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大中華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商業理財投資理財【大中華】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華人之光‧近代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吴仁宝
 瀏覽929|回應2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资料图片:2009年8月12日,吴仁宝在华西村村口。 新华社记者 孙参

  吴仁宝是 江苏省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党代会代表。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昔 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 “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

    吴仁宝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有个“土标准”: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及的,是让人民真正幸福。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经历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吴仁宝认为,中央政策 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在那些长年的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壮大,农民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一定要分呢?

    吴仁宝说:“华西村当时的头等任务是要更大力度地发展集体经济,让大伙儿的生活更加富裕、共同富裕!”华西村没有分,它实事求是地 坚持了自己的路子。20年之后,它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 “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

    吴仁宝建议将周边村与华西村联合建立大华西村的想法不但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赞赏和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举双手拥护。从 2001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签字同意率先后并入华西,到2004年,华西已由原来的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扩展到方圆 30多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人口3.5万人。如今走进大华西,人们看到的完全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观景象: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 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别墅是“天堂”。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时刻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吴仁宝认为,“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是华西人的立业之根、创业之本、兴业之宝,“精神文明”是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保证。

    吴仁宝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播种机,他渴望着把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播撒到更广大的土地。他曾先后出省建立 了“黑龙江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这两个村的村民收入翻了四番。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份举办100多期培训班,智力扶贫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 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交流学习班,分期分批,总期5年。学习交流的目的,他概括了一句话:“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 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

    在华西村口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 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活动中,吴仁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97&aid=4937449
 回應文章
吳仁寶最後18天沒談一句家事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守候在吳仁寶家中的親屬和村民在吳仁寶遺像前痛哭哀悼。 新華社發

華西村一角。   本報記者 余 萍攝

2008年10月30日清晨,吳仁寶散步時從華西金塔門前走過。 新華社發

2003年華西村新老書記規劃未來。 本報資料圖

2009年9月,老書記登上金塔俯瞰新華西。   本報記者 肖 勇攝

  2012年10月11日,吳仁寶在影片《吳仁寶》首映禮上接受採訪。記者 郎從柳攝

  “只要心臟不停,就要腳步不停、腦子不停、事業不停、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停。”吳仁寶用他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3月18日下午6時58分,華西村一位85歲的老人去世了,讓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眼淚和哭聲裏。從擔任華西村書記以來,吳仁寶操心得最多的就是華西的村民、華西的發展。一直到生命最後的彌留之際,這位85歲老書記最牽挂的還是他的華西、他的村民。

  只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

  從3月6日住進醫院,到13日夜裏11點多吳仁寶悄悄地從醫院回到華西老家,吳仁寶最後的歲月在醫院只待了一個星期。記者在老人逝世後從他的家人和周圍同事的口中得知,其實吳仁寶1月6日就確診患上了不治之症。

  “他忙得沒時間去看病,腦子裏盡想著華西怎麼搞。”比吳仁寶小11歲的華西村民何鳳壽說。

  兩年前,他到北京開會, 一天一個來回,13個茶葉蛋充饑,回到村裏還要召集幹部開會,一點兒看不出他有多累。但去年11月17日,他率領100多名班子成員,到北京國家博物館參 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吳仁寶的身體就已經出了問題。當時他高燒39度,但仍帶領大家宣誓“有難官上,有福民先;偉大復興,重任在肩”,激勵大家為實現 “華西夢”、“中國夢”而奉獻。

  元旦前後,一直忙得不可開交的吳仁寶,身體不適,日夜咳嗽。元月6日,在家人的再三勸說下,才到華西體檢中心進行派特CT檢查,結果顯示的病情 是“癌症”!專家建議說,老書記年紀大了,又是癌症晚期,只能保守治療。子女們建議他立刻去醫院治療,但吳仁寶總說:“年底很忙,工作很多,等忙完了,我 再去吧!”

  隨後的一個月,他與往日一樣忙碌,從組織黨員幹部到周邊村慰問困難戶,到華西新一年發展規劃,再到親自把關主辦《華西月刊》,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

  2月8日是小年夜,一早華西特色藝術團團長計麗靜接到吳仁寶電話,“今天是小年夜,我請大家吃飯。”飯桌上,老書記給帶著孩子的團員每人1000元壓歲錢。“即使上級領導來,老書記一般也是不陪吃飯的。”

  “感覺他呼每一口氣都很痛。”華西村紀委副書記朱蘊海回憶,3月初已經可以明顯感覺到老書記忍受著劇痛在堅持工作。

  華西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徵說,吳仁寶最近一兩個月想盡可能地把他的智慧傳遞給大家。直到3月5日的班子成員會議開完後,吳仁寶才答應去上海看病。誰也沒有想到,從此他就再也沒能從病床上下來。

  昏睡中醒來就喊“開會”

  3月6日,已經臥床不起,無法進食的吳仁寶,住進上海華東醫院醫治。這天,老書記清醒之後,所講的第一句話,就是回華西開會。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談起耗盡生命能量的老書記,華西村村委副書記、華西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永昌眼眶裏滲出了淚水,他說,彌留之際,老書記的心裏牽挂的仍然全是工作上的事情。

  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周麗回憶說,3月13日深夜11點,老書記從醫院回到家裏,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叫周麗來,報告寫好了嗎?叫她主持會議”。

  “老書記腦子裏裝的全是工作。”3月14日早上5點多,華西龍西大酒店副總經理戴立明來到老書記家裏看望他。“下午3點半開會,有事情要安排。”插著氧氣管,老書記用微弱的聲音說。

  “老書記在上海住院時,還不停喊我,要我整理材料準備開會。”在吳仁寶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孫海燕說到這裏淚如雨下,“他心裏想的只有工作,沒有自己。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承諾。”

  16日晚上,吳仁寶說“幫我,幫我”。家人把他扶起一點,稍微坐了起來,女兒吳鳳英把氧氣面罩調整好,感覺周圍人很多,老書記說了一句:“開會。”“現在開始,不要來翻花樣了。”這是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吳仁寶的四子吳協恩回憶說,他與兄弟姐妹在一起談起病榻上的父親,覺得“爸爸這一輩子,在生活上沒有享到福,但他又享到了大福——對他而言,能工作到最後一刻,就是享福”。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老人戴著氧氣面罩,說話要費很大的力氣,但擠出來的字眼都跟工作有關。

  學好中央精神安然入睡

  住進上海醫院幾天後,有一天身體稍微有些好轉的吳仁寶,叫身邊的人將他手上的針管拔掉,說要回華西研究事情。“我要回去開會,傳達全國‘兩會’精神,這是大事情!”下午,他又拉住陪護人員趙金榮的手,著急地說:“金榮,你趕快準備車子送我回去。我還是要回去學習,才能吃透中央精神,更好地建設華西!”

  3月11日,淩晨4:00,已經全身不能動彈的老書記,從昏迷中蘇醒了過來,他沉思一會後,十分費力地對駕駛員瞿小興說:“通知新書記,安排黨 委委員、紀委正副書記、5個總支書記,包括全體正副廠長,一起到上海來開個會,叫孫海燕將‘一號文件’帶過來,所有開會人員的車費我來付,你趕快去通知、 去落實!”沒過多久,就急切地問瞿小興,電話打通沒有、打通沒有,一連問了三次,直到又一次昏迷。

  15日晚上8點半,受到病魔侵襲,老書記顯得很痛苦。周麗在一旁拿出《人民日報》和《新華日報》讀給他聽。“老書記露出滿意的神色,還把頭側過來,聽著兩篇報道,他一下子平靜了下來,聽完以後就睡著了。”

  最後的18天,沒談一句家事

  “從病重起,我陪了18天,父親很堅強,沒有喊一聲痛,跟周圍那麼多人講了那麼多事,講來講去都是國事村事,沒有一句家事,對自己的身體、對家人沒有留下只言片語。”昨日深夜,吳仁寶的女兒吳鳳英告訴記者。

  在吳仁寶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他想到的是華西的鄉親們,是那些來華西參觀的遊客們。3月13日,是吳仁寶在上海住院的最後一天。這一整天,老書 記只要一醒來,嘴裏就念叨著:“要把大華西4000名村民安排好!”在半清醒狀態中,經常要工作人員帶他去民族宮,說那裏還有好多遊客等著呢。

  “在上海醫院裏,問老書記對家人有什麼要交待,老書記始終沒回答。”吳協恩對記者說,父親一輩子有兩句話對他最有啟發,一句是“生命不息,工作 不止”。還有一句“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華西村老百姓有今天的幸福,是老書記一輩子的心血,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是繼續實現老書記“百年老店”的“華西夢”,團結好一家人,帶領好一班人,造福好一村人。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百年華西。

  老書記記挂著村民,村民也記挂著老書記。吳仁寶從上海回到華西的消息悄然傳播出去後,華西的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涌向已顯得破舊的吳仁寶的家。這 幢小樓,華西人無數次地出出進進,但這次不同,華西人都是跌跌撞撞地趕來,擦著眼淚依依不舍地離開。據統計,他回到華西的第一天,來看他的華西人就有 2000多人。

  18日晚11點30分,記者發稿前再度瞻仰了一下這位可敬的老人。身穿藏青色家常外套的吳仁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身上覆蓋著鮮艷的中國共產黨 黨旗,頭上方是一張與愛人攝于1999年的“模范金婚合影”,照片上的兩人都戴著鮮艷的大紅花,笑容燦爛。在這個老書記生活了幾十年的華西398號大門 上,貼著一副對聯:“百姓幸福我幸福,百年老店事業成。”(記者 江錫民 浦敏琦 季 鋮 陳炳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97&aid=4937739
吴仁宝:打造“天下第一村”的老书记
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人们亲切地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因为从1955年至2003年,吴仁宝在华西村党支部、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整整干了48年,他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华西村由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
    记者见到吴仁宝时,82岁高龄的吴仁宝精神矍铄,用一口苏南方言与记者交谈。老书记只说观点,不提业绩,回顾华西村的发展史,他说,华西人有富裕、幸福的今天,是因为掌握了“实事求是”和“发展是硬道理”的法宝。
    华西村刚组建时,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667人,穷得叮当响。在“以粮为纲”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吴仁宝率领村民办起了一家小五金厂,这座“地下工厂”运营10年,给华西人创造了上百万元的利润,也是华西村走向共同富裕的第一个台阶。
    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仁宝大胆解放思想,发展多种经营,很快使集体收入达到上亿元。他善抓机遇,研究市场,在村里推行各项改革创新,逐步打造出工业、农 业、商业、旅游、建筑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坚实经济体系。为了让更多农民共同富裕,华西村近年还对周边20个经济薄弱村实行组合,纳入大华西的发展版图,并帮 扶中西部,营建了“省外华西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华西村方圆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南有“钱庄”(工业区),北有“粮 仓”(农业区),中间是村民生活的“天堂”(生活区),全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亿元,一个“不土不洋,亦城 亦乡”华西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典范。
    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此,吴仁宝有他切实而具体的理解:“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他说:“华西村的幸福有三条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华 西村的村口,竖有一面巨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吴仁宝的两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参加 工作近60年,作为中国首富之村的“当家人”,他却给自己立了一条“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当华西村农民已 住进第六代别墅,吴仁宝现在依然居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简陋老房里。
    今年82岁的吴仁宝,每天仍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早晨5点多起床,收听新闻、检查村容、察看企业、接待游客、参加会议,还时常与村民坐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睡眠仅五六个小时。
    吴 仁宝是个名人,但外地游客和参观者要见他一面并不难,每天上午10点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华西村民族宫会堂,为游人作一场或多场报告,介绍华西经验,并满 足大家与他拍照合影的愿望。面对一批批来听报告的游客,村里一位导游感慨地说,华西村最有名的“景点”还是老书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97&aid=493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