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3日電 12日的“胡宋會”達成了“不獨不武”的重要共識。《會談公報》指出,只要台灣沒有朝向“台獨”發展的任何可能性,將能有效避免臺海軍事衝突。北京資深涉臺學者、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彭光謙少將指出,這充分表達了大陸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善意,消釋了台灣民眾的疑慮,也說明《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和平法”。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大陸今年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發生“台獨”事實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 彭光謙表示,今次“胡宋會”達成“不獨不武”共識,充分表明,《反分裂國家法》的“非和平方式”是針對“台獨”,而不是針對台灣普通民眾。軍事手段是一種被動的、具前提的、具條件的行為,大陸不會無根據地採取軍事手段。只要台灣不走向“台獨”,軍事衝突就不可能發生。 有專家分析,“不獨不武”闡明瞭《反分裂國家法》的和平本質,非和平手段不是大陸的首選。宣示了《反分裂國家法》是一部“和平法”,而不是“動武法”。充分表達了大陸對台灣民眾的善意,以及大陸對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誠意。 彭光謙指出,“不獨不武”也給台灣民眾吃了定心丸。動不動武,關鍵因素不在大陸,而要看台灣當局的所作所為。同時,也可以說掌握在台灣民眾手裏。如果民眾能夠用民意制止“台獨”政治人物把台灣帶向分裂道路的話,兩岸戰爭就不可能發生。這也符合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分析,“不獨不武”與《反分裂國家法》的精神是一致的,進一步對台灣表達大陸期望和平統一的決心和誠意。同時也是消除了台灣不少公眾對大陸的疑惑和懷疑,釋放善意的信號。 時殷弘指出,《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後,由於美國的非難、“台獨”的歪曲等一些因素,國際上對此有誤解。“不獨不武”的共識,可消減《反分裂國家法》給大陸帶來的外交壓力,使國際社會認識到,臺海緊張並不是大陸造成的。同時,也加深大陸對台灣公眾的積極影響,揭破“台獨”勢力對大陸立場的歪曲和誤導。(馬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