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廟會小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癌末榮民積蓄贈教堂 遺愛人間
 瀏覽1,755|回應5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18758971.html
癌末榮民積蓄贈教堂 遺愛人間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18 18:43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高雄18日電)天主教高雄教區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收到榮民吳鐵夫捐款新台幣 200萬元後兩週,吳鐵夫即辭世。教堂今天指出,捐款將協助中輟少年及成立急難救助基金,惠及更多人。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神父謝聰智表示,他於 9月底接到1通陌生人電話,表明有人欲捐款200萬元給教堂。他原本半信半疑,後來才了解,當時人在高雄榮民總醫院病房的吳鐵夫,真的要將部分畢生積蓄捐給教堂。

謝聰智說,吳鐵夫並未指定捐款用途,僅說一定要用於慈善。收到捐款後將其中 100萬元轉捐給位於屏東潮州,專門收容中輟生及家貧少年的天主教少年城。另100萬元留在堂區作為急難救助基金。

謝聰智表示,81歲的吳鐵夫罹患腎臟癌,上週一度可出院。未料,數天後卻突然病況危急,他已於15日在安寧病房中過世。

謝聰智說,吳鐵夫原籍大陸安徽,在中國大陸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他於1949年隨國軍來台,最後以上校退伍。吳鐵夫退伍後,轉任高雄的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專員,處理文書。

楠梓榮民自費安養中心表示,吳鐵夫人生的最後幾年都是在安養中心度過。吳鐵夫是在2007年住進中心,在台灣沒有家人。他在中國大陸老家有 3個哥哥,似乎均已過世。

安養中心指出,吳鐵夫行事低調,不太談自己的事。他卻是非常感恩的人,對照顧他的朋友都感念在心。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56300
 回應文章
傻瓜與仁愛
推薦0


吐嘈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念之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4230301
觀念平台-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101800052,00.html
觀念平台-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2010-10-18 中國時報 【周平】

     十月二日周六,和女兒前往台北榮總探視一位八十六歲的單身退伍老兵|桂生|我的同鄉宗親。觀察室外隔著玻璃窗,映入眼簾的是病床上一個面容枯憔、形體瘦俏的老身體,獨自一人在生死交關的當口,掙扎地吸著每一口氣。見此情景,我的心糾得很緊,一種空前的孤寂頓時生起。

     「維德…(父親過世後,世上只剩他會用這個家號來稱呼我)我的背很痠!」操著濃濃的江西口音,他氣若游絲地擠出了這句話。桂生躺得實在太久了,但沒有人願意替他翻身或按摩。我們輪流替他拍背,希望能拍落他一身的酸痛,更希望能拍落他一生操勞所積存的疲憊。在台灣經歷了六十一個艱苦歲月,他真是又疲又累!其實,儘管卑微、低調,但這個老身體卻銘刻著屬於台灣歷史特有的一段小故事。

     一九四九以前,他曾經是江西宜春市柏木鄉農村的莊稼漢。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的日子,直到國民黨軍隊將他帶走。一個土味十足、從未出過遠門的年輕文盲,突然開啟了離鄉背井、顛沛流離的序幕,加入一場他永遠也搞不懂的意識形態戰爭。隨著部隊在各地移防,他經常得要忍受著風吹日曬雨淋的克難生活。

     不若高階軍官可以轉任學校、公民營事業或政府機關坐領第二份收入,一九八○年代初期退伍時,這位士官長只有一份微薄的退伍金。為了生計,就像電影「搭錯車」中的老榮民啞叔一般,他開始從事「撿破爛」的工作,直到七十五歲。桂生常常以三輪車載運重達數百斤的書報和破銅爛鐵,其中甚至包括清大、交大教授的原文書或進口家具。許多廢棄物,經過他的巧手組裝或敲打而重現功能。他堪稱資源回收和利用厚生的典範。然長期負重,也導致他晚年患了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

     一如桂生,全台約有五萬多終生未婚的「老芋仔」。他們無親無故,暗夜夢迴時,思鄉之情大多只有濃濃的酒精和鹹鹹的淚水相伴。每每聽到「母親您在何方?」一曲時,桂生總是特別沉默。雖沒有為「老兵返鄉運動」走上街頭,卻於一九八七年成為開放探親後第一批返鄉老兵。但望穿秋水四十年,盼到的卻是已成白骨的爹娘。他花盡大部分的積蓄,盡心修了祖墳,也資助弟妹改善生活。但他並沒有定居的念頭,因為他早已吃慣了台灣的米,也吹慣了新竹的風。

     晚年的桂生,苦於多重慢性疾病纏身而經常進出醫院。最近十多年來,醫療市場化日益嚴重,不識字的他因此吃了不少悶虧,包括重複的檢驗、住院、手術和開藥。他常以「我們家裡有一句土話…」來告訴我做人應該表裡如一的道理,讓我深覺這個文盲有著更高貴的靈魂。十月六日早晨七點四十五分,老身體孤獨地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安息吧,桂生!您為這個社會做得太多了,是該卸下重擔、駕鶴西歸的時候了。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系主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4227277
跨海尋墓如願 老榮民魂歸故里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007/20100719110146.html
跨海尋墓如願 老榮民魂歸故里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7-19 19:46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嘉義市19日電)歷經1年半的鍥而不捨,憑著2張黑白照片,前遠航機師黃永根受託跨海尋墓如願,終於讓老榮民魂歸故里。黃永根今天到嘉義市政府表達感謝時,道出曲折尋墓故事。

家住北市的黃永根表示,受大陸鄉親王永生委託,協尋民國38年隨軍來台的父親王和墓地。他只能靠2張黑白照片,就展開追尋事隔30多年往事之旅。他先從高雄鳳山找到嘉義榮民醫院,再找到王老先生下葬的嘉義牛稠埔墓園。

黃永根感謝嘉義市殯葬管理所和葬儀社人員的協助,讓他在廣達54公頃墓地、20多萬門墳墓中,找到鄉親亡父的墓地。

他說,找尋過程中曾5度南下,終於在今年4月27日,讓處於荒煙蔓草的王老先生墓地重見天日。

黃永根指出,王老先生的兒子在今年6月4日到台灣旅遊,並辦理父親遷墓事宜。遷墓過程在嘉義市殯葬管理所等全力協助下,讓家屬順利將骨灰攜回大陸,傳為佳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4069655
住陋室 新埔老榮民捐百萬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005/20100506318424.html
住陋室 新埔老榮民捐百萬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5-06 19:16

(中央社記者林瑞益新竹縣6 日電)住在陋室的新竹縣新埔鎮88歲老榮民胡壽宏,因佩服菜販陳樹菊的義行,他今天捐出新台幣100 萬元助人。他表示,這筆錢留在身邊是累贅,不如捐給有需要的人。

胡壽宏今天捐100 萬元給新竹榮民服務處,做為榮眷子女獎助學金之用。

胡壽宏於民國38年隨部隊來台,45年因傷退伍後,在退輔會輔導就業安置下,先後在公路局、培英國中等當工友,約在20年前起獨居在新埔鎮迄今。

胡壽宏說,因為從收音機聽到陳樹菊熱心行善,所以想1 次捐出多一點錢。他以前是不定時的小額捐款,每次捐出幾千元至1 萬元,對象包括世界展望會與紅十字會等。他自謙與陳樹菊無法相提並論,望塵莫及。

胡壽宏指出,這幾年銀行的利息很低,把錢放在身邊是累贅,不如捐給有需要的人。他認為,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

雖然捐出 100萬元,但胡壽宏的住所很簡陋,10坪不到的房子,沒有電視、冷氣、電話、廁所,牆壁剝落,只有1台冰箱、1張床、1張桌子與2張椅子。

陪伴他10餘年的是1 台收音機,是用來聽廣播節目,他說,兩年前電視壞了,索性不看,天氣熱,流點汗也好。

胡壽宏指出,因為家裡簡陋,他不讓朋友到住處找他,沒有電話,用政府提供的電話卡打公用電話;他沒想過要花錢裝潢家裡,一切從簡即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965326
真正的感動
推薦2


吐嘈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uke-Skywalker
SCFtw2

這些菩薩不但令我欽佩 ,也令我感到羞愧 , 他把一輩子省吃儉用的積蓄 , 奉獻給慈善事業 , 依比例原則 , 他的善心 , 不但使吐土嘈望塵莫及 ,  更高於大企業家百萬, 千萬 , 甚至上億的 "政治獻金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5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