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923317.shtml
盧武鉉的羞恥心留給後人幾分矜惜與敬意
【聯合報╱社論】 2009.05.24 01:44 am
因收賄案正接受調查的前南韓總統盧武鉉,昨天清晨在烽下村住家後山的貓頭鷹岩跳崖自殺身亡,震驚了南韓,也震驚了世界。這距離他四月底首次出庭接受偵訊,尚不及一個月。
盧武鉉在遺書中,對自己沒有太多辯白,只說已經拖累了太多人,「我的餘生不能再做別人的包袱」;他寄望在遙遠的未來,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從他留下的一些文字,顯示他對兄長、妻兒涉及索賄感到萬分震驚,寢食難安。四月下旬,他在其部落格「人活著的世界」發表最後一篇文章,對自己失去名譽備感心冷,他向支持者說:「我已陷在無法出來的深淵,大家不能跟著掉進這個陷阱裡。」隨即關閉部落格。對照他在遺書中所說,死亡的事「我已想了很久」,他可能在出庭之前即有一死之念頭,只是在等待行動的時機罷了。
選擇以如此突兀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反映了盧武鉉的剛烈性格。就像他執政時,無法如願推動的政務,他寧可讓事情胎死腹中,使朝野關係僵峙難解,也絕不稍作妥協。如今陷入醜聞,既無法將恥辱從身上割除,便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希望醜聞隨著軀殼埋入土裡。
當然,有人會認為他自殺是「軟弱」的表現。尤其,南韓歷史上,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的貪瀆最後都以「特赦」收場,盧家所涉案件僅六百萬美元,不過是小巫,似無須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但也許這就是盧武鉉,自覺活在理想與現實剝離的世界是可恥的事,也無法厚顏利用政治手段與法律周旋,他才會向支持者說「大家應該放棄我」,然後自己放棄了蒙羞的生命。
從一個自學成功的農家子弟,到以人權律師躋身青瓦台,盧武鉉曾寫下炫目的民主傳奇。可惜,五年失敗的執政,不僅光環不再,也讓他連回歸田園的寧靜都不可得;最後更因兄長、妻女乃至自己不當收取商人的獻金和禮物,只能投崖獻出生命以求止謗。盧武鉉是個誤入政治的律師,他用如此悲慘的句點為自己的一生作結,真是何其沉重。
但也正由於「明志」手段的尖銳激烈,更凸顯盧武鉉的道德感與羞恥心並不尋常。卸任後,盧武鉉即宣布歸隱田園,不再過問政治;家人爆發貪瀆後,他雖辯稱事前並不知情,卻一再向社會致歉,自稱「愧對國人」、「沒有資格再論述正義」。相形之下,陳水扁家族之貪瀆情狀要嚴重千百倍,但阿扁不僅毫無歉意,更不斷利用政治和訴訟策略攻擊司法,甚至一再放話煽惑支持群眾,想要把台灣的民主拖下水。陳水扁和盧武鉉因出身背景近似,一直被稱為「難兄難弟」,但以弊案檢驗,兩人的反省態度卻截然不同;其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一顆「羞恥之心」吧!
因為有羞恥之心,所以盧武鉉要求支持者放棄他,並用新的觀點來評價他。因為有羞恥之心,所以他不想再以自己的恥辱拖累別人,成為別人的「包袱」。反觀陳水扁,他面對百萬紅衫軍的「廉恥」呼籲而面不改色,他千方百計美化自己的貪瀆罪行,冷酷地把責任都推給家人和下層官員,用盡心機使民進黨無法與他切割,甚至想方設法要拉台灣司法和民主與他俱沉。這個百變、狡詐的「台灣之子」,也許還能在看守所遙喚風雨,但每齣戲碼都只是使自己的生命更顯扭曲、黯淡;他三次的絕食演出,也只是使自己愈發失去同情罷了。
盧武鉉死亡,避開了月底南韓檢方起訴他的難堪,卻也永遠失去證明自己清白的機會。多數南韓民眾曾經不能原諒盧武鉉的貪瀆,但他如今以如此激烈的手段表達他的羞恥與愧恨,應當會給後人留下幾分矜惜與敬意。
【2009/05/24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