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6)年台灣的民生物價上漲是預期中的事,因為房地產價格已經先行反應了,而且是集中在台北地區。物價上漲官方的說法是「輸入性通膨」,也就是輸入性躉售原物料價格上漲,當然這個果也是必有前因,用一個更貼切的說法「台幣比不爭氣的美元更不爭氣」,其它國家難道沒有物價上漲嗎?我們去年在歐洲待了一段時間觀察,歐洲等其它國家在前兩年己經物價反映大幅上漲過了,工資也跟著上漲調整了,去年七月財訊雜誌社社長謝金河先生去英國參加女兒的畢業還為此寫了一篇專文領教台幣的弱勢,之前通膨只是我們景氣更差沒條件反應,全部由廠商吸收了,五月中旬這波央行防止資金外流策略性台幣走貶,正式引爆民生物價上漲,你我都為此付出代價。購買力減弱造成的通膨有錢人難道沒感覺出來嗎?當然一定也會,所以去年開始就持續造成房地產預期性的上漲,和二十年前那波與三十年前那二波房地產上漲最大的不一樣,不再是經濟學上供給面的全面上漲(投資需求壓擠消費需求),這次集中在三大都會區、特別是台北市。難怪陳水扁先生看完了高雄的豪宅嫌貴,或說高雄憑什麼也像台北漲那麼多。
年青人不敢養小孩這樣的高級寵物,只敢養小狗,出生率降低再加上之前過多供給的成屋,使得許多地方有著大批的空屋,所以只有去化容易的都會區才有保值能力,所以,保值要挑對三要素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台北市住宅交易平均單價約將近一千萬台幣,以一般薪資所得少不了十年不吃不喝,做小生意的更可憐,毛利扣除店租幾乎無利潤可言。台北豪宅億元起跳,購買者炒作又可避稅。然而,台北這樣的房價理性嗎?但仲介業普遍預言可以更高。
政府在台北市市區不斷的釋出土地給建商炒作豪宅,不食人間煙火的豪宅風帶動整個房地產的上漲,更藉著所謂升格「準直轄市」釋放利多消息,甚至還有某縣長公開召集各大建商要炒作所謂「遷副都心」房地產議題,以為當地居民會感受到上漲的好處嗎?看在大台北地區買不起、換不起房子的百姓眼中作何感想?看在南部不景氣謀生不易的百姓眼中又作何感想?這些無端被房仲喊出來的房價,真的有實際熱絡的成交嗎?肥了誰的工袋?瘦了誰的荷包?獲利與受害的比例如何?
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二十年過去了,六萬元的國宅南部也不多見了,台北市國宅處也完成階段性功能裁撤了,再漲下去無殼族又能如何?大陸反而開始平抑房價了,台商們不是想不想回來,漲下去是回不回得來?
房地產行情能不能代表景氣,我懷疑!
《系列》減法政見一《白吃盛宴陷阱》
《系列》減法政見二《小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