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廟會小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風土人情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認識台灣原住民系列文章(原載於部落格,恕不接受回應)
 瀏覽4,794|回應31推薦2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A.L.
張爺

台灣原住民族是台灣島的主人之一,但由於多居住於叢山峻嶺之間,因此外界對他們了解甚少,原住民族中僅有一族是世居離島的。本欄主要是介紹台灣原住民各族群的分布、特徵、風俗習慣、服飾、飲食、住屋、獵首行動、傳統信仰及歲時祭儀等,例如原住民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獵首」,它代表一種最高的審判,族人們堅持它,就像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一樣;獵首並非台灣原住民所特有,許多東南亞的土著社會過去也存在著這項傳統,它並不是單純的殺戮行為,在部分傳統社會中,「獵首」更是具有非常特殊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透過本系列文章,諸位可更進一步認識台灣原住民,了解原住民族群的純真風貌和傳統文化,進而接納原住民族群,並化解彼此間的隔閡。

我們都是一家人

改編台東卑南族民謠
詞/曲:高子洋
編曲:林道生

你的家鄉在那魯灣,我的家鄉在那魯灣,
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手牽著手,肩並著肩,
輕輕的唱出我們的歌聲,
團結起來,相親相愛,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你的家鄉在那魯灣,我的家鄉在那魯灣,
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手牽著手,肩並著肩,輕輕的唱出我們的歌聲,
團結起來,相親相愛,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54666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洪雅族(Hoanya)
    回應給: SCFtw2(SCFtw2) 推薦1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e-Skywalker

我對原住民的名稱, 文化, 歷史, ..... 都無研究, 看到 Luke 放在部落格的帖子覺得非常很有趣, 也很有意義. 所以是我私下去邀請 Luke 把他在部落格的帖子放到城裡來. 我覺得大家多少看看, 加減也對原住民多一點了解. 這是 Luke 和我的出發點.  我也期待有更多這種雖然和時政無關, 但是可以增加大家彼此了解的文章更加豐富本城市的可讀性.

如果中間文詞有爭議或錯誤, 個人是很歡迎討論, 但是因為我沒有研究, 所以我發言只能就我蒐集到的資訊, 若不夠深度還請見諒.  我的理解是SCFtw2 前篇文對 Hoanya 的翻譯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人名, 地名等名字的音譯和字義沒有統一的標準, 通常會以大家的習慣認知, 或政府公告 .... 等很多主觀性因素為主. Google 了一下, 我確實看到的都是 洪雅族, 有放英文的也確實是放 Hoanya. 以下挑兩個例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9%9B%85%E6%97%8F

洪雅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洪雅族(Hoanya)為台灣原住民,分佈於彰化、雲林、嘉義、南投到台南一帶附近。本族包括羅亞(Lloa)、阿立昆(Arikun)二支族。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anya_people

Hoanya peopl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The Hoanya (Chinese: 洪雅族; pinyin: Hóngyǎ) are a Taiwanese aboriginal people who live primarily in Changhua county, Chiayi city, Nantou county, and near Tainan City.

抱歉, 發表後才看到版主不想在這邊接受回應, 不過既然我已發了文, 就請版主海涵一次.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879
沒有人在和你玩文字遊戲
    回應給: Luke-Skywalker(Luke822)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atling
SCFtw2

不服理就不要上臺。

駁不了就閉嘴。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579
詳見
    回應給: SCFtw2(SCFtw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網址

http://www.puli.gov.tw/multi/02.htm

沒那麼多的美國時間和你玩文字遊戲

因為我已看到先例了

(討論繁簡體字那一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572
^_^
    回應給: Luke-Skywalker(Luke822)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那麼顯然是政府錯了,而且錯得荒唐。但是你最好先回答我,而不要等我問第二次。

供應正確的知識首先要尊重知識。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564
族群名稱以政府公告為準
    回應給: SCFtw2(SCFtw2)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557
和安雅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別人弄錯了?還是你抄錯了?還是我錯了? ^_^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4536
認識西拉雅族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地理分布
西拉雅族(Siraya)是指分佈在臺灣南部的平埔族。活動區域範圍北自台南縣平原地帶(現今台南麻豆附近),南達屏東平原一帶的平地或山麓地帶(今屏東林邊一帶)。其中又可以分為三支:

1.西拉雅(Siraya)﹕西拉雅支族,荷蘭人稱為Sideia,原來是住在台南的平地,有九個主要的部落,其中以新港社(今台南新市)、大目降(今新化)、蕭壟(今佳里、七股、將軍一帶)及麻荳(今麻豆)較著名,尤其新港社就是原來赤崁社遷來的。

在荷蘭人入台以前,住在台南安平一帶的西拉雅人,稱為赤崁社,相傳初到安平的漢人向這裡的原住民問說:這是什麼地方?原住民回答說:Taiwan,於是漢人就叫它大員,也有翻譯成台員,或者叫做台灣,當時安平是一片沙洲,就叫作台灣嶼,荷蘭人來了之後,稱安平一帶的港灣為臺窩灣,後來由於漢人的流傳,台灣成為台南地區的通稱,到了西元一八六四年,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被稱為台灣府,於是台灣成為全島的稱呼。

自從荷蘭人占領台灣以後(西元1624年),西拉雅人就成為外族最先統治的臣民,而歷經荷人及漢人的侵迫,西拉雅族群也逐漸無奈的移居到台南縣境內以及高雄、屏東地方,主要分布在台南平原曾文溪、急水溪、鹽水溪以及二層行溪流域一帶,在臺灣早期對外歷史上,西拉雅族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其主要部落如新港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蕭壟社、大目降社等,可說是平埔族中與漢人接觸最早的部落。

在荷蘭人統治期間,荷蘭傳教士曾教導西拉雅族用羅馬拼音來寫他們的母語、唸聖經,後來荷蘭人離開台灣以後很多年,西拉雅人仍繼續使用羅馬拼音來書寫母語,尤其是訂契約、買賣或典當土地的文書,都會使用這種清朝文獻上所說的紅毛字。到了日治時期,日本學者村上直次郎、伊能嘉矩和小川尚義等分別蒐集到許多這類文字記載的文書,且從新港社開始發現蒐集,因此後來集結成書時,命名為新港文書。

2.馬卡道(Makatao)﹕這一支原居於屏東平原下淡水溪沿海附近的平埔族,在1904年伊能嘉矩提出最早的平埔族分類架構中開始稱之為馬卡道,並劃分為與西拉雅不同的獨立族群。至1944年小川尚義才以語言的相似性為由,將屏東平原和台南平原的平埔族視為同一族,統稱為西拉雅族。舊志中出現的「鳳山八社」,就是指馬卡道族中勢力最強大的放索、阿猴、塔樓、加藤、武洛、力力、上淡水、下淡水社等八個社群。由於居地緊鄰排灣族的分佈範圍,因此和附近排灣族有密切往來關係。道光年間,部份族人遷徙至現今恆春一帶的瑯橋地區,被稱為「瑯橋平埔」。

3.四社群(Taivoran)﹕四社群又被稱為「大武壟系統」;原居地大約在烏山山脈西麓,並擴及楠梓仙溪和荖濃溪流域附近,包括現今台南善化、大內、玉井一帶。主要聚落有大武壟社(頭社、二社)、霄里社、芒仔芒社、茄拔社等四社,因此過去被稱為「四社熟番」。這一支族與鄰近的鄒族有密切的互動關係。

傳統祭典
西拉雅族的祖靈崇拜留有祀壺的風俗,稱阿立祖祭祀,所謂阿立祖是指西拉雅族的祖靈,無形無體,僅以一壺代表神體,通常供奉在社中公廨,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老君、太上老君、李老君、番仔佛、番太祖、番祖等,各社所供祀的壺各有不同,大部分是粗製的陶器,其中北頭洋社(佳里鎮西北方),除了祀陶製的壺外,還附祀宋硐及洋酒瓶,其它地方尚有以一般大肚花瓶代替陶壺的,至於為什麼用壺來代表祖靈?各家說法不一,江家錦先生說壺是代表女性子宮,阿立祖就是女性祖靈;國分直一先生則認為阿立祖是農業的祖神;石萬壽先生認為阿立祖相當於漢人的玉皇大帝,不是一般的祖靈信仰而已。

現在西拉雅族還保留一些供祀祖靈的公廨,每年在不同的社群居住地也會舉行祭典,有名的如東河嚎海祭;每年農曆九月初五日,是其蕭壟祖神渡海來台的紀念日,住在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的後裔,就會到大公界的公廨舉行嚎海祭,什麼是嚎海呢?指的是在祭典最後,尪姨(或稱向婆,就是靈媒的意思)會在牽曲的聲韻中向海號淘大哭,甚至在地上翻滾,並敘說著祖先來台的辛酸,告誡後人要體會先人的精神等等,典禮極為莊嚴隆重。

此外還有台南大內鄉的頭社夜祭;高雄甲仙鄉大滿族的小林夜祭等(甲仙鄉還成立小林平埔文物館);以前蕭壟社的番仔塭祭還有送阿立祖船的儀式,對平埔族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祭典來瞭解,舉凡語言歌謠、風俗信仰、藝術工技等文化傳承情形,在祭典中比較可以找到原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3705
和安雅
推薦0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o-an-ya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1584
認識洪安雅族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地理分佈
洪安雅族(Hoanya)原分佈於臺灣中西部接近山麓之平地,主要在台中霧峰以南、 台南新營以北一帶,涵蓋現今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 南等區部份範圍。伊能嘉矩最早將此區的平埔族分為二支:

1. 阿里坤(Arikun):在較北的現今彰化、南投、和台中一帶;包括南投社、北投社、貓羅社、萬斗六社、大武郡社等。此一支系各社後來也多遷至埔里。

2. 魯羅阿(Lloa):在較南的今雲林、嘉義、台南境內;包括哆囉嘓、他里霧、貓兒干 、柴裡斗六等社。由於地處和西拉雅緊鄰的早期開發教化中心區, 因此很早即被漢化。

傳統祭典
洪雅族一年中有兩大宗教儀式,一為祭祖;一為過年。祭祖日期多在農曆七月二十日到七月二十二日間開始舉行(任選一日開始),全部祭儀共需四天的時間,包含五個項目:

一、祭儀與祭品的準備
祭祖儀式稱為Mapohan Vakkie(招請祖先的意思),祭祀者由族中未婚少年(Mata)擔任,人數約八人,並選出正附主祭者,祭品是用糯米飯糕、酒、豬、檳榔等。

二、賽跑(Movai)
亦即所謂的走鏢。由全部參加祭祖的少年參加,比賽是從頭目家出發,並由頭目發令起步,跑到祖靈地再折返村中起跑點,贏的人得到一面大紅旗(只準備兩面,亦即取前兩名)。

三、祭禮(Tei-Vakkie)
祭點在村外的祖靈地舉行,祭禮由兩位主祭主持,排置物品,並共同拿祭槍向靈地的靈樹作劈刺的動作,其餘參加祭禮的少年高唱祭祖歌。

四、出獵(Mura)
所有參加祭禮的少年及全村的壯丁都參加狩獵活動。

五、飲宴(Mamitan)
全村男女都參加,大家圍成一圈飲酒唱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90998
認識道卡斯族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A.L.

地理分佈
道卡斯族(Daokas)分佈範圍南起大甲溪,北至湖口台地、楊梅鎮、龍潭鄉一帶,南北長距離約一百公里。東部以南北第二縱向山脈、關刀山山脈、八角崠山脈、獅頭山至新竹關西鎮的馬武都坪一帶,西至臺灣海峽。道卡斯族含括台中縣、苗栗縣、新竹縣、部分桃園縣。主要活動範圍以沿海一帶及丘陵各河谷沖積成的平原為主。

據說道卡斯族中曾有部分族人遷移到南庄地方,後來變成了賽夏族,但文獻上並沒有記載,倒是咸豐九年,真有族人移居宜蘭,兩年後,這支新移民因隨身攜帶的火槍武器,被漢人用物品交換的方式拐走了,所以失去立足競爭的實力,只好再返回故居地,但回程中遇到了大甲西社等社群正欲遷往埔里,也就一同前往。

到清末以及後來的日治時期,都將道卡斯各部落統稱為「新港十一社」或「竹塹十一社」;其主要聚落大致可以分為三群:

1.崩山群:舊志中所稱的「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主要包括大甲東社、大甲西社(德化社)、日南社、日北社、雙寮社、貓盂社(興隆社)、房裏社、苑裏社、吞霄社等。道光年間(1823─1831年)此群中的雙寮、日南、日北、房裏、吞霄、苑裏等社,加入中西部平埔五族聯合遷移埔里的行動,幾乎全部遷至埔里。

2.後龍群:後龍四社主要是包含後龍社、新港社、中港社、加志閣社及貓裏社等(貓裏社在今苗栗市,後來與加志閣社合稱為貓閣社)。

3.竹塹群:主要是竹塹社,以及清初文獻記載中的眩眩社。

族群名稱來源
始自日本統治時期明治三十七年(西元1904年),日本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透過語言、人類學的方法,將平埔族分為十族,道卡斯族歸類為平埔族的其中一支。

傳統祭典

一、豐年祭:道卡斯人稱作牽田,牽田又分為做旗頭、做旗尾二個節日,各為三天,族人興致高時,則可由旗頭一直做到旗尾,白天狩獵,晚上慶祝共同分享獵物。

二、祭祖:道卡斯人稱作巴代(Patai),為敬祖的意思,也是道卡斯族人視為最神聖的節日,但對外人而言,則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節日。做旗頭則是與漢人的中元普渡撞日,新港社在這一天有舉旗慶典,漢人也要在廟前豎起竹竿安營旗。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漢人的中秋節,也是道卡斯族人做旗尾的日子,從表面上看來,時間上的巧合使道卡斯族的漢化比其他族群快,也因這樣的巧合,使道卡斯族的遺風可以寄附於漢人的節慶中,存續了一段時日,不知是幸或不幸,終究對整個平埔族來說是相當特殊的一個例子。

當天早上祭墳回來,全家聚集大廳(供奉祖先牌位之處)或廚房,在毛蘭上裝滿食物,(早期是使用道卡斯族的傳統木盤,後來因經濟形態的改變才改用毛蘭)其中有鹿肉、鹿酒,鹿肉是由族人到埔里購買,有的家族則改用豬肉取代,另外尚有糯米酒、魚、菜及用小魚乾與糯米做成的飯糰,放置於大廳或廚房的地上,由家族中最年長的女性(漢化後由男性取代)先行禱告再繞行二圈後,家族成員再跟其後繞行第三圈,繞行中各取鹿肉、糯米飯些許放置地上,說是要請祖先吃的,有的家族則是將鹿肉放置於大廳的四個牆角,有的放在大廳門的兩邊,禮成後家族成員蹲坐(史料上稱作「□」)成一個圓圈,圍著裝滿食物的毛蘭即可隨意最食。

吃飽外出時,年長的女性會站在門旁向每個人身上灑少許的水示意祝福、去汙穢,此後三天各戶可隨意到處串門吃喝,可以拿著水桶、水瓢到處向人潑水,興致高時彼此跳入水塘或水圳中相互潑灑,也許這正是東南亞民族潑水節的最原始形式與原由,也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有潑水節的一個民族。

巴代祭祖對道卡斯人來說是最神聖一個節日,因此在祭典這三天中存有許多的祭忌,禁止外人進入社中,早期新港東社、西社各有社城,祭典時會關閉社門,書寫牌子掛在社門旁,敬告外人不得進入,同樣的,這三天族人也不得外出,祇可在社內活動,不可進入他人大廳,必須放下身邊所有的工作,不得敲打,家禽家畜也必須關好,以免闖入大廳打擾到祖靈。因道卡斯人對祖靈的虔誠產生了許多的禁忌,許多的限制唯一的目的就是深怕祖靈被觸怒,也因此讓外人感受到祂的神秘色彩(在道卡斯牽田的慶典中,外人是可以進入的)。

三、祈雨祭:是一個不定期的祭典,唯有乾旱時期才會舉辦的祭典,也是道卡斯族傳統祭典中,唯一不曾在文獻中或田野調查紀錄上出現的一個祭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3487946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