高,更重要的網路及其他科技設施使得醫療訊息快速普及,病人不再是單純的「無知者」,他們不只要得到醫生「知其然」的囑咐,也想要得到如此醫療對待「知其所以然」的理由。
醫療服務的內容,逐漸包括了讓病人相信、讓病人安心,於是醫生不能只管病人的身體,還要管病人的感受。將人家的身體看作「物」,不在乎主觀感覺感受的醫生,怎麼可能提供新時代所需要的醫療服務品質?
這是廿年前開啟其端的醫療服務革命,所以我們也就很容易衡量台灣的醫師立委,乃至於整體台灣的醫學教育,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又究竟落伍了多久。涂醒哲關於女性哺乳的荒唐發言,以及後續的傲慢態度,反映的正是那個沒有受到「身體觀念」啟發的世代,台灣醫生的偏執。他們眼中心中沒有別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在乎別人,不同的人,對身體有不一樣的自我認知、自我意識。用一種粗暴、鄙俗的態度描述別人的身體,完全不能意會察知其中的粗暴與鄙俗。
涂醒哲並不是真的那麼老,他也不是一直窩在醫院裡,多年參與了許多政治、社會活動,可是顯然他的醫療與身體態度,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沒有受到新環境新需求的衝擊,這種現象格外讓人擔心。擔心這或許不是涂醒哲個人特別荒唐白目,甚至不是他那個世代的脫節落伍,而是台灣整體醫學教育的封閉停滯。一方面自閉於外面世界翻天覆地的改變,另一方面自絕於社會消費意識抬頭的狀態,自滿地停留在舊觀念、舊態度裡不願出來、也出不來。
不然,為什麼我們聽不到醫界內部,尤其是年輕輩醫界人士對涂醒哲有所檢討、有所指責呢?他們也都同意、附和涂醒哲的看法?還是他們根本都不在乎呢?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0/04/0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