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13886175.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劉啟群義診送愛遍天下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13 08:52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13日電)綁著馬尾髮,微笑臉龐襯托著胖身材,牙醫師劉啟群有點彌勒佛的味道。他跛著痛風的腳,200多次義診行遍國內偏鄉部落與海外開發中國家,這一切都源自於射手座個性中,柔軟的心。
路竹會10多年來在海內外提供緊急醫療援助與人道關懷,固然是靠一群不求名利的志工奉獻,但無疑的,會長劉啟群就像是海港內,帶領大船入港的引水人。
從1995年第一次到新竹尖石鄉義診,路竹會至今已成為外交部最愛的人道性質的非政府組織之一,但劉啟群堅持立場,與官方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
「許多人問我為何取名路竹會,是否因為我是高雄路竹人?還是我信奉基督教的路德教派?」其實都不是,劉啟群說,主要是源自每次在國內義診時,都會發現原住民的部落裡,生長許多有如謙謙君子的竹子,很符合這群醫療志工的屬性。
劉啟群謙稱,當初成立路竹會並非基於什麼偉大的動機,而是緣自人生中的一個意外。當年北醫學生時代,因為睡過頭,錯失了參加同學義診團的承諾,讓他耿耿於懷。後來,他決定圓夢,便與志同道合的好友組團上山義診。
一路走來,志工們持續為義診築路,在不同的經驗中,尋回醫者的初心、啟發研究的靈感,或更珍惜現有的一切。從國內到國外,進而在醫學院的莘莘學子間撒種,也獲得醫療奉獻獎的殊榮。
隨著醫療團的腳步,也增加民間交流管道、培養更有國際觀的醫護人員,與日本國際救援組織PWJ結盟,台北醫學大學更實際支援路竹會「非洲醫療人員來台訓練計畫」,今年提供了20個名額,讓肯亞、索馬利亞的醫護人員來到北醫大受訓半年。
「務實做好事情,透過別人口耳相傳,就會在國際間建立影響力。」劉啟群回顧說,「義診過程中無形的收穫,遠比我們微薄的付出還多。當足跡走愈遠,愈覺得我們很渺小,凡事都要虛心以對」。
劉啟群說,「我永遠難忘小時候從美軍手中拿到巧克力的快樂心情。糖果、筆對美軍而言是小東西,但對孩子來說卻是珍貴的禮物。現在,我以醫療幫助其他國家的孩子,或許,哪個孩子長大了,想起這件往事,也會去幫助別人」。
懷著十足的射手座浪漫個性與播種的想法,每次背著重裝備與同志們千里迢迢前往開發中國家義診,劉啟群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是,「這究竟對受援助者的幫助有多大?」這是醫療團員自己也常捫心自問的一件事。
「在落後的地方,生跟死的差別只是一劑抗生素」,劉啟群說,「牙痛對我們而言是小病,對沒有牙醫的國家居民而言,可能困擾糾纏他們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他說,「給需要水的人一杯水,就是最大的幫助」。
國內外的義診行程,讓他成為空中飛人,但他不認為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他強調「義診不會讓你變得比別人高尚」。他說,「我們只是做自己該做、喜歡做的事」,台灣如今有能力援外,是種回報,也是種福分、驕傲。
這樣的精神也表現在國內義診上,每個月一次的固定行程,公佈在路竹會官網。「即使颳風下雨,既定的行程絕不改變」,他的解釋是,環境愈惡劣,遍遠地區民眾愈是需要醫療照護,小小的義診團隊,都是及時雨。
無論是在蒙古、非洲的史瓦濟蘭或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義診,直到現在,劉啟群依稀還記得遭汗水浸透的襯衫黏在背上的感覺,以及非洲小孩就醫時的哭鬧聲。
醫療奉獻不只是感動而已,劉啟群強調,加入路竹會的成員只有無條件地付出;若說有任何回報,也僅限於個人精神層面的收穫。
其實,「出外靠朋友,四海皆兄弟」,駐外使館與代表處官員、台商、華僑、宗教界友人、僑務委員、農技團等,都是劉啟群最感謝的對象。他說,義工和許多貴人共同成就每次的義診。
從台灣到世界,探路、義診、探路。行李,似乎永遠不必歸位,劉啟群就像四海為家的地球村醫生,永遠沒有長久停留的據點,持續帶領著義工深入國內、外,讓無國界的人道關懷精神,傳送到貧病窮苦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