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有這樣的討論機會:
如果我是財務顧問,你是貸款人來問我,你說每個月你要還的本金和貸款太多壓得不過氣來,我的建議有三項:
一、再多借點錢出來,我幫你投資收益可能比你增加的利息多一點的投資工具,但是你每個月的利息負擔會更重,因此兩年內每個月你必須少一場娛樂活動,但也有可能收益不如預期,也就是少了娛樂還利息卻沒能減少負債。
二、不多借錢,但至少要還利息,本金延緩償還速度,未來的二十年你都要背債付更多的利息。
三、不多借錢,忍著點,兩年內每個月都少一場娛樂活動,兩年後提前完,沒有債就沒有利息支出,還完後由於習慣少開支,反將原本還債的提存用於投資,不用上班工作也有收入,從此晉入B級人生,只要不是太豪華都可以很愉快。(例如不用上班可以用平日的低價過比假日更好的娛樂品質)
當然,你還有第四種選擇,不還債毀掉後半生從此萬刧不復。
以上的四種方案,換成政治,我可以把第一種包裝得很漂亮,讓你多借錢多付利息,後面的收益就像是現在的公共投資,你沒能預期加速還債,反而讓你的往來對象發現你負債愈來愈多,怕你有可能倒帳(其實你一直很夠朋友)減少交易金額,相同的國家債務也會國家風險,外資會不信任你的購買力,因此減低投資意願。
我是小老百姓,我選擇第三種,現在正在過40歲退休的日子。
若夠有錢,而且不完全取之有道,狠一點會選第四種,資產移轉國外,負債根留台灣並支持台獨引發動亂,沒有負債也可以借錢買創造負債,通膨自然會抵銷負債。想學嗎?你學不到,因為你現在不夠有錢。
很感謝你耐心看到這,你提到法國經驗,去年四月法國拉丁區學潮,我在巴黎旅行,法國稅和國債都讓法國人抓狂,學生因為保護他們就業的新政策暴動(這又是一個長故事)。以星巴克咖啡為例,在台灣一杯120元(你繳6元營業稅),在巴黎你要付到250元(其中超過一半是稅),那杯咖啡還只有下面三成是咖啡,七成是奶泡。若你是法國人看到台灣,你要不要吵減稅?聽說台灣人也吵減稅,法國人也是哈哈一笑。巴黎被包裝成是一個浪漫的地方,一樣的咖啡,在台灣喝叫路邊攤,在巴黎蹲在路邊喝卻叫浪漫?相信做廣告的人也不一定真的去過巴黎。
台灣人很好騙吧!因為「信任」,難怪詐騙集團那麼多,但被騙過的人卻比較機警,要再騙很難。
上面的例子是你可以自行決定還款的多少,在台灣要調降稅率容易,調昇或收新稅很難,扁政府上任前也喊減稅,結果「有夢最美」加了一個最低稅賦的富人稅,有錢人改買境外基金,新台幣外流間接造成輸入性通膨。減稅嗎?其實是全面增加負擔。
但是「減少負擔與民休息」是對的,我猜你想說的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減稅一般是指降低稅率或停徵。我會建議改個方法說,例如「增加扶養扣除額」、「增設高等教育學費扣除額」,這樣都可以減輕你父母的負擔,達到減稅效果,對富人影響不大,對窮人有幫助。雖然我不贊成減稅,但我可以接受教育扣除額的論點,畢竟那是可能有「潛在收益」的投資啦。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