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戀人絮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用了數個月甚至是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但有時我想,這樣的閱讀不無好處。在斷斷續續的閱讀之間,有些言語反覆地再讀: (上次不是看到這裡嗎?) 這是個有趣的過程。其實這是該被反覆細閱的書,某些言語不是讀過一片便可領會的。唯有依靠時間,依靠不住的遺忘與重温,依靠回憶與在前方不遠處的將來,領會自會框在生活的體驗裡,在戀人的時間中得著印證和信服。
<戀人絮語>是羅蘭‧巴特晚年的著作。那緣起自巴特在一九七五年一月,他在巴黎高師再度開設的討論班。他那次選擇的文本是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初衷是探討拆解語言,擺弄語言的「外衣」,研究一種話語--即情話--戀人的絮語、獨自的特性。維特是充滿激情的思辨人的原型,他的一派痴語是典型的戀人情話。
(頁9)
在書中,維特的言語和情節不住被套在巴特的理論中,緊緊相扣。看這兩本書裡的文字互相觸碰,那確是愉快的閱讀體驗,維特如被用作例證 (看,這便是愛情的本質了) ,喜歡此書的人該更歡喜吧 (唔,愛情不該就是這樣子了嗎?)。愛本沒有形體的,看不見也摸不著,像風,但我們可看見愛情落在戀人時的模樣,那種焦灼和絕望,就恰似風打在樹上,遍地落葉。我們便得以窺見愛情的模樣,如此真實,變得可以觸碰了。
以上文章引用自↓
http://readingah-dai.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_31.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