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他創"幸福經濟"這個新名詞...就足以打敗全世界經濟學家有餘!!!
謝長廷的財經幕僚該多多用功
中時社論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宣布參選與決定副手人選之際,分別提出了兩篇頗長的文稿,內容對台灣的經濟問題著墨甚多。例如,「雙航圈,雙中心」的規畫構想,對中國大陸投資原則開放、鼓勵台商回台上市等,都是頗為具體的政策意見。相對而言,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則財經主張甚少。在外界千呼萬喚之下,他日前終於召開「財經政策」記者會,對經濟問題提出看法。但是聽完謝先生的記者會,卻令人對其財經主張頗為失望;不僅牛肉甚少,連批評對手的語言都自相矛盾。如果民進黨初選過後這麼久,還只能端出這麼單薄的菜色,那就顯示其財經幕僚太不用功,需要媒體多督促了。
謝長廷的記者會,自己提出的經濟政策不多,大部分都是「相對」於馬英九先前的政策而發。謝說,馬英九的經濟決策方式是由上而下,而謝則是由下而上。這樣的批評究竟是從何處推理而來我們不清楚,但是放在兩岸經貿政策這個議題,卻是難以自圓其說。馬英九主張兩岸之間投資應「原則同意,例外管理」,意即政府原則上尊重民間的經濟決策,只對關鍵技術產業做審查。從業者角度來看,這不正是由下而上的操作嗎?相反的,當前經濟部百分之四十投資上限的緊箍咒,卻是政府對民間投資的原則性全額禁止,只論金額大小,不問產業內容。在企業界來看,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由上而下」高壓管制。謝的財經幕僚如果真的主張由下而上,就必須要對當前由上而下的四十%管制措施表態,贊成或不贊成要講清楚,而不是在上、下等方向名詞上耍嘴皮、作文章。
其次,謝長廷批評馬英九的經濟藥方是「商品經濟」,而他自己則是主張「幸福經濟」;這似乎又是個創名詞、穿小鞋的遊戲。謝先生所說的「幸福」,應該是指社會福祉(socialwelfare)的提升。他批評馬英九:GDP多一%,人民未必會快樂,而國會亂象、M型社會才是關鍵。商品經濟與幸福經濟的名詞當然是其幕僚所提供;但遺憾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知名經濟學家梭羅(R.M.Solow)等人早已多次撰文指出,GDP的邊際增加與社會福利提升之間,其實有相當清楚的對應關係。如果謝的財經幕僚認為馬主張增加國民所得,而國民所得又與社會福利無關,那麼就該確切指出兩者歧異之所在,而不是胡扯些國會亂象、M型社會等不相干的問題來模糊焦點。台灣的國會確實表現很差,但也不能因為如此,就什麼經濟政策都不談吧!謝認為台灣經濟沒有不好,是不是也該有些民調數據的佐證呢?
除了張冠李戴、指桑罵槐之外,謝長廷記者會最後又把馬英九的財經政策冠上「讓台灣成為中國離島」的紅帽。這樣的統獨二分固然是民進黨最近數年一貫的伎倆,但卻也使謝的「財經政策」記者會破功。經濟政策講來講去,如果終究又回到統獨二分的無聊議題,演變成「統派經濟與獨派經濟對決」的超級爛台詞,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對謝長廷的競選團隊感到悲哀了。
總而言之,至目前為止,馬英九陣營似乎是認認真真地在研議財經議題,拋出一項一項解決台灣經濟困境的政策主張。這些主張謝政營可能嗤之以鼻、可能同意、也可能修正,但無論如何,都應該堂堂正正地面對。台灣經濟過去已經虛耗了七年,主要就是因為極少朝野人士能夠就事論事,切磋問題。如今,好不容易碰上馬英九團隊這樣的「好事分子」,政策一件件提、牛肉一斤斤上,內容也應該有不少瑕疵,謝的財經幕僚團隊為什麼不好好用功、實實在在地應對呢?以日前的財經記者會來看,謝長廷的財經幕僚實在太過懶散、只知道用幾個「俗擱大碗」的名詞去貶抑對手、誇大自己。名詞的炫麗短時間也許可以譁眾取寵。但長此以往,謝若只是靠三寸不爛之舌應戰,總是有辭窮的一天,到時候被人批評言語「奸巧」,那就得回過頭去怪自己的財經幕僚了。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