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2+112009052000172,00.html
社論-馬總統就職周年的檢驗與考驗
2009-05-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一年前的今天,馬英九總統承負著全民的付託與期望,帶領國民黨重回執政舞台,展開了歷史性的第二次政黨輪替。若以一言蔽之,這一年的主軸應該是「變」,而且是翻轉式震盪性的巨變,有些變化在規畫中,有些則在意料外。
馬英九是在一個民眾厭棄貪腐與族群操弄的背景下上台的,他帶來的立即改變,是他本人的清廉自持,以及執政團隊不再有撕裂族群的仇恨言行;這些年來被切割得血淋淋的台灣社會,終於得到了喘息休養的機會。
一年來,「兩岸」與「經濟」是他的兩大施政重點。最明顯的政策轉變,就是兩岸關係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轉,從對立大步走向和解,停擺已久的兩會協商重新啟動,中國當局頻頻釋出利多,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也來台舉行歷史性的江陳會。台灣各景點擠滿了興奮的大陸客,經貿投資限制紛紛放寬,有意爭取大陸市場者、希望引進陸資合作者,都在政府的新政策方向中找到了無限商機。
而在這段期間,國際間爆發金融海嘯,拖累了全球經濟,依賴出口甚深的台灣受傷慘重,出口不斷萎縮,大公司裁員減薪或放無薪假,小公司則紛紛倒閉,導致失業率一路攀升。由於房價下跌,股市低迷,連雷曼等超級投資機構也不支倒地,許多民眾資產大幅縮水,在生活壓力下苦不堪言,難免會對馬政府的施政能力感到失望。
這也使得政府把大部分的力氣都花在救經濟上,為了眼前的急救,即使可能債留未來也在所不惜,採取了消費券、企業實習、政府部會釋出短期就業機會等對策。不少國家也採取同樣的凱因斯策略,因為這波經濟危機來得既深且巨,嚴重性甚至超過三○年代大蕭條,現在不把這口氣救回來,恐怕就沒有未來需要擔心了,因此需要政府的強力介入。
中國大陸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相對較小,政府擁有大量銀彈,可能是全球最快復甦的國家之一,馬政府因此更加需要得到大陸經濟力道的帶動,目前正以全面經貿合作架構的ECFA為推動目標。
兩岸關係的和緩,也體現在「外交休兵」上。在雙方達成「互不挖邦交國」的維持現狀默契後,果真邦交國無法再兩邊遊走喊價,台灣支票外交的壓力少了許多。而馬政府基於「選擇戰場」的思維,不再大張旗鼓地衝擊聯合國,換來以「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名義獲邀成為本屆世界衛生組織年會(WHA)的觀察員,現在衛生署長葉金川正率團在日內瓦與會,這是台灣重返國際社會的一次歷史突破。
其實從本報的民調可以看出,贊成改善兩岸關係、支持ECFA的都在五成以上。而馬英九的支持度,一年來也大致呈「V」形走勢,就職時的高聲望,受經濟衝擊及民眾對施政的不滿影響,曾經跌到三成上下。近來則隨著復甦有望、參與國際社會出現轉機,而逐漸回升。因此可見馬總統的基本政策方向,受到了大部分民眾的肯定。
其實馬總統的正直、清廉與認真,民眾都是看在眼裡的,只是做為國家的領導人,他的魄力、格局、政治手腕、規畫願景的視野與想像力,有些環節還有再加強的空間。他個性謹慎且注重細節,但究竟該站在領導第一線或退居二線,以及黨政權如何統籌又如何分割等等,有時或顯得猶疑不決甚至進退失據。
而國民黨在這一年間也沒有展現改革氣象,世代交替躊躇不前,昔日老大心態及宮廷身段又再度復活,確實也讓部分民眾感到失望。
執政的擔子,既是考驗,也是檢驗。就任總統一年來,馬英九努力實現競選時的政治承諾,也在兩岸和解、外交突破上獲得相當成績。
然而,民意的檢驗是全方位的,對於若干需要加強的部分,馬英九總統必須虛心聆聽不同意見,在決策圈納入更多元的聲音,才能補強不足之處,在接下來的任期內創造更好的施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