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恕不接受回應)
 瀏覽16,674|回應158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台北
吐嘈王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A.L.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3/20090307643716.html
形塑台灣平民英雄 中央社8日推出系列報導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3-07 16:00
    
(中央社台北7日電)開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中央社將於8日起推出《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每天刻畫一位台灣的平民英雄,報導他們在艱困環境下,不認輸的奮鬥事蹟,為台灣社會注入一些懷抱希望的力量。

國內外持續不斷的壞消息,讓台灣社會彌漫著一股悲觀焦慮的氣氛,可能讓人失去再奮鬥下去的勇氣,然而就在你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堅持不放棄的人,中央社《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除了自8日起陸續發出報導,也將在中央社網頁上開闢一個相關的專欄(http://www.cna.com.tw/TWHero)。

針對這項系列報導,國內媒體包括奇摩、MSN、HiNet、PChome、Yam、新浪網等入口網站,警廣、中廣、漢聲及教育電台,華視電視台、青年日報、台灣時報、中華日報、更生日報也都將配合刊載播出。

由中央社記者執筆報導的這些台灣平民英雄,可能是一位經商失敗後仍能放下身段重頭開始的生意人,或許是一位不計較成本會計堅持照顧弱勢的老闆,也可能是身體殘障卻能奮發向上的人,或是一位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人。

這些台灣英雄各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在遇到無法抵抗的逆境時,能找到勇氣,繼續奮鬥,堅持下去。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報導,主要在尋找他們逆境求生,樂於分享的故事,希望從這些人身上,看到台灣人不服輸、不認命的積極態度,或是樂觀進取的生命韌性。透過中央社的報導,不僅是肯定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更是要透過他們的故事能夠為台灣社會塑造出打拚希望的氛圍。

《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預定刊出180則以上的故事,他們將包括士農工商、不同族群、男女老少、或是在台外國人、新移民等等;透過不同的臉譜,同是積極的人生故事,形塑台灣平民英雄的新定義。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503130
 回應文章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今天的台灣英雄:連淑芬醫療援外專業掛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26375928.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連淑芬醫療援外專業掛帥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26 09:21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26日電)從事援外醫療的連淑芬心中有份體悟,「非洲需要的是專業,不是眼淚」;而她身為女性,也能發揮力量,參與救災行動,帶領災民走過悲傷,向世界傳遞台灣的愛心。

68年次的連淑芬,正攻讀國立陽明大學的國際衛生學程博士班。別看她年紀輕輕,這2、3年的國際重大災難事件,包括秘魯強震、緬甸風災、四川大地震,連淑芬可是在災變發生24小時內就趕赴災區馳援。她傳播台灣愛心,也因此獲得青輔會頒發青舵獎給予肯定。

外表清秀、身材高瘦的連淑芬,出生在高雄縣大寮鄉,成長歷程跟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她憑著優異成績進入高雄女中、台北醫學大學醫院管理系就讀,畢業後擔任醫院醫管師。

這樣穩定的生活令人稱羨,但是連淑芬承襲父執輩的冒險精神,在一個轉念下,決定轉往未知的公共衛生領域,考進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2005年1門國際衛生課程,要求學生前往落後國家進行公衛調查,從此開啟她參與國際醫療援外的生命扉頁。

「當我知道目的地是非洲馬拉威,我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很不情願,而且一去就是大半年」。連淑芬說,她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經過長達30幾個小時的飛行,身心早已疲憊不堪,步下飛機映入眼簾的又是一片荒蕪,這一幕始終揮之不去。

面對未知的任務,她的心情相當忐忑。還好先生、家人與台灣駐在當地醫療團的支持,才讓她的心安了下來。

看著馬拉威貧瘠的醫療窘境,連淑芬心裡想著,「這裡的人用最原始的方法過活,我1個人憑什麼幫助他們?」當地1名長期從事社區服務的小學老師Mrs.Kunda告訴她,「非洲不是要博取人同情,我們需要的是專業,不是眼淚」。

這席話,始終放在連淑芬心中,讓她面對災區的困頓時也會忍住眼淚,用最冷靜的思緒評估所需的援助方式。

為數不少的非洲人死於飢餓、貧窮與疾病,但連淑芬看到馬拉威人對於正與死神交戰的至親所表露出來的真摯情感,心有所感,開始重新詮釋生命的意義。

她說,國外來的援助者固然具備了先進的醫療技術,要挽救一條岌岌可危的生命並不算難,但在決定是否施救的當下,有能力救治的人卻必須面對棘手的抉擇。因為,救了這條性命,卻可能因此拖垮整個家庭,帶來的是更多的悲哀與苦難。

因此,經常出現的情境是父母忍痛割捨,要求醫師放棄搶救可能失去謀生能力的孩童性命。連淑芬認為,援助者的能力愈大,愈應尊重當地人的法律風俗,讓他們自主、自決,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受援者身上。「不然,你帶給他們的不是幫助,而是災難」,援助者的挫敗感會很大,進而失去熱情。

「災區第一現場是各國實力的展現」,連淑芬從川震災區回台後,心裡也有很深的感觸。「川震一震八方馳援,但很多救援者搞不清楚當地狀況,這種盲目的援助反倒成為負擔」。她說,組織嚴密富有經驗的先進國家救援團隊,會事先評估風險再進場,讓自己國家提升人道援助形象。

從事援外醫療帶給連淑芬很大的成就感,除了讓她可以在國際間把台灣的標誌秀出來,也讓她看到其他領域的台灣人願意因為她的故事,而投入短期援外志工行列,把自己的專業貢獻給國際社會。她說,「哪怕只是2、3個月到南太平洋國家教導當地民眾使用初階電腦,這些工作都很有意義」。

有些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可能因為面臨失業,而滋生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連淑芬說,「年輕人看我穿梭在國際醫療援助現場,以為很風光就想仿效。但這些工作需要累積自己的專業,要有積極冒險但不犯難的勇氣」。

她認為,年輕人不能把投入國外志工做為逃避現實的避難所,以為遠走他鄉就能避開失戀或失業所帶來的挫折,更不能犯下援外的大忌-「搶去災區當英雄」。連淑芬說,輕率的就把缺乏同理心或沒有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人送出去,結果很可能會損害台灣的形象。

「每次飛機起降災區,我心中都會OS,為什麼不在家當少奶奶,偏要來這兒?」雖然如此,這些年來連淑芬還是堅持下來,沒有放棄。她認為,這樣的堅持需要勇氣,「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的工作有意義,可以做得快樂,並得到肯定自我的價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812870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鏘照耀身心障礙者生命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2014724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鏘照耀身心障礙者生命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20 08:41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20日電)陽光汽車美容中心站長陳鏘,由五金行小老闆、洗車場股東,轉換跑道到洗車場,17年來輔導了許多身心障礙者,讓他們有一個學習成長的轉折站,協助他們走出了自立的一片天。

陽光汽車美容中心於1992年成立於台北市和平東路、建國南路高架橋下,自小罹患小兒麻痺的陳鏘,擔任站長十餘年,先後協助訓練550多位身心障礙者就業。在陳鏘的眼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位身心障礙者都有可用之處。

陳鏘家中原本經營五金及貿易生意,但在他27歲那年結束營業。他並未因此失志,而是轉到洗車場當起洗車員,後來因為老闆想撤資,他與同事便合資把店頂下來經營。他說,「雖然洗車耗體力,但是當年年輕,就是不怕累。」

洗車場的生意不錯,陳鏘每個月約有新台幣8萬元的收入,但是好景不常,經營7年左右,因為地主收回租地而使得洗車場關閉。

殘障創業不易,陳鏘面對打擊並沒有氣餒,他先是到朋友超市當店長,學賣場管理,後來轉到陽光基金會的汽車美容中心擔任小組長,教導身心障礙者洗車,一路走來已經有十幾個寒暑。

陳鏘對陽光汽車美容中心有種難以割捨的執著,他說,「當初原本計畫到陽光1年,就要自行創業,再開設洗車場」,但是一旦跨進陽光就捨不得走了。這裡像個大家庭,看著員工不斷的學習成長,他也在這個洗車場裡認識了另一半而成家。

陳鏘雖然也有肢體障礙,但他表示,「我是在一般環境下長大的,不知道在外面身心障礙者的障別有那麼多,個別性也很強」。陽光中心經常維持有50位左右的身心障礙員工,他有耐心地了解他們個別的差異之後進行編組,評估他們的學習能力,再分別訓練洗車技術。

「社會大眾熱情支持陽光洗車場,來客量很多,但是員工的工作進度嚴重落後,常常讓客人大排長龍」。有時候這些員工與客人溝通不佳,車主不免氣得要找站長理論,陳鏘常聽到客人說,「叫你們站長出來」。

陽光中心的輔導組長簡宏生說,站長常是一出馬就先道歉,了解原因後再跟客人解釋說明。陳鏘坦言,「洗車服務雖然洗的是車,但服務的卻是人。」

他發現,身心障礙員工洗車雖然認真,但是毫無章法,缺乏效率。於是他將洗車流程劃分成幾個標準動作和步驟,讓每位員工分工負責,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做好工作分配的流程,讓洗車效率大幅增加。

陳鏘說,每位身心障礙員工都有他們的特長,譬如有些視障或弱視的員工,很適合做收銀的工作,「他們的手觸感很厲害,從沒有收過假鈔。」有些燒燙傷的員工則適合管理工作,而發展性遲緩者工作專注,適合洗車。

陽光汽車美容中心將工作項目劃分為10項,每位員工逐一教導。陳鏘說,有人學習能力強,可學成6至7項,越學越多,逐漸晉升,可以領到升遷獎金。「看到他們學習成長就是一種快樂」。陳鏘說,身心障礙者要走出來,留在家裡一定無法學到這麼多。

他說,身心障礙者只是學習比較慢,需要更大的耐心與寬容。有時現場工作忙,他也捲起衣袖自己下場補位。簡宏生也說,「心智障礙者是很單純的人,你幫他,他就幫你;你不幫他,他就不理你」,在相互幫忙的文化下,洗車場就像是個大家庭。

陽光基金會不但教導身心障礙者洗車的技術,也要讓他們活出自信與未來。陳鏘對員工的期望很高,他希望他們都能逐漸回歸社區就近工作,「我放棄創業,但期許身心障礙員工習得一技之長創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56805
今天的台灣英雄:王雁盟譜出手風琴一片天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19113831.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王雁盟譜出手風琴一片天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19 09:00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19日電)1996年的布拉格之旅,讓王雁盟跌進手風琴的音樂世界,毅然轉換人生的跑道,追尋自己的夢想。憑著堅持與努力,他不僅創作出台灣難得一見的手風琴演奏專輯,還揚名國際,讓手風琴音樂的美麗絃音被更多人聽見。

五年級後段班的王雁盟,從小就是乖學生,6歲開始學鋼琴,即使是國中和高中的所謂青少年叛逆期,他每天仍然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家裡,要不就是去練鋼琴。

高中唸台中一中、大學唸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一路都是明星學校的高材生,王雁盟畢業後待過出版社,從事多媒體電子書的相關工作,還曾與朋友合開網路公司。1996年他辭去工作,一趟自我放空的東歐自助旅行,卻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地鐵站,街頭藝人演奏手風琴吸引了王雁盟的目光。手風琴簧片發出的聲音,時而溫暖、時而哀傷,充滿故事性,「原來手風琴這麼美」。王雁盟深受感動、讚嘆不已,待在布拉格的那幾天,他幾乎天天跑去聽,立志要學手風琴。

回台灣後,他分期付款買了一把手風琴,相較於鋼琴、吉他,手風琴在台灣算是相對冷門的樂器,幾乎找不到老師教。王雁盟只好上網買書自己摸索,苦練2、3年,1999年因緣際會,他在台灣認識了一位法國手風琴家,才拜師接受正統訓練。

白天上班,晚上苦練,為了一圓手風琴的音樂夢,找回當年布拉格地鐵站的悸動,王雁盟興沖沖報名取得台北市第一批街頭藝人資格。偶爾利用下班空檔,他在台北車站、淡水捷運站拉手風琴,通常得到的卻是民眾冷漠的眼神。他說,「可能當時大家覺得街頭藝人是怪異行為,不太習慣吧」。

街頭表演很辛苦,沒有聽眾,也沒有熱情的回應。王雁盟挫折感甚深,但是為了完成夢想,他把挫折當成人生的磨練。他曾經碰過老奶奶送水果打氣,也有等候不到男友的女孩將手邊的花轉送給他,這都讓他倍感溫馨。

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1999年王雁盟有機會參與電影「三橘之戀」的手風琴配樂演出,原聲帶並奪下金曲獎的最佳演奏專輯,讓他對手風琴音樂的創作更增添了信心。

有了金曲獎的加持,王雁盟的手風琴演奏稍稍打開知名度,之後陸續獲邀參與電影、音樂劇、專輯唱片配樂,開始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由於演出頗受好評,2003年唱片公司找上門,打算幫他發行個人演奏專輯。

唱片公司原本希望王雁盟出老歌專輯,但是熱愛手風琴的他,打從心裡想為手風琴寫點東西、賦予它新的生命。他說服了唱片公司,結果一張充滿拉丁、民謠、JAZZ,風格多樣的「飄浮手風琴」專輯問市了。

王雁盟一手包辦了作曲、演奏、製作等工作,「我用了非常多的心力工作,因為那時想,這大概也是我的最後一張唱片」。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努力獲得肯定,唱片入圍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專輯獎,甚至入圍2005年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揚名國際。

談起入圍的往事,王雁盟說,有一天正在開車,唱片公司打電話告訴他專輯入圍葛萊美獎,他驚嚇之餘,當時差點撞到路邊。後來知道入圍項目是包裝設計獎,心裡反而覺得比較踏實;他說,要是第一次做唱片就入圍葛萊美,「那我會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手風琴不容易學,但只要有夢想,就要把它做成功。」王雁盟說,過去大家對手風琴是既熟悉又陌生,偶爾或許會在那卡西中聽見,只能算是一種小眾音樂。他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自己能讓手風琴被更多人了解,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貢獻。

在手風琴音樂的探索路上,王雁盟從門外漢到在音樂界發光發熱,過程並不輕鬆。但是人生可以轉彎,追夢永遠不嫌晚,他深信,「不管做音樂,或做任何事情,都有挑戰性,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不輕言放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56802
今天的台灣英雄:劉啟群義診送愛遍天下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13886175.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劉啟群義診送愛遍天下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13 08:52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13日電)綁著馬尾髮,微笑臉龐襯托著胖身材,牙醫師劉啟群有點彌勒佛的味道。他跛著痛風的腳,200多次義診行遍國內偏鄉部落與海外開發中國家,這一切都源自於射手座個性中,柔軟的心。

路竹會10多年來在海內外提供緊急醫療援助與人道關懷,固然是靠一群不求名利的志工奉獻,但無疑的,會長劉啟群就像是海港內,帶領大船入港的引水人。

從1995年第一次到新竹尖石鄉義診,路竹會至今已成為外交部最愛的人道性質的非政府組織之一,但劉啟群堅持立場,與官方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

「許多人問我為何取名路竹會,是否因為我是高雄路竹人?還是我信奉基督教的路德教派?」其實都不是,劉啟群說,主要是源自每次在國內義診時,都會發現原住民的部落裡,生長許多有如謙謙君子的竹子,很符合這群醫療志工的屬性。

劉啟群謙稱,當初成立路竹會並非基於什麼偉大的動機,而是緣自人生中的一個意外。當年北醫學生時代,因為睡過頭,錯失了參加同學義診團的承諾,讓他耿耿於懷。後來,他決定圓夢,便與志同道合的好友組團上山義診。

一路走來,志工們持續為義診築路,在不同的經驗中,尋回醫者的初心、啟發研究的靈感,或更珍惜現有的一切。從國內到國外,進而在醫學院的莘莘學子間撒種,也獲得醫療奉獻獎的殊榮。

隨著醫療團的腳步,也增加民間交流管道、培養更有國際觀的醫護人員,與日本國際救援組織PWJ結盟,台北醫學大學更實際支援路竹會「非洲醫療人員來台訓練計畫」,今年提供了20個名額,讓肯亞、索馬利亞的醫護人員來到北醫大受訓半年。

「務實做好事情,透過別人口耳相傳,就會在國際間建立影響力。」劉啟群回顧說,「義診過程中無形的收穫,遠比我們微薄的付出還多。當足跡走愈遠,愈覺得我們很渺小,凡事都要虛心以對」。

劉啟群說,「我永遠難忘小時候從美軍手中拿到巧克力的快樂心情。糖果、筆對美軍而言是小東西,但對孩子來說卻是珍貴的禮物。現在,我以醫療幫助其他國家的孩子,或許,哪個孩子長大了,想起這件往事,也會去幫助別人」。

懷著十足的射手座浪漫個性與播種的想法,每次背著重裝備與同志們千里迢迢前往開發中國家義診,劉啟群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是,「這究竟對受援助者的幫助有多大?」這是醫療團員自己也常捫心自問的一件事。

「在落後的地方,生跟死的差別只是一劑抗生素」,劉啟群說,「牙痛對我們而言是小病,對沒有牙醫的國家居民而言,可能困擾糾纏他們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他說,「給需要水的人一杯水,就是最大的幫助」。

國內外的義診行程,讓他成為空中飛人,但他不認為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他強調「義診不會讓你變得比別人高尚」。他說,「我們只是做自己該做、喜歡做的事」,台灣如今有能力援外,是種回報,也是種福分、驕傲。

這樣的精神也表現在國內義診上,每個月一次的固定行程,公佈在路竹會官網。「即使颳風下雨,既定的行程絕不改變」,他的解釋是,環境愈惡劣,遍遠地區民眾愈是需要醫療照護,小小的義診團隊,都是及時雨。

無論是在蒙古、非洲的史瓦濟蘭或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義診,直到現在,劉啟群依稀還記得遭汗水浸透的襯衫黏在背上的感覺,以及非洲小孩就醫時的哭鬧聲。

醫療奉獻不只是感動而已,劉啟群強調,加入路竹會的成員只有無條件地付出;若說有任何回報,也僅限於個人精神層面的收穫。

其實,「出外靠朋友,四海皆兄弟」,駐外使館與代表處官員、台商、華僑、宗教界友人、僑務委員、農技團等,都是劉啟群最感謝的對象。他說,義工和許多貴人共同成就每次的義診。

從台灣到世界,探路、義診、探路。行李,似乎永遠不必歸位,劉啟群就像四海為家的地球村醫生,永遠沒有長久停留的據點,持續帶領著義工深入國內、外,讓無國界的人道關懷精神,傳送到貧病窮苦的每一個角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32627
今天的台灣英雄:蔡百峻千里尋蝶飛躍國際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1285199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蔡百峻千里尋蝶飛躍國際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12 08:59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2日電)生態攝影家蔡百峻28歲時無可救藥的愛上蝴蝶。他放棄經商生涯,先後賣掉3棟房子,一心只為拍攝蝴蝶的倩影,並曾為此多次遇險,但仍堅持夢想,致力推廣保育,用蝴蝶進軍國際。

小時候,蔡百峻喜歡到處抓蝴蝶,製成標本,夾在書中,但是蝴蝶很快就腐爛弄髒了書本,他說「現在想到這樣對蝴蝶的『愛』其實是『錯愛』」。

蔡百峻出身做食用油生意的家庭,但是他對做生意毫無興趣。28歲那年,他到花蓮旅行,去了1處蝴蝶養殖場,看著毛毛蟲爬滿牆壁,然後變成蛹,不久又變成蝴蝶,四處飛翔,不禁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花蓮的好山好水,使蔡百峻醉心,加上同好的引薦,他在欣賞蝴蝶翩翩飛舞之餘,也漸漸了解台灣蝴蝶的概況,結下了不解的蝶緣。

因為愛蝴蝶,他想要專心拍攝蝴蝶,不惜放棄經商,這在當年謀生至上的時代,特別需要勇氣;再加上蝴蝶的出現時間不定,很多次蔡百峻為了守候蝴蝶而缺席家族聚會,常留下妻子單獨面對家人和友人。

但他堅持夢想,認為這是在投資未來。家人看他這麼投入,不久之後又獲得國家公園之邀去拍攝蝴蝶而受到肯定,他的家人,特別是媽媽與妻子,也就漸能接納,並給予支持。

為了追逐蝴蝶,蔡百峻說,有好幾次與死神擦身而過。他常背著一身的攝影器材,騎著摩托車從高雄經中橫、花蓮、台東、屏東再折回高雄,在曲折的山路中奔波幾百里。有次為了追寬尾鳳蝶,忘了自己在騎車,結果一頭撞上山壁。他說,「撞山壁算幸運了,撞錯邊就是懸崖。」他也曾連人帶車掉進山溝,當時四下無人,只能咬緊牙根掙扎再站起來。

在野外,蔡百峻被馬蛭吸過血,也被虎頭蜂螫過,有回情況還特別嚴重。他說,當時是在2000公尺山上,非常冷,「我感到心肺衰竭,頭很痛,呼吸不過來,有鎖喉的感覺。」高山上沒有醫院,他只能強忍,找尋草藥,聽天由命。

上山時,蔡百峻都會自帶乾糧,晚上則睡帳篷、果寮與車子,最長曾經半年沒有回家。這樣的生活,他說,「一點都不苦,最苦的是經費不足,工作無法繼續下去。」

他說,工作1年的基本消費至少新台幣100萬元,幾十年來,為了籌措拍攝蝴蝶的資金,變賣了3棟房子。但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不管要花多少錢,我都會繼續下去,如果有需要,我還會再賣房子。」

拍蝴蝶幾十年,蔡百峻已拍出心得。譬如,使用顯微鏡頭時,最好的拍攝距離是0.5公尺,但往往人還在2公尺外蝴蝶就會飛走,拍攝者必須要讓蝴蝶感覺到他是同伴,才不會飛走。他說,要想接近蝴蝶到1公尺以內,可說難上加難;他有時靠近10次,10次都失敗。

台灣的地理環境特殊,生物多樣性資源極為豐富,蝴蝶超過400多種,種類的多樣及數量龐大早已聞名於世,因此有「蝴蝶王國」的美稱。蔡百峻也因為千里尋蝶,迄今總共拍到345種類的蝴蝶,而被稱為「蝴蝶先生」。他還經常到台灣各地演講,製作蝴蝶相關的禮物送給小朋友,喚醒下一代重視生態保育,培養更多喜愛大自然的學子。

藉著蝴蝶也可以拚外交。美國史密松尼安博物館系統下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2007年5月舉辦第21屆工藝藝術節,曾邀請蔡百峻到紐約,以28幀蝴蝶照片展示台灣生態之美。這是全亞洲以生態攝影方式參展的第1人。

蔡百峻藉著相機鏡頭,為台灣的蝶類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致力推廣生態保育,他努力不懈的故事,被選入國小教材,又用鏡頭進軍國際,做了漂亮而沒有爭議的蝴蝶外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32626
今天的台灣英雄:釋真融無私行善收容孩童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0663128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釋真融無私行善收容孩童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06 14:55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6日電)宜蘭縣五結鄉普賢慈善育幼院的創辦人釋真融女法師,不忍社會上遭家庭變故的棄兒,先後收留養育了70多位孩童,經費主要來自販售院方自製的菜脯與外界捐款,12年來默默行善,發揮無私的大愛精神。

現年50歲、出生蘇澳的釋真融,本名游麗慧,在17年前出家。11年前發現蘇澳有一對6歲與7歲的小兄弟,父親嗜酒又沒工作,母親離去,乏人照料,在當地的白米溪附近流浪,於是決定收留這對可憐的兒童。

隔年,有人告訴釋真融,位於五結鄉的一棟別墅有意轉讓,要價新台幣1100萬元。她當時雖然打算買來開一間育幼院,手中卻只有400多萬元,不敢貿然洽購,只因有位友人表示將出資協助,並希望住在一起,她才先去向銀行貸款800多萬,買下這棟房子。

她的友人後來因故並未出錢,這讓釋真融每個月的經濟壓力非常沉重,加上育幼院開設後,陸續收容許多不幸家庭的兒童,一個月除了7萬元的基本開銷之外,還要負擔8萬元的房屋貸款。

育幼院開設的前幾年,一切生活經費都仰賴釋真融獨力張羅。還好因為她所製作的菜脯口味不錯,雖然當初只是供自己和院童食用,後來卻受到在台北一名經營連鎖餐飲業者的信眾青睞,於是開始固定向她購買菜脯。

當時適逢育幼院的經營有壓力,釋真融說,為了貼補開銷、讓院童過得更好,便開始大量製作菜脯,並對外販賣給其他信徒,同時靠著自己做資源回收與外界捐款,貼補全院的開支。

過去她每天除了自己的早晚課之外,還必須親自分多次接送院童到附近的學校上下課,更要給他們煮飯、幫他們洗澡、教導功課,忙到不可開交。

後來省吃儉用之下,釋真融終於還清房貸,現在每年在志工的協助下,也繼續製作菜脯與豆腐乳,加上有善心人士捐贈牙膏給院方做義賣,壓力減輕不少。但這幾年她因為工作勞累,先後發生腳踝受傷與脊椎盤突出,現在只好花錢請司機、廚師、清潔員及家教老師,不再一人承擔所有工作。

釋真融說,育幼院成立12年來,先後共收容70多位孩童,目前院內還有8名院童,最大者18歲,最小才1歲多。

她表示,這些孩童都有令人心酸的身世背景,或是家庭本身就有問題,像是父母親死亡、離異、吸毒、酗酒。有的是因為未成年生子,自己無法撫養或怕家人知道,就放棄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送到育幼院來,但是後來到院內探視自己小孩的父母親,卻連一個也沒有。

「為了讓一些未成年的未婚媽媽能夠重新開始,以後有個美好的歸宿,我才會收容棄嬰」。釋真融認為,如果對方已成年,自己應該有能力撫養,育幼院不會收容,這是她堅持的原則。

她說,一些孩子剛到育幼院時,有的衣衫襤褸,有的行為偏差,有的幾乎過去都不受教、不懂禮貌,甚至還有幾乎未曾在家洗過澡,還必須強押他們去浴室沖洗。經過釋真融的調教,現在這些孩童宛如重生,見到訪客都會問好、打招呼,他們穿著簡僕,但不邋遢。

釋真融出家後,總是秉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願自己得安樂」的信念,一心一意將自己所有心力,投注於那些不幸兒童的身上。因為她對育幼院孩童的教養,社會上可能因此少了一些問題青少年,她就這樣默默行善,以自己有限的力量發揮大愛的精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32623
今天的台灣英雄:許葉景忍病追夢愛上舞踴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2/20091205582906.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許葉景忍病追夢愛上舞踴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2-05 09:22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5日電)已近八旬之齡的許葉景年過半百時,接觸到日本舞踴,找到了人生的最愛。20 多年來她不但克服頑疾,為自己舞出一片天,還藉此推動國民外交,證明成功並非年輕人的專利。

許葉景現在是中華民國日本舞踴舞蹈研究協會創會理事長。她說,「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比較不會老」。的確,民國21年出生的許葉景,歲月在她臉上並未留下太多的痕跡,日本舞踴讓她越發年輕。

年輕時的許葉景好動,土風舞、交際舞、芭蕾舞樣樣都來,學過很多種舞蹈,直到接觸了日本舞踴後,受過日本教育的她,立刻迷上,「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最愛」。

許葉景學日本舞踴時已經年過半百,她認為一點都不遲,「日本舞踴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有心,一定能夠跳得好。」

為了學習正統的日本舞踴,20幾年前,她隻身赴日拜師學藝,每個月幾乎在日本待上15天,就這樣經常往返台日之間,成了「空中飛人」。

想起當年遠赴日本拜師學藝,除了辛苦之外,她還曾住在周遭都是墳墓的旅館,被嚇到難以入眠。「如果不是一股腦練舞的勇氣,現在再叫我一個人住在墓仔埔,我是千萬個不敢。」

許葉景全心投入,執著的學習舞踴,不過,命運之神也在這時捉弄她,讓她罹患了俗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膠原病,並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症狀。

病發初期,她的症狀還不嚴重,但在16年前她創立中華民國日本舞踴舞蹈研究協會時,病痛已經讓她痛不欲生。為了跳舞,許葉景自行貼藥布、吃止痛藥、消炎藥,咬牙苦撐。

日本舞蹈的柔與美要靠纖細的手指來傳達,類風濕性關節炎卻會引起手腳關節腫脹,讓手指變形,難以舞出肢體之美。為了防範手指變形,許葉景土法煉鋼,不斷用自己的手去搓揉關節處消腫,為了追夢,強忍椎心之痛。

內分泌失調,乾眼症、口腔無口水等症狀又接踵而來,讓她每隔幾分鐘就必須點上人工淚液,不斷喝水,保持口腔的濕潤。但無論如何,「這條路,我要再繼續跳下去,直到我跳不動的那一天為止。」

許葉景說,日本舞踴一如插花,各有不同流派。她學過好幾個流派,包括阪東流、花柳流、若泉流、德本流等。因為舞踴流派各立門戶,鮮少交流,跨越流派學習的許葉景,一度遭到各流派拒絕。她向日本老師解釋,「我是外國人,想在台灣推廣日本舞踴,所以想要多學一些不同的舞踴」。老師們也能接受她的說法。

學成歸國後,許葉景成立了「中華民國日本舞踴舞蹈研究協會」,在台灣推廣日本舞踴,如今已經邁入第16個年頭。

這些年來,她教出數千名優秀學生,不少學生已自立門戶,開枝散葉。許葉景的創作,是將舞踴與音樂的歌詞意境相結合,每次都會從日本歌曲尋找創作靈感,嚴格考究劇組演出的時代背景,從頭套、白粧到和服,要求呈現歷史真貌;公演時不惜重金禮聘日本專家,前來為舞者梳頭套、化白粧、穿和服,注意細節,事事要求臻於完美。

今年2月28日在新舞台的慈善公演,許葉景即大膽創作出類似大型的舞台劇表演,自創30人共同演出的「大奧」劇碼,華麗的和服、細膩的演出,呈現出德川幕府時代後宮的勾心鬥角,表演深獲好評。

9月1日,許葉景獲得日本創作舞踴振興會邀請,率領10位優秀門生前往日本國立劇場演出4首曲目,將新創作的「大奧」舞藝首度搬上日本舞台。過去,她曾多次獲邀前往日本,往往表演結束之後,台下的觀眾還難以相信剛在舞台上演出的舞者竟是台灣人。

許葉景說,不但前總統李登輝曾欣賞表演,今年慈善公演後,總統馬英九、副總統蕭萬長也曾致發賀電,肯定她促進台日文化交流的努力。

50歲後才開始踏入舞踴領域的許葉景,靠著毅力和堅持,舞出一片天,推動台日國民外交,證明成功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只要有心,就能達到目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20134
今天的台灣英雄:韋琳玲查號客服專業優質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1/20091129341848.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韋琳玲查號客服專業優質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29 09:22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9日電)手邊沒網路,又急需查電話號碼時,拿起電話撥104查號台,已是人們理所當然的標準動作,而全天待命的查號人員,也幾乎不會令人失望。從事這一行已有20年的韋琳玲,深以查號台高品質的服務為傲。

韋琳玲現在是宜蘭北區查號中心的助理管理師,負責培訓新進人員。在40分鐘左右的訪問中,親切柔和、速度適中的語音及清晰的咬字,已說明了她的專業。

她說,聲音給人的感覺很抽象,讓人有想像的空間,而查號人員的聲音專業就在於即使看不到人,也能讓客戶想像說話者是面帶微笑。

韋琳玲表示,招考新人時,除學歷外,熱忱是重要的觀察項目之一。客服這一行要有發自內心的熱忱,因為「聲音的表情裝不了」。

她說,一通電話平均30秒內要完成,一名查號人員一天7.5個工時,平均要接聽7百到8百通的電話,若不是真喜歡這份工作,聲音很容易就「露餡」。

此外,查號人員也不能與時事脫節,例如八八水災發生時,就有很多客戶要查與救助相關的電話。平時也有一些外籍配偶或其家屬有生活上的疑問,不知道要找誰,此時查號人員就要主動引導客戶,不讓他們白打了電話,這時查號台就成為更全方位的「資訊台」。

對自己嚴格,就是對客戶負責。也因此,即使多數人都在休息的時間,查號人員仍固守一支小小電話,回應無數人查號的需求。

韋琳玲說,颱風天是查號人員工作最繁忙的時刻之一,很多人會打電話詢問停水、停電事宜的相關聯絡電話。有時南部營運中心的量接不來,北部也要幫忙接,「風大雨大都要趕過來」。

查號人員有時也會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韋琳玲舉例,有次一人打電話進來查「蕭煌奇」的電話號碼,查號人員為了確認,詢問「是歌手蕭煌奇嗎?」對方卻說,「不是啦,救火那個消防局啦」。

偶有外籍人士打電話進來,查號人員會以英語溝通,真的無法應付,再轉到106英文查號台,但不會沒有嘗試就馬上轉接。

客服人員在第一線面對各種客戶,常要承受壓力。韋琳玲說,客戶也會有情緒,不理性地罵髒話,也曾有客戶喝醉酒打查號台,查號人員不能先掛電話,會基於同理心,先讓他們發洩一兩分鐘,安撫他們,再禮貌的表示,「若不查號,請掛電話」,或轉第二線處理。

韋琳玲敘述,過去有名生活不如意的中年男子常打電話進來抱怨,後來終於找到工作,還特地送了一箱飲料到查號中心,這件事點出了查號人員的「同理心」服務,確實讓客戶感到窩心。她也自豪的說,目前客戶對服務表示「非常滿意」的都高達8、9成。

網路普及後,很多電話號碼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韋琳玲說,網路對她們的工作一定有影響,且目前除了中華電信,其他固網業者也推出查號服務,「但我們一定要做的更好」。

20年的職業生涯中,雖然樂在工作,韋琳玲也曾有離職的念頭,那是來自一般職業婦女都必須面對的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掙扎。

她說,兩者之間要平衡是件難事,尤其查號台24小時無休,必須輪班。她曾經晚上10時上班,那「正是一般人下班回家,最享受家庭氣氛的時候」。但她說,還好家人都很支持她。

韋琳玲說,查號是她摯愛的工作,除了查號外,她也從客戶身上得到很多體驗、很多故事,只是沒有時間和他們分享。不只查號,「多做一件事,就是多盡一份心力」,她這麼期許自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19535
今天的台灣英雄:張雅期征服癌魔非洲送暖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1/20091128299793.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張雅期征服癌魔非洲送暖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28 08:01

(中央社記者陳俊諺台北28日電)正在攻讀碩士的張雅期,克服了癌症的折磨,更熱切的擁抱生命,挑戰非洲第一高峰,並與同學熱心募款,改善坦尚尼亞學童的衛生環境,近期則把愛留在台灣,幫助弱勢小孩圓夢。

現在就讀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的張雅期,2008年8月隨3名老師和8名同學攀爬非洲最高峰--吉利馬札羅山和次高峰肯亞山,並協助改善坦尚尼亞學童的校園衛生環境。但是很難想像,她在出發1年前,才剛完成了化療,克服了癌症的病痛。

2006年4月張雅期乾咳了許久,並發現脖子有硬塊,化驗後確定是「何傑金氏淋巴癌」2期。她簡直不敢置信自己年紀輕輕就罹癌。

「(化療過程)到今天,我都還餘悸猶存。」張雅期說,將近1年中12次的化療,每次都讓她難過異常,有一次化療前的檢驗,還一度造成大出血、呼吸困難,經搶救才撿回一命。歷經化療的痛苦,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張雅期體悟到,人生不該渾渾噩噩,應及時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抱著這種想法,張雅期雖然原來只爬過台北市郊的象山,但在聽說同學安排攀登非洲高峰,並到坦尚尼亞從事志工服務,做為最重要的一項學分功課之後,便決定她也要挑戰自我,參加這個活動。

她先在台灣進行跑步、騎單車之類的運動,強化因為患病而變弱的循環系統及體能,並在合歡山、玉山等地進行攀高與攻頂的模擬。經過幾個月的強化鍛鍊之後,張雅期才跟著同學遠赴非洲。

然而企圖攻頂植被稀少、坡度陡峭的吉利馬札羅山,並非易事。張雅期說,6天跋涉的過程中,除了不能洗澡,她還得了嚴重的高山症,多數的時間感到頭痛欲裂、想吐,晚上還畏寒。攻頂的前一晚,她甚至因為身體極度不舒服而情緒崩潰。

到了攻頂吉力馬扎羅山的當天,她與同伴在半夜出發,走了快10小時、抵達海拔5400公尺處時,眼看距離登頂僅剩約1小時的路程,卻因眾人基於安全考量,還是決定放棄攻頂。

張雅期說,她「不會感到遺憾,畢竟登頂不是唯一目的」。她認為,攻頂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與學習。事實上,她們一行人下山後僅休息1天,接著又挑戰非洲第二高峰「肯亞山」。這次終於成功登頂。

在非洲時,張雅期也轉換角色,由曾經病痛纏身的受助者,轉化為協助者。她們在出發前透過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聯繫上坦尚尼亞最大城三蘭港(Dares Salaam)近郊的1所小學,得知全校400多名學童只有6間廁所,眾人便決定要自行製作T恤義賣,將募得的新台幣16萬元,捐助對方,用來興建6間廁所。

張雅期說,經過與當地人的互動,讓她有了不同的價值觀思辯。當地的教師看到像是數位相機之類的新奇物品時,都會直接問說,「可以給我嗎?」這讓她很驚訝,覺得老師的品格豈可如此。但是對方告訴她,當地資源稀少,主動爭取並不可恥。這一番話又促使她反思,學會了包容多元意見,尊重個人差異。

回台灣後,張雅期與同學合力設計出記錄非洲之旅的筆記本,並再次舉行義賣,將所得的1/4捐給同一所學校,又將剩餘款項捐給宜蘭、花蓮和台東的家扶分會。

張雅期說,值得一提的是,宜蘭分會受扶助的青少年也藉由他們的裝備補助款,透過自行規劃,以21天的時間,挑戰攀登喜馬拉雅山基地營及進行社區服務,延伸了「體驗教育」的精神。

現在已經取得體驗教育助理引導員認證資格的張雅期,克服了癌症的病痛、勇於挑戰自我,還將台灣的愛飄揚過海,傳送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她認為,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敢冒險。她以自己勇於突破為例,告訴所有的人,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不平凡的平凡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19533
今天的台灣英雄:莊進才吹彈拉打傳承北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11/20091122063469.html
今天的台灣英雄:莊進才吹彈拉打傳承北管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1-22 08:57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2日電)曾經盛行台灣民間的北管戲曲,隨著老藝人的逐漸凋零,加上新血招募不易,這門傳統表演藝術已日漸式微。宜蘭縣漢陽北管劇團團長莊進才為了不讓它失傳,近10年來努力傳承重擔,發願要把畢生才藝傳下去。

莊進才出身傳統戲曲表演世家,小時在父親參與的北管樂團跑龍套,開啟對北管的興趣,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16歲時,莊進才到羅東福蘭社拜師學藝,正式學習北管。經過幾年自我磨練後,不管是前場的表演,還是後場的劇本編寫,吹、彈、拉、打的樂器都難不倒他。樣樣精通,成為北管的全能藝師,有人稱讚他是「八隻交椅坐透透」。莊進才也精通歌仔戲樂曲,曾完成多齣經典劇目改編。

民國77年,莊進才在羅東鎮創辦漢陽北管劇團,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群的喜好,劇團「日演北管,夜演歌仔」,還曾經到台北的國家劇院登台演出,並參加各縣市的文化表演活動。之後,他漸漸把重心投入後場的樂器演奏,民國83年獲頒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莊進才說,北管戲曲融合台灣本土樂、漢樂及歷史劇。在台灣光復前,因為日本人在台灣推動皇民化的影響,北管等本土表演藝術一直受到壓抑。

台灣光復後,一些北管劇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地分別組織了一些業餘的「子弟團」,或是職業戲班的「亂彈班」,各種廟會慶典之類的場合,不時可以見到北管演出,成為當時台灣民間相當盛行的表演藝術。

但他表示,近年來北管老藝人逐漸凋零,社會變遷很大,許多北管劇團少了演出的機會,陸續收攤,加上現在肯認真學習這門藝術的年輕人也不多,讓他看了覺得很感慨。他說,「我們以前學北管,是要幫著師傅和前輩扛東西去換來技術,現在反而是我們要積極去找學生來學藝」。

即使如此,莊進才堅持「北管戲曲不能失傳,我要把畢生的才藝傳下去。」

面對北管戲曲的日漸式微,薪傳之火都快要熄滅了,莊進才近10年來一直免費為福蘭社團員指導北管技藝。他說,小時候都在福蘭社學習,現在應抱持回饋心,為福蘭社貢獻心力。

為了培養優秀的年輕北管人才,他也在經營劇團之餘,常到校園與民間社團教授北管戲曲,有時只象徵性拿個微薄車馬費,有時甚至是義務指導,不在金錢上斤斤計較。目前莊進才是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及研究所的兼任教授。

由於他對北管研究與傳承的長期貢獻,莊進才去年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今年3月,他帶領的漢陽北管劇團也獲頒文建會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的榮銜。

莊進才今年已經74歲了,他說,北管戲曲當務之急是要在劇本與表演上創新,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應當盡量提供表演機會,讓一些北管團隊有生存的空間與舞台,找回觀眾群。至於漢陽北管劇團未來則打算走精緻化的藝術路線,舉辦大型公演,不過,受限於大環境的改變,劇團經營不易,他還是希望公部門的協助。

俗話說,「呷肉呷三層,看戲看亂彈」,北管過去在台灣的傳統藝術裡有它的重要性,如今時代改變,卻面臨許多經營與傳承困境。莊進才為讓它不致失傳,肩負起薪傳重擔,積極培養新血,為傳統戲曲盡心力。他被譽為北管界的「國寶」,一點也不誇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700561
頁/共1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