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今年大事,首推十一月的國會期中選舉。目前看來,歐巴馬領導的民主黨必將吃下敗仗,只是大敗小敗之分,甚至有少數共和黨員高喊「Majority(多數黨)」,盡管可能性不高。
聖誕假期,國會山莊裡依然看到眾多助理上班,尤其是民主黨議員的辦公室裡,個個「在營休假」─穿著稍微輕鬆,工作可一點兒不能馬虎,「萬一老闆落選怎麼辦」。
民主黨將敗,就歷史言,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十六次的期中選舉,執政黨在參議院敗了十二次,平均失掉三至四席;在眾議院敗了十四次,平均失掉廿四席。就現實言,歐巴馬政府沒有出色的政績,反倒在健保、氣候等議題引發惡鬥,聲望直直落。
以健保改革為例,柯林頓上任後也推動過,後來發現阻力很大,早早就剎了車,依然在期中選舉大敗。這回歐巴馬堅持到底,甚至把九十二歲的參議員柏德從醫院推出來投票,固然過關,但只能以「慘勝」形容。
健改雖可望過關,可是民主黨遍體鱗傷,半年多來,共和黨運用名嘴、市民大會,連番重炮,成功的凝聚選民。改革成效尚未見到,「錢從哪裡來」的陰影已然令選民心生疑慮。
此外,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不僅結束遙遙無期,反而要增兵三萬,倒是歐巴馬自己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經濟方面,開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峰會,編列了天文數字的振興經濟預算,可是成效不彰,令選民不耐。
民主黨掌握了白宮,也以極大差距掌握了國會兩院的多數。既是完全執政,就得完全負責。政績不佳,當然要反映在投票結果上;而立法權與行政全都掌握在民主黨手中,也讓部分選民不安,希望鐘擺偏向共和黨來制衡。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預告,說期中選舉是「歷來最艱辛的選舉之一」。CNN決定,針對期中選舉,年初就推出定期政論節目。
曾代表民主黨參選副總統的參議員李柏曼公開站到了共和黨一邊,眾議員也有民主黨議員帶槍投靠共和黨,俱是葉落知秋之兆。民主黨有多位老將面臨苦戰,其中之一是多數黨領袖瑞德。通常民調在百分之卅八就意味著連任無望,目前瑞德已掉到百分之四十,岌岌可危。
目前民主黨在參院五十八對四十(另有二席獨立派人士),眾院是二五七對一七八。共和黨要在眾議院成為多數黨,必須比現在多四十席;在參院要成為多數黨,除了自己競選連任的十八席設法全數保住,還要從民主黨參選的十八席搶過來十一席,殊非易事。
但是對共和黨而言,重點不是占有多數黨地位,而是重振旗鼓,就像台灣的民進黨在剛結束的地方選舉那樣,拼的是兩年後的總統大選。
過去的紀錄顯示,如果總統的聲望跌到百分之四十以下,反對黨在參院可以搶下來四席;如果總統的聲望達到百分之六十,共和黨依然可在眾院搶下十五席。近幾周來,歐巴馬的聲望經常不到百分之五十,如果這個趨勢不變,共和黨必將大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