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羅智強不是馬英九的幕僚,而是新聞記者,羅智強與何博文都針對馬英九對大陸毛巾的態度各發了新聞稿。
羅智強寫的是,馬英九認為「如果大陸的毛巾含致癌物質,我們可以提高檢驗標準,要求進口毛巾不得含這些物質」。
何博文寫的是,馬英九主張「以大陸毛巾含有聯苯氨染料等致癌物質為由,全面抵制其銷售來台」。
面對這兩則不論是語氣或語意都差距很大的新聞,讀者會認為那一則新聞比較準確?我相信肯稍微用點心的讀者會認為羅智強的新聞稿比較正確。這一類的讀者會先去想一想,馬英九會以這種口吻在公開場合中說出「以大陸毛巾含有聯苯氨染料等致癌物質為由,全面抵制其銷售來台」這種不給他人留餘地的話嗎?
這裏沒有人(包括我在內)主張「可以完全以他們的說話風格來判斷每件事情」,但是一個政治人物平日的談話風格的確是判斷新聞真假很重要的依據,尤其是在台灣媒體新聞相當混亂的今天,更是如此。至少就這一件「大陸毛斤」新聞而言,能夠先以談話風格先思考一下,總比充當「被動的訊息接收器」,要好得太多了。這次還好,還有馬英九的幕僚羅智強可以澄清,那如果沒有他怎麼辦?我們就直接了當相信何博文的新聞了嗎?
坦白說,我覺得像何博文這一類的記者,不是太愚笨就是太聰明。他可能是太愚笨,新聞來源怎麼告訴他,他就怎麼寫新聞稿;他更可能是太聰明,反正他隨便亂寫一頓(他以前經常如此),再冠上「據馬英九幕僚」、「據高層黨政人士」透露等話,就一定有「被動的訊息接收器」這一類讀者相信,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綠營民眾死命相信綠營地下電台的主要原因,道理是一樣的。
台灣媒體有問題,這早就不是「新聞」了,但讀者還是可以自己稍微培養一下辨識新聞真假的能力啊!那不一定百發百中,但總比當一個「看到就相信」的讀者要好得多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