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恕不接受回應)
 瀏覽16,682|回應158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台北
吐嘈王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3/20090307643716.html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3-07 16:00
    
(中央社台北7日電)開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中央社將於8日起推出《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每天刻畫一位台灣的平民英雄,報導他們在艱困環境下,不認輸的奮鬥事蹟,為台灣社會注入一些懷抱希望的力量。

國內外持續不斷的壞消息,讓台灣社會彌漫著一股悲觀焦慮的氣氛,可能讓人失去再奮鬥下去的勇氣,然而就在你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堅持不放棄的人,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除了自8日起陸續發出報導,也將在中央社網頁上開闢一個相關的專欄(http://www.cna.com.tw/TWHero)。

針對這項系列報導,國內媒體包括奇摩、MSN、HiNet、PChome、Yam、新浪網等入口網站,警廣、中廣、漢聲及教育電台,華視電視台、青年日報、台灣時報、中華日報、更生日報也都將配合刊載播出。

由中央社記者執筆報導的這些台灣平民英雄,可能是一位經商失敗後仍能放下身段重頭開始的生意人,或許是一位不計較成本會計堅持照顧弱勢的老闆,也可能是身體殘障卻能奮發向上的人,或是一位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人。

這些台灣英雄各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報導,主要在尋找他們逆境求生,樂於分享的故事,希望從這些人身上,看到台灣人不服輸、不認命的積極態度,或是樂觀進取的生命韌性。透過中央社的報導,不僅是肯定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更是要透過他們的故事能夠為台灣社會塑造出打拚希望的氛圍。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預定刊出180則以上的故事,他們將包括士農工商、不同族群、男女老少、或是在台外國人、新移民等等;透過不同的臉譜,同是積極的人生故事,形塑台灣平民英雄的新定義。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03130
 回應文章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今天的台灣英雄:焦鈞複製產銷經驗到友邦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17711684.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焦鈞複製產銷經驗到友邦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17 08:28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17日電)從媒體轉戰農業,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工作的焦鈞沒想到的是,賣台灣水果的經驗也能做外交,幫助台灣的友邦。

基於對台灣農業的關心,焦鈞發現中美洲友邦的農業困境主要來自全球化,台灣在幫助友邦的同時,其實也可以從中幫助自己的農業提早警覺。

兩岸外交休兵戰略下,外交部比以前更重視要將援外經費用在刀口上。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因此檢討既有對友邦的農業技術合作內容,調整過去只提供農耕技術的作法,嘗試從產銷協助友邦的農業轉型。

第一個試點是中美洲友邦聖文森。國合會找上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實地評估,不過新的農技「首發團」只能派1人,而且要能直接用英語對友邦解說專業的產銷制度。經常講解台北農產運銷經驗的焦鈞怎麼也沒想到,這項工作選到了他。

焦鈞是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當過記者和國會助理。農業對他而言是陌生的行業,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農會,進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擔任總經理室秘書,因緣際會讓他對農業產生興趣。

「接觸農民組織─農會可以看到農會問題,從農會問題又可看出農業問題,運銷則是農業問題中的一種。」焦鈞說,自己運氣不錯,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兩個問題。

提到農產運銷,多數人可能會直覺想到一群人在市場大聲競價拍賣的畫面。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到日本取經後,與工研院合作,建立了全台唯一的電腦化拍賣機制。

不僅拍賣電腦化,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還逐漸改變行銷方式,讓高價水果不再只是食品,而是商品與禮品。最近它還設法在包裝上「動手腳」,希望將水果禮盒融入文創元素,提高附加價值。

現代化的運銷制度讓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成為台灣其他農會或外國來訪貴賓指名參觀的據點。焦鈞說,過去參觀者雖多,但沒有技術輸出,聖文森之行是台北農產運銷的第一次。

台北時間98年3月21日晚上,焦鈞搭上華航飛往洛杉磯的班機,展開中美洲聖文森之旅。從洛杉磯TomBradley、波多黎各San Juan一直到目的地聖文森SVD機場,焦鈞形容,「從繁華回歸到簡樸,彷彿坐上時光旅行機器,一路倒退回去。」

聖文森是人口約10萬人的島國,海外有40萬僑民。金融海嘯前,海外僑匯曾是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金融海嘯過後,這方面的收益大受影響。

香蕉是該國的主要出口產物,但也因為英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對大英國協成員的補貼優惠不再,再加上中南美洲鄰近國家的企業化生產,以致聖文森的香蕉出口受到威脅,產值跟著下降。焦鈞說,透過田野調查尋找替代性的出口商品,便是他此行的重點。

他到聖文森的首府京斯鎮(Kingstown)港拜訪香蕉出口公司,並了解裝船作業;前往台灣技術團位於島西北隅的橘山工作站 (Orange Hill),途中參觀當地香蕉、芋頭生產環境及國營食品加工廠;拜會當地非政府(NGO)組織;參加農產行銷研討會(Workshop);實地瞭解當地消費需求。當然,也少不了拜會聖國農業官員,接受當地媒體訪問。

焦鈞在聖文森,除了提供該國產銷建議,還發現值得台灣參考的經驗。

參觀非政府組織「Fair Trade」輔導的蕉園採收作業時,焦鈞發現,當地工作環境雖然簡陋,分級包裝流程與規範,卻一樣也沒少。Fair Trade除了協助聖國農民提升銷運英國的競爭力,也要求蕉農必須符合善待勞工的規定,才能獲得補助。焦鈞覺得,這一點在處處強調自由貿易的台灣,反而不多見。

焦鈞指出,聖國蕉農遭遇的競爭力下降問題與70年代的台灣類似,而且是全球化下小國被犧牲的具體例證。看到了全球化對聖國的影響,焦鈞心想,台灣也應提早警覺,遲早要面對不能永遠禁止大陸農產品進口的現實。

焦鈞說,聖文森確實是一個生產條件與基礎建設仍遠遠落後台灣的國家,但台灣30年前向日本取經,奠定了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的基礎;如今,台灣主動對聖文森提供可資參考的經驗,而他能夠參與其中,無論如何,也是善盡國民外交義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63959
今天的台灣英雄:查馬克傳唱排灣VuVu古調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11488044.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查馬克傳唱排灣VuVu古調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11 14:27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1日電)屏東的泰武國小全校44人,卻有一支19人的排灣古調傳唱隊,用歌唱喚起部落的文化覺醒。播下這種子的查馬克卻是一位「連簡譜都看不太懂」的人。

他說,沒有古調歌謠,就失去歷史,他採集排灣族的古調歌謠「是做自己該做的事」。

今年6月泰武國小的排灣兒童古調歌謠傳唱隊到歐洲演出8天,唱的是部落中VuVu(老人家)才會唱的歌,獲得了滿堂彩;而這些歌,即使是這些兒童的父母大多也不會唱。

泰武國小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校區位在海拔750 公尺的山上,緊鄰排灣族的聖山北大武山及林邊溪源頭的瓦魯斯溪。由於地形阻隔、交通不便等因素,學童全數來自排灣泰武部落(kulajuc)與佳興部落(puljeti)。

泰武部落座落北大武山咽喉,居民自古就以北大武山的守護者自居,民風勇武,以打獵、務農為主;佳興部落則以傳統木雕享有盛名。雖然學童的父母都致力傳承排灣文化,傳唱古調卻是從查馬克到泰武國小任教才開始。

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來自屏東縣來義鄉丹林部落,是年僅30歲的排灣族青年。雖然年輕,卻已著手收集泰武、佳興部落排灣古調長達7年,已經收集古調40多首。

「其實,早在我就讀台東師範學院(現已併入台東大學),也就是78年到91年參加學校的原住民歌舞社團『杵音文化藝術團』時,我已經接觸到大量的原住民歌舞,那時我就興起收集排灣古調的念頭,只是還不知如何開始」。剛開始時,他不知如何開始,但有心做事,排灣族祖靈仍指了一條路給他。

查馬克說,92年他被分發到泰武國小任教。校長要求他指導擁有美妙歌聲的4年級學生lumasan歌唱技巧,參加當年度全國傳統歌謠獨唱組比賽,結果lumasan 一鳴驚人,獲得第一名,同年還獲得屏東縣慕尼盃排灣族歌謠比賽第一名,各界開始將眼光投注到泰武國小。

查馬克說,「美中不足,lumasan並不是唱排灣族的歌而得獎」。因為有這層遺憾,查馬克重新拾起大學時代的想法,「我想要讓小朋友唱我們自己的歌」。

他開始到部落收集、學唱VuVu才會的古調,再教給班上5位學生,組成傳唱隊的前身,多次獲邀到各地演出,94年還參與屏東縣政府錄製發行的「祖靈天韻」專輯,95年錄製亞洲唱片「唱一首好聽的歌」專輯,入圍第18屆金曲獎,慢慢打開知名度。

2006年在泰武國小校長簡炎輝支持下,古謠傳唱隊正式成立,只要對唱歌有興趣的小朋友都能參加,結果來了19名小朋友,成為泰武國小最具特色的團隊。

對查馬克來說,古謠傳唱隊引起各界注意是意外,不是初衷;採集更多的排灣族古調並加以記錄留存,才是最重要的任務。

他指出,對排灣族來說,每一首歌謠都與部落、家族歷史、階級息息相關,就算是情歌、祭典歌的傳唱,也有一定的規矩。如佳興部落古調「bulaqa」,是部落頭目嫁女兒時,出嫁女兒向父母告別時唱的歌,歌詞除了感謝父母,還要向賓客說明頭目家族歷史功勳、偉大事蹟,讓賓客了解自己是名門閨秀。

「男子炫耀歌」則是部落男子出征、打獵後返回部落時,向部落說明自己有多英勇,當中還要說明自己的祖先是誰,有過哪些事蹟。

查馬克指出,排灣族沒有文字,但古謠內容又多與家族歷史相關,「了解歌詞內涵是最困難的事」,加上他來自丹林部落,想要確切了解佳興、泰武部落的古謠涵義更加困難。所幸查馬克的奶奶出身佳興部落,讓他在採集佳興部落古謠時,沒有像在泰武部落那麼困難。

「大部分(佳興、泰武)部落裡的耆老都非常樂意教唱,並逐句解釋歌詞涵義,但還是有些身分較尊貴的家族,不願意家族專屬的古謠被非貴族階級的族人傳唱,甚至外流到部落以外的地方」。查馬克說,雖然已經多方努力,但他還未獲得泰武部落頭目家族首肯,同意採集屬於頭目家族的傳唱古謠。

查馬克遇到的難題還包括「每個部落的傳唱方式、旋律不同,而我一直到現在,連簡譜都看不太懂」。

對音樂不在行的查馬克,為了將排灣族歷史、文化傳承下去,拿著錄音筆、筆記本,將老人家唱的古謠一首首錄下來,在筆記本逐句記下歌詞的意思,回到家後再跟著錄音筆錄下的音調,反覆練習,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學會40多首情歌、工作歌、兒歌等古調歌謠。

採集古謠的過程雖辛苦,但也有令人振奮時刻。當泰武國小傳唱隊會唱的古謠多了以後,唱出連父母都不會唱的古謠,「部落裡的人開始省思,如果連自己的歌都不會唱,要如何將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他覺得這正是採集古謠的初衷─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而現在則已看到一點成果。

為了確保採集成果,查馬克並已開始著手整理資料,請懂得樂理的朋友將古調以簡譜形式謄寫,歌詞內容也一併重新整理。他預備將來讓傳唱隊逐一演唱、錄音,以免因為無人傳唱而散失。

對查馬克來說,已採集到的40多首排灣古調只是一個起點,下一步將著重採集祭典歌謠及部落靈媒與祖靈溝通時的古謠,他也準備持續向泰武部落頭目家族溝通,讓他們了解「採集古謠的目的不是要拿走,而是要留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63953
今天的台灣英雄:賴樹盛呵護泰緬邊境難民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1044553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賴樹盛呵護泰緬邊境難民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10 08:49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10日電)湄河從北向南,靜靜的將大地畫分開來,只是東岸與西岸儼然兩個世界。賴樹盛常常坐在東岸的美索鎮,眺望對岸,看著一批批的緬甸難民湧向美索,逃離軍政府的魔掌。

從2003年一頭闖進美索,今年已經是賴樹盛在美索的第七個年頭,他也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派駐在泰緬邊境的唯一台灣人。7年來,賴樹盛走遍泰緬邊境各大難民營,也看遍緬甸克倫族難民在軍政府壓迫下的苦難故事,但他最在意的,還是廣大克倫族兒童的未來。

賴樹盛說,美索附近主要有3個難民營,最大的美拉(Mae La)難民營已經有25年歷史,收容大約5萬名克倫族人。在美拉難民營裡,TOPS就設立超過20間托兒所。賴樹盛每個星期都會抽空到各個難民營去探視,了解難民需求。

泰緬邊境雨季一來,道路泥濘不堪。因為工作需要,賴樹盛常帶著許多過去接受援助、長大後希望回饋同胞的緬甸志工,跋山涉水開了7、8個小時的山路,一一探訪難民營,有時甚至還在沒水沒電的難民營中過夜,親身體驗難民生活,才能給予真正的幫助。

除了難民營之外,協助緬甸移工學校的發展,也是TOPS的重要工作之一。賴樹盛表示,這一代的克倫族人流離失所,沒有身分,又回不了故鄉,但是透過教育,可以讓下一代不再陷入相同困境。

不過這些所謂的移工學校,並不是像想像中的水泥校舍,常常都是幾根竹子、幾捆稻草架設而成的克難房舍;外頭下大雨時,室內也會下小雨。但賴樹盛說,對這些渴望尋求知識的兒童來說,有屋頂可擋雨,有牆壁可遮風,已經是五星級的享受了。

現在邊境已進入雨季,一整天的雨讓這些原本建築構造就不甚堅固的校舍,倒的倒、毀的毀,不少團體立即動員,希望趕緊讓學生可以有避風遮雨的空間。賴樹盛說,原本擔心因為金融風暴,各團體今年的預算都很緊縮,幸好大家都很主動的分工合作,相信很快就可以再看到這些兒童的笑臉。

賴樹盛在美索的工作十分繁複,探訪難民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從不引以為苦。他說,大概是克倫族人的樂天知命感染了他,當自己覺得苦時,一旦想到沒有身分、回不了家鄉的克倫族人,就會發現這種苦根本不算什麼。

在泰國7年,每年暑假,幾乎都會有一些大專學生義工前往美索幫忙。賴樹盛說,自己在27歲才踏進這個領域,現在的學生20歲左右就有機會接觸,只是寒暑假時間不夠長,不太容易體會到人道救援組織的冷暖。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起點,也可以讓台灣的學生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暑假都到美索去協助指導克倫族兒童的張利安,當時還是中原大學資管系學生,到美索的梅道診所及移工學校、難民營等地,協助克倫族學生使用電腦,還從台灣募集舊電腦帶到美索。經過這些經驗,張利安現在成立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全心投入志工服務行列。

除了不少台灣大學生寒暑假到美索幫忙,也有不少台灣志工默默為克倫族難民服務。賴樹盛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不少來自台灣的志工,林良恕是其中之一。

講起林良恕對克倫族難民的服務,賴樹盛說,他還得尊稱一聲「良恕姐」;她在25歲就到泰緬邊境服務,一待就是20年,還在美索落地生根,與泰國友人成立泰國邊境兒童協助基金會。

賴樹盛表示,海外服務義工雖然大多抱持不求回報的心,但仍需要穩定的收入支撐,而且人道救援服務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非營利組織(NPO)給志工的待遇,有些甚至比一般企業好,讓參與人道救援的志工可以無後顧之憂。

賴樹盛認為,台灣在這個方面似乎比較傾向短期、計畫性的慈善服務,但人道救援必須投入長期心血,才能了解當地情況與根本問題。

7年的歲月並不算短,賴樹盛還成立「邊境漂流」部落格,隨時與來自各地的友人交換意見,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在泰緬邊境,仍有上百萬的緬甸難民需要國際社會援助。

今年底賴樹盛就要卸下TOPS領隊職務,他希望能夠稍微放慢一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但人道關懷仍是他一生的志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48068
今天的台灣英雄:呂俐瑩抗癌路分享勞保戶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0421251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呂俐瑩抗癌路分享勞保戶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04 08:38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勞保局台北辦事處的呂俐瑩是櫃台人員,曾是乳癌患者,但她樂觀的個性不只讓自己堅強,還用自身經驗撫慰他人,給予許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勞保戶的張老師。

勞保局台北辦事處是最大的勞保業務單位,坐在一號櫃台的呂俐瑩每天總是笑臉迎人,即使面對情緒不佳、口出惡言的民眾,仍耐著性子和善的招呼對方,回應問題;就這樣,往往都會讓怒氣沖沖的民眾很快就心平氣和。

呂俐瑩的工作是替勞保戶辦理各項勞保業務,不過,她卻做了許多超乎職責的工作。因為她本身曾是乳癌患者,7年內分別切除兩側乳房,做過31次放射治療和6次化療,所以除了在勞保專業上為勞保客戶辦理各項給付申請外,總是會特別關心申請醫療給付的癌症患者狀況。

呂俐瑩說,她在民國90年罹患乳癌並做切除手術,去年另一側乳癌面臨同樣命運。她認為,癌症手術並不可怕,但化療、放療的確要靠堅強意志才撐得過。她完成一切治療後有如重生一般,3年前因業務調整,她被安排到櫃台服務。因為有機會看到勞保戶的各項申請資料,她希望把自己的抗癌經驗告訴罹癌的勞保戶。

呂俐瑩不是心理諮商師,面對素昧平生的勞保戶時,卻能讓勞保戶向她吐露心聲。呂俐瑩說,多數癌症患者申請醫療給付時,低落的情緒總會寫在臉上,她會先主動問客戶治療狀況;而她發現多數人都是心中充滿害怕,對未來的人生感到無助,有些人甚至就在她面前情緒潰堤。

呂俐瑩會讓客戶紓發情緒後,立刻搬出自己的例子,並請對方看看她,毫不隱瞞告訴對方,她也是癌症患者,7年內動了兩次手術,對於治療帶來的不舒服,就當自己只是得了重感冒,並用瀟灑又幽默的語氣說自己還是活得好好的,日子也過得很快樂。

她會請對方放輕鬆,不用害怕,並鼓勵樂觀面對。幾乎很多人聽完她的告白後,第一句就是「聽妳這麼說,我就放心多了」。不少人愁容滿面的來,卻能帶著笑容離開。

呂俐瑩也會與人分享罹癌後的飲食經驗,順便告知客戶如何減緩化療的不適。例如,有人抱怨化療引起嘔吐非常不舒服,她就會把自己含生薑片改善嘔吐不適的經驗告訴對方;有人白血球過低,抵抗力不足,她就會推薦多吃洋菇。

因為櫃台工作無法占用太多時間,呂俐瑩往往會將家中電話留給客戶,請客戶利用她下班時間再和她聊,有些人因此和她成了好朋友。

很多同事得知呂俐瑩把住家電話告訴陌生人都很驚訝,但她說,身體面臨重大傷病時,內心一定恐懼,尤其罹患癌症就害怕死亡,她經歷過癌症手術,做過多次化療及放療,深知其中的痛苦。既然她靠著意志力與毅力走了過來,便希望能用自己一點小小的力量,多幫助他人。

呂俐瑩也不是社工人員,但她卻能記下她認為需要幫助的客戶資料,3年多來,她的通訊錄中增加了約50多名勞保客戶的電話,持續打電話關懷他們的化療情形。曾有一名胃癌患者化療後幾乎無力進食,她還特地送上自己食用的酵素。

不只是對癌症患者,呂俐瑩的善心好意也總延伸到弱勢者身旁。曾有一位衣衫襤褸、身體孱弱的老伯伯大老遠搭車到勞保局申請勞保醫療給付,還以為當天就可拿到錢。呂俐瑩得知他身無分文時,當下從自己包包拿了500元塞給老伯伯。

還有一位婦人,手術後無法再提重物,擔心隨時丟掉飯店的清潔工作,呂俐瑩也請婦人留下電話,並表示會協助她找工作。

任職勞保局超過30年,呂俐瑩認為自己所做的事微不足道,她總會不斷告訴週遭的人,人只要不太在乎自己,每一天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活著的時後能貢獻就貢獻,不必想太多。她認為,這就是她罹癌後仍能活得很快樂的原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39510
今天的台灣英雄:顏春城培植大立菊展新姿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0/20091003177413.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顏春城培植大立菊展新姿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03 08:36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 3日電)你看過單一植株可以開出470朵花的菊花嗎?種花種了20幾年的老園丁顏春城,帶領一群台北市政府公務員,花了兩年時間,培育出每株開花上百朵、每朵花大如手掌的大立菊,今年還要挑戰單株800朵的新境界。

今年年初,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菊花展中,來自陽明山公園管理所,單株 470朵、每朵平均花徑為20公分的大立菊,吸引眾人目光。這是陽管所逾20名花圃園丁交出的成績單,也是目前國內單株朵數最多,且品質極佳的大立菊。

這是陽明山公園管理所主任顏春城兩年前給旗下同仁出的「難題」。他要求這群隸屬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的園丁們培育「大立菊」:一種單一植株可開出近500朵花的大型盆菊。這在當時國內可謂前所未見。

「(花)種活種死都是領這份薪水,多種花領的錢還是一樣」,顏春城說,他瞭解公務人員捧鐵飯碗領固定薪水的心態。

既然如此,身為資深公務員,顏春城為何還要同仁培育高難度的盆栽,扛起額外的壓力?

園藝系科班出身的顏春城,當了20幾年的公務員,一路當到陽明山公園管理所的最高主管。每年的花卉展重頭戲,例如陽明山花季、士林官邸花展等,都少不了陽管所4大花圃的花卉奧援。

為了提高陽管所的園藝培育技術,顏春城前年底向負責花圃的同仁,提出培育大立菊的想法,希望結合團隊力量,激發植栽創意。

「種花好像在養女兒,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女兒能順利成長、成材,種花也是一樣。種出來的花若能令人賞心悅目,就是種花人最大的成就感。」顏春城說,大立菊培育難度非常高,他提出這個構想,是希望能激勵團隊力量,一旦培育成功,大家都與有榮焉。

何謂大立菊?一般多花性菊花一株經自行分枝後,單株可開出10幾朵菊花,因養分分散,花朵體型較嬌小。大立菊則由單株幼苗扦插培育,經數次換盆、摘心、整葉等複雜程序,單株大立菊就能開出上百朵菊花,且朵朵如手掌般大,培育時間長達1年以上。

顏春城說,「我知道大家領的都是固定薪資,多做事情也沒有多領錢,但希望創造同仁的榮譽感,一方面希望提升技術,因此請同仁試試看。」

接下這個困難任務,陽管所4大花圃的同仁不但勇於接受挑戰,各花圃班長更是不分晝夜付出,假日也親自到花圃照顧花,颱風天更冒雨替花卉防颱,「無私的付出讓我很感動」,顏春城說。

陽管所行義花圃班長吳明芳表示,種大立菊當然會有壓力,但同仁在培育大立菊前,已有豐富的培育大菊盆栽經驗,熟知相關病蟲害、菊花習性,但大立菊的培育時間畢竟很長,培育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意外,例如培育數月的大立菊遭強風吹倒,主要分枝折斷,以致前功盡棄,「這當然會有挫折」。

吳明芳說,培育大立菊要有耐心,許多經驗就是從失敗中學習,例如進行整葉時,水要澆少一點,免得枝葉含水量太高,容易被折斷。

陽管所對於去年首度展出的「第一代」大立菊還不夠滿意,今年將挑戰培育出單株有800朵花的大立菊。

大立菊並非陽管所首創。顏春城表示,大立菊的種法應該是源自日本,目前日本、中國大陸都有積極培育,國內應該是由圓山公園管理所首度嘗試,約 4年前成功培育有160朵的大立菊,去年則培育出353朵。

「最重要的不是要追求朵數,要的是品質、技術的提升」,顏春城希望能藉此激發同仁創意,在僵硬的公務員體系中,凝聚「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力量。

一盆大立菊成功展出的背後,需要經過層層關卡。隨著菊花越長越大,需由小花盆換到大花盆,每次換盆就面臨新舊土壤融合、菊花根部保護的挑戰。為了讓每朵菊花都能平均受到日照,也需不時人工整葉,而每次整葉,就有可能斷葉。

顏春城表示,培育大立菊最大的挑戰,在於根部透氣、土壤水分、養分維護管理,及整枝整葉。

為培育平均花徑達20公分的大立菊,去年陽管所花費1年時間,培育近20株大立菊,最後只有12株對外展出,因為只選出花朵最勻稱者。顏春城說,「每一盆花都是一個經驗,沒有其他有瑕疵的大立菊,就沒有那12盆可以完美展出的大立菊盆景」。

大立菊從培育到展出前的運送,層層充滿挑戰。以470朵大立菊的盆景為例,盆栽高1.5米,花面直徑寬達3米,為避免運送途中遭強風摧毀,卡車上不僅有4位園丁親自「護花」,卡車也僅以時速20公里前進。回首看來,從幼苗培育到展出運送的漫漫過程中,步步都絲毫不能懈怠。

「大立菊的培育過程,用說的很簡單,真正做會遇到許多困難。」顏春城說,在大立菊的培育過程,看到同仁無私的付出與用心,即便吃的是鐵飯碗,同仁仍盡心盡力工作,最後終於看到遊客每個人都蹲下來看大立菊,讚嘆如小樹幹般粗壯的菊花根莖,「在他們的讚賞中得到很大的榮譽感」。

創紀錄的470朵大立菊已鞠躬謝幕,不過,陽管所早已重新展開新年度的大立菊培育工作,準備參加今年底的菊展。4大花圃現在都已可見大立菊身影,今年搭配稼接技術,可以讓數種菊花在同一盆大立菊一起綻放。

陽管所的行義花圃中,去年夏季起扦插育苗的大立菊已有半歲大,準備在年底菊展大放異彩,屆時遊客賞花的愉悅及讚嘆,將是這群默默耕耘園丁最大的收穫,也將是顏春城勇於創新的最佳回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39506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瓊照勇媽構築愛滋防線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9/20090927948914.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瓊照勇媽構築愛滋防線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9-27 08:04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7日電)她曾經是公務員,下班後不是跑聲色場所就是上警察局,現在退休了,與男同志、曾經吸毒者往來。她是紅絲帶基金會秘書長林瓊照,為了愛滋防治,這位媽媽勇敢向前衝。

林瓊照說,當年台北市臨檢八大行業,警察在驗陪酒小姐和酒客的身分證時,身為檢驗師的她在旁衛教,鼓勵有需要的人,利用台北市立性病防治所的匿名愛滋性病篩檢服務。後來她把檢驗箱放在大安分局,深夜上警察局為酒客、酒店小姐抽血。

一開始,人家當林瓊照來尋晦氣。她說,這不奇怪,她去萬華街上發送保險套、去228公園設夜間篩檢站,起初等嘸人,後來,被篩檢者獲得徹底的匿名保密,在尋歡客、私娼與同志之間口耳相傳,時間終於換來信任。

當公務電話那端說:「我是X月X號的,我要找小魏哥哥」,林瓊照說,「小魏哥哥」就是匿名篩檢的暗語之一,被篩檢者只有一組代號,從頭到尾都不會在性防所留下身分隱私資料。

性防所首開全台之先,在民國73年展開愛滋篩檢服務。那時台灣出現首例愛滋病患、人人談愛滋色變,林瓊照用「歷經辛酸」形容其中不為人道的辛苦,幸好後來採購自動採檢儀器,否則她日夜加班,也消化不來一堆待驗血片。

林瓊照走出冷氣房,與公娼建立夥伴、朋友的關係,她口中的「姊妹」串連起公部門與流鶯嫖客之間的愛滋防線。林瓊照很自豪,沒有一個公娼染上愛滋或性病,公娼互相學習用嘴巴替恩客戴保險套,還把這類護身絕技教給其他同業。

在台北市廢止公娼時,林瓊照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出「性工作者同儕教育計畫」經費補助,禮聘10名前任公娼成為衛教尖兵。在正式的歡迎會上,前公娼備受禮遇,掛上員工識別證的那一刻,感動地落淚,令林瓊照印象深刻。

時至今日,還有8名前任公娼深入阿公店、賓館等情欲世界的底層,擴及外縣市到桃園中正公園,向性工作者傳播衛教新知。林瓊照與這些姊妹保持密切聯繫,她的關懷對象更擴大到同志、毒癮者。

林瓊照曾跟著「同志熱線」舉辦Men’Talk,深入同志活動場合,居然看到認識的晚輩。她說,如果不是從事這份工作,她根本不知道熟人的性傾向,到現在她還是守口如瓶。不知不覺中,同志朋友當她是長輩,都叫她「姑姑」。

有感於民國92年毒癮者共用針具傳染愛滋,躍升佔新感染愛滋人的9成以上,林瓊照與陽明大學教授陳宜民、福音戒毒團體晨曦會合作,在民間推動愛滋減害計畫,這時認識了許源芳,她請他成為「愛現幫」的一員。

日前法務部戒毒徵文比賽揭曉,佳作得獎者許嘉芸在文中形容「我爸爸從強盜變傳道」,說的正是更生人許源芳脫離毒海的故事。這時林瓊照和晨曦會透過毒癮者的同儕教育計畫,申請永續就業工程的經費補助,在監獄、軍隊、學校、扶輪社等社團演講,許源芳正是講師之一。

「我不會講話啦,他們都說的比我好」,林瓊照說。他們是誰?他們是愛滋感染者,因為性行為、注射毒品而被愛滋病毒糾纏一輩子;他們組成「愛現幫」,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抓住校園學子的注意力,加強了愛滋防治的意識。

林瓊照還記得,有一次愛現幫的老師演講後,問台下學生是否願意與愛滋感染者同寢室,結果大多數人都回答:「願意」。然而,知道就能知行合一嗎?這可不一定。

10多年前,林瓊照的公婆被人問媳婦做什麼工作時,都含糊回答:「在台北市立醫院上班」。有一回林瓊照穿著印有愛滋防治字樣T恤去打網球,平日熟識的球友突然不理她。

前一陣子,一群熱心的外國人為某基金會照顧疑似愛滋的孤兒,其中一名女子在國內頂尖學術機構工作,她上班時便把孩子託給保母。沒想到保母照顧的另一個孩子家長得知此事,便向保母施壓,拒絕與疑似愛滋孤兒共同託顧,而這個家長還是高級知識分子,並且是那女子的同事。

身為一個媽媽,也是許多晚輩學生口中的「洪媽媽」,林瓊照看了無比心疼。她說,一個襁褓中的孩子即便確定感染愛滋,「能夠傷害誰呢?大人還是別去傷害孩子吧!」

林瓊照大半輩子投入愛滋防治工作,退休3年來,她一下子跟著學生志工到西門町擺攤位,轉眼又去高雄看晨曦會的福音戒毒模式,回頭再看前公娼如何把衛教網路拓展出去,一下子再飛到墨西哥,參加聯合國愛滋大會,退休可不是在享清福。

問她一路走來,有什麼挫折讓她畢生難忘,她笑著說:「我挫折不斷」。這個社會對愛滋的認識愈來愈清楚,但對感染者的歧視與偏見也許是沈潛到心底,林瓊照知道,她要做的事還很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32449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中智野菜達人堅持無毒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9/20090926915111.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中智野菜達人堅持無毒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9-26 08:20
    
(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6日電)從門外漢跨入無毒蔬菜栽培的領域,林中智與施娜莉夫妻辛苦耕耘,曾博得「野菜達人」的稱號, 5年前卻因合作農民疏失而慘賠新台幣2000萬元。兩年前,他們開始以部落格行銷、重新出發,開創蔬菜試吃,仍然是堅持打造無毒農家。

近年來,無毒、有機風盛行,從不知名的小農夫,到台塑、永豐餘、統一等大企業都紛紛投入這個領域。

在網路上自稱Tomo、Nono的林中智夫妻,14年前以門外漢姿態入行,用「元氣家」的品牌種植無毒蔬菜。一路走來,歷經創業前期大賺逾千萬元的風光,也苦嚐5年前因契約農民疏失,蔬菜遭驗出農藥殘留,慘賠2000多萬元,至今仍未能翻身獲利。

不過,Tomo夫妻走過最艱苦的黑暗期,堅持挑戰創業的第二個10年。

「無毒蔬菜帶給大家健康,對環境負責,因為不只是我們這一代,我們還要帶領下一代,要讓子孫知道我們在堅持什麼、做什麼,下一代才會去保護、珍惜這個環境」,林中智解釋經營無毒農業的動機。

林中智學工業設計,曾在學校教美術,也當過高爾夫球場員工。太太施娜莉同樣擁有美術背景。兩夫妻最早在台南經營紅茶簡餐店,當時正逢國內景氣熱絡,最好的時候曾創下 1天賣出數百份簡餐的紀錄,就是沒想過有天會當農夫。

由於簡餐生意太過忙碌,Tomo決定赴日攻讀工業設計充電。一趟日本進修之旅,卻意外開啟Tomo夫妻的無毒蔬果初體驗。

林中智表示,在日本的生活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無毒蔬果,他嚮往這種健康飲食方式,回台嘗試過教書、高球場等工作後,決定投入農業,自己當老闆。他以新台幣50萬元貸款、租1塊約6分大的農地,「元氣家」無毒野菜園就這麼開張。

「我們以自己的用心,建立市場對我們的信心。」林中智指出,從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入行格外辛苦,但靠著他和太太兩人大量閱讀中、日文書籍,到農改場、試驗所上課觀摩,大約 1年的準備,農地上的蔬菜也開始豐收。

他說,所謂無毒農業,是指栽種過程完全不涉及化學肥料、農藥、荷爾蒙,或基因改造,僅使用大豆渣、穀粉、米糠等有機肥料。為避免細菌感染,也不使用畜糞肥,以環境抑制環境的方式減少蟲害,例如為栽種高麗菜,必須在旁邊栽種山東白菜,引誘蟲吃白菜,為高麗菜而犧牲白菜。

林中智形容,栽植無毒蔬果,「有就收,沒有就沒有。」正常天候下,栽種蔬果僅有 1/3可收成,其餘都被蟲吃光,惡劣天候下「最慘收成是零」。例如去年夏季屢遇強颱水災,連溫室作物也泡湯,今年上半年因景氣疲弱,賣場銷量幾乎下滑一半。

「元氣家」農場經營初期,靠Tomo夫妻每日長時間的打拼,曾大賺上千萬元,逐漸打出品牌。為供應日益增加的需求,兩夫妻開始與各地農民合作,一起栽種無毒蔬菜,甚至曾外銷海外,由創業初期邁向擴張期,未料也因擴張,差點讓農場關門大吉。

他說, 5年前因契約農民的疏失,掛著「元氣家」品牌的蔬菜被驗出農藥殘留,「元氣家」一夕之間名譽掃地,不僅遭遇退單潮,擴張期增購的包裝機器、廠房等,也被迫轉賣。

他表示,當時損失高達2000多萬元,「辛苦建立 9年的事業毀於一旦」,最後還是在朋友的鼓勵與對無毒農業的堅持下,從頭開始再出發。

經歷重擊,Tomo夫妻沒有放棄對無毒蔬菜的熱愛。面對大企業經營有機農業的壓力,他們一方面記取教訓,僅與取得信任的契約農民合作,一方面引進多元化食材,包括多種國內少見的蔬果種類,區隔市場。

走一趟「元氣農場」,田裡長出的除了綠油油的蔬菜,更不時出現彩色蔬果,包括彩色紅蘿蔔、櫻桃蕃茄等,還有國內少見的茴香、紫花椰菜、西洋甜蒜、橡木葉等鮮豔、少見的蔬菜,都是「元氣家」的熱門商品。

為促進消費者接受比較少見的蔬菜,Nono兩年前開設「野菜達人」部落格,結合食譜與蔬果介紹, 1年前又毛遂自薦在台北微風、台南新光三越、高雄大立百貨等地辦起「無毒蔬菜試吃」,也開始推動農場體驗營。

「試吃就有機會」,為了拓展客源,每逢假日,Nono就獨自一人北上、南下舉辦無毒蔬果試吃。她說,剛開始試吃時,客人反應「原來蔬菜也能試吃」,還有客人誤以為賣的是沙拉醬。

隨著天氣轉熱,「元氣農場」的菜蟲也加速繁殖,「元氣家」面臨了夏季蔬菜種不起來的難題。這時不免會想,為何不在安全劑量內灑點農藥?

但林中智說,「既然做了就要用心,否則噴一次(農藥)就OK了。」他堅持完全不用農藥的無毒堅持,「好吃也是因為無毒才好吃」。

施娜莉也解釋,在「元氣農場」栽培的蔬菜「從頭到尾完全無農藥」,契約農民提供的蔬菜雖也打上「元氣家」品牌,但因他們沒有親眼看到種植過程是完全無農藥,因此會在包裝上註明為「安全蔬菜」,亦即種植過程可能曾施農藥,但屬於安全範圍。

挺過損失逾千萬元的打擊,林中智與施娜莉對無毒蔬果的堅持將邁入第15年,他們每天辛苦與天候、蟲害奮戰,只要聽到客人說「好吃」,就很開心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30186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安裕救災超越種族語言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9/20090920686383.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安裕救災超越種族語言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9-20 08:15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20日電)本身是921受災戶的紅十字會志工林安裕,雖然因為地震毀了家園,卻仍隨著救難隊前往印尼亞齊省、中國四川救災,他說,「雖然自家房子重建的負債要還,但我受的專業救災訓練,卻是不能浪費的資源!」歷經921後,林安裕對救災助人的理念已超越種族語言。

時間回到10年前,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時許,家住南投竹山的林安裕正興高采烈地準備和朋友唱歌狂歡,1時47分,突如其來的7.3大地震,讓竹山鎮上陷入一片漆黑。林安裕趕緊奔回家中,看到父親、老婆順利逃出,心裡鬆了一口氣,然而,夫妻倆辛苦打拚買下的房子,卻全部倒塌,林安裕激動地想哭,他說,「20年的努力,卻在20秒內一切歸零!」

雖然自家遭逢困境,但已擔任紅十字會志工多年的林安裕,仍心繫週遭街坊的安危,地震一發生,他立即與熟識的管區警員挨家挨戶清點人口,在斷垣殘壁中查看是否有人需要救援。

地震發生後,林安裕除了逐戶清點人數,也立即以帆布搭建簡易收容地點,讓從家中逃出的災民有棲身的所在,「那一夜幾乎沒睡」,面對因為地震失去安全感的老人和孩子們,林安裕知道自己責任重大。

因為房子被震垮,921後,林安裕和老婆當了兩年「車床族」,小小的車子,就是他們遮風避雨的地方。白天忙碌,半夜躲在棉被裡哭,夫妻倆怕對方難過,還得強裝鎮定,林安裕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垮,一定要堅強站起來,好好活出自己後半生。」

「相較其他地區的受災戶,我們算是好的。」林安裕說,有些村落死傷慘重,不少在外地求學、工作的人,返回滿目瘡痍的災區,甚至連親人的屍首都沒見到。雖然自己苦,但林安裕知道其他人更苦,他將募集到的物資,分送給更需要的災民,而外界的關心,更讓他感動不已。

49年次的林安裕,目前是紅十字會救災隊的小隊長,他說,當年會加入紅十字會,也是感謝朋友救他一命。愛釣魚的他,在朋友亟力慫恿下,勉為其難學了點游泳技巧,沒想到,這讓他在一次釣魚落水的意外中保住一命。大難不死的林安裕,決定加入游泳救生的行列,也因此與紅十字結緣。

對地震災害感同深受,林安裕也參與紅十字會的海外救災。南亞海嘯事件,他在印尼亞齊省待了1個月,協助當地居民蓋房子。他說,921地震房子倒塌,還可以重建,但當地的海嘯卻是連房子都沖走,而海水一退潮,連親人的遺體也不見了,更別說屋前堆滿浮屍,「那種慘況比921還嚴重。」

雖然語言不通,但這種助人的精神卻是超越種族和語言,林安裕也和其他懂印尼話的志工一起為災民辦活動、協助心靈重建。

去年四川地震,林安裕也隨著紅十字會的救難隊前往災區6天,面對災民殷切期盼的眼神,救難隊不放棄任何希望,雖然因錯失黃金時間,只找到數具罹難者遺體,勸離受難的2名老人家離開災區,或是找到受困於建築物最深層的小狗,沒能如期找到生還者,但災民的信任與感激,仍溢於言表。

身上背負著因921房屋倒塌重建的新台幣500餘萬元債務,林安裕依然積極投入志工工作,他說,欠債當然要努力還,但他受的專業救災訓練,卻是不能浪費的資源,「如果等到債還完再做志工,我也老了,體力無法負荷,一切就來不及了。」

走過災痛,林安裕更懂得珍惜生命,對人生也更豁達,他感恩921時外界給予的幫助,也期許自己能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他說,「凡事看開些,能做多少算多少!」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 cna.com.tw/TWHer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30181
今天的台灣英雄:宮鈴胡同裡台妹細說寶島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http://n.yam.com/cna/life/200909/2009091965211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宮鈴胡同裡台妹細說寶島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9-19 08:28
     
(中央社記者張銘坤台北19日電)在鳳凰網裡的博客(台灣稱為部落格)專區,很長的時間內有 1名來自台灣的博主「胡同裡的台妹」,不斷跟大陸網友談論有關台灣的人和事,即使曾經被大陸網友追罵,一度罵到關閉部落格,她還是不改台妹本色。

「胡同裡的台妹」在真實世界的身分曾經是鳳凰網台灣事務部總監宮鈴。37歲的她,從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在台灣媒體圈打滾多年,待過廣播電台、報紙、電視台,媒體經歷豐富。

2005年底,她決定追求一個存在心中已久的夢想─到北京找工作,融入北京。

宮鈴說,「那時候在電視台當北京駐點記者,在台北和北京間來來去去,適應─離開─適應─離開的模式,心裡蠻難受。而且老覺得對大陸的了解一直停留某個層次,還是很淺。」

理想和現實終究是有差距。辭去台灣的工作,她在北京沒有馬上找到工作,當了半年的「英英美代子」。

她說,以台灣人的身分要在北京找工作頗難,一些人力資源公司看到她是台灣人,覺得會有工作證件難辦等問題,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她。

半年的待業,儘管前途茫茫,她沒有放棄初衷,堅持待在北京,終於找到突破口,在北京一家培訓公司找到了工作。

沒有工作難受,找到工作卻也難受。她說,「長久以來,大家的刻板印象都是台灣人聘大陸人,等到自己被大陸人聘用,突然認知到老板是大陸人,心裡真的不太能適應。」

而且儘管是一份在大陸相對「高薪」的工作,但薪水卻不到台灣原來工作的一半。

萬事起頭難,這份工作無論如何算是為她的北京夢起了頭,薪水少了,省一點也能過日子,就這麼撐過一年半的時間。

到鳳凰網工作,她又回到媒體圈,負責網內有關台灣的部落格和論壇的工作,她自己也有 1個部落格,化身「胡同裡的台妹」。

去年3月總統大選,她回到台灣,花了 10天的時間,到處拍照、記錄,把所見所聞寫在網路上。她說,那一段時間她的部落格很多人看,能夠讓很多大陸網友了解台灣,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更有意義的是,去年 12月3日總統馬英九在台灣接受中央廣播電台專訪,她與央廣合作,透過鳳凰網在大陸「直播」馬總統專訪影音實況,這是大陸民眾第一次可以從網站看到中華民國總統的專訪實況,估計有數10萬網民收看。

她說,「真是一件開心的事」。鳳凰網除了轉播,也讓大陸網友向馬總統提問,這個「問答馬英九」的製作,在今年初還獲得廣東「南方周末」2008年「向傳媒致敬之年度國際與港澳台報導」獎。

「台灣人」的身分,有時是好事。她說,「去朋友的聚會,朋友會覺得有 1個台灣朋友是件驕傲的事,朋友會跟別人介紹說『跟你介紹個新朋友,是台灣人哦!』」。

但是在網路上,「台灣人」的身分可能會招罵。她說,「大部分的時間都被罵,不是因為文章的內容被罵,網友純粹只是把你當成台灣的代表,表達對台灣政治上的不滿。」

去年 8月北京奧運前,「中國台北」、「中華台北」的名稱爭議,一把火燒向了她。因為她在部落格上表態「我支持的是中華台北」,引起大陸網友一陣猛攻,罵她是台獨份子,還有網友揚言要揍她。

她說,「接下來10篇部落格文章,網友都追著罵,罵了半個月,只好宣布關博(關閉部落格)」。關博聲明說:「本人自即日起無限期關博。有緣再見!胡同台妹P.S.對於因此事受到傷害與影響的所有人,致上本人最誠摯與深刻的歉意」。

這種不知招誰惹誰的挨罵,讓她感到很難受,網友還追蹤個人資料的線索,找出她過去的個人資料、照片,在網上曝光「追擊」。逼得她不敢在網上多介紹自己的背景,自我介紹從「資深媒體人」簡化變成「台北姑娘」。

有挫折,也有成就。一些網友寫電子郵件給她,希望她重新開部落格,她說,「因為我的部落格關了,網友還到網內其他部落格留言,要我回來。」

她笑著說,「我活下來了」。在北京找工作最初的半年,是最茫然的時候,經歷過這幾年在北京的生活,「我已經知道要怎麼樣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

她仍留在北京工作,那是為真正了解大陸。她說,「現在我對大陸的了解,突飛猛進,跟大陸人出去吃飯,都是我帶路呢!」

在經濟不佳的現今環境下,很多人都在承受挫折,她說,「經過這麼多年的起起伏伏,以前我總關注成就,現在我會關注挫折」。

她建議面對挫折時,可以反過來把挫折當成是機會,檢視自己準備好了沒有,因為「有的時候不是理想太遠,而是自己能力太差」。

她曾經在北京失業半年,她說,「在失業的痛苦中,說不曾質疑過自己那是騙人的。」她的方法是避免讓自己一直沉浸在失業的狀態中,透過給自己訂立一些可達成的目標,像是打掃家裡,從做好這些事情找回自己的信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19683
曾志朗:劉兆玄有台灣精神
推薦0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精神是什麼?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認為是「善良加智慧」,他推崇前行政院長劉兆玄,離開前居然能夠把慈濟和郭台銘組合在一起,一個建家園,一個造企業。教育部長吳清基則認為,「不向命運低頭、不服輸」的精神,是最本土的台灣精神。

中央社今天舉行「今天的台灣英雄」新書發表會,介紹40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台灣無名英雄。

吳清基特別出席致詞說,他個人也以「平凡中的不平凡」為努力目標,他是三級貧民子弟,從小靠獎學金、國家公費讀書,媽媽是清潔工,他是個「掃廁所、倒垃圾歐巴桑的兒子」,一個「甘苦囝仔」卻能當上教育部長,這就是「台灣精神」、「本土精神」。

吳清基的母親雖然只是清潔工,但他覺得「媽媽很了不起」,拿到博士學位後就以母親名義設獎學金,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回饋社會,這就是台灣精神。

吳清基表示,教育的目標是幫助每個孩子「永不放棄自己,不用怕輸在起跑點」,「撿牛糞的人可以當上院長」。

他指出,今天台灣最有錢的企業家郭台銘、五院院長如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游錫堃、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前考試院長姚嘉文、前立法院長劉松藩和現任監察院長王建煊,都有技職出身,過去大家以為讀農校是「撿牛糞」,竟然可以當上院長,就是不向命運低頭。

曾志朗表示,台灣各角落都有善良的人物和精神,讓台灣多年來面臨災難、國際或兩岸的困境時,不被打倒,就是靠著台灣各角落的善良的力量。

雖然劉兆玄為八八風災負起政治責任而下台,但曾志朗表示,他很敬佩劉院長,他居然能把慈濟和郭台銘結合在一起推動災後重建,這就是「善良加智慧」。

曾志朗也舉台北聽奧為例,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很關心弱勢,台灣具有從困境中站起來的毅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是美麗的寶島,不但是山水美麗,更重要的是,台灣人的心很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5138606.s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616884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