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啟動世代交替
|
2009/06/16 17:16 瀏覽3,859 |回應36 |推薦8 |
|
|
馬總統已經領表準備參選國民黨黨主席,連戰那一輩的政治人物,在馬英九上任黨主席之後,將正式交棒給馬英九世代。吳伯雄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王系的曾永權接王金平的班,青壯派可以開始各就各位,進入世代交替的行列。 儘管各方以不同的理由,主張馬英九不應該兼黨主席。但是,馬總統自有其規劃,因為如果國民黨不改造,勢必會成為他執政的累贅。吳伯雄放在以前的時空,可能算是稱職的黨主席,可是,一個黨是要與時並進的,不如趁此機會,讓後浪推著前浪,為國民黨樹立新氣象。 不同於以往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馬英九一直打的是弱勢兵法。每個跟他對著幹的政敵,最後都只落得面面目可憎的形象。很多他的手下敗將,都很不服氣,認為自己明明比他有魄力、有能力,又比他會做人,為什麼最後都會敗下陣來。其實,這表示他們都非老子信徒,不能恪遵柔能克剛的道理。不管你多有理,態度不對就變成無理。 對於黨內同志的放話,馬英九保持一貫的冷處理,讓所有的反彈,都碰上了棉花牆。世代交替是大勢所趨,那些連系王系吳系的子弟兵,就算心裡再不樂意,嘴裡嘟嘟嚷嚷,也只能乖乖的表態效忠。今天馬英九的黨主席競選總部總幹事曾永權,帶著連署書去找王金平,王院長二話不說,率先簽名連署,下面的人還能再說什麼,當然只能表態力挺了。 當上黨主席之後,馬總統就黨政一把抓,邁向他全面執政之路。經過一年的磨練,行政院已上軌道,馬英九終於能騰出手來改造國民黨、整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期待他帶領國民黨的新世代,走出黨昔日的黑金刻板印象,讓台灣人看到國民黨改革的新面貌。
本文於 2009/06/16 20:26 修改第 1 次
|
|
|
恰恰相反, 我說的那些都是具體的, 也是西方政治領袖的實際運作:
明確提出議程: 國民黨全面執政要做 1, 2, 3, 4. 然後用總統的威望, 向全國人民尋求支持, 上電視, 發表演說, 全台灣走透透, 宣導政策, 推動立法.
馬英九當選後, 當了多久[宅男]?
|
不是這種沾法
|
|
2009/06/19 14:06 推薦0 |
|
|
所謂[沾鍋], 就是明確提出議程: 國民黨全面執政要做 1, 2, 3, 4. 然後用總統的威望, 向全國人民尋求支持, 上電視, 發表演說, 全台灣走透透, 宣導政策, 推動立法.
而這種豬肉餐, 還是不沾為妙, 就算不得已非沾不可, 也不能這樣在大庭廣眾, 眾目睽睽下吃死豬肉. 這是公關常識.
|
沾鍋哪有不髒的
|
|
2009/06/19 13:49 推薦0 |
|
|
馬總統以前常被人批評為了愛惜一己的羽毛,與所有會沾污他清譽的事保持距離,是不沾鍋。現在他要兼黨主席了,必須學會沾鍋了,大家又說有傷他的形象。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期待,未免太強人所難。批評的人說得輕鬆,做事的人又不是他們,當然可以道貌岸然。 馬英九當上黨主席後,以後這種利益交換只會更多,輿論應該調整心態,決定是要馬總統沾鍋還是不沾鍋,免得成為父子騎驢的旁觀路人,自失立場。
|
吃相難看
|
|
2009/06/19 13:24 推薦0 |
|
|
這年頭講民主, 豬肉都是看豬走的選民挑選出來吃的.
用吳志揚交換黨主席, 國民黨這頓豬肉吃相還真難看. 明明難看到家, 國民黨還自以為好看, 大大列列, 在大庭廣眾, 眾目睽睽下吃, 由總統帶頭吃.
難怪台灣會選出個三級貧戶, 看看國民黨有多少官宦子弟佔據高位, 就可以理解這是怎麼回事了.
|
光是看過豬走路是不夠的~~~
|
|
2009/06/19 13:09 推薦0 |
如果是這樣, 那很糟糕.
|
|
2009/06/19 10:28 推薦0 |
|
|
作為總統, 在這種事情上需要保持中立. 1988年美國共和黨初選, 老布希是雷根的副總統, 有人要雷根總統表態支持老布希, 雷根堅決不表態, 說是作為總統, 不能干涉初選. 當然2000年, 克林頓是出面支持高爾的, 不過克林頓不是民主黨主席, 支持高爾也沒有明顯的私人利益交換. 不過在這事上, 我還是覺得雷根總統做得對.
如果馬英九當上了黨主席, 他就主持推動國民黨選舉, 為了保證初選的公平, 就更不應該在初選前就表態支持黨內某個候選人.
當然這只是道德上的事, 不過支持吳志楊是明顯的利益交換, 而且是拿國民黨的公器作私人利益交換.
連勝文, 郝龍斌, 李慶華, 李慶安, 等等等等, 現在又是吳志揚, 國民黨官宦子弟人人高升. 吳志揚當上立委, 已經是靠老爸的余蔭, 現在還想更上一層樓. 真是看得李光耀父子和習近平心有戚戚焉.
看來馬英九要麼不沾鍋, 一沾就是一身髒.
|
馬總統並不是失言
|
|
2009/06/19 02:43 推薦1 |
|
|
有人說前天馬總統在為吳伯雄暖壽時,所說的吳家一門三縣長的話是失言,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馬總統本來就準備好要這麼說的。而且他並不是說給吳伯雄聽,不然他跟吳關起門來說就好了。他是對桃園縣的派系說的,告訴那些想出來參選的黨內同志以及為他們抬轎的人,我馬英九支持的就是吳志揚。 我還認為國民黨的桃園縣長候選人,一定會經過初選,否則不就坐實是交換條件。不過,吳志揚被馬總統加持過,出線的機會自然大增,到時如果初選獲勝,就不能算是條件交換。
|
擦屁股式解經
|
|
2009/06/18 10:17 推薦1 |
|
|
像朱邦復這樣解老會的人太多了。這是"擦屁股式解經"。如果有人給我一百萬版稅我這窮鬼就寫一本解老二十萬字,保證把李耳的屁股擦得更清爽。 ^_^ 解孔解老人人會,人生歷練多了之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但別有慧心能獨成一家者古來極少。 .
|
|
|
個人淺見, 科學一板一眼, 毫厘都差不得; 哲學, 文學, 藝術就相對偏向於個人感覺和解釋. 以下是朱邦復<老子止笑譚>的解釋, 供參考.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註 客觀真實1:萬物初生,其體柔軟,為利於變化。 客觀真實2:變化既了,其體僵硬,無以為用。 客觀真實3:人智亦然,若保持柔弱,則利於學,一旦堅強,即告終止。 解 老子認為:人生下來之時,身體極為柔弱,死後卻變得堅硬。 釋 柔軟弱小與堅強壯大,各為世態變化之狀況。以時間而論,世態變化之始,為「始 態」,始態隨時間值之增加而衰減,是為「生」,時間值繼續增加,到了某一 限度,變化不再繼續,是為「終態」,主觀時間值中止,是為「死」。 在生、死之間,時間狀態連續進行,而時間與能量變化所作的功,便是世態的各種 現象。現象之一,是量的變化,由小而大者,稱為生長,由大而小者,是負成 長。現象之二,是質的變化,由柔弱變為堅強者,稱為正成長,反之,則為負 成長。現象之三,是能的變化,由集中而擴散者,稱為正成長,反之,則稱為 負成長。 但凡上述正成長之過程為「成」,負成長為「壞」,而正成長之現象為「住」,負 成長之現象為「空」(由有化空)。若正負成長之過程交結,則稱為「劫」, 因劫而死亡者,是為「難」,劫之未成為難者,則為「緣」。 因此,萬事萬物之變化,不過由始態而終態,在正成長的狀態下,柔弱代表「生」 機,而堅強代表「死」亡。然而此生、死係指結果,而在任何一事件之進行狀 態中,柔弱及堅強常交互發生。柔弱代表事之始態,堅強代表終態。始生之時 不可用,是「潛龍勿用」,堅強時亦不可用,是「亢龍有悔」。因此取捨之道 ,在於柔弱與堅強之中。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註 客觀真實:同上。 解 老子認為:草木初生之時莫不柔軟脆弱,死後則形枯質槁。 釋 同上節說明。 柔脆之時,是「水」之善也,水至柔,充塞草木體內,故有生命。『其死也枯槁』 ,則是水不存也。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解 老子認為:所以堅強者皆與死亡同類,柔弱則與生存同類。所以兵力太強反而難以 取勝,樹木長得粗大了,一定會被砍伐。 ............ 下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