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國民義務教育部分,減輕學生壓力最為重要。我聽家父說,孩子的痛就是父母的痛。我看台灣中小學生大多近視重、皮膚差、體格單薄。
我在台北市工作時,常常加班到很晚,坐九點多、十點的公車離開南港。而公車上都是穿著制服的中學生,好可憐!
學生壓力大不大,很主觀,也很難量化。不過,我在國外讀高中時,三點半就已經到家門口了。那時候的我很快樂。
至於申請大學,自己寫個申請函、找老師寫個推薦信,然後大學考試時自己挑選四科來考,就在十二年級考一次。若自認考不好,四個月之後還可再考一次,取最高分。好像是在校成績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只看所選四項科目十一、十二年級在校平均)、大學考試佔百分之三十。要申請幾個學校就申請幾個學校,反正是自己申請。如果對自己成績沒信心,那通常就多申請幾間,只是比較麻煩而已。申請時不分系,只分學院,因此也不填志願卡。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排第幾名。其實高中就像大學一樣,每人選科不同,學生跑各科教室,並沒有固定班及。成績單上只有班平均,沒有名次,因為成績和相家庭收入一樣,屬於個人隱私。我只知道我下午三點半就到家,要玩還是要讀書都自己決定,沒什麼壓力。現在想起來,台灣的中學生這麼忙(不知道是不是都再忙補習),可是應該也沒其他國家厲害吧!
講到這裡,我很好奇有沒有人統計過全國補習相關產業的營收是多少?所共獻的稅賦是多少? [不久前馬在台北市火車站、補習街一帶執行機車退出騎樓和人行道,成效像當好。學生們從北市各地騎機車到補習街補習,雖然很辛苦,也都很配合政府的政策,不敢隨便停車; 這已經給了主政者很好的提示。我在這裡先留下伏筆]
我聽說在芬蘭(還是瑞典?我忘了),如果一個老師的班級當中有一百分的學生,也有五十分的學生,表示那個老師不是好老師。是老師的錯,不是學生的錯。
謝所主張的高中職社區化、普遍優質化等等,似乎是朝著西方國家的方向走。是不是只是口號,細節要怎麼做,我不敢說。
馬對減輕學生壓力有何對策? 如果不同意謝的主張,是否另有良策? 請與國人分享,千萬別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