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4/20090413055867.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麥正治吹動奮起湖一池活水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4-13 08:06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13日電)「跌倒了,那就爬起來。」雲霧氤氳的奮起湖,經常可見兩鬢飛霜的麥正治帶領遊客尋訪老街。很多人不知道,這位文史工作者曾有一段輝煌過去,如今卻選擇在山城默默耕耘,扮演小螺絲釘的角色。
年逾耳順的麥正治,人稱「麥老師」,原是高雄師大的高材生,多年前卻捨棄人人稱羨的優渥教職,全心投入旅遊業。早在民國79年他就獨具慧眼,開發澎湖吉貝島的「海中踏浪」,後來又經營「愛之船」;不料「愛之船」在沖繩出了些狀況,從此改變他的一生。
「那時,大家都笑我憨,好好的老師不當,偏要做什麼『海中踏浪』;憨就憨嘛,人家說『天公痛憨人』、『憨人有憨福』,我這個憨人,還真是有點憨福……」。麥正治說,所謂「海中踏浪」就是退潮時民眾踏著浪花,從澎湖的一座小島走向另一座小島。
「澎湖踏浪」走紅之後,對於旅遊業有獨到眼光的麥正治,隨即和友人合資開發基隆到沖繩島的「愛之船」,讓青年男女搭乘遊輪,於浪漫的海上,享受甜蜜時光,一時倒也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愛之船」行駛了幾個月之後,有一次停泊在沖繩島,船隻卻因拋錨,無法起動,遊客紛紛要求退票,媒體登出消息後,退回預售票的連鎖反應,讓他差一點耗盡一生積蓄。
麥正治受挫,但也並未因此被打倒,憑著對旅遊、文史的熱愛,10多年前,他來到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繼站奮起湖。當時的奮起湖是破落的山城,因為民國71年阿里山公路通車後,多數人捨鐵路而就公路,奮起湖逐漸沒落。
「好地方不應該被埋沒、好地方不應該被糟蹋;地方文史要保留,地方文化要永續經營呀。」這位出身苗栗的客家鄉親,從落腳的高雄,搬到了奮起湖定居。
麥正治看到停放在奮起湖鐵路機關車庫內的蒸汽老火車,多年無人聞問,車身一層厚厚的灰塵,讓他覺得很不捨。
他每天拿著抹布,到機關車庫內擦拭老火車頭,像照顧親人似的為老火車「洗臉」、「擦澡」。麥正治用他獨特的「笨方法」,感動了當地人。
許多人也拿起抹布,跟著他,將8、90歲高齡的老火車頭擦得亮晶晶,並在86年12月25日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86週年紀念日當天,在林務局的配合下,將蒸汽老火車頭拖出車庫,風風光光地為老火車慶生。
在麥正治的帶領下,民國88年2月,林務局決定把除役多年的26號蒸汽老火車頭重新修復,同年端午節,這輛老爺車載著遊客從嘉義爬升至奮起湖汲取午時水,並且在鐵路上豎雞蛋,讓許多遊客留下珍貴的回憶。
他說,「愛地方不能只是口頭說說,還要用行動表示,」在海拔1405公尺的清新空氣中,麥正治難以言喻地愛上這座山城。「台北有九份,這裡就是南台灣的九份!」
「南台灣的九份」從麥正治口中說出後,迄今一直是奮起湖的另一個名稱。「很多人都賣健康食品,但我不賣,只希望大家走出戶外,享受奮起湖新鮮的空氣,讓自己更健康。」
以導遊為業,他曾半開玩笑地說,「倫敦霧都有人賣了,為什麼奮起湖的空氣不能賣?」不過,麥正治不是真的賣空氣,他只希望引導遊客上山,自由自在地呼吸奮起湖的新鮮空氣,到森林裡進行一場「森」呼吸。
在他的推動下,奮起湖逐漸恢復往日繁榮,甚至假日還會塞車。
然而,民國88年9月21日,台灣發生百年來規模最大的震災,阿里山森林鐵路、公路柔腸寸斷,整個大阿里山區旅遊業盪到了谷底。
被視為「金頭腦」的麥正治,當年底,想出了「上阿里山迎接千禧年第一道曙光」的點子,在山區旅遊業者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2000年元旦終於出現921大地震以來首見的人潮。
「在一個地方待得愈久,就會對那個地方產生更多的感情,」他說,「難怪印度的一些修行者,從來不肯在同一棵樹下打坐超過3天,因為他們怕對那棵樹產生感情。」
近年來,宅急便盛行,奮起湖的郵政代辦所,不敵宅急便的競爭,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沒人願意接手經營,也使得想要寄信、寄包裹的村民和遊客很不方便。麥正治不計盈虧,於去年底接手,又成了奮起湖郵政代辦所的「所長」。
他接手經營後,決定恢復「畚箕湖郵政代辦所」的舊稱,代辦所前古老的郵筒,大概只有懷舊電視、電影裡還看得到,經常吸引遊客拍照,而麥正治也發行木質明信片,搭配奮起湖四方竹、神社遺址、奮起湖老街等郵戳,供遊客郵寄傳情。
發行木質明信片以來,來自港、日、韓、澳洲的觀光客買了寄回國,更有一對男女因為買了木質明信片而邂逅、進而相戀,決定攜手共度一生。婚前還特地跑到奮起湖再買一張木質明信片,寫信祝福自己。
樂於服務、助人的麥正治,在奮起湖突破許多障礙,帶領傳統產業復甦、觀光事業發展,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寧願當個憨人。「看到客人高興,看到村民高興,我就高興。」在他奮起湖的山居歲月裡,同時存在著欣慰、喜悅和追求自在圓滿的人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