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25/today-p9.htm
自由時報2010年1月25日
《白樂崎專欄》 誰說「海峽不太危急」
台灣、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已引起許多學術分析探討,這是可理解、甚至值得稱讚的,因為美中台關係複雜,可有不同的解讀和觀察,過去已有許多論文對於了解這三國之間的關係發展做出寶貴貢獻。然而,不時會有學者發表脫離現實、缺乏了解且天真的分析,布魯斯.季禮( Bruce Gilley)這篇刊登於「外交事務」二○一○年一/二月號、名為「不太危急的海峽」(Not so Dire Straits)一文就是一例。
季禮的基本論點是,目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和解」,開啟了台灣「芬蘭化」之路,也為美國允許台灣從目前處於美國戰略軌道內,移往中國影響力範圍下鋪路。季禮錯誤臆測之處在於,認為這個過程終將導致中國民主化。
美中台關係 季禮認知錯誤
季禮認知錯誤的不只一點,礙於此文篇幅,只能談其中幾個重點。先從「芬蘭化」說起,文中說芬蘭與蘇聯達成的協議「在當時廣受芬蘭國內支持」。問題是,當時的芬蘭人已經被俄羅斯人拿著槍指著腦袋了,還有很多選擇嗎?
第二點是歷史的精確性。季禮寫道,一九四九年「台灣和中國變成分離的政治實體……」關於這一點,事實是,當時是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已經是個分離政治實體有五十多年了,在那之前,頂多只能說中國帝制政府對這個島嶼有一點影響力,問題是在落敗的國民黨被趕出中國、到台灣落腳,把這裡當做佔領領土般對待時出現。
文中另一個「國際社會多半接受北京所宣稱擁有台灣領土主權」的說法也不正確,這種說法只對如辛巴威、蘇丹等親北京政權成立,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僅「注意」或「認知」北京的說法,但立場是:這是個未解決議題,這個島嶼的未來需要依照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約決定。
該篇文章最嚴重的謬論是,認為張伯倫式(譯按:張伯倫為二戰前的英國首相,對希特勒採取姑息政策)的姑息中國對台灣問題的所作所為,將能讓崛起中的中國民主化、和平化,不會讓中國變本加厲。這種說法存有根本上的誤解:讓步不會讓高壓政權變溫和,只會養大他們的胃口。犧牲辛苦贏來的台灣活躍民主成就,任其漂向一個不確定、混沌不明的「原則性中立」角色會是根本的錯誤,季禮希望我們相信,這種「芬蘭式」地位和如他所說「懦弱地默許順服」,兩者之間是有不同的。像中國這樣的威權強權,只要略施手段就能除去其統治路上任何的反對力量,西藏和東突都是相當明顯的例證。
對中國讓步 只會養大胃口
季禮還認為,中國對台灣立場的說法,動機出於「民族主義……和更大範疇的國恥和衰弱論述」的成分較少,而與地緣戰略因素比較有關係:因為台灣地理位置優勢使其具有戰略重要性,將其納入影響範圍可強化中國海軍投射實力,從而擴大對西太平洋影響力。
他這一點論述是正確的,台灣極具戰略重要性,這不只是對日本、南韓,對美國在東亞和亞太地區利益而言也是如此。正是這個理由,美國日前明智地決定,提供台灣這個長期的朋友、盟友反飛彈科技。
從台灣人民觀點來說,傾中意味著失去他們辛苦爭取來的自由和民主。美國在全球、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威信,必定仰賴堅持我們所擁護的基本原則,允許自由民主的台灣落入威權中國的影響力範圍下,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因此,與其讓台灣「芬蘭化」,美國反而應該尋求一個與台灣更堅強交往關係的政策,協助台灣自衛對抗好戰的鄰居、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加強美國與台灣政經關係。只有把台灣帶進國際社會之中,才能達成東亞的真正穩定。
(國際新聞中心管淑平譯)
(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