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環境不好,呂副總統為陳水扁緩頰表示肇因於台商將產業外移,導致失業增加、消費不振;不能老是怪阿扁與民進黨。其實,台商接單生產模式還是創造出口、外匯、經濟成長、減緩失業率的功臣。造成緊縮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與國民對前景不看好,減緩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筆者要說的是執政者要為「國家風險」負責任。
不談理論,上市公司舉今年曾經當過股王的聯發科(TW2454)為例,資本額104億,以光碟機驅動晶片起家,近年跨足手機晶片,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分別為8.15、7.90、11.50元,10元股本就賺了27.55元,全年每股獲利應有35~40元水準,也就是賺近四倍資本額,12月17日收盤價370元,次日最低曾到358元,也就是市場約僅給10倍的本益比,這個月來前股王和其它績優電子股的本益比也僅有10~12左右的平均水準,這樣優秀的公司是犯什麼錯嗎?相對美股與港股這樣水準的公司本益比水準約有50倍,也就是國內股價五倍的水準。
台灣下半年喊了半天的萬點選前行情,台股歷史上曾出現三次萬點行情,79年2月12682點、86年8月10256、89年2月10393。今天(96年12月21日再度跌破8000收在7941,目前(96年11月底)國內上市公司688家,資本額5.6兆、上櫃550家、資本額7390億、未上市620家、資本額2兆、集中市場成交值約33兆;若以過去基期回推目前萬點僅是基本市值談不上政績、一萬六千點才算正常、三萬點以上才談得上泡沫。到是12年前中共文攻武嚇加上台東企銀等擠兌風潮時最低點的4670,換算倒是差不多於現在市值7664。在全球投資人眼中政客製造的國家風險不輸大陸文攻武嚇的威力!
股市是經濟的窗口,雖不能直接反映經濟榮衰,卻可以嗅到外資法人與投資人對風險的評價,也就是我們的企業雖有優秀表現,但國家風險偏高不是那麼值得投資,政府不聽國際勸告,挾持百姓操弄統獨,政府創造的國家風險抵銷了企業的努力。
現在一則政府廣告說政客口水的同時,國內企業也創下多項世界第一經濟奇蹟,所謂政府用心人民有信心,說穿了是政客將民間努力據為己有,國家創造風險消費企業努力時,我們是不是該用拒領公投票對政客表達不信任?投資人誤信政府做多,散戶不惜血本融資進場,倒是外資賣到空手,這場噩夢慘遭套牢認賠的投資人,該問領導人製造「國家風險」的損失找誰買帳?
| 上市公司家數 | 上市資本額 | 上櫃公司家數 | 上櫃資本額 | 未上市公司家數 | 未上市資本額 | 集中市場成交值 |
現在 | 688 | 5.6兆 | 550 | 0.74兆 | 620 | 2兆 | 33兆 |
89年2月10393 | 531 | 3.7兆 | 300 | 0.68兆 | 2257 | 3兆 | 30兆 |
86年8月10256 | 404 | 2.1兆 | 114 | 0.31兆 | 1501 | 2.5兆 | 38兆 |
79年2月12682 | 199 | 0.53兆 | 4 | 14.5億 | 567 | 0.64兆 | 21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