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野不野一直是被支持者詬病的焦點,可惜媒體跟絕大多數支持者都受了民進黨「在怎麼野蠻」的影響,認為在野黨就是要敢衝敢撞敢鬧,可是回頭看看紅衫軍的時期,非常多的泛藍支持者熱情響應,藍綠對決的情勢也達到高點,可是那時國民黨的支持度如何?大家都知道馬主席的聲望便是自那時起節節下滑,裡面有認為馬主席軟弱而不滿的深藍支持者,可是也有對於紅衫軍及泛藍不耐的中間選民。因此衝撞野蠻絕不是在野黨該有的特質,筆者認為國民黨其實缺乏的是一種在野的精神,而這也是限制了國民黨不管怎麼宣稱自己是中間路線,且明顯是個包容性高相對溫和的政黨,選票大餅卻始終只能佔六成左右,(甚至在連宋配時還未能突破五成)。 國民黨所缺乏的在野精神, 很難一言以蔽之,在野精神基本上是一種反叛的態度,卻未必要形成一種反叛的行為,以前常有一種說法:年青人不是左派的太沒理想性,到了中年卻仍是左派的,又太不實際,國民黨便是一個從年青到老都沒有站在左派立場的團體,只要簡單看看各種爭議性議題國民黨的態度便可一目瞭然。如:新莊樂生院,可以看到民進黨內的意見可分二派,(不管是不是騙選票的),但國民黨上至縣長下至黨籍立委都是站在地方建設發展的那一邊。還有蘇花高,就筆者印象中,似乎也沒看到國民黨內的政治人物有什麼樣的論述,可是民進黨內卻看到的蘇貞昌的支持花東建設,也看到了謝長廷反對蘇花高,(還在商業周刊登了好幾頁的專訪報導)
因此總的來看,國民黨一直強調的包容性與溫和多元,豈不是喊假的嗎?國民黨與馬團隊為了成就完美的不沾鍋,在各項爭議性高的議題中保持沉默,卻因此使得國民黨與馬主席的形象平板化,更無法深入人心。選民雖然會用選票懲罰那些意見與其相左的政治人物,可是有更多的人會因為對政治人物沒有意見、沒有想法而不出來投票,對照國民兩黨每次選舉的投票率,為何綠軍高,而藍軍低,恐怕原因正就在此。而我們再回頭想想民進黨面對爭議的各說各話,對照國民黨的沉默,便不難明白為何民進黨能又用執政資源取得右派選票、又高舉左派大旗吸引各種地下文化次團的選票。(想想那些地下樂團每在228假文化之名,辦什麼台灣魂與正義無敵的活動。為什麼藍軍從沒有這樣的舞台,原因也就在此)
因此當筆者看到馬主席的選戰主軸又是經濟,國民黨打算與民進黨對決的公投議題是兩岸直航時,不禁擔心這樣單調沒有力量的論述要如何打動中間選民出來投票?過去幾年來多次選舉,國民黨皆主打經濟,但選贏了嗎?幾場大勝仗都是拜馬主席的人氣魅力所賜。中間選民其實是台灣政治的最大亂源,一方面對執政及在野黨各打五十大板,一方面卻自命清高不出來投票不選爛蘋果,結果造成社會呈現兩極對抗,民進黨用激進的民族鎖國主義對抗國民黨空洞的經濟至上論,事實上社會議題本就有多種面向,國民黨應靈活運用論述,拋去百年老店的包袱,馬主席曾說國民黨要能感動社會,能感動社會的,絕不是一個死板老氣不合時宜的政黨,而是一個老黨拋棄過去的包袱,用年輕的心仔細思考、論述出一個有希望的台灣未來。
馬英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