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說:「根據美國國際佐格比(ZOGBY International)公司的民調指出,有百分之五十五、過半數美國民眾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若明年三月台灣的入聯公投過關,則支持度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即百分之七十的美國民眾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請參照文末新聞全文)
哈哈!正巧散客的親密酒友,就在這總部設在901 Broad Street, Utica, NY 13501的ZOGBY International公司門口賣熱狗。
據他通報,ZOGBY International成立於1984年,在1600 K Street, Suite 600
Washington, DC,還有個辦事處。根據ZOGBY在它自己的官方網站上所公布的資訊,這次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委託,自2007年9月6日到10日,計時四天的民調,共計電話訪問1205位散居在美國各地的成年人,所得結果如下:
在【國家主權平等的信念下】,這1205位受訪者中,有55%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若台灣入聯公投過關,則有7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應該阻撓台灣申請入聯。
各位看倌,請努力睜大您的雙眼注意看,學問來了!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估算,在美東時間2006年10月17日早晨7點46分,美國人口總數突破三億大關。
所以散客敲了敲計算機,得出下列數據:
這一次的民調共計訪問1205人,在美國總人口數三億(300,000,000…….哇,好多零。)人中只佔了0.000004 %。
1205人的55%是663.30人,只佔美國總人口數0.0000022 %。
1205人的70%是844.20人,只佔美國總人口數0.0000028 %。
阿扁大總統真夠詭詐!
他欺負台灣人民不習慣上網看英文,隨便擴大推論,咬定這663.30的數據就等於一億五千多萬,是過半數的美國人口。據而大肆宣傳,呼籲台灣人民放膽支持民進黨發起的入聯公投。
靠!阿扁這一招太陰損,拿人民納的錢,去買個美國小型「分眾民調」,以一當「20萬」來騙人民。他還真以為,台灣人民的智商跟雞狗豬一樣咧。
不過,散客拿這招來對付只有小學程度的散婆,應該有效!
散婆一直把散客的庫存陳高鎖在倉庫,嚴格配管,攪得散客肚中酒蟲日夜翻騰,好生痛苦。
於是,散客立刻依樣畫葫蘆,懇請社區郵差,在他送信之便,請鄰居簽一下散客自製的【陳高聯署書】,做個民調。在【喝完酒不發酒瘋】的問卷前提下,請大家支持散客所要求的解除禁酒令。
歷時四小時,郵差回報給散客的「民調」數據真是振奮人心:
在38位受訪者中,有80%的受訪者支持散婆應該解禁,讓散客盡情喝陳高。若【陳高聯署】過關,則有99.9%認為散婆應該挪用部份持家款項,供散客肆意補充陳高。
散客如奉聖旨,當場端著這份民調數據,向散婆宣告,全加州過半數的人支持散客可以毫無忌憚的猛喝陳高。
各位看倌可知道散婆怎麼說?
她只冷冷的白我一眼:「你以為加州的人都死光啦,這樣算是過半數嗎?家裡養的狗都比你聰明!」
唉,散客錯了!
活該學阿扁把人當雞狗豬,結果自己反而被罵得比畜牲還不如!
* * *
扁:美國過半民眾 支持台灣入聯 |
|
總統陳水扁今天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全美報業協會」訪台團時表示,根據民調有過半美國民眾支持台灣入聯。他並強調,未來的入聯公投與十一天環台聖火路跑活動,能讓台灣人民渴望加入國際社會的聲音與期待,獲國際媒體重視。 陳總統根據美國國際佐格比(ZOGBYInternational)公司的民調指出,有百分之五十五、過半數美國民眾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若明年三月台灣的入聯公投過關,則支持度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即百分之七十的美國民眾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 陳總統也表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提案,已有高達一百四十三萬五千人參與連署,預計至月底應可達到兩百萬目標,不僅在台灣創下破天荒紀錄,在世上也同樣少見,明年三月台灣民眾可以同時選總統與進行公民投票,他有信心入聯公投絕對可以過關。 陳總統感謝全美報業協會長期以來對台灣追求自由民主與經濟發展的關注與協助,他表示,台灣歷經世界最久、長達三十八年戒嚴統治,在戒嚴期間,不但有黨禁與報禁,國會無法定期改選,也無健全的政黨政治,仍為一黨獨大並實施集權式的獨裁統治,更遑論國家領導人由人民直接選出,直到1988年解嚴後才逐步解禁。 他根據華府「自由之家」的評比報告指出,台灣在宗教自由與信仰自由指標方面獲得滿分的成績,而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則與歐美同列為最自由的國家之一。 此外,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近日發表的「2007年全球新聞自由評比」報告,台灣被評定為第三十二名,較去年進步十一名,不但為亞洲第一,排名甚至超過美國與日本,與其他歐洲國家同屬最進步新聞自由之列,這對曾經歷戒嚴長達三十八年的台灣而言,是相當令人欣慰與驕傲的成果。 【2007/10/23 中央社】 |
嘻笑怒罵皆文章!歡迎光臨「有無居」,敬請點個推薦或回應,滿足散客小小的虛榮心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