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天穎瀾和子鳴的精彩的政治評論,覺得真是精闢,也忍不住想插嘴聊一聊...
柏拉圖的理想國裏,提倡菁英治國。只有從小受文學、音樂、天文...薰陶的孩子,才有資格做治理國家的「衛國者」。其它兩階公民(「普通人」和「士兵」),不得參與干政。
台灣受到當代西方思潮影響,高度發展民主。每個人都有機會接收到各類資訊,各式媒體也讓個人有機會自由發表意見。在發達的資訊網絡裏,各類價值觀充斥,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國家主人,不願聆聽異己的聲音。
一種是變相極權,一種是中央權力釋放後的個人過度自我膨脹。
柏拉圖不允許「衛國者」觀看戲劇。他相信純粹理性。因戲劇訴諸感官幻象,影響情緒。
台灣的高度民主,在於解嚴後急於追求心靈自由,及個人權力迅速提昇的渴望。但台灣人許多時候,對政治的判讀,卻是訴諸個人情緒。
西方近代的政治革命,是憑著一股熱情。冀望在階級不平等中,追尋人人平等的可能性。「約翰. 克里斯朵夫」文學作品,即是反應歐洲社會革命之例。
大陸自五四運動以來,人文思潮勃發,各類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揭竿而起,為的就是爭取個人自由,以達西方社會人人平權的理想。台灣的鄉土文學,也在描繪貧民被環境壓迫時的社會現實,以文學來紓發對自由渴望之生命情感。以上例子,都在反應人類在追求自由時,顯示的高貴情操。
追求高度個人自由,進而達到人人平等,是對民主的終極的渴望,也是政治家卓越的理想。
然而,台灣自解嚴後,兩黨輪替,民主發展演變至今,大家看到的是兩黨極力爭取資源,政客們難看的吃相,跳樑小丑種種言行被媒體放大。人民成天充斥在評論家的口水戰及族群間仇視的氛圍裏。情緒是否不被操控?是否能保持理性?我很懷疑。
台灣是否人人有資格追求民主?以柏拉圖的立場而言,沒有。
大部份人以為自己掌握了資訊,以為追求到了絕對的自由。但有多少資訊是未經消化的資訊?多少媒體上的意見,純粹只是價值觀的紓發?一般人不能做判斷,只是不斷爭取。爭取什麼?恐怕自己都不知道。
人們對民主的基本定義不理解,如何公正地治理國家? 基本的教育不落實,如何知道自己要的什麼?
追求民主之前,必先講求法治。普遍群眾必須懂得互相尊重及自重的前提下,選出有德性之人,制定合理的法規,才有可能帶領國家走向長治久安。
如果不了解興建新的核電廠對大環境的危害與台灣經濟開發間的利弊取捨,不願參與公聽會,不肯學習自救,如何判讀哪一項法規有益於大眾?如何知道哪一個候選人的政見最好?如果不明白國家語言教育政策方針,無法評估目前語言政策對台灣本島及國際間十年二十年後的影響,一昧批評本土語言復興計畫或排斥外語教育政策,如何在選舉時睜大眼睛,選出有真知卓見,愛護台灣後代子孫的候選人?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國家,可以每人一票,直選總統?人人平等是理想,但每一票所代表的價值是否相同?每一票後面理性選擇和情緒表達百分比為何?投下選票時是真正理解政見,還是為了一己私利?過度接受資訊,卻不懂得選擇,消化,和建立規範,就是現在台灣民主的亂象。
基本面做好,這些亂象就會減低。基本面就是我講的教育。教導孩子們眼光要看得遠,從各種角度來思考各種問題,價值觀比較不易被別人牽著走。
我只是提供自己的觀點,annemily是學政治的,也許對整個台灣政治現象,有更深刻的看法也不一定。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