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日報29日社論指出,台北的天空前天突見晴天霹靂,而且預告了兩岸「明天過後」的「5月雪」。原本由綠翻藍的第二次政黨輪替,為兩岸多年僵局帶來解套機會,後勢看好;卻因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內定由主張台獨的台聯不分區立委賴幸媛出任,不但綠營看了愕然,不敢相信此事為真;藍營看了更是倒抽一口冷氣,兩岸危機好不容易因為公投未能過關而告一個段落,但僵局未解,還有待從政策面和執行面表達善意,而今來了一位自貼台獨標籤者,何以取信藍營,又何以取信兩岸,特別是盼望和平統一者。
但以最大的善意解讀馬英九重用台獨人士的可能考量,不外乎平撫五百多萬綠營支持者的選後不滿和失落,藉此可以展現尊重少數的民主風度。
其次是導演一齣構建藍綠共識的政治和解大戲,只要台聯願意合作,出借人才,民進黨不由得不跟進,以期化解島內的認同分裂。
再其次則為收編綠營的投機分子和散兵遊勇,使之為我所用,進而分化綠營,各個擊破;但若要是走到這一地步已是權謀盡出,等而下之了,相信絕非馬英九的格調。
雖然馬英九和劉兆玄都為賴幸媛的任命案作出解釋,不外賴幸媛接受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也不會擔任台聯的黨職,參加台聯的活動;而賴幸媛個人的學經歷足以勝任此職。除開女性入閣要達總額四分之一的承諾,賴幸媛可能真心誠意執行藍營的大陸政策,執行國共之間此前達成的協議?賴幸媛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認知和理解也和藍營同調?
賴幸媛接受訪問時說:「未來兩岸政策主要有三個目的:包括維持台海穩定、促進東亞和平、增進台灣人幸福,而這三個目的都立足於台灣主體性。她將本著務實、善意的態度推動兩岸政策。」
但就這一段論述而言,與其說是大陸政策不如說是法理台獨的論述,不採對抗性的和平台獨而已。何謂台灣主體性?就政治面的發展觀點追問,這就是發想台獨的基本思維,邁向台獨的論述基點,若對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論述,更是桴鼓相應,是有共鳴的。
姑不論賴幸媛過往處理兩岸問題的主張帶有強烈的敵意,在認知上但求分化及分隔兩岸人民的認知;單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解釋言,賴幸媛和台聯的提法是「重各表,輕共識」。各表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台灣」。未明言的則是認知對岸的一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這兩者是各自擁有主權、版圖和人民。若此,這是兩個中國,絕非「一中各表」,更非當年,即九二年的共識。若此,兩岸往後也不可能有共識可言。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共識面在於雙方面對面都不強調主權,是以擱置主權爭議是一共識,通過此一共識所認知的一個中國,各自對外分別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都互為重疊和互為概括的。「中華民國」不宜自限於台灣和對岸區隔;「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會排除台灣,自限於大陸。若無此一互不否認,互為重疊和互為概括的共識,兩岸即談不上回復「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原本是不必指明也不必宣示的共識,而在認知和執行,通過默契建立互信。
馬英九不可能不期待陸資入境,有高水準的大陸客赴台觀光、採購,台灣農產品可以在大陸暢銷。總之,台灣的經濟期待對岸在各方面的實質投入。只是台灣單方面的自我設定,在互信未立之前,兩岸互惠自是難期。馬英九和對岸的共識既破局於先,非僅周末包機直航不可能如期常態化,而其他更多得求諸於對岸的,又如何一廂情願,又如何讓北京當局用「一中」熱臉倒貼台北領導人的「台獨」或「兩個中國」的主張。
我們支持馬英九營造台灣島內的藍綠大和解,而且希望他能以他的人格特質和魅力直接訴諸選民,以有效的治理說服深綠選民台獨不是台灣未來的選項;而非撕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政治承諾,反而順從法理台獨、順從和平台獨的解釋。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