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恕不接受回應)
 瀏覽16,692|回應158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台北
吐嘈王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3/20090307643716.html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3-07 16:00
    
(中央社台北7日電)開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中央社將於8日起推出《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每天刻畫一位台灣的平民英雄,報導他們在艱困環境下,不認輸的奮鬥事蹟,為台灣社會注入一些懷抱希望的力量。

國內外持續不斷的壞消息,讓台灣社會彌漫著一股悲觀焦慮的氣氛,可能讓人失去再奮鬥下去的勇氣,然而就在你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堅持不放棄的人,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除了自8日起陸續發出報導,也將在中央社網頁上開闢一個相關的專欄(http://www.cna.com.tw/TWHero)。

針對這項系列報導,國內媒體包括奇摩、MSN、HiNet、PChome、Yam、新浪網等入口網站,警廣、中廣、漢聲及教育電台,華視電視台、青年日報、台灣時報、中華日報、更生日報也都將配合刊載播出。

由中央社記者執筆報導的這些台灣平民英雄,可能是一位經商失敗後仍能放下身段重頭開始的生意人,或許是一位不計較成本會計堅持照顧弱勢的老闆,也可能是身體殘障卻能奮發向上的人,或是一位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人。

這些台灣英雄各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報導,主要在尋找他們逆境求生,樂於分享的故事,希望從這些人身上,看到台灣人不服輸、不認命的積極態度,或是樂觀進取的生命韌性。透過中央社的報導,不僅是肯定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更是要透過他們的故事能夠為台灣社會塑造出打拚希望的氛圍。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預定刊出180則以上的故事,他們將包括士農工商、不同族群、男女老少、或是在台外國人、新移民等等;透過不同的臉譜,同是積極的人生故事,形塑台灣平民英雄的新定義。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03130
 回應文章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坤正賣創意教人做釣竿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4/5/1mfkj.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坤正賣創意教人做釣竿
更新日期:2009/07/04 08:01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4日電)創業第一年,燒掉新台幣8000萬元,營業額卻只有區區5萬元。在長官力挺下,Payeasy總經理林坤正,靠著2000萬元資金翻身;現在公司年營收35億元,2003年起每年都賺進1個資本額。不過,這還不是林坤正最得意的事。

跌倒後爬起來,不是林坤正最津津樂道的事。他最愛掛在嘴邊的是,最近幾年他協助扶植台灣農產品的故事。

從梅子、柳丁、紅茶到稻米,在Payeasy平台協助下,讓許多原本坐困愁城的農民,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驕傲地站在土地上。林坤正說:「找到正確的觸發點(trigger),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價值。」

林坤正是全台灣前幾個開始上網的人,為了讓更多的人跟他通e-mail,他要求旗下信用卡部門同事都要申請e-mail信箱、上網,也因此讓他覺得開發一套網路安全機制賣給B2C網站,應該有利可圖。

「開發前我問過每一個B2C網站,他們都跟我說一定會買這套系統。」林坤正信心滿滿,系統開發完成時,卻遇上2000年的網路泡沫,被戳破的不只是網路泡沫,還有他的創業夢。

原始股東一開始投入的5000萬元,以及利用設備融資的3000萬元,都在一年內燒光。

  林坤正原本決定請辭負責,但時任台新銀行副總謝壽夫拋下一句話:「再給你2000萬元試試看,不然就給我回台新。」

  這2000萬元,讓Payeasy從此浴火重生,搖身一變為台新銀行底下的小金雞母。

也是一場因緣際會,Payeasy開始協助921災區各鄉鎮行銷農產品。從一開始幫忙性質的賣梅子,到後來賣柳丁、龍眼蜜、稻米,現在Payeasy幾乎每年都會在網站上推銷農產品。對林坤正來說,每一個農民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在中寮的蜂農就很堅持一定要自己做,還獨創蜂農、龍眼樹農間互蒙其利的聯盟,蜂農把蜂箱放到龍眼樹園協助授粉,龍眼因而豐收,蜂蜜的產量也大增。」靠著創意,加上網站的行銷,中寮蜂農現在是全台龍眼蜜的大宗,林坤正說到參與行銷的過程,泛起的是驕傲的笑容。

魚池紅茶的成功行銷,也有一段故事。早在日據時代就聞名全台的紅茶,因推銷不得其法,逐漸沈寂。Payeasy想幫紅茶起個響亮的名稱時,茶農原本想稱之為老氣的「松鶴紅茶」,哪裡想得到可以用「香茶巷40號」這般詩情畫意的名稱。

現在,連林坤正自己想買魚池紅茶,都得情商茶農先留10盒,免得一採收就被搶購一空。

俗話說,要幫一個人,「給他一條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林坤正不只要教人釣魚,還教他們做釣竿。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幫一個人,不要給一碗飯,一碗飯吃完之後還會要第二碗,當有一天不給飯了,他就起來抗爭。」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學到如何幫自己掙一碗飯,就像他堅持不捐錢,只教這些人know-how一樣。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44
今天的台灣英雄:俞秀端走過貧病以法濟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2867513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俞秀端走過貧病以法濟世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28 08:45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我知道一個檢察官無法讓社會不再有犯罪,但我一直告訴自己,法律必須符合人情,否則就只是有錢人避罪的工具」。出身貧寒家庭且本身曾患有罕見疾病的基隆地檢署主任檢察官俞秀端,一語道出身處對立社會的司法人心聲。

「我的父親是礦工,單薄的收入要養育7名子女,所以我幼年時都要幫忙賣菜,可是我本身又患有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缺陷的疾病,嚴重時不但要住院,不靠拐杖根本無法行走」,童年在貧病交迫中度過的俞秀端,講到過去幾度差點想放棄人生時,不禁眼眶泛紅。

俞秀端是台北縣雙溪鄉人,在7個兄弟姐妹中排老四。民國63年,俞秀端國小三年級時,突然罹患紅斑性狼瘡,她歷經多次重大手術,父親被龐大醫藥費壓得喘不過氣,為醫治女兒,不斷對外舉債,家計更形拮据。

為減輕家中負擔,俞秀端國一時向學校辦休學,幫忙父親賣菜貼補家用。她每天上午到市場賣菜,下午到工廠兼職當女工,舉凡塑膠加工、平車、裁縫等工作,10幾歲的俞秀端都曾做過,有時工廠加班到深夜12點,她早上6時還是要趕到市場賣菜。

後來因礦業沒落,俞家舉家搬到北縣板橋,俞秀端才到國中補校就讀,與一群失學的老阿公、阿媽一同求學,憑著努力考入北一女補校,立志將來要當醫生或律師,擺脫貧寒及社會異樣的眼光。民國76年,俞秀端考入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

就讀高中與大學期間,俞秀端的病情仍不穩定,她必須在急診、開刀、化療之間,辛苦唸書;大四那年的平安夜,俞秀端病情急轉直下,頭髮全掉光,踝關節軟骨也磨損,每走一步都痛入心脾。這時家人才知道她的病更形惡化。

「我曾多次困惑,如果是這種毫無品質、看不見未來的生活,生命該不該繼續?」俞秀端說,她幾次住院,夜裡無法成眠時,都有跳樓自殺的念頭,若非家人間親密的情感與支持,她也沒有把握能撐過來。

與病魔對抗的經驗,讓俞秀端對家庭特別重視。承辦力霸案期間,俞秀端經常徹夜加班,結案前夕更犧牲睡眠與同仁漏夜校對起訴書。有一天她凌晨返家,當時3歲的兒子正好醒來,對她說「辛苦了!媽咪!」讓俞秀端抱著兒子感動流淚。

民國84年,俞秀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後,病情轉趨穩定。少了病痛的後顧之憂,她發奮讀書、考試,陸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司法人員特考及律師高考。雖然律師有令人欣羨的高收入,但此時的俞秀端認為,法律之於社會,應有比金錢更高的價值,因此她毅然決定選擇司法官。

擔任檢察官12年來,俞秀端辦過華隆集團超貸案、北投纜車弊案、力霸案等多起矚目案件。2007年 6月16日,俞秀端首度聲押當時東森集團負責人王令麟,被法院裁定交保,她還沒收到裁定書就立即抗告,不到24小時讓王令麟押入大牢,創下「即時抗告」成功的首例。

走過貧病的苦難,俞秀端特別懂得珍惜,她經常與擔任法官的妹妹返鄉,為鄉親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她也是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期資助人,每月固定資助7名兒童。

對於一些無知觸犯法網的初犯或家暴受害人,俞秀端會以輔導者之姿,循循善誘對方改過,但對於重大經濟犯罪,俞秀端毫不手軟,如東森、力霸等掏空弊案,俞秀端就一舉起訴相關高層,並從重求刑。

「只要努力,就有希望,連我這樣一個女子都能克服限制,相信很多人也都能做到」;俞秀端不向命運低頭、突破艱難,從一個窮困礦工家庭之女成為一個捍衛社會公平及堅守社會良知的檢察官,她的故事與奮鬥,對照當下社會因不景氣而瀰漫的低壓,更顯彌足珍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42
今天的台灣英雄:亞衛夏砍菜顧家不喊累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life/200906/20090627638262.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亞衛夏砍菜顧家不喊累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27 08:09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宜蘭縣27日電)接連兩個颱風,台7甲線多處坍方,陸上警報還沒解除,泰雅族砍菜工亞衛.夏和其他工人已經工作了5個小時,把這天要運下山的高麗菜採收完畢,「跋山涉水」把菜車送出去。弄得全身泥濘、疲憊不堪不說,稍有閃失,就可能掉下懸崖。

對亞衛.夏來說,這樣的場景幾乎可以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 7月29日上午11時30分,中央氣象局解除中度颱風鳳凰的陸上警報。這是繼卡玫基之後,7月襲台的第二個颱風。

這個時候,亞衛已經在省道台 7甲線(中橫公路宜蘭-梨山支線)指標57公里,台中縣和平鄉的苗圃工作了5個小時,砍完這一天要出貨的兩車高麗菜,正與一同工作的砍菜工人開心地喝著啤酒,享用地主準備的簡單午餐。飯後,大夥兒又得「跋山涉水」回家。

台7甲線指標26公里處的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路段,也出現約100公尺的坍方。這處因前年10月強颱柯羅莎造成的邊坡路基缺口,一個多月前才剛完成修復。

由於往武陵方向的路段也不通,南山這個宜蘭縣最南端的深山部落頓時成為孤島,加上簡易自來水管線也被颱風吹斷,全村陷入無水、無電、斷話、交通中斷的孤立無援窘境。在道路搶通前的一週期間內,需由空勤總隊空投白米、泡麵、罐頭等物資,村民才不致斷炊。

颱風過後,台 7甲線自台中、宜蘭縣界的思源埡口,往下至南山間有 6處大坍方,往上至苗圃則有 2處坍方,四輪車根本過不了。

預期風災後菜價會飆漲,菜販在颱風前就要求砍菜工頭,颱風後必須立即且密集出菜。

為了把菜從道路中斷的山區運出去,亞衛等 9個砍菜工人分騎 5部打檔車,遇到小山崩就下來推車,遇到大山崩甚至得抬車通過。南山到苗圃原本 1個多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得花 2個多小時才能抵達。為了準時出菜,大夥清晨 5時就得從家裡動身。

全身泥濘不說,「有些路段的路基根本沒有了,稍有閃失就會掉進懸崖裡!」亞衛說。

道路搶通前的整整一週,亞衛和其他砍菜工都是這麼「跋山涉水」到苗圃砍菜,讓菜車從中橫支線接中橫,再走省道台14甲線,將高麗菜送往中南部。

這麼辛苦工作,不只因為工頭是自己的舅舅,更是為了生活。

民國70年次的亞衛是泰雅族原住民,退伍後,他原本跟多數同齡族人一樣在都市討生活。「那幾年,每次打電話回家,媽媽(亞衛的養母)都是喝醉酒接電話。我心想,媽媽大概希望我回家吧!如果我回家,她也許會戒酒。」他回憶著。

前年秋天,養母因腦出血引發癲癇而住院,繼父則在工作時摔斷腿。身為家中的長子,亞衛在唯一的妹妹出嫁後,本就放心不下家中情況,兩老相繼住院後,他毅然辭掉工作,到醫院當起看護。在養母、繼父因傷失去工作能力後,家計重擔也自然落到他的身上。

南山是全台最著名高冷蔬菜生產專區之一,高麗菜、大白菜是當地特產,更是村民重要經濟來源。既然決定留在山上,亞衛只能從當地有限的經濟活動中,選擇經濟收益最高,但也最勞累的砍菜工人為業。

「砍菜」是當地高冷蔬菜農業經濟的專門術語。高麗菜、大白菜成熟時,由工人以砍刀採收、裝滿籮筐,再疊上菜車供應各地市場。

亞衛說,在南山,具勞動能力的族人逾 9成仰賴高冷蔬菜農業經濟過活。其中,體力好、耐得住辛勞的男人,大都跟著固定的工頭當砍菜工人,成為菜販或地主的「包工」,收入是承接整地、施肥、下苗等「天工」(以日計酬)的好幾倍。

在都市裡沒幹過粗活的亞衛,從去年4月、第一期高麗菜產期開始學砍菜。一開始,體力的勞累、天氣變化,以及為配合早市時間,必須凌晨起床上工的作息,最令他感到痛苦。

「你別看空籮筐好像輕輕的,當45個籮筐相疊成長長一串,再加上籮筐蓋,重量高達5、60公斤。山上又經常下雨,竹製籮筐吸了水,還會更重!」他說。

砍菜時必須長時間彎腰,不斷重複割、砍高麗菜莖的動作,最後再將砍下的高麗菜依序擺入先前領取的空籮筐中。

亞衛說,「一個裝滿高麗菜的籮筐重達50到55台斤,扁擔一邊掛一籮筐,再挑到菜車上給人疊菜,這才算完成兩件。有時菜車停得很遠,110台斤的兩籮筐菜得挑很長的距離,那可痛苦了!這行飯絕不是每個人吃得了的。」

還好,對亞衛而言,山上的這項全新工作適應期並不長,熬過第一個月後,他就完全適應。現在,偶爾沒砍菜在家時,他反而覺得挺不習慣。

因為用扁擔挑重物是工作常態,雖然只做了一年砍菜工人,他的右肩已經長出一塊厚厚的「肉墊」,身材也從原來的「瘦高」變「粗勇」,體重由先前的67公斤增為74公斤。當然,長期在烈日下工作造就的黑亮膚色,更是不在話下。

早上砍完菜,下午回到家後,一項截然不同的任務,又在等著他。

亞衛的妹妹前年底生產後,因為擔心從事送貨工作的妹夫無力照料,產後第三天,亞衛就把妹妹接回山上坐月子,外甥女小雨、小外甥阿聖當然也一起帶上山。

從那時開始,他就多了一項「奶爸」任務,為阿聖泡奶、換尿布、洗澡、哄嬰兒睡覺,這位年輕舅舅都一手包辦。

「泡奶的話,一湯匙奶粉大概加40cc溫水,看要讓他喝120cc或80cc,再依比例沖泡就可以了。尿布也要定時檢查、更換。照顧baby最辛苦的是他們會鬧脾氣,脾氣來時,半夜都得起床哄他,其他的倒還好。」談起「奶爸經」,還沒當爸爸的亞衛說得頭頭是道。

他回憶小時候,每到農忙時節,常得幫姑姑、舅舅照顧表弟妹,對於如何照顧嬰兒,早就習得「一技之長」。「我們山上老人家都說,小baby會熟悉揹他的人的味道,當他們認得味道,就會產生完全的信賴感,也會配合你的作息。」

阿聖從出生後第三天到滿三個月第一次下山的這段期間,亞衛幾乎寸步不離地照顧,連睡覺也在一起。即使碰上高麗菜產期,他一樣過著晚上哄嬰兒入眠、半夜起身泡奶、凌晨起床上工、下午為baby洗澡、傍晚準備晚餐的緊湊生活,絲毫不以為苦。

亞衛說,這陣子從電視新聞看到許多人突然失業的報導,相形之下,他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也覺得山上的人非常幸福。

在山上,「人家都會到家裡來找你去工作,只要不怕辛苦,一天賺個2、3000元不是問題。高麗菜大出(指產量大)、菜價好的時候,一天工作10幾個小時,甚至可賺到6、7000塊!」他笑著說。

不過,大環境不景氣,還是可能對山區農業經濟造成衝擊。

「景氣差的話,大家可能選擇吃比較便宜的南部菜或大陸菜;菜價低的話,當然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過,擔心歸擔心,只能期望不會影響到我們。」對於山上的農業經濟後勢,亞衛難掩憂心。

亞衛說自己會繼續在山上工作、生活。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賺錢買車、翻修老家,然後才會準備結婚。信奉基督教的他說:「不知道能不能一一做到,但是我向上帝祈禱,希望能夠逐步完成。」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40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明佳打遍東瀛稱霸拳壇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21401962.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明佳打遍東瀛稱霸拳壇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21 08:42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21日電)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助理教授林明佳,身高只有163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卻是台灣至今唯一的職業拳王。20年前他遠征日本,忍受嚴苛的訓練和異鄉的孤寂,不但贏得拳王寶座,還連續7度衛冕成功,以「Rocky Lin」名號享譽日本。

現年42歲的林明佳出身彰化二林農家,二林是台灣拳擊重鎮,林明佳因身材瘦小,念書時又常打架,因此加入拳擊。有趣的是,加入拳擊隊後,為了榮譽,林明佳卻從此沒再打過架。當時他邊念書邊打拳,還要幫忙家裡挖蘆筍,四處打工貼補家計,沒想到這樣的艱苦環境,卻造就出台灣唯一的職業拳王。

「拳擊是孤獨的運動,自己就是敵人,要成功只能靠苦練。」林明佳在教練的眼中,就是苦練的代表。在「洛基林明佳」一書中,林明佳的恩師邱新河就說,「有人是為了比賽才練習,但林明佳不一樣,每次比賽後,我到訓練場都只看到林明佳一個人的影子。」

林明佳在業餘時代是常勝軍,國內外63場業餘比賽,除了在國際賽輸掉5場,其他58場全勝。在恩師的牽線下,實力頂尖的林明佳放棄參加奧運,在1988年、20歲出頭時加入日本職業拳擊俱樂部,挑戰日本職業拳壇。

日本社會講求倫理、輩分,尤其是體育界,對新進選手要求相當嚴格。林明佳一開始被當成肉靶子,為了增強腹部耐打力,還要被輪胎在肚子上輾壓,儘管受傷、生病,但卻毫無喘息的空間。「右手受傷練左手,雙手受傷練雙腳,老闆根本不讓你休息」,林明佳如此形容。

他曾被打斷肋骨,那種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笑也痛、咳嗽也痛,真的痛死了」,林明佳回憶時扭曲的臉部表情,彷彿還在承受那種椎心之痛。

到日本之後,林明佳每天就是不斷地練拳、跑步,鍛鍊體力和技術,雖然名義上星期天是休假日,但他不敢偷懶休息,仍然勤於自主訓練,一大早就起床長跑。

跑步對林明佳是家常便飯,15公里的長跑後,接下來是短衝刺,下午還要對打練習。他說,「最難跑是下雪的時候,穿著雨衣跑,有時候幾乎已經跑不動了,還是硬撐,最後跑到狂吐。」

孤單一人在異鄉,林明佳曾飽嘗被人排擠的感覺,連丟個垃圾,都會被隔壁的歐巴桑再打開垃圾袋,讓他氣的回嗆「我知道怎麼垃圾分類,你不要再翻了」。

運動場上是現實的,林明佳當紅時,整個俱樂部宛如為他而開。他進浴室洗澡,正在淋浴的其他選手馬上自動讓開。但他地位動搖時,儘管仍是俱樂部當天唯一勝利的選手,老闆卻向支持者說「對不起,我們放太多注意力在林選手身上,以後會多關注其他選手」。這讓林明佳委屈地差點流下男兒淚。

克服嚴苛的訓練和異鄉的孤獨,林明佳展露他在拳擊上的才華,猶如電影情節般,赴日第二年後,他花不到1回合時間,就3度擊倒對手,成為日本職業迷你輕丁級第七代拳王。

直到挑戰世界拳擊理事會(WBC)世界拳王羅培茲(Ricardo Lopez)前,林明佳創下14場連勝,7度衛冕的成功記錄,世界排名曾一度高居WBC第一位。

1992年年底,林明佳挑戰羅培茲,這在當年的日本拳壇是件大事,連當時的駐日代表、前考試院長許水德都前往比賽場地後樂園觀戰。

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比賽前無法演奏中華民國國歌,但愛國的林明佳想出奇招,在拳褲上繡上國旗,讓日本媒體以「想唱國歌也不能唱的小小挑戰者」為題大篇幅報導。

賽前就不被看好的林明佳,第二回合就被KO擊倒,林明佳也在擂台上留下英雄淚。回憶當時的場景,林明佳惋惜地說「當時若是打贏,就有新台幣上千萬入袋耶」,但他隨即遭到對手猛攻,「真的是被打到不省人事,長達30秒」。

因為這一場敗仗,林明佳黯然引退,1993年4月在駐日代表處的協助之下,進入亞細亞大學法學部就讀。先前即因契約問題和老闆數度爭執的林明佳,為了要告俱樂部老闆違反契約,還刻意選讀了難度較高的法學系,展現他不屈服的人格特質。

林明佳離開拳擊擂台,失去固定的工作所得,也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他放下拳王的身段,到錄影帶店打工,但很快就被認了出來,隨之而來的是「拳王怎麼會來打工」的冷言冷語,讓他不得不辭職。

「遇到挫折,要檢討自己哪個地方不好。」幾經思索後,林明佳又回到俱樂部,重拾拳套,一邊念書一邊練拳,隨即在第一場比賽就擊倒對手東山再起。之後接連獲勝,1998年時林明佳再度挑戰世界拳王失利,自此離開擂台。

儘管無法成為世界拳王,但林明佳卻是第一位兩度挑戰世界拳王的華人拳擊手,成為許多拳擊迷的偶像,甚至在他返台後,還有日本媒體和拳迷來台灣找林明佳。

燦爛歸於平淡,林明佳回台後,先在幾所學校教拳擊,隨即考上台北體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現在擔任台北體院助理教授。談起過去的光榮史,林明佳僅謙虛的說「其實我當時不知道練拳擊能做什麼,只是把它當工作,認真的去做。」

「我沒有什麼分量和地位,我還是很平凡,一切只是因緣際會」,他相信台灣選手只要有機會到日本,也有可能闖出一番名堂。

放下拳套、改執教鞭的林明佳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打破台灣拳壇的門戶之見,培養出有潛力的選手到日本挑戰,甚至幫他一圓世界拳王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39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嬥筌愛上羽球播撒種子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9324163.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嬥筌愛上羽球播撒種子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9 08:15
   
(中央社記者林瑞益台北19日電)陳嬥筌在台北市民權國小擔任羽球專任教練,20年來培育無數優秀選手,深信「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希望,你永遠不知道他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她曾婉拒到大學任教的機會。

陳嬥筌是民國70年代的全國羽球女單好手,78 年到民權國小任教,20年來將民權國小打造成羽球比賽常勝軍,並培育出張崴豪、黃博翊、許仁豪、姜凱心、范榮玉等優秀選手。

相較於其他羽球教練,陳嬥筌比其他人奉獻得更多。在還沒有結婚前,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陸續把張崴豪、黃博翊帶在身邊,白天是他們的教練,晚上則成了他們的乾媽。

張崴豪是羽球名將張文松的兒子,張文松因為家庭因素,加上到中國大陸發展,將張崴豪託付給陳嬥筌。張崴豪從小學四年級起住在她家,國中二年級才離開。至於黃博翊,則是從小四到小六期間與陳嬥筌住在一起。

回憶這段往事,她說,與這些小朋友相處很快樂,除了平常的生活起居之外,還帶著他們四處參加國內的比賽,幫他們洗衣服。當時他們都很小、很可愛,她就像乾媽一樣照顧他們。

除了把張崴豪與黃博翊帶在身邊,陳嬥筌對學生們也都熱心指導。平常在學校的日子,她每天至少發1200顆球給學生練習,有時連國定假日也沒有休息,只要有學生約打球,她都欣然答應,因為「沒有什麼比學生自動自發、想要打球的心更加可貴」。

她說,對於國小學生而言,生活管理與球技培養一樣重要;有些教練對學生的生活管理並不注重,但她認為球技與生活管理息息相關,不可馬虎。

陳嬥筌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不辦選拔賽。她表示,「從國小開始打球的孩子們,就像是一粒粒的種子,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希望,你永遠不知道他們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

她從來不預想每一個學生未來會有什麼發展,只要他們有興趣,就引導他們進入羽球世界,教導正確打球觀念,希望他們能「用腦袋打球」,啟發他們以後能自主訓練。

她也舉例,有些學生在小學時表現很好,但升上國中之後就不再努力;反倒是一些在國小時體型、球技都不如人的,藉由國中之後的持續努力,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這些年來,陳嬥筌曾有機會到大學任教,但她婉拒了。她表示,「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大概就是喜歡小孩,喜歡與他們的互動」,所以讓她一直都留在民權國小擔任教練,為羽球基礎教育扎根。

陳嬥筌說,擔任專任教練這些年來,很感謝先生對她的支持,因為她總是早出晚歸,先生對她並沒有怨言,默默的支持她。

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副秘書長廖志乾表示,陳嬥筌是一個很有愛心的教練,致力羽球基層教育不遺餘力,培育出無數的優秀選手,尤其曾經把學生帶在身邊,更是讓許多教練為之佩服,也在羽球界成為美談。

致力羽球基層教育20年,陳嬥筌謙虛認為,自己只是台灣眾多教練的其中一個,做該做的事而已。未來她希望能培育更多幼苗,並希望他們能在國中、高中甚至大學後,持續練習與努力,讓台灣的羽球實力更加堅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35
今天的台灣英雄:賴佩真台灣堡走出原味風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8282964.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賴佩真台灣堡走出原味風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8 08:26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18日電)賴佩真曾經是媒體工作者,經歷過衝鋒陷陣的新聞工作多年,卻無法忘情傳統的「大腸包小腸」尋常小吃。就這樣,她決定轉行,專攻這一味,並將它改良後再改名「台灣堡」,結果不僅征服了彰化北斗大街小巷鎮民的味蕾,也達成了她希望傳承台灣傳統美味的初衷。

北斗鎮上的1個小攤子,賣的是大腸包小腸這種尋常小吃,攤子裡的老闆娘親切招呼客人,任誰也沒想到,這個頂著高溫,忍受油煙的老闆娘,曾是熟悉中部大小事的媒體工作者。

賴佩真原本學的是護理並在醫院上班,卻一頭栽進新聞工作領域,曾經走遍中部縣市大小地方,也曾深入賀伯颱風過後南投山區遍布土石流的區域。

採訪過程的點點滴滴,讓她對這塊土地的人與事擁有深厚的情感,她常想到底要用什麼方式切入來與鎮民搏感情?賴佩真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從最簡單、最不起眼的小吃,也就是從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憶,「大腸包小腸」這種小吃著手。

但是,畢竟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業都有獨特的秘訣。賴佩真儘管初生之犢不畏虎,實做過程中可鬧了不少笑話,「一開始,不知道烤香腸會有這麼多的油煙,結果嗆得滿身都是煙,油煙燻到連隔壁鄰居都跑來抗議。」

為了讓這項傳統的小吃更精緻,賴佩真發揮了她多年採訪經歷的本事,動手動腳找資料。她從網路、食譜尋找資料,學習製作香腸及米腸的方法,不斷的嘗試,更改香腸和米腸的配方。「到底做了多少米腸和香腸才成功,我自己都數不清楚了。不過,捨不得浪費,那些試做的香腸和米腸後來還是都給家人享用。」

她認真到連燻香腸的煙燻爐,也決定自己動手來做。她利用阿嬤的老衣櫥進行改造,「沒想到燻出來的效果特別好,」彷彿還真有阿嬤的古早味。

她遇到不懂之處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親自動手操作每一項步驟。為了確保材料新鮮,她從上游到下游一手包辦,完全不假手供貨商。

很多人笑她傻,認為她是「外行」,完全不懂做生意需要取巧的地方,但她就是希望徹底傳承這項傳統的台灣小吃,要向外界證明她是玩真的。她決心要把「大腸包小腸」,在彰化北斗鎮重新出發,打響名號。

賴佩真將店名取為「台灣堡」,因為她相信台灣處處都是寶。「我的大腸包小腸配料堅持使用各地的特產,有來自北斗鎮在地的芫荽和小黃瓜、南投名間的嫩薑,更有雲林大埤酸菜和北港花生粉,希望客人在吃的同時想到台灣的好。」

和草創初期的手忙腳亂相比,賴佩真的收穫明顯有了回報,但她仍有文化人的堅持,堅持維護台灣堡的品質,每天最多只賣100份。

她說,「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放棄從前的高收入穩定工作」,但她認為人生總要有個明確目標,昔日的工作歷練,讓她對彰化北斗充滿感恩鄉情,她希望從彰化人最耳熟能詳的小吃出發,要以最佳品質把這項傳統的小吃推向國際。

賴佩真為了心目中的「台灣堡」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但她一本初衷,還是努力要加乘「大腸包小腸」在台灣人心中的效果,讓新一代的台灣之子都能了解台灣處處都是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31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銘鍵少年農夫網拍好米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724006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銘鍵少年農夫網拍好米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7 07:58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7日電)「務農總是給人很可憐、賺不到錢的印象,但是我要當一個開朗的農夫。對我而言,最好的讚美是:你的米會帶來歡樂。」28歲的謝銘鍵,5年前返回花蓮老家務農,他在部落格上用KUSO畫風紀錄一個年輕開朗農夫的生活,自創的「劍劍好米」品牌也因此大紅。

22歲甫退伍,謝銘鍵隨即北上。他說,「以前聽人家說台北遍地黃金,只要肯努力就會成功。」但只有高中畢業的鄉下小孩,到台北應徵到的多半是模具、車床等工作。謝銘鍵白天在電子零件工廠上班,晚上和8個人擠一間通舖,「在台北半年的時間,我只學會一個插上電子插頭的動作,每天上班就盯著時鐘,等待時間過去。」

他說,剛到台北花花世界,對什麼都好奇,周休二日時,就和朋友去泡舞廳。當時1個月新台幣3萬多元的月薪不夠花,還得向家裡伸手拿1萬多元,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那陣子正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最嚴重的時期,父母看他在台北工作也存不到錢,叫他乾脆回鄉種田。

謝銘鍵老家在花蓮玉里,世代務農,自小也幫著父母農作。他說,以前幫忙時,覺得種田好像很簡單,那時也沒深入了解,因為鄉下孩子總是一心夢想北上工作。等到自己專職務農,這才知道種田不簡單,一般農夫種田1甲地可以產出1萬到1萬2000斤稻米,謝銘鍵回鄉第一年,1甲地卻僅收成2000斤。

他和老農夫從頭學起,2、3年後才漸入佳境。有一次他和網友聊天,提起自己是農夫,網友大呼不可能。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是農夫,謝銘鍵開始寫起種稻日記,放到部落格。接著有網友提議謝銘鍵上網賣米,還幫忙命名為「劍劍好米」。

當年稻作收割後,謝銘鍵決定嘗試網友的建議。他想,既要透過網路賣米,建立品牌應很重要。美工科畢業的他,利用電腦上小畫家程式,畫出右手抱著稻米、左手豎起大拇指的自畫像商標。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他還全程記錄育苗、播種、收割的過程。部落格主題則不脫離務農相關的大小事,連颱風來襲把稻子吹壞的倒楣事,都有辦法弄得很歡樂。KUSO的畫風再加上搞笑式的影片自拍,讓劍劍好米大紅,網友們被謝銘鍵認真的態度感動,也大力幫忙訂購、推銷。

「台北人或許覺得當農夫很有趣,但在鄉下,只有老人才會去做農夫,年輕人種田在鄉下會被看不起。」謝銘鍵說,至今還是有些朋友會質疑他,「怎麼想不開去種田?」即使他賣米賣到上電視,鄰居婆婆媽媽也會酸溜溜地問謝家父母,「你兒子憑什麼上電視?」

連他結婚時,身為警察主管的岳父也被友人問,「幹嘛把女兒嫁給這個人?」謝銘鍵說,旁人愈嘲諷、愈質疑,他愈要努力,他還向老婆發誓,一定會努力靠著農夫這行賺錢證明給大家看。

謝銘鍵最新的行銷點子是用「米禮盒」取代傳統的結婚喜餅、彌月禮盒。他運用美工專才,量身繪製Q 版肖像畫貼紙,試圖以客製化開創新商機。

雖然總是表現出樂觀開朗的一面,但作農這條路,說不辛苦是騙人的。謝銘鍵說,隔壁70歲的老伯有5個小孩,沒人願意回鄉種田,老農夫守著1甲地過活,有1年焚風來襲,老人家看到被摧殘的稻作,只能癱坐田埂無助地哭泣。

不過,謝銘鍵說,現在農作多已機械化,有除草機、耕田機、割稻機。他搞笑地說,在家裡,他負責下田,爸爸去打山豬,媽媽去打麻將,只有收成時才會全家出動割稻。

最近他就在構思部落格新題目,「我的手,沒長繭」,希望讓年輕人知道務農並不像以前那樣辛苦,也願意回來投身農業。謝銘鍵說,雖然他至今仍常被人嘲笑、不被認同,但是他靠自己的雙手打拚,他以當農夫為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27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明宏籃球DJ擅炒熱情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6202448.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謝明宏籃球DJ擅炒熱情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6 08:21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16日電)「籃球和音樂都是我的嗜好,也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成為球場上的DJ。」謝明宏對籃球與音樂的執著,讓他成為兩岸籃球DJ第一人,甚至在中國開班授課,將看家本領盡情揮灑。

翻開行程表,謝明宏今年的工作行程已經滿滿的排到年底。綽號「小謝」的謝明宏,臉上沒有倦容,而是蓄勢待發的神色。

踏上這一行是巧合,也不是巧合。小謝說,學生時代就當過DJ,對音樂也很投入,如果提到運動,最喜愛當然就是籃球。畢業後,曾經在廣告公司工作過,也接觸錄音製作等,1995年中華職籃CBA正式成立,他毛遂自薦,找了當時擔任總經理的陶士興,踏出當籃球DJ的第一步。

小謝表示,在CBA之前,國內最大的籃球比賽當屬瓊斯盃,但瓊斯盃開幕儀式當時都是找樂隊演奏,陶士興原本也沒想到有籃球DJ這檔事。但CBA是職業運動,除球賽內容之外,畢竟還是具有秀味,籃球DJ可以帶動球場氣氛,因此CBA成為台灣第一個擁有籃球DJ的球賽,小謝也成為台灣第一個籃球DJ。

他成功炒熱CBA的球場氣氛,也打出名號,不僅僅是CBA,HBL、UBA、甚至連擁有悠久歷史的瓊斯盃,都找上了他。

只是台灣的籃球市場終究不夠大,CBA在2001年受到網路經濟風暴的影響,幸福、宏福、宏國相繼退出,CBA也只能宣布無限期封館。

小謝的籃球DJ生涯有兩個轉捩點,第一個是CBA 的成立,讓他正式跨出第一步,第二個轉捩點也與CBA 有關,只是這個CBA是彼岸的CBA。

他表示,2001年CBA封館,當時最有人氣的宏國象隊轉由新浪接手,新浪當時的球隊老闆姜豐年意在中國市場,隨著封館的決定,姜豐年將整支球隊帶到中國,加入中國的甲級聯賽,同樣也稱為CBA。姜豐年看中小謝的能力,邀請他一同前往中國,擔任新浪獅隊在蘇州主場的籃球DJ。

這個機緣讓小謝跨越兩岸,他的美式風格對於當時仍有些保守的中國CBA聯賽,造成不小衝擊。再加上新浪是第一支從台灣加入CBA的球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支,蘇州又擁有眾多台商,新浪在蘇州的主場人聲鼎沸,小謝的功力更讓球場high到最高點,也引起中國籃管中心的注意。

在籃管中心的邀請下,小謝在中國開班授課,他也毫不藏私的將自己的看家本領盡情揮灑。經由小謝的指導,CBA的各個主場也開始擁有專屬的球場DJ,小謝自豪的說「這些都是我教出來的!」

其實籃球DJ的工作不僅播放音樂,小謝在中場休息時間,也會邀請球迷一同進行小遊戲。他說,「讓現場球迷有參與感,也是增加比賽氣氛的方式之一。」

只是相較兩岸與NBA的差別,小謝還是有些感嘆,「NBA與中國CBA每場比賽都有3人負責DJ工作,因為要一手操作音樂,還要隨時注意比賽的動態,其實並不容易,只是台灣的SBL因為經費不足,到現在還是只能單兵作戰。」

事實上,不僅SBL的球場DJ人手匱乏,小謝說,就他所知,全台灣真正投入擔任籃球DJ工作的人,一隻手數得出來,而且籃球DJ跟一般的DJ有很大的不同,不僅要帶動球場氣氛,還得對球員有一定的了解。小謝常花時間與球員談天說地,遇到有國際性賽事,也會上網搜集球員資料,充實比賽內容。

對籃球DJ而言,音樂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小謝表示,他從中學時期就開始蒐集音樂,目前家裡的黑膠唱片不下2000片,偶爾還要拿出來整理,至於CD更是不可勝數,同時還得配合音樂潮流,投資的心血也不計其數。

比賽結束後的空檔,小謝常就近找幾個好友,在球場上鬥牛。因為愛籃球,他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並樂在其中,但畢竟台灣還是他的家,他希望台灣籃壇能夠走出低潮,讓他可以多待在台灣,為台灣的球迷助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13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仕賢鹿港文史的活字典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516962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仕賢鹿港文史的活字典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5 08:43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15日電)鹿港子弟陳仕賢原來學的是工業工程,但是一頭栽進鹿港文史研究工作,走遍大街小巷進行調查;儘管收入不豐,他仍樂在其中,要當一部鹿港文史研究的活字典。

鹿港老街上有一家「鹿水草堂」文史工作室,裡頭擺滿許多跟鹿港相關的書籍和照片,大部分書籍的作者署名都是「陳仕賢」,而其作者也正是這個工作室的主人。

陳仕賢投入文史工作,不求大富大貴,倒是做了許多在別人看來很瘋狂的事情,譬如自費新台幣300多萬元,出了10多本和鹿港相關書籍;為了研究有關鹿港日茂行的書籍,在沒有公務或學術機關的支持下到大陸泉州蒐集資料。

比較特別的是,陳仕賢和大多數文史工作者不一樣,他既非教授或研究所學生,也不是在學術或公務機關擔任研究員。他的研究成果全是靠著自己的摸索,點滴累積而成。

陳仕賢在鹿港出生長大,高中時就熱中社團活動,17歲時參加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的研習營時,對講師所展示的古蹟修復前後圖片深受感動,也埋下他日後從事文史工作的種子。

他大學念的是工業工程學系,畢業後進入建築公司,從小小的職員一路往上爬,沒想到等到他30歲成為經理時,卻遇上金融風暴,公司倒閉,於是決定回到鹿港從事文史工作。

「當時在建築公司1個月領6萬多元薪水,後來找工作時不是沒想過再回相關行業,不過我還是決定從事文史研究。」陳仕賢承認,當初決定投入文史研究,親友們確實有反對的聲音,但他過去參加社團活動所埋下的種子卻已在心中萌芽茁壯,決定要一頭栽進去。

鹿港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時,陳仕賢因為具有建築專業背景,被邀加入龍山寺修復委員會擔任助理。學生時期受的史蹟研究訓練剛好派上用場,他藉由參與修復龍山寺工程過程,了解古蹟保存和維護傳統建築的重要性。

他自我解嘲說,「我自己不是一個很會念書的學生,」但從事文史工作研究,特別是在幫民眾導覽解說時,可以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也轉化成助力,讓他繼續從事文史研究。

陳仕賢後來在鹿港老街開了一家「鹿水草堂」的文史工作室,「當初開這間店,很多人都不看好,有的人跟我說,你這樣開這家店會倒、會賠錢。」不過他把「鹿水草堂」當成文史研究的家來經營。

鹿港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陳仕賢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形下,走遍大街小巷進行調查,訪問耆老。他說,「文史工作者要進行田野調查和耆老訪談,才能獲得珍貴的資料。有很多珍貴史料都是進行田野調查時,由民眾提供,若沒有田野調查和訪問耆老,很多珍貴的史料可能永不見天日。」

他做了很多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他認為,做事要及時。「很多東西不能等到有錢再來做,就像我7歲時開始為鹿港古蹟留下影像紀錄一樣,拍的照片和收藏的史料,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我的,未來這些東西都要留給公部門保存。」

在傳統的鹿港小鎮,陳仕賢自己做文史研究、自費出書,吸引別人目光,也引來批評。他說,他曾提出很多原本外界認為是天馬行空的案子,諸如將鹿港街長宿舍改建成為鎮史館等,很多人一開始認為都不會成功,但一旦時機成熟即有實現可能。他說,一個地方文史工作者,必須要讓執政者知道有什麼願景可規劃?有什麼東西需要做?等到有了經費時才能動手去執行。

陳仕賢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演講以及在社區大學之類的地方擔任講師和投稿的所得。他說,「基本上要當個文史工作者,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自己,不過我算是運氣比較好,靠著朋友的安排四處演講,至少基本生活需求可以滿足。」

他說,自己的腦子裡還有很多出書計畫,等著他一本一本的完成。雖然銀行的存摺數字有限,他還是會繼續做下去,為自己的家鄉,鹿港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做見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04
今天的台灣英雄:潘麗卿足堪漁民的媽祖婆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6/20090614147505.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潘麗卿足堪漁民的媽祖婆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6-14 08:05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14日電)宜蘭蘇澳區漁會電台話務員潘麗卿,過去近30年來以通訊方式幫海上漁民解決種種問題,成為漁民、友船、家屬與援救單位之間的溝通橋樑。每當海象一有變化,她就通知漁民注意,幾乎就是漁民心目中媽祖婆的化身。

過去沒有行動電話或衛星電話時,漁船上雖然都自備對講機,但通訊距離有限。蘇澳區漁會電台民國69年成立後,在宜蘭外海擴大廣播與收聽範圍,並有話務員24小時輪班,隨時提供海上氣象、漁獲等動態資料。話務員當然也就成為漁民的「千里眼、順風耳」。

此外,每當漁船回報捕獲可外銷的魚類,電台就要馬上通知漁會早作準備。漁船在海上發生故障、失火或海難時,更必須火速向國家搜救中心或海巡署等搜救單位通報。

現在行動電話或衛星電話雖已普及,但有時還是會遇到通訊不順暢,漁船何時進港?是否滿載而歸?宜蘭多數漁民還是習慣透過電台告知家人。漁民出海前家中瓦斯忘了關、上船前腳踏車臨時放在碼頭,或是家裡有緊急狀況,也都是由電台做為漁民與家屬間溝通的橋樑。

現年53歲的潘麗卿在電台剛成立時,就因緣際會進入工作,為漁民播報即時漁業氣象,提醒在海上作業的漁民注意。她一直被老、少漁民暱稱「阿卿姊」。

潘麗卿說,南方澳近千艘漁船中,有好幾百艘的漁船她都可「聽音判船」,只要聽到電台對講機中傳來的聲音,幾乎就知道是哪一艘船、船長是誰。

她表示,工作快30年了,這種能力好像每天跟熟悉的人講電話,久了自然就會記得了。

由於電台的服務項目琳琅滿目,阿卿姊更特別之處還不只如此。曾有漁船豐收時,話筒傳來「阿卿姊,麻煩告訴我老婆,滿載、滿載!我家電話是……」,潘麗卿還沒等到漁民報完電話號碼時,一手已開始在撥電話,另一手拿著電台的麥克風對漁民說,「我知道你家電話,已經在撥了」。貼心的服務讓不少漁民深受感動與感謝。

潘麗卿說,每當發生海難,有漁民傷亡時,她除了要通知相關救難單位前往救援,心中總會難過好幾天。最高興的是向漁民告知,「恭喜你已當了爸爸,妻兒平安」,不少漁民進港後還經常主動送魚上門,甚至請她喝喜酒、赴彌月宴,令她倍感溫馨。

有時電台要向漁民廣播政府漁業政策,或是遇到天候不好,通訊有雜音品質不佳時,阿卿姊總會遇到部分漁民以不好的脾氣或破口大罵回應,不過她總是先暫時安撫漁民,要他們進港再來討論。

阿卿姊說,漁民在海上作業很辛苦,遇到不滿意或不順遂時當然會心急,自己習慣了就好。

阿卿姊認為,她為漁民免費提供包羅萬象的通訊服務,成為漁民、友船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不會覺得自找麻煩,因為這是在積陰德。

「各位漁民大家好,這裡是電台,為你們報告漁業氣象…」,阿卿姊上萬個日子以來,每天不厭其煩為漁民播報即時海上氣象,尤其是遇上滔天巨浪時,她幾乎就是漁民心目中媽祖婆的化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60700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