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學校的課程作業,H跟我訪問了潘阿姨僱請的外籍勞工,她叫做阿金,有一張樸素的面容,在H訪問過程裡,有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你們的生活如此困難,政府沒有補助的辦法嗎?」H問。
這個問題讓阿金沈默了一會兒。
從她的眼神裡看得出在深思某些東西,然後閉起眼睛,搖搖頭說沒有,這個動作讓我有種很深的感觸。阿金雖然在越南算是普通家庭,但頂多是入能敷出的狀態,她說自己的在國中後就沒有再繼續唸書了,來到台灣纔知道唸書的重要性,她現在要賺錢主要是讓孩子唸書,讓他做個有知識的人,纔能過得比較好的生活,不用像她這樣離鄉背井。
面對阿金的話,我完全明白「唸書」這兩個字裡面,帶著「尊嚴」與「能力」的意義,雖然潘阿姨一家人視阿金如己出,然而,在越南生活不下去,來台灣當外籍勞工,做著台灣人寧可餓死也不肯做的工作,阿金並不是一個越南社會底層的人,對她來說,這裡面的心情,實在很難對外人說清。我無法想像阿金要捨棄多少身為人的尊嚴,纔能無怨無悔的工作,為她的孩子。
在我從社會新聞跟做外勞仲介的親戚得知的故事,阿金要算是相當幸運的人,潘阿姨還自己爆料說當阿金三年工作期滿,必須回越南一個月纔能再來台灣,在那個期間潘阿姨一家老少大小都不斷打電話給阿金,因為已經視作一家人了。潘阿姨還有一回找不到茶葉放在哪裡,打電話到越南問阿金放在哪裡,阿金的爸爸很好奇怎麼老闆東西放哪裡還要找你問,阿金笑著說東西都是自己在收拾的,那一個月期間打到越南的電話費,就跟阿金每個月的薪資一樣多。
當H問阿金是否認識中文,阿金表示看不懂,僅能認識他工作範圍內的中文字。阿金、H、潘阿姨大概不會知道我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內心湧現著越南歷史的記憶,中文,直到法國殖民越南前,越南文就是中文,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借用中文來表意,這跟尚未發明文字的朝鮮跟日本都是一樣的狀況。但在法國殖民後,捨棄中文而改用法文成為替代文字,逐漸發展出越南文。
然而,在此前長時間使用中文的越南,不可能置外於中華文化圈,亦即越南人的觀念與中國人相異無幾,雖然這點無法從阿金身上得到直接的證實,但是潘阿姨說越南還要分北越跟南越,北越人跟中國人就很像,也過農曆節氣,吃湯圓吃粽子,只是生肖多了一隻貓。南越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因此北越人多來台灣工作,南越人多來台灣當外籍新娘。
這雖然不是很精確的說法,但想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其實沒有所謂的「政治疆域」的僵化概念,在清中葉以前越南一直都是整個中華文化影響的範圍,南越跟北越的差別,恐怕就在於此。然而,經過這兩百多年的中國動亂,整個中華文化被摧毀得極為嚴重,到底真相是什麼,就變得很難說清楚。甚至還有韓國人宣稱孔子是韓國人,他們纔是儒家的正宗。在以中華自詡的中國人聽見如何可笑,但當我們盼顧自身,拆北京的胡同蓋洋大師的太空建築,拆淡水漁人碼頭的百年建築,真能仿造出美國漁人碼頭那種厚重的歷史感嗎?
當然,阿金跟我所思考的議題完全絕緣,這時候餐館的客人笑著與她說再見,我並不感到悲傷或可憐,這就是阿金的人生,她有個夢想,要在越南開家小吃店,跟兒子平平安安的過生活,H跟我由衷地祝福阿金!
心學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葉震於石碇養晦軒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echoneo&f_ART_ID=55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