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文章.此文雖是對岸的,但意見並非偏頗,自己好好看去罷!
=====================
四、兩岸"三通"中若干問題的說明
(一)關於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協商"三通"問題。
"三通"問題,原本可以通過已經建立的兩岸協商機制進行商談,即由海協與海基會商談。兩會于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建構了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台灣當局現任領導人上臺後,矢口否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會商談的基礎,致使兩會對話、商談迄今無法恢復。在這種情況下,並考慮到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多年來建立了順暢的溝通渠道,就"三通"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過深入探討並達成了許多共識,因此我們主張,由兩岸民間行業組織就"三通"問題進行協商。這是現階段最為務實可行的協商方式。
(二)關於兩岸直航中飛機、船舶的旗、證問題。
兩岸空運、海運業界在多年的交流中已就兩岸空中、海上直航中飛機、船舶的旗、證等問題,取得相當的共識,兩岸空運、海運也有成功的實踐,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供遵循的依據。
在空中通航方面。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及附件的有關規定,航空器必須有國籍或地區籍標誌和登記標誌,該標誌須從國際電信聯盟分配給登記國或地區的無線臨時呼叫信號中的國籍或地區籍代號系列中選擇。目前,大陸和台灣的航空器標誌均為英文字母"B"。因此,兩岸直航的航空器已不存在標誌問題。關於直航中涉及的主要證照的查驗問題,可由負責運營的台灣地區航空公司向大陸民航主管部門出具所需證照的合格證明,經認可後,該航空公司即可提出申請。這一簡單易行、務實靈活的做法,已在2003年春節臺商包機業務實施過程得到運用和驗證,為解決今後兩岸雙向直航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在海上通航方面。兩岸直航船舶的挂旗、驗證問題,可以參照"九七"後港臺航線和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航的相關辦法解決,即:直航兩岸的船舶,只挂公司旗或雙方商定的標誌旗,進港時不挂對方旗;雙方須查驗的有關證書,必要時可另紙簽注。
(三)關於外國公司參與兩岸航運的問題。
兩岸通航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通航",兩岸航線不是國際航線,應由兩岸的空運、海運公司或兩岸合資的航運公司經營。在兩岸註冊的中外合資的空運、海運公司可以參與經營,但外資方面不得控股。我們的上述主張,既有利於確保中國航運主權不受侵犯的原則,又有利於維護兩岸中國人的正當權益。
(四)關於實現"三通"與所謂"台灣安全"的問題。
台灣當局以兩岸實現"三通"尤其是直接、雙向通航將嚴重危及台灣的安全,作為阻撓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的最主要理由。最近台灣有關方面將安全問題分列為軍事安全、政治安全(主要是台灣在政治上被矮化)、經濟安全(主要是台灣經濟對大陸市場依賴度大幅提升、產業空洞化、失業率上升)、社會安全(主要是治安、疫病防治、社會福利與教育負擔等)。除了社會安全所針對的可能性問題,可以在"三通"問題協商中加以討論、預作安排外,其餘看法均缺乏事實依據,而是台灣當局頑固堅持敵對意識的產物,目的在於影響台灣同胞對"三通"的態度,繼續拖延、阻撓"三通"。因此,有必要予以指正。
關於"直航將嚴重威脅台灣軍事安全"。首先,就大陸對臺政策而言,兩岸同胞情同手足,血濃于水,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大陸方面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台灣分裂勢力的"台獨"圖謀,決不是針對台灣民眾。其次,有關兩岸海上和空中直航的技術性、業務性安排等問題,須經雙方平等協商並取得一致意見後方能實施。台灣方面對自身安全的關切屆時能得到妥善解決。第三,兩岸試點直航已開通六年,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海上直航也已開通兩年多,從未出現過任何影響台灣"軍事安全"的問題,也沒有給台灣帶來任何所謂的"威脅"。相反,這種直接往來有利於營造臺海地區和諧安定的氣氛。第四,實現和維護台灣海峽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根本途徑在於,台灣當局必須徹底放棄"台獨"分裂主張,停止一切"台獨"分裂活動,並且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達成協定,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規劃。兩岸敵對狀態越降低,臺海地區越祥和,兩岸關係越發展,兩岸同胞的安全越有保障。
關於在兩岸"三通"協商過程中"台灣在政治上被矮化"。我們一貫主張,兩岸之間應當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以務實的態度解決雙方的分歧和各種問題,任何一方都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另一方。以往海協與海基會的歷次商談,以及兩岸民間行業組織之間的各種交流和磋商,雙方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矮化"誰的問題。在兩岸試點直航及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的海上通航中,雙方間運力安排及技術問題的處理,均充分體現了平等互惠的原則,實現了互利雙贏。今後協商"三通"問題,包括解決市場開放、相關管理、經營權益安排等,依然是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原則精神。根本不存在所謂台灣在"三通"過程中可能被"矮化"的問題。
關於"'三通'將衝擊台灣經濟安全"。其一,關於"三通"使台灣經濟對大陸市場依賴度上升而產生安全問題。兩岸經濟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在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台灣經濟從大陸經濟迅速發展中獲得了增長的動力,產業結構調整獲得了有利條件,企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促進了台灣經濟的發展,近20年來的事實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大潮中,如果實現"三通",兩岸經濟各展所長,密切合作,將更有利於兩岸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實現共同繁榮。只要站在台灣同胞利益和經濟發展需要的立場上來看問題,就會得出這種結論。
其二,關於"三通"加速台灣產業移往大陸、導致台灣產業"空洞化"問題。產業"空洞化"一般是指製造業在總體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以及製造業生產力及國際競爭力降低。台灣有關部門的研究表明,1990年至2001年間是台灣企業投資大陸增長較快的時期。在此期間,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出口占有率並未下降,反而由1.96%升至2.0%,並沒有造成台灣製造業的總體生產力和競爭力的衰退,導致出現所謂產業"空洞化"現象。相反,兩岸"三通"有利於台灣企業合理調配和使用生產要素及資源。通過分工合作,可以發揮台灣經濟的優勢,增強發展潛力和提高競爭力,有效避免產業"空洞化"。
其三,關於台灣企業對大陸投資導致島內失業率上升問題。近幾年台灣失業率上升主要是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所致。台灣當局現任領導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破壞兩岸關係,阻撓兩岸"三通",打擊了台灣民間及海外投資者的信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台灣失業率上升也有結構性失業的原因。隨著台灣投資和生產成本的上升,台灣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失去競爭優勢,不得不尋找低成本的地區繼續發展。這類企業在大陸投資經營,不僅使其自身重獲競爭力,而且能夠利用在大陸投資的收益增強在台灣的投資能力,支援台灣新興產業的持續成長,大幅帶動了對大陸的出口。 這些都對擴大台灣就業、產業升級和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束語
我們對實現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的前景充滿信心。合則兩利,通則雙贏,早通比晚通好。我們呼籲台灣當局儘快採取實際措施,消除阻撓實現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的障礙。我們真誠地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與我們一道共同努力,爭取儘早實現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面。(來源:國臺辦網站)
中國網綜合消息2003年12月17日
http://weibo.com/1946156414/profile我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