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青春鐵馬向前行
市長:青春鐵馬向前行  副市長: 天天天開心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青春鐵馬向前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狗吠火車專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減法政見四《政府吃掉你的購賣力》
 瀏覽1,216|回應4推薦3

mrmone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Cynthia Tseng
吐嘈王
華碩

(附圖為近兩年美股道瓊指數,穩定成長與次貸波動)

物價在今年下半年如脫疆野馬同步飛漲的同時,我在等國內廣大財經學者的學術面解釋,沒想到真沒有什麼學者願意淺顯的解釋給民眾聽,也許是怕被貼上政治標籤,特別是新聞局可以把CPI解釋成「CPR」,筆者雖不是經濟專家但想試著淺顯的告訴讀者們「物價為什麼漲?」

行政院主計處11月22日「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46%、第三季GDP大幅成長6.92%,這個大驚奇的數字,經濟成長率較原先預估的4.58%高出一個百分點,僅次於民國93年的6.15%。前主計長韋伯韜(韋端)直接質疑是選舉數字,咸認為高估了一個百分點。次(23)日,陳水扁先生也不避嫌的指出,他實現了2004年競選的「三、四、五」經濟政見,經濟成長率五。對於主計處的預估,筆者個人認為的「過於樂觀尚不致太離譜」。經濟成長與物價穩定是兩件事,卻存在複雜的關係。

首先本篇先討論總體經濟面,在介紹物價穩定與通貨膨脹前要先教大家看一面財政統計報表,2000年時政府由七月結算的會計年制,改成一月結算的曆年制,所以這一年歲入歲出都是一年半,所以要乘2/3才是平均值,財政超支用紅色負值表示,其間重要大事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9年921大地震、2003年SARS、2006年眾多弊案。經濟成長率是YOY與去年比較,前一年基礎低所以次年相對會高。

中央政府+各級政府 歲入歲出與債務舉借概況(摘自財政年報)

中央+各級(十億)(十億)(十億)(十億)(十億)%
年度歲入歲出餘拙債務未償餘額國內生產毛額比率
19971025.2+1704.81051.4+1878.8-26.2-174.01381.318257.8316.73
19981251.5+2053.51083.1+1992.6+168.4+60.91368.678972.1915.25
19991228.6+2004.41164.0+2050.0+64.6-45.61312.269473.2813.85
20002030.8+2784.92230.1+3140.9-199.3-356.02450.1410032.0024.42
20011417.2+1896.81559.7+2271.8-142.5-375.02759.129862.1827.98
20021304.7+1787.91551.9+2144.9-247.2-357.02849.2710293.3527.68
20031320.9+1848.21618.1+2206.2-297.2-358.03127.5410519.5729.73
20041368.2+1971.61564.8+2238.9-196.6-267.33364.9711065.5530.41
20051464.5+2115.21567.0+2309.6-102.5-194.43553.6611421.2631.11
20061546.9+1997.11530.2+2346.9+16.7-349.83629.5511858.9930.61

若嫌這個表太複雜,讀者就看最後一行「債務未償餘額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並記得經濟政策有延遲效果。接著請參閱「通貨膨脹」的定義,維基百科簡述「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永遠是這樣的一種貨幣現象,只能由貨幣量的增長速度超過產出增長速度造成的貨幣現象─米爾頓‧弗里德曼1987」

民進黨政府不遵守財政紀律的現象,筆者在其執政後前兩年就發現了,「擴大舉債要如何還?」是筆者心中的一大疑問,舉債刺激經濟發展的效應在日本處理泡沫經濟上曾經嚴重失敗過,大前研一歸納是「新經濟」下用國家本身的預算去刺激本國的經濟是最沒意義的。舉債應該用於可獲利的資本財才有利日後還債,若是擴大消費就要比較舉債的「爽」和還債的「痛」比率上是否符合通貨膨脹率。這就是房貸和卡債的差異性,國家還有一個特權就是發行貨幣,先舉債耍完後,接著等通膨發生,還債就沒那麼痛。南美洲、非洲、前蘇聯等國家都用過,代價是你的儲蓄和退休準備的未來購賣力就減損了,資金重分配回政府產生「通膨稅」效果。富人有趨避通膨的能力,這種重分配效果是道地的窮人稅!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膨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膨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膨。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本段摘自維基百科)

從上表可以看出政府在沒有那麼多收入,卻用了太多的支出,又維持寬鬆利率減輕債務負擔,難道不要多印高於國內生產毛額需要的鈔票發行,無紀律的財政焉有不通膨的道理?富人更可以運用低利投資不動產反向賺取重分配財富的效果,政客又那不個炒地皮呢?可以查一下二十年來新鮮人投入職場的薪資水準成長幅度與現在的比值,再對照二十年來房地產到現在的漲幅,可以明顯比較出重分配效果。

「擴大公共支出」藥方是用在通膨與失業率俱增的「停滯性通膨」,筆者認為台灣經濟有些濫用擴大公共支出,前幾年物價持穩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內需型業者減少獲利率、勞工增加工作時數內部吸收掉了,所以民眾的金錢購買力並沒有太大減損,但實質購買力的購買力的背後,業者要賣更多的服務才能獲得相同報酬、勞工要工作更長時數才能獲得相同的報酬。現在又開始吵「再怎麼野蠻」續集,筆者想反問政府若不再節制支出,物價還會再漲、實質購買力會更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以為政客真的幫你爭預算「建設」,還是在重分配你的財產?

油價和以食物為主的躉售物價(麥、奶、飼料)是壓垮的最後原因嗎?也許佔一部份,但美金的弱勢是主因,美軍佔領伊拉克四年了,筆者的資料估計美國軍費支出高達1.6兆美金,相當於51兆台幣,增加的政府支出是台灣全年歲出的二十餘倍,第一次波灣戰爭時各國都有攤派軍費,我們也得要買高價軍購贊助,第二次只有英國協助出兵,花了六十六億英鎊、約四千四百億台幣後縮手撤軍。其它國家包括我們的6108億難道沒有攤派嗎?其實,全世界用以計價「美金」實質購買力降低了,包括美金以外貨幣、金價、貴金屬、鋼材等等非能源糧食的物價都漲價,農藥、肥料、種子、土地、包裝、運輸成本都上漲,蔬菜價格若不是農民勞力能吸收時能不漲價嗎?若沒漲價才是憂心的開始,你不知道農人得改用什麼劣質肥料或農藥降低成本。所以,美國開戰所有的經濟大國都用實質購買力付出了代價,美國還是用重分配效果向各國開徵「通膨稅」,猜猜看付最多的是誰?不是產油國(改用油元或歐元計價)、不是紐澳等農產國原物料生產國(升值)、是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對美貿易大或大量持有美元債券外匯),其外交上對美國的影響力有多大?

今年下半年台灣的國內股市表現是全球排倒數的,別人漲我們幅度小、別人跌我們幅度加倍,比較一下次貸風暴下仍持續穩定上漲的美股,和9、11兩次股債下的台灣吧!但台灣的上市公司營收成績卻是亮麗的,造就了適度的成長,5.46%成長率是可期的,下半年是電子業營收回流高峰,其它貨幣升值反應(例如日本汽車業哀鴻遍野)、我們忍著輸入性通膨維持慣例下半年保護著廠商營收回流,你我的實質購賣力不能說給了企業(因為營收並沒有提高實質購買力,原因另文討論),但至少相當部份用實質購賣力是繳給了政府,這政府居然得了便宜還賣企業的乖。

想問有解嗎?釜底抽薪把政府債務減少一些吧,所以筆者之前寫《減法政見》系列,政府少花點不當支出吧!加拿大便是縮減支出有成的國家,油價上漲影響有限,國民興奮的開車越境到美國享受實質購買力。縮減支出的「痛」國民不能忍受嗎?法國運輸大罷工,國民默默克服生活不便支持改革。在台灣你有權力投票朝野均有改革優勢的政黨,後面還要看領導人的魄力是否能抗衡立法院的利益團體。至於第三勢力制衡嘛,關鍵少數的議價空間一直都是頗大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2561752
 回應文章
從融通財政赤字的方式談起
推薦1


Alex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Cynthia Tseng

我想如果狗吠火車兄談的是財政紀律的重要性,我舉雙手贊成,事實上,台灣財政無紀律的情況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最可怕的是,很少人注意這個問題,那就更容易使問題惡化,但政府支出應該不是現階段台灣物價上漲的因素,這是我必須特別指出的。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融通政府財政赤字的方法有二:貨幣融通、公債融通,貨幣融通是透過中央銀行以創造貨幣的方式為之,在早年戰事頻仍,國庫收入不足的時候,國民政府乃以更多的鈔票去融通軍費支出,結果造成超級通貨膨脹;比較現代的方法則是財政部發行債券,而由中央銀行購買,這也算是一種貨幣融通,較早的國庫券發行條例有此規定,中央銀行可以購買短期資金週轉為目的的乙種國庫券,但後來已予廢除。

公債融通就不太一樣,政府發行公債而民間部門則購買公債,政府因而取得資金去融通財政赤字,這種作法的通貨膨脹效果很小,原因是資金的來源來自於民間部門,原本可用於支出的部份用於購買公債,然後政府取得資金支出,形成一減一增,因此很多國家都喜歡以此方式融通赤字,過去台灣也是如此,很容易上癮。

公債融通財政赤字所產生的問題,不是在於通貨膨脹或者是使人民的購買力減少,而是在於「寅吃卯糧」,它有幾個負面效果:

1. 隨著連年財政赤字,政府所累積的未清償公債餘額會愈來愈龐大,因此政府必須支付龐大的公債利息,許多原可用於建設或福利的政府支出被政府拿去繳息。

2. 台灣已逐漸走入高齡化的社會,未來各種公共醫療與社會福利支出必然愈來愈龐大,若政府不及時注意這個問題,任由公債融通支出,只會使得財政收支的問題更形惡化。

3. 政府公債是一種將債務延後的方法,形成上一代人超支使用,由下一代人償付的情況,但最終償付的來源還是必須通過稅收,因此就長期而言,除非政府將債務貨幣化,否則下一代的負擔會十分沉重,但若政府採取債務貨幣化的方式,又因公債餘額成為天文數字,極易引起通貨膨脹,這個部份才是狗吠火車兄貼文所隱含的。
.
.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2564776
政府財政紀律的重要
推薦2


mrmoney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ynthia Tseng
華碩

感謝網友的賜教,總體經濟只是筆者以前在公務體系的延伸閱讀,談不上深入,寫這個系列花很多力氣,也瞭解長治久安的政見很難受到注意,畢竟大家愛聽口水,政客也以無謂的花費當作政績,選民不但想要白吃午餐,更想擴大成盛宴。至於能不能影響馬團隊政見走向?我只當狗吠火車,什麼都不敢想!

看了一下馬團隊公布的政見,《蘇花高系列》、《和寫在特別費宣判前》(未宣告抛棄繼承之債權不當移轉)都有一致的方向。但筆者還是要呼籲節制支出「先還債」。政客在「爭取建設」(過度投資)的同時,也在重分配百姓的財產!

前文筆者花了一些力氣整理政府財政報表,「餘拙」欄唯一的黑字不是改善,是超過舉債上限,也就是借無可借。主計處守住舉債上限的最後防線並不代表財政不再惡化,現在的政客已經懂得運用國營企業與循環作業基金,例如投資發展基金以前是台積電成立時推動搖籃的手,投資效益不差國際創投,現在淪落到那些黑洞收益如何呢?例如引進外勞收取的就業安定基金,數額相當龐大,都用於那些用途?歲入不足又如何押著國有財產局與國營事業以活化資產為名行賤賣國產。這些黑洞都是立法院監督不到的,更何況立法院都是等著交換利益的大哥。

我國是低稅賦國家,政府自營財源(政府投資獲利而非向國民開徵)亦偏低,薪資所得家庭賦稅與收入比約為21%、資本投資與經營事業平均稅率約13%、而國民生產毛額約11兆多,政府歲出兩兆多,約佔百分之二十幾,咸認偏高但仍能接受。乘數效應是低於0.1沒錯,前先低稅賦國家乘數效應本來就低,再加上近年公共投資都是在很難回收的沈没性支出,有看過什麼如當年台積電的好投資嗎?Alex兄的標題認為物價「應與政府支出無關」,沒錯,誘發的民間消費不但有限,還因為理財專家所謂的「拿鐵因子」發酵,民間自發性的「戒咖啡、戒小黃」,油價上漲計程車司機收入減少,推著車滿街等客人,餐飲等內需產業無不苦撐。但重點不是縮減政府支出就能有平抑物價功能,我也不相信有此可能。而是「財政紀律」有多少歲入做多少歲出,不在計畫內的不隨便更改支應、緊急預備金不是緊急不偷渡、循環基金應列法定效益標準與下限、未達下限標準應追究責任。政府累積未償債務應分期從30%降到10%以下的合理水準。相同的也不可以要求候選人無謂建設造成更大的黑洞。像101的跨年煙火是應該賣給新力等國際企業的廣告,就不應該由交通部買下造成景氣假象。

以上的這些回復財政紀律政策就和下水道一樣是看不到的,除了定期公布並解釋外,之前我建議過總統府僅在特定節日開燈,政府財政未達到改善標準,晚間九點由總統主持關燈,指標性告訴百姓我們距離標還多遠?不是像現在打腫臉搶企業的煙火放!

政府在你看的到的歲入歲出拙餘、看不到的基金支出,不遵守財政紀律長期累積的通貨效應,慢慢吃掉你的購賣力,「物價則是你的痛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2563560
狗吠火車是總經學者?
推薦0


吐嘈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2562977
應與政府支出無關
推薦1


Alex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華碩

我個人覺得「經濟邁向全球化」、「政府財政收支問題」與「台灣能源問題」是台灣三大核心經濟問題,現在大家比較關心經濟全球化的問題(包括兩岸三通、全球化後的所得與財富分配問題以及勞動階級薪資上漲有限的問題),但對於台灣的財政問題與能源問題,可能感受還不夠深刻,無法體會其嚴重性,因此比較少人去注意。狗吠火車兄一向關心台灣的財政問題,相形之下非常難得。

不過,我個人不認為台灣政府收支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來政府支出占GDP並不是那麼高,遠低於民間消費支出占GDP的比率(詳細數字待查),二來政府支出乘數也不高,就我記憶所及,乘數值遠低於一(好像還不及0.1),這表示政府支出能夠誘發的民間消費支出有限,對總需求構成的壓力並不如想像得那麼大。

今年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加率為5.34%,如果就該物價指數分項來看,蔬菜類、藥品及保健食品、油料費分別上漲78.6%、20.8%與11.2%,是最重要的三項。蔬菜類價格上漲與風災有關,油料費上漲是因為國際能源價格上升,這兩者都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供給面因素,至於藥品及保健食品價格上漲,是需求面的因素,或許與健保制度的問題有關(我們的健保制度其實是台灣財政的大黑洞),但是否有其他因素造成這一類商品價格上升,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
.
.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7039&aid=256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