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73107.shtml
仁愛路兩頭到底在吵什麼?
【聯合報╱社論】 2009.10.03 04:16 am
博愛特區是否擴大限高的爭議,總統府和北市府一番相互推諉後,由台北市取消公告作收。此一結局,至少顯示雙方都認知「維安」不是一個可以無限上綱的管制藉口;但也反映了仁愛路兩端的馬郝「兩府」心結積重,已到了連表面的「相敬如賓」都難以維持的地步。
仁愛路兩端,一頭是總統府,另一頭是台北市政府,有著美麗的林蔭大道,也被視為政治登峰的「終南捷徑」,陳水扁、馬英九都是經此直達總統寶座。從政治地理學看,仁愛路西端的總統府權力固然要高出東端一大截;但坐在元首大位的人,不僅要面對決策遭到挑戰的風險,也要面對舊政績遭到新市長檢視的尷尬。郝龍斌雖未必有問鼎總統之念,但他至少要拚市長連任。博愛特區的限建風波,對於今後在仁愛路兩極爭鋒的人,都是值得學習的一課。
這次,總統府以「維安」為由,要求台北市配合管制總統府周邊建築高度;北市府據此發布限建公告,不僅立即影響已發照的卅多個建案,更損及未來民間土地利用的權益,引發高度爭議。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當年由馬英九市長核准興建的「一品苑」,若根據新規定,已興建的廿三樓須拆除十五層,北市府勢將面對國賠。可見,這不只是馬總統給郝市長出難題,且是馬英九自己讓自己難堪了。
總統府與郝市府緊急協商後決定取消擴大限建公告,應是合宜的危機處理;然而,從兩營的惡言相向看,顯然雙方從貓纜、內湖捷運事件糾下的心結,已經達到了爆發點。郝團隊還說:「民調高時可以『罩』你一下,如今我們民調也只剩一點點,只能選擇順應民意。」如此這般露骨的告白,當民意爭奪不是「藍綠之戰」而是「藍藍之爭」,馬政府和郝市府竟為「只剩一點點」的民意大打出手,未知民意能否因此「多出一點點」,恐是適得其反吧。
持平而論,這場限建風波,始作俑者是總統府和國安單位,北市府只是配合行事,毋需負主要責任。博愛特區的安全維護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但要選擇社會影響最小的方式進行,是基本原則。在協調會上,國防部和內部政都對限高政策的適法性表示質疑,總統府祕書長卻堅持要做,這豈不是在逼北市府做出損害人民權益的事?
更有甚者,爆發爭議後,總統府團隊卻又故作示好,說馬總統並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受到高樓的侵犯,甚至說馬總統喜歡苦民所苦住在「營區」云云,不啻是顧左右而言他。試想,馬總統簡樸或親民,那是他的個人風格;但元首維安任務的標準,不在馬英九個人的寬容度,而需有一貫的戒備規格,沒有打折的空間。如果一方面要誇示個人的風格,一方面又要擴大管制空間,是得了便宜又賣乖,也把個人問題和國家問題混為一談了。
馬市長當初批准一品苑興建,由於當時玉山官邸主人陳水扁打算退休後定居於此,因此府方對此未表反對,扁家後來更在此買了兩戶。其實,陳水扁對官邸的維安十分重視,紅衫軍圍城前後,官邸周邊鐵柵重重,甚至不斷加高圍牆,阿扁的恐懼不言可喻。但是,他卻在距官邸二百公尺處同意新建二十三層高樓作為自己的退職住所。正由於這種種個人因素的摻雜,讓元首維安變得鬆緊失調、進退失據,絕非正常現象。
值得玩味的是,民間建商喜歡緊貼著總統府邸建大樓,國安單位卻不喜歡看到博愛特區周邊起高樓,而國防部長則認為總統住所最好跟國防部保持距離。此一事件,最後未以政府限制人民權益收場,值得慶幸。然而,馬政府和郝市府在仁愛路兩頭吵得面紅耳赤,卻讓人看到雙方的自亂陣腳,及溝通協調能力的不足。
如今,限建風波的假議題落幕,元首維安的糊塗仗仍還沒打完,而馬郝兩陣營的緊張,卻已無以遮掩。
【2009/10/0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