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mico芳】 近來陸陸續續認識了「身心與眾不同」的學習案例,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與眾不同」的名詞,究竟是誰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其實他們成長空間,就是被我們的「異樣眼光」、「不平等的待遇」給變複雜了,原本活在世上,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外界所給予的壓力,已經遠超過自己能夠負荷的水準之外了,如果我們能「多一份體諒」、「多一份關懷」、「多一份幫助」、「多一份鼓勵」......,也許就能彌補他們成功前的過度時期了。 以白化症為例來說,「白化症」是因為在母親懷裡時,少了製造黑色素的基因,所以出生後,毛髮呈現白色,會有弱視的現象,不能長期暴露在陽光底下,但,除此之外,身體機能、智力都跟一般人一樣。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他們的外表與我們不同,而有所退怯,這對他們而言,是不公平的,他們也希望擁有和睦的同儕關係、公平的職場競爭能力,往往人們因為缺少對白化症的認識,少了單純的同理心,使他們的人生不再潔白明亮。 所以,不管是何種身心障礙的疾病,都是出自有因,我們不應該用既定的異樣眼光來對待他們,如果自己身為他們的老師、家長、朋友或同儕、長輩或長官、甚至是另一伴時,也應該擁有同理心,適時的給予幫助與關懷,讓他們的成長歷程不在有遺憾。 身為老師,應該適時輔導其他學生,建立互愛、互助的精神,並且時常注意該學生的身心狀況,與家長、該學生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才不會忽略學生本身的感受。 身為家長,應該時刻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與老師定期溝通,幫助孩子做心理建設(例如:你跟別的小朋友其實是一樣的,只是頭髮顏色比較不同)。 身為朋友或同儕,應該時常互相鼓勵,功課互相幫忙與討論,不因為身心的狀況而歧視對方,反而多提醒他的優點與長處,使之建立自信心。 身為長輩或長官,應該多給予後輩學習的機會,不能因為身心的狀況別於一般人,而否定後輩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