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恕不接受回應)
 瀏覽16,698|回應158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台北
吐嘈王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3/20090307643716.html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3-07 16:00
    
(中央社台北7日電)開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中央社將於8日起推出《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每天刻畫一位台灣的平民英雄,報導他們在艱困環境下,不認輸的奮鬥事蹟,為台灣社會注入一些懷抱希望的力量。

國內外持續不斷的壞消息,讓台灣社會彌漫著一股悲觀焦慮的氣氛,可能讓人失去再奮鬥下去的勇氣,然而就在你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堅持不放棄的人,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除了自8日起陸續發出報導,也將在中央社網頁上開闢一個相關的專欄(http://www.cna.com.tw/TWHero)。

針對這項系列報導,國內媒體包括奇摩、MSN、HiNet、PChome、Yam、新浪網等入口網站,警廣、中廣、漢聲及教育電台,華視電視台、青年日報、台灣時報、中華日報、更生日報也都將配合刊載播出。

由中央社記者執筆報導的這些台灣平民英雄,可能是一位經商失敗後仍能放下身段重頭開始的生意人,或許是一位不計較成本會計堅持照顧弱勢的老闆,也可能是身體殘障卻能奮發向上的人,或是一位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人。

這些台灣英雄各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報導,主要在尋找他們逆境求生,樂於分享的故事,希望從這些人身上,看到台灣人不服輸、不認命的積極態度,或是樂觀進取的生命韌性。透過中央社的報導,不僅是肯定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更是要透過他們的故事能夠為台灣社會塑造出打拚希望的氛圍。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預定刊出180則以上的故事,他們將包括士農工商、不同族群、男女老少、或是在台外國人、新移民等等;透過不同的臉譜,同是積極的人生故事,形塑台灣平民英雄的新定義。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03130
 回應文章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今天的台灣英雄:許永昌視障按摩師自立立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0381390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許永昌視障按摩師自立立人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03 07:57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3日電)視障者許永昌當工廠作業員時遭老闆歧視,離職後經歷遊街按摩師、按摩院老闆、賣彩券等工作也都挫敗,甚至還遭遇全盲打擊。受到命運捉弄仍屢敗屢戰,他以按摩站重新站起來,並傳授所學,造福百位視障朋友。

許永昌1歲時在工廠附近玩耍,工廠發生爆炸,傷了雙眼,視力僅有正常人的1/10。5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幫傭養9個小孩,他常以醬菜、糖水配飯充飢。

許永昌說,學生時視力不佳,抗拒讀書,國中畢業後相繼到拖鞋工廠、電子廠上班,工作表現優秀,卻遭老闆歧視,他要求現場操作以證明能力,卻無法獲得老闆認同,憤而離職,並開始學按摩。

初到按摩中心做按摩師一周,手部無法承受,導致關節、肌肉發炎,手腫脹到無法拿筷子進食。但他咬緊牙關努力學習,因為「按摩技術要練出力道、勁道」,才是真功夫。

在按摩業與色情掛勾的年代,視障按摩師常是附帶服務,許永昌曾遇到客戶結夥持刀尋仇的無妄之災,視力不好的他,來不及逃,遭尋仇客戶持武士刀恐嚇,單純的他嚇得回家抱著家人痛哭。大哥安慰他說,「家裡不缺你一雙筷子,大哥養你」。

心情平復後,許永昌釘木板作招牌,在家中成立按摩工作室,白天沿街發放名片,晚間在街頭巷尾吹短笛攬客,作遊街按摩。他說「剛開始很怕別人的眼光,從偏僻巷弄試起,慢慢才敢上人潮多的街道」,但2個月才一個客戶上門。

許永昌開始研究按摩中心的經營,豪華按摩理容中心讓不少單純按摩客戶卻步,視障人經營傳統按摩院卻狹小昏暗。他想若能縮小三溫暖及按摩理容中心規模,作傳統專業按摩服務,應具有市場。

民國73年,他買了一棟38坪的房子裝修開業,自己設計結合三溫暖、蒸氣浴室及按摩房設備的按摩中心,一股傻勁與視障友人協助下,經營得有聲有色,按摩師一度多達8人,並逐步改革傳統按摩中心的經營模式,分男女賓按摩區、加入音響設備,逐漸打出知名度。

經營5年後,因為家庭因素及身體狀況不佳,許永昌忍痛結束營業。休養2年期間,仍積極思考按摩業的經營。

許永昌在82年受愛盲基金會延攬任職,84年擔任主任輔導籌畫成立護康按摩中心,規劃形象包裝、客戶管理、空間規劃及員工教育訓練。許永昌說「當時,很多人認為只是夢想」,但經營逐漸出現生機,每個月達到1000人時服務量。

緊接著,86年開內湖分店、87年再開文山分店,許永昌統籌3家按摩中心的管理,帶頭開拓按摩經營新模式,提供視障朋友工作機會,積極投入公司行號、社區、學校等宣導行銷,卻因發生誤解,88年事業最顛峰之際,黯然離職。

「從高峰跌落谷底,鬱悶沮喪」,許永昌深受打擊後,視力逐漸退化,全家陷入困境。考量「一家四口要養,不容許再頹廢」,他與太太批刮刮樂彩券賣,把小孩送幼稚園,夫妻倆餐風露宿站騎樓、路口賣彩券,雖然辛苦,但勉強可以餬口。

好景不常,彩券市場開放,刮刮樂退流行,許永昌又面臨困頓,只好重操舊業,受雇到友人的按摩中心工作。

92年他借貸在基隆路的小型經穴按摩工作站,雖遇到SARS蕭條期,但在友人協助宣傳下,按摩中心創下口碑,穩定經營迄今。

50歲的許永昌從事按摩服務20多年,歷盡挫敗仍持續研究按摩,76年起斷斷續續應伊甸基金會、按摩公會及盲人福利協進會之邀擔任按摩講師,並利用下班時間免費傳授同業技術,有「許老師」之稱,指導過上百位視障朋友,協助視障者習得一技之長。

他說,按摩技術涉及施力、姿勢、手法,不能單憑口述,必須一路牽著視障者的手,細緻探索和感受按摩手法。視障者的觸覺敏銳,提供單純而專業的按摩技術,受不少按摩民眾的青睞。

「他不斷的研究人體肌肉、筋骨,按摩手法及力道,創新技術」,許永昌的視障朋友黃先生說,他常擔任白老鼠,接受按摩測試,不斷改進及調整,技術精進風聲傳開,很多同業會來討教。

知足的許永昌感謝成長路上家人、師長及友人的援手,提起羅東慕光盲人重建中心院長陳五福,他還難過得掉淚。他說,陳五福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小孩,苦口婆心鼓勵大家,「眼睛看不見並不可悲,放棄自己才最要不得」。這讓他體會深刻,也決心勇敢面對人生挑戰。

他以自己起伏的生命歷程,呼籲視障朋友,「絕對不能放棄自己,還要不斷抓住機會突破」,同時不要怕社會異樣的眼光,主動提出需求才能獲得社會的溫暖,畢竟「人生道路要走出去,才有機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404
今天的台灣英雄:羅茂祥犁田插秧堅持傳統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0906/20090602792971.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羅茂祥犁田插秧堅持傳統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02 08:16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日電)儘管兒女有成,76歲的老農羅茂祥「不想麻煩囝孫」,還是每天下田,60年來始終以傳統的牛犁田,赤腳下田,手工插秧,彎著腰,駝著客家人勤奮、耐勞的精神,親近土地。

「聽說有位老農夫耕田很辛苦」,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林姓職員,風塵僕僕趕往,看看老農需要什麼補助。到了老農的田裡一看,當場傻眼;他問申請的農會輔導員「要政府補助牛?還是風鼓?」

林姓職員眼前,一位老農夫正牽著一頭水牛犁田。他說,「耕耘機可以補助,但是牛怎麼補助?」台東縣池上鄉振興村76歲的老農夫羅茂祥,是台東地區碩果僅存,還以傳統牛犁田、手插秧、手割稻的農夫。

羅茂祥是客家人,16歲開始跟著父母親下田,退伍後,父親就將1甲田交給他。別人1甲田可能只有1、2塊合併而成,他的1甲田卻分成35塊;別人的田四四方方,他的田除了沒有正方形,什麼形狀都有。

祖先留給他的土地是一塊梯田,最大的有1分,最小的1、2坪,有長的、有菱形的,根本無法使用機械耕種。其實,只要將田稍做整理,機械就可以進入田裡,享受現代科技的便捷,也可增加收成,但是,羅茂祥不願意。他說,「不想去破壞土地原有的風貌」。

羅茂祥說,「沒競爭」,但「有的吃就滿足了」。他1甲地1年可收成1萬斤的稻子,夠他1個人吃了。

羅茂祥有8名子女,有的擔任竹科工程師,有的當老師,但是,羅茂祥仍堅持下田養活自己。他說,「不想麻煩囝孫 (兒女)」。除了不想麻煩兒女,還有「社會責任」:村裡還有4、5名會手工插秧的老農夫,他提供機會給這些趕不上時代的老農有傳統工作機會。

別人1甲田利用機械耕作,半天就可以完成,羅茂祥的1甲地從1月18日發放消費券開始犁田,到2月28日才完工。

別人坐在插秧機上,可能1甲地插完了,雙腳還未曾踏到田,衣服乾乾淨淨,但是羅茂祥一下田,全身都是污泥。他笑著說,「習慣了,手、腳接觸土地,卡實在」。

為了犁田,羅茂祥飼養了2頭水牛。他說,水牛比黃牛適合犁田,水牛動作慢,但是很有力,適合在泥巴裡工作;黃牛快,卻無力。「社會事就是這樣,有一好就有一壞」。

鋤犁在一般人手上,好像千斤重擔,會失控;不過,在羅茂祥的手中,就像會聽話一樣,運用自如。整完地,他就開始彎腰插秧。

羅茂祥彎著腰,倒退方式插秧,一行行的秧苗,就像機械插的一樣直。他笑著說,不要小看人工插秧,這技術是有學問的,不用畫線、不用繩子拉線,還要倒著走,插好的秧苗不僅直直的,每欉秧苗的距離都是「7吋四方」,並且保持在5至6株秧苗。

羅茂祥從13歲開始學插秧,他說,「學技術,很辛苦」,別人不會教你,只能偷學,經常被罵到哭,學了3年才學會插秧。

春耕過後,羅茂祥計劃騎機車繞過海岸山脈到東海岸看漁民捕魚。他說,不曉得怎樣,山裡待久了想看海,看魚市拍賣魚,這是他唯一的休息,接著是鋤草、收割、晒榖,都要他親自彎腰做。

羅茂祥的腰和背好像拉不直,永遠都是駝著背,無論風吹、日曬、雨淋,他甘願駝著客家人勤奮、耐勞的精神,守著這塊他最愛的田地!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403
今天的台灣英雄:涂人成善盡守護鐵道角色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01770900.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涂人成善盡守護鐵道角色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01 08:05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1日電)2008年11月底的一個夜晚,一列台鐵火車照常行駛在鐵軌上,司機員所不知道的是當時鐵軌已經發生意外,破壞變形。幸虧有位鐵道保全人員發現狀況,並在緊急關頭以肉身擋住火車,才阻止了一場重大意外。

火車行駛過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平交道,很多人只會注意車體奔馳而過的軌跡與車上各形各色的旅客,等到平交道的柵欄升起,大家快速通過,很少會去注意一旁的鐵路保全人員。

2008年11月24日深夜,台鐵火車一列南下電聯車一如往常搭載夜歸客,當時火車上載滿包括學生、夜歸族等400多位乘客。

火車進入桃園市時,一輛超載的拖板車行經建國東路的平交道,車體意外拉斷了長達1公尺的鐵軌。列車如果未經警告就這樣通過,勢必脫軌翻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涂人成當時擔任平交道的保全員,聽到巨大異樣聲音後,立刻用手電筒照往漆黑的鐵軌。被掀起的鐵軌有如彎曲的鐵片,翻翹的景象令人發麻。

第一時間裡,涂人成依照平常訓練的準則,按下平交道旁的緊急鈕,先通報鐵路局控制中心與鄰近工務段,告知平交道發生了緊急狀況。為避免火車司機沒有接到通知,在等候鐵路警察前來支援之前,涂人成決定用最直接的警告方式,「整個人站在鐵軌上」,靠著身上的螢光背心與手上螢光棒,提醒遠在數百公尺外的火車司機減速。

火車司機雖然接獲緊急通知,特別注意事故路段,卻不完全清楚真正鐵軌斷裂處,當場唯一的指示,就是靠著涂人成的導引。

司機最後看到涂人成發光的背心與螢光棒,在他的的指示下,沿途煞車,直到距離涂人成所站的位置5 公尺前才完全停下來。司機下車後,看到彎曲的鐵軌,嚇了一身冷汗,沒人可以預料「如果沒有擋下火車,會有什麼後果。」

什麼樣的訓練讓涂人成敢站在鐵軌上,迎面對著來勢洶洶龐大的火車?

家住桃園的涂人成,國防管理學院畢業,軍旅服役20 年,歷練過離島部隊的收支組與財勤處,也在台北財務處擔任過財務官,民國87年奉調聯勤後勤署擔任資訊官,民國91年以少校軍階退伍,投入保全工作。

不少昔日軍中同袍描述涂人成,都認為他是盡忠職守、認真負責的人。他個性內向,但樂於助人,長期的軍中歷練也讓他養成臨危不亂的個性。

火車慢慢靠近時,他覺得司機已經看到他,車速慢慢減緩,火車的燈號也與他手上的螢光棒,逐漸取得默契。他說,當時他心裡緊張,但也不是特別害怕。

涂人成的事蹟獲得交通部「金安獎」的表揚,也獲得行政院長劉兆玄頒發「特殊奉獻獎」,總統馬英九在巡視桃園地方建設時,也特別前往致意。

涂人成認為,其實火車比起汽車更安全,自己只是做好本分,其餘並沒有想得太多。但他承認,當天晚上看到火車終於停下來時,還是冒出一身冷汗。

2008年底,涂人成已調離鐵路平交道的保全,轉任一般住宅保全服務,即使他不刻意張揚,這段難得的經驗還是讓不少住戶都知道涂人成是一位發揮螺絲釘角色的「鐵道英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98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明景單車遠征募款助貧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0905/20090531757611.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明景單車遠征募款助貧童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31 08:03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31日電)57歲的台南市第一獅子會會員謝明景去年7月背起行囊,騎單車遠征加拿大,帶著一面國旗,沿途募款捐助台灣貧童。他花73天時間實現夢想,也為貧童圓夢,今年夏天他將再度啟程。

1988年首次遠渡重洋,到美國夏威夷及俄亥俄州、明尼蘇達州單車漫遊,從此開啟謝明景單車環球的夢想,之後足跡踏遍英國、愛爾蘭、日本北海道,1996年還從加拿大溫哥華一路北上,騎到北極海。

10幾年來工作的繁忙中斷了最喜愛的單車生活,2006年謝明景決定退休享受人生。看了電影「練習曲」,一句「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做了」,喚起他藏在心裡多年的單車橫越加拿大夢想。

「以我這樣的年紀,如果現在不去,以後大概不會去了」,謝明景是積極從事社會服務的獅子會會員,打定主意此行結合興趣與公益,單車走天涯也要募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原本要為四川震災募款,但想到國內許多貧困家庭孩童繳不起學費、營養午餐費,亟需各界發揮愛心,他改變主意,決定為貧童做點事。

40公斤行李、17公斤重的腳踏車,對體重60公斤的謝明景是不小負擔,但想起此行是為貧童募款,自然不覺得辛苦。帶著一面國旗,謝明景去年6月底出發前往加拿大。

「遇到陡坡騎不上去就推車,公路狹小與汽車爭道險象環生,衣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有時怨嘆退休了為什麼還要這麼歹命,但想到是幫助貧童,無形的力量支撐,要自己不能半途而廢」,他以意志力戰勝體力。

從加拿大西岸的維多利亞市出發,一路往東騎,早上天矇矇亮就出發,太陽下山才休息,最高紀錄一天騎上146公里,謝明景雙腳踩著踏板,在陌生的異鄉國度,像苦行僧一樣沿途募款。

「許多人聽到我騎腳踏車募款,無不報以驚訝眼神」。「可能騎腳踏車的人不會讓人覺得是壞人,反而會主動幫忙」,謝明景說,10個人至少有6個人會捐款,他碰到不少貴人。

在異鄉募款不是件容易的事,原本擔心募不到錢,忐忑不安的心隨著旅途中多位陌生人的慷慨解囊,以及加國人民的熱情而化解。

西卡莫斯(Sicamous)獅子會捐給謝明景200元加幣 (約新台幣5400元)支票,原本以為是20元,後來仔細一看,發現後面多了一個0,謝明景說,「當時我眼睛睜得好大,感激和感動的淚水差點掉下來」。

有一回在一處偏僻鄉間迷路,碰巧遇到一名單車騎士,對方不僅幫忙帶路,聽他此行做公益,更將身上的錢全數捐給他。

也曾有人要免費提供他住宿、請他吃飯,但都被婉拒,謝明景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願意幫我,就把錢捐出來」。

每拿到一筆捐款,不管金額多寡,謝明景除了喜悅與感激外,他告訴自己,責任越來越重,不管再怎麼苦也要繼續向前行。

從維多利亞市出發,歷經5018公里抵達多倫多,謝明景完成第一階段挑戰,將愛帶回台灣。這一趟募得5000元加幣 (約新台幣13萬5000元),分別來自172筆個人與當地獅子會捐款,回台灣後,他透過世界展望會捐給50名貧童,讓他們能夠順利繳學費。

謝明景說,一路上很辛苦,支撐他走下去的最大動力是想要助人的心,也因此「去年夏天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夏天」。

今年夏天謝明景將再度啟程,從多倫多經魁北克,一路往東騎,騎完未完成的4000公里路程,幫助更多貧童。

「騎單車到國外旅行募款,受限於時間、金錢與體力,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謝明景希望拋磚引玉,在每個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多發揮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台灣處處有溫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95
今天的台灣英雄:吳增棟磨亮金門砲彈鋼刀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5/20090530742963.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吳增棟磨亮金門砲彈鋼刀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30 08:17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30日電)「砲彈鋼刀」是金門的觀光特色商品,有40年打鐵經驗的吳增棟,不畏逆境,一手將砲彈鍛造為鋼刀,名聞全島,再紅到對岸大陸。

現年52歲的吳增棟是金門打鐵吳家第三代傳人,在兩岸緊張對峙的烽火歲月裡,走過年少坎坷路。12歲還唸小學,他就已經在吳厝家中開設的打鐵舖幫忙拉鼓風爐、削刀、磨刀等,還擁有專用的大錘,童年就在火光、高溫與鐵屑中度過。

小時候,有一次吳增棟打鐵力道不足,原本火紅的鐵塊變得冷卻不好打,被父親吳朝熙拿著鐵錘追打。他說,「當時邊逃心裡邊想,難道我這輩子非要吃打鐵這行飯不行嗎?」

後來,父親一再諄諄教誨,「打鐵一定要趁熱」,否則,到頭來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吳增棟逐漸體會到父親恨鐵不成鋼的用心。

他說,早期的金門,賣豆腐和打鐵業同樣免繳稅,因為收入少、生活苦,別人的小孩過年穿新衣,他是在打鐵舖過年。為了餬口,就在上學、打鐵中度過慘綠的青少年光陰。

吳增棟在兄弟姊妹8人中排行老三,因為磨刀仔細,成品經常被顧客看上,父親看在眼裡,決定選為衣缽傳人,對他傾囊傳授功夫,要求也就特別嚴格。

除了打鐵要趁熱,吳增棟說,父親另一句經常告誡的話是,「人客是師父」,意思是指要打出客人合用的刀,必須了解客人需求,才能打出一把把的好刀。

「打鐵要趁熱、人客是師父」,1983年吳增棟接下了家傳的打鐵舖,始終以父親這兩句話為座右銘,在逆境中開展出砲彈鋼刀的一片天。

國共戰爭為金門帶來苦難歲月,中、上年紀的金門鄉親都有躲砲彈的共同回憶,1958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面積約僅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島群即落彈47萬餘發。但危機往往是轉機,遍地的砲彈片為打鐵業帶來寶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佔領金門,美軍轟炸金門所遺留的炸彈殼,曾被金門打鐵業做為打造刀具的材料,這是最早的「砲彈鋼刀」源起,國共戰爭「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打砲」,中共的砲彈更讓吳家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

吳增棟說,早期以砲彈打造的鋼刀,主要是賣給民眾或阿兵哥,數量有限。到1970年代,救國團每年寒暑假舉辦金門戰鬥營活動,店裡的鋼刀經常被戰鬥營學員搶購一空,這讓他印象難忘,感受到觀光的商機。

1992年11月7日金門解除戰地政務軍管體制,打開觀光大門。有一天,他接到旅行社業者的電話說,想帶觀光客來看現場製刀,他即想到這是一展身手的時機了。

吳增棟從「打鐵要趁熱」中獲得啟發,翌年立即籌措新台幣900萬元,在金寧鄉伯玉路建造新廠,以現場表演製刀為賣點,打響知名度,將打鐵舖發展為一間總廠、四間門市規模的公司,把傳統的老行業,蛻變為觀光新產業。

他的金合利製刀廠不僅吸引台灣觀光客,而且成為軍方接待外籍貴賓的觀光賣點,中共的砲彈變成金門鋼刀,讓老外不禁讚嘆金門人化腐朽為神奇的金頭腦,「砲彈鋼刀」成為推展國民外交的好禮。

尤其是,兩岸小三通,中國大陸自2004年底開放福建省民遊金門,參觀吳增棟工廠幾乎是必列遊程。當年砲擊金門的砲彈,經過吳師傅的巧手,被大陸觀光客花高價買回當菜刀,連大陸客自己都始料未及。

吳增棟將砲彈鋼刀藝術化、精緻化,產品走向跳脫過去實用菜刀的窠臼,又開發了隨身小刀、仿古刀劍等紀念性商品,例如,他以砲彈腰身兩圈「彈帶」取下做為刀柄的「八二三紀念刀」,推出後即很受到歡迎。

有人說,金門的製刀業是發戰爭財,這讓吳增棟聽了很難過。他指出,現在「砲彈鋼刀」不僅是商品,也是文化和傳承,每把砲彈打造出的鋼刀,都是兩岸烽火的苦難見證。

為此,走過躲砲彈、撿砲彈的烽火日子、並以「砲彈鋼刀」闖出名號的吳增棟,發願成立刀劍博物館,陳展過去打鐵做刀的器具,以及各式刀器。他說,這不但是紀念家傳產業,更希望為金門歷史文化留下紀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91
今天的台灣英雄:鼓霸大樂隊傳唱台灣50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5/20090529726777.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鼓霸大樂隊傳唱台灣50年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29 08:16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9日電)成立50年,傳了5代的台灣第一支爵士鼓霸大樂隊,從飯店夜總會表演到酒店、喜宴、廟會,甚至充當喪禮上的樂儀隊,不管環境多惡劣,鼓霸堅持只要不放棄,再撐一下,困難終會過去。

1953年,泰國華僑謝騰輝在台北新公園欣賞菲律賓軍樂隊演奏後,決心要籌組一支樂隊,並取名為TAIWANCUBAN BOYS,這便成了台灣爵士樂的始祖。

鼓霸樂隊雖以爵士樂團編制成立,但擅長拉丁音樂、世界名曲、各國民謠、舞曲等。專任編曲溫錦添不辭辛勞將上千首曲子編寫成套譜,後來更加入森巴等熱情洋溢的節奏曲風,配合時下年輕人的潮流,挑戰新樂風,讓爵士樂成為雅俗共賞的全民音樂。

在謝騰輝帶領下,鼓霸樂隊培養無數的音樂人,還記得三家無線電視台樂隊正副指揮,謝荔生、林家慶、詹森雄這些人嗎?他們均出自鼓霸。有一年耶誕節,聯勤外事處有一項招待美軍顧問團高級官員的活動,當時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就特別指定要鼓霸大樂隊擔任演奏。

鼓霸樂隊曾搭配國內歌手包括陳芬蘭、尤雅、陽光、劉家昌、孔蘭薰以及台灣第一隊雙人團體「雙燕姐妹」演奏,國外歌手則有美空雲雀、五黑寶合唱團等。

鼓霸大樂隊成立10年後,國賓飯店開幕,鼓霸固定在國賓飯店二樓國際廳夜總會擔任「歡樂假期」的表演。1965年豪華飯店夜總會開幕,也邀請鼓霸成為駐唱樂隊,擔任白嘉莉所主持節目「歡樂周末」、「翡翠宮」、「銀河璇宮」的演奏樂隊。那是鼓霸最風光的年代。

鼓霸團長邱志炅說,過去鼓霸大樂隊在國賓飯店表演,樂師一人每月收入新台幣6000元,當時公務員每月薪資僅600元,樂師堪稱高收入者。大台北地區的房子,那時候一棟10萬元不到,樂師只要在鼓霸大樂隊工作一年,就可以買房子。

不過,民國60年期間政府實施一項新措施,規定新設夜總會必須每年繳交新台幣700萬年費。700萬年費,在當時可說是天價。

邱志炅說,這項「寓禁於徵」的措施,變相限制歌廳、夜總會的營業,也限制了鼓霸大樂隊的表演。1988年,前總統蔣經國過世後,地下舞廳、電子花車、卡拉OK盛行,夜總會不堪競爭,紛紛熄燈歇業,樂師們有人窮困落魄、重病纏身,也有人淪落到路邊的那卡西或電子花車求生,甚至在葬儀隊伍中也發現樂師的身影。

1995年到1998年期間,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強力掃黃,台北市所有酒店幾乎無法生存,加上新興樂團崛起,2、3人就成一團,相較於鼓霸18人大樂隊,成本過高,新樂團削價競爭,導致鼓霸樂隊常態性表演銳減,團員們吃苦當吃補,有贊助性的表演就當成在職訓練。

邱志炅說,環境不好,有些團員因家人不贊成而脫隊,也有團員罹患鼻咽癌,暫別樂隊。為了維持鼓霸大樂隊的水準,他到處尋找替代的人,有些人直接婉拒,有些人遲疑,讓他體認「搞音樂的人,實在不是很好應付」。但只要是人才,他就再三拜訪、說服,在沒經費的情況下,延攬人才只能靠誠意。

邱志炅信手拈來,都是故事。曾有一位在鐵路局擔任火車司機的團員,為趕上樂隊練習,有一次開著火車從基隆來到台北,到了中山北路附近,把列車交給副司機後便匆促跳車。還有一位患了鼻咽癌的團員,接受治療告一段落,便即歸隊練習。鼓霸大樂隊能夠傳承到第5代,屹立不搖,全靠團員的堅持。

近年來,鼓霸把觸角深入民間,邱志炅說,過去廟會被認為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場所,大型樂隊根本不可能到廟會表演,但他認為,音樂要雅俗共賞,他要利用音樂表演教育群眾。他把台語歌曲「愛拚才會贏」改編成百老匯的演奏方式,在廟會表演中贏得滿堂采。

鼓霸從成立以來一路碰到困難。面對困境時,邱志炅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放棄太可惜,只要咬緊牙根,撐下去,困難總會過去。」

鼓霸成立多年之後,1992年謝騰輝在金曲獎獲頒流行音樂最佳貢獻特別獎。鼓霸就是憑著這樣的堅持,關關難過,關關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90
今天的台灣英雄:翁健翔迷途知返再渡迷惘人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0905/20090528709691.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翁健翔迷途知返再渡迷惘人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28 08:04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28日電)在翁健翔的部落格,可以看到許多Q版動物捏麵人。很難想像,創作出這些可愛作品的一雙巧手,曾因酗酒發抖,也曾用於打架滋事。現在的翁健翔說,「教小朋友做捏麵人讓我的心感到很放鬆,我再也不想回到過去的生活了。」

1980年次的翁健翔,外表比實際年齡還小,學習美術出身的他,當兵前有過一段青澀歲月,從「純粹為了挺朋友,幫朋友充場面」開始,到聚集社區附近的青少年,與幫派人物結夥,為朋友衝突場面聚眾壯膽。

「或許是辦事有一定效率」,翁健翔能糾集的青少年愈來愈多。他也漸漸累積了一些「經歷」,見過幫派份子駕車衝撞騎乘機車的數十名青少年,隨即再下車一一追打,也曾在談判場面見過開山刀。

「那時思想幼稚,只想鞏固地位與形象」,但日復一日的重複模式,加上身邊好友一個個跨越法律禁忌,讓他開始質疑自己的生活。

退伍後他遭逢女友「兵變」,「那時為了逞強,想讓人崇拜、愛面子,裝得很堅強,其實每天都喝醉,喝到自律神經失調,手也開始發抖。翁健翔終於無助地打給「張老師」,尋求救贖。

他好面子,擔心被人認出,「那時我連名字都不跟他們說。」還好社工仍與他面談,帶他一步步走出陰霾。

在輔導機構的協助下,翁健翔慢慢脫離原來的圈子,找到自己的世界,讓自己的雙手徜徉在捏麵人的美術世界裡,巧手捏出一個又一個的Q版動物,也在才藝班教導幼稚園到小學三、四年級的小朋友領略捏麵人的「異想世界」。

景氣差了,愈來愈多的小朋友無法再來學習,但他仍在里長或社區的邀請下,進入社區為中低階層的孩子上課。「現在只有上課才能讓我真正放鬆」,他說。

翁健翔還主動當起志工,以過來人的經驗,輔導誤入歧途的少年,協助他們走出自己一度誤入的人生迷宮;「我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

現在的翁健翔,自信、樂觀、開朗,不諱言過去的灰澀經歷,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希望。他說,要善用自己的才華,讓捏麵人可以保存更久,與孩子們一起開開心心創作作品,「這才是最快樂的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88
今天的台灣英雄:楊清富功夫畫家中風轉念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5/2009052769826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楊清富功夫畫家中風轉念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27 08:01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27日電)「我若沒有中風,可能早就忘記故鄉了。」從小離鄉北上打拚的「功夫畫家」楊清富,經歷中風復健低潮,開始回想故鄉點滴,因此,他準備未來回鄉籌建「鄉土美術館」。

出生於雲林縣斗六市牛擔灣的楊清富,國小畢業後北上三重學畫電影看板,再到台中拜師學習油畫。由於他自小習武,人稱「功夫畫家」。

從在西門町擺攤兜售畫作,為路人即興作畫開始,一直到成立小畫室,民國76年在三重市現址成立「武燕畫廊」,民國88年,楊清富更成功在台北市新光美術館舉辦首次個展。

不過,就在人生走到高峰時,楊清富民國91年突然中風。醫生最初斷言他會成為植物人,更遑論重拾畫筆,這樣的情況一度讓楊清富妻子鄒秀足萌生自殺念頭。堅強的楊清富卻沒有讓醫生說的話成真,靠著自己的意志力,重新站在自己的畫室中作畫與受訪。

面對中風復健的痛苦,楊清富常跟妻子說,「若不是你丈夫吃過苦中苦,不然別人哪受得了」。即使目前走路還是很辛苦,他堅持每天在巷子裡來回走著,中午7次、晚上5次。跌倒過,也更知道如何小心走。

楊清富目前左半邊仍處於癱瘓狀態,但狀況已比中風當時來得好,而右半邊情況已可自由活動,甚至還可以重溫過去拿手的雙節棍。

中風帶給楊清富生理上的變化,也帶來心理上的轉念。中風前,楊清富很討厭老鼠,因為老鼠會咬畫框;中風後,他心態整個不同,看到捕鼠器裡的老鼠哀嚎痛苦,他也能感同身受,「只要是活的動物,我就儘量不去傷害牠們」。

過去沒有看書習慣的他,中風後,來買畫的客人都會送他佛書。楊清富現在變得很愛看書,也從中得到很多啟發。

另一個心境上的轉變,就是他常常回想起兒時故鄉情景。有一次他回故鄉,看到童年時代的3棵老榕樹,讓他動念想畫一幅「榕樹下的故鄉」,希望再現過去「大豐收」畫作的景象。不過,故鄉的景色已變,只能憑記憶作畫。

構思人生未來,楊清富說,三重是他的第二故鄉,畫室也有20多年歷史,希望能交給正在學美工的二兒子繼承,這樣他就可以回到故鄉斗六市牛擔灣靜養,並興建一間以鄉土畫作及文物為主的「鄉土美術館」。

楊清富說,中風是他這一生的一種機緣,讓他懂得懷念過去。從國小畢業到台北後,「從來沒有閒過」,也沒有時間回憶過往的事情,「現在很容易就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我若沒有中風,可能早就忘記故鄉了」。

不過,要靠自己的力量籌建「鄉土美術館」並非易事,楊清富目前仍無法隨心所欲的活動,連帶影響作畫的速度。目前除了「榕樹下的故鄉」,他還打算畫「萬牛圖」,重現兒時故鄉情景。他憑著過去習武,愈挫愈勇的精神,向目標一步步邁進。

楊清富的妻子鄒秀足在專訪時,一直靜靜坐在一旁。談到先生中風的改變,她說,中風前的楊清富意氣風發但很嚴肅,從不跟家人討論任何事,一向只有「命令句」;但中風後的第二年,楊清富開始會笑、會跟她聊天、討論事情,「臉部線條從原本的僵硬變柔和」,對她來說,像撿回一個好老公。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83
今天的台灣英雄:張建忠尊重土地務農典範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5/20090526673070.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張建忠尊重土地務農典範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26 08:01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6日電)堅持網室栽培、草生栽培、使用有機肥,雲林縣林內鄉農民張建忠務農30年,以自修方式吸收新知,貼近時代演變的農業經營模式,種出口碑佳的牛奶蜜棗,也展現與土地共生共榮的觀念與作為。

從露天、無網室紅甘蔗到精緻型網室牛奶蜜棗種植,這種轉變乍聽令人驚訝。張建忠說,種甘蔗24年,噴藥、整園之類的人工付出,真的很辛苦;無法用網室,又怕風災,後來收成不好,銷路減少,甚至0.1公頃只收益新台幣3到4萬元,不得不考慮轉換農作。

牛奶蜜棗、牛奶鳳梨、牛奶釋迦、牛奶芭樂等等利用牛奶調配的有機肥料施肥法,是近幾年農作的新流行。張建忠在6年前,用0.56公頃試種牛奶蜜棗,試種之前曾四處觀摩、打聽請教、蒐集資訊才下決定。

他說,決定要種蜜棗時,一心只想到要種出好吃、品質好的產品,因為以前種過菜,曾聽一位農友說,葉菜類作物用有機或微生物發酵肥料,種出來的菜特別脆,加上當時流行,自然聯想到種植牛奶蜜棗。

他還記得有一次發生介殼蟲危害,去霧峰農業試驗所請教專家,以草蛉的生物防治法除蟲,這讓他對生物防治除蟲害又有新的經驗。

張建忠自己調配有機肥料,用過期牛奶、一些豆漿、海草精、魚精、菌種等,讓它發酵20天,然後澆灌在根頭。他堅持不用化學肥料,專用有機肥,之前他曾以此用在甘蔗上,那年種出來的甘蔗特別脆、甜。

張建忠驕傲的說,種蜜棗第1年,收成就有口碑,讓他愈來愈有信心。因為每年颱風情況不同,所以從來不曾計算過0.1公頃的單位產量是多少,但是可以確定,扣除成本等費用,0.1公頃可收成6到7萬元,比種植紅甘蔗時要好得多。

講到網室栽培,張建忠的臉龐上,露出另一副驕傲的神色。他說,農作物要陽光、怕風雨,網室栽培可以減少鳥吃、蟲害,但須在蜜棗開花期,適時拉開網子,讓作物吸收陽光,收成才會好。

大地是萬物生長的根本,蒼天是陰晴風雨的源頭,張建忠說,務農要看天吃飯,真的很辛苦,人力付出非親身經歷無法體會。網室栽培固然讓作物遮風避雨,但作物也要陽光,拉開網子的時機拿捏是一大學問。

他以颱風季節為例,一般是在這時將網子架上,以免颱風侵襲造成損失,他則適時將網子拉開,不怕風雨,採取「逆向操作」。颱風季適逢8到9月間蜜棗開花期,他這樣做,結果未造成大損失,到了1到3月收成反而都不錯。

張建忠的農地在濁水溪畔的林內鄉,他引用濁水溪水灌溉之餘,網室栽培、施用有機肥而不用化學肥、少農藥,採收期也不用農藥,現場採收馬上可以吃,安全無虞,他驕傲地比著一旁農地說,還有草生栽培,不使用殺草劑。

張建忠利用原先種甘蔗的0.28公頃農地,用草生栽培,任由雜草自然生長,不噴殺草劑,用人工割草,培養地力,土壤又肥沃。他以尊重土地的「共生共榮」觀念與作為,走出自己的特色。

張建忠是林內鄉重興村人,26歲與隔壁村斗六市十三里人的陳素英結婚,夫妻2人胼手胝足務農,育有3女2男,子女都已長大,自己也當了外公,有3名外孫。現在除了林內鄉公所協助推廣,女兒也幫著上網行銷,提供消費者脆、細、甜又多汁的「建忠牛奶蜜棗」。

除了牛奶蜜棗,張建忠現在還多了一樣牛奶釋迦,風味獨特,口感一流。今年聞香慕名而來的人,絡繹於途,流連垂涎,連鄉長邱世文都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林內的驕傲,樹立了現代農業經營的新典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80
今天的台灣英雄:范晉嘉從容無懼的唐寶寶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5/20090525636907.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范晉嘉從容無懼的唐寶寶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5-25 08:01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25日電)他是一個唐氏兒,卻是特殊奧運游泳金牌選手,台灣之光。遇到問題,未被唐氏症打垮的范晉嘉總以從容的態度告訴朋友:「放輕鬆」!

沒有壓力的生活態度,和一般人天天喊壓力大很不一樣,也因而總讓身旁的人從他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憨厚的笑容、誠懇的態度,他帶著身邊的朋友發現每天生活中「單純的美」。

初見到曾獲得特殊奧運游泳金牌的范晉嘉,外表明顯有唐氏症的特徵,但交談時會發現,他頭腦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並堅持下去。

范晉嘉的奇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要歸功母親黃桂瑛,她將撫育兒子20多年歷程所寫的日記整理成書,推出「特殊奧運游泳金牌范晉嘉的故事--一位母親寫給唐氏症兒子的祝福之書」。

這本書推出兩年多,創下7000本的銷售成績,獲得很大的迴響,母子倆最近更應邀巡迴全台156所學校演說,現身說法,鼓勵社會各角落的朋友。黃桂瑛笑著說:「我們不是專家,只是用輕鬆的心情分享啦。」

「媽媽,我不會怪妳把我生成唐寶寶的」,樂觀的范晉嘉從小在母親的帶領下,接觸游泳,希望能讓他身體更健壯。誰知他一游就游出興趣,參賽並獲得金牌。

對游泳的堅持大大影響范晉嘉處事的態度。任何事只要他覺得需要做,想要做,都會堅持下去,從不懈怠。黃桂瑛笑著談到,「前一天休假,本來相約一起去游泳,但睡晚了,他寧可不吃飯,也一定要先游泳。他決定要做的事,一定會堅持做到好。」

即使上班工作,范晉嘉下班後一定要先去游泳,再回家幫媽媽把飯煮上,待媽媽回家再做菜。

范晉嘉曾發下雄心,繼獲得特殊奧運金牌後,下一步「我希望有天能擔任奧運裁判」,因此每天學習英文成為功課之一,他已能用英文清楚地介紹自己,速度雖慢,但清楚正確。

養育有障礙的孩子並不容易,黃桂瑛坦承,家有「唐寶寶」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她在先生支持下,辭去工作擔任全職母親,為了讓孩子身體強健些,帶著孩子一起游泳,她也通過考試獲得救生員和國家級游泳教練的資格。

黃桂瑛說,「其實我不是學體育,也不是學教育的,更不是作家,只是將20多年來的心路歷程藉著文字記錄下來,因此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也很高興最近能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分享我們的故事。」

對范晉嘉來說,他接觸的人生、社交和運動也是從游泳開始,游泳對他的人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對游泳的態度,就是范晉嘉對人生的態度,他和媽媽在巡迴演說中,談到自己最愛的游泳,用高昂的聲調說道:「游泳讓我變的很健康、持之以恆,也是很好的復健,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希望巡迴演講能呼籲大家愛護生命,永不放棄。」

黃桂瑛說,演說邀約不斷,對象也各不相同,母子倆曾去過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基隆中山高中、慈濟技術學院、也將去威盛電子公司、三軍總醫院及教師研習營。他們的故事讓人感動,對一位母親如何能將唐寶寶帶的這麼好,這麼陽光,更值得探討。

黃桂瑛謙虛地說,「如果只是我帶,可能就是依我的模式,范晉嘉還有一個弟弟,雖然出國在外,每天和哥哥用伊媚兒連絡,兩人相互勉勵,弟弟也以哥哥為標竿,這是其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少有的珍貴手足情誼,讓范晉嘉在更多的愛和親情中成長。」

聽范晉嘉和媽媽說故事,黃桂瑛回憶,有所學校的老師,初當新手媽媽,聽完演講後,感動地說,自己很幸運、生的孩子很健康,她會更努力好好地帶自己的孩子。

在科技公司擔任檢測員的范晉嘉,最近也在休無薪假,但他仍沒閒著,每天都有新希望。媽媽笑著說:「包括要幫腳踏車加後照燈、去東部旅遊。兒子總是每天都給自己立下一個小小的希望,然後堅持下去,好好完成它。」

范晉嘉認為,「有夢最美,即使只是小小的夢」。范媽媽笑著回應: 「兒子的特點就是用簡單的方式詮釋,常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家住台北101附近,有天范晉嘉意外發現101大樓每天燈光有紅、橙、黃、綠、藍等不同顏色,驚喜提醒家人和朋友。」

平凡中發現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不平凡,范媽媽說:「估計全台已有20萬人聽過我們的故事,希望透過我們的心路歷程,希望能鼓勵大家不論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都可做自己生命的魔術師,創造不同的人生。」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52377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