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大中華
市長: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商業理財投資理財【大中華】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華人之光‧現代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山陵:吕彦直的丰碑
 瀏覽523|回應0推薦0

安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吕彦直的丰碑

老克

  钩沉

  许多年前,我是个县城小青工,陪我82岁的外婆来南京中山陵,那种像生长在山坡上的蓝色建筑,给人庄严肃穆的美感。那天我扶着外婆站在中山陵最高的台阶上,看四周群山,苍松翠柏,气象万千。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中山陵的设计者叫吕彦直。

  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环绕中山陵的主体建筑,还有一系列纪念性建筑,比如宝鼎、音乐台、流徽榭、仰止亭、光华亭、行健亭、藏经楼,尤其是那座冲天式石牌坊,上面有孙先生手迹“博爱”两字。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民主革命,“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约好友胡汉民等人骑马游紫金山,面对秀丽的景色,说了句,“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时正是他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人有时退一步,才会本能地想到生与死的哲学问题。

  13年以后,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在弥留之际,又提出愿在紫金山安葬。经当时总理丧事筹备委员会的决议,并经宋庆龄和孙科三次实地勘察,终于确定了中山陵的墓址,并向海内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当时上海的年仅31岁的设计师吕彦直,他的设计方案在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专家复议评点该方案:简朴坚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精神。

  有人说,吕彦直在此之前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设计师,这似乎话中有话,似乎他有“撞大运”的嫌疑,事情并非如此。

  吕彦直出生于天津富裕家庭,自幼喜欢绘画,9岁随姐姐侨居巴黎,受到法国文化的熏陶。少年时回北京五城学堂读书,受到文学家、翻译家林纾的教诲。后考进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后来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回国后,他做了首都计划的首席顾问、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的助手,参与了两所大学的建筑设计: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

  在北京期间,吕彦直还做有心人,对明清故宫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绘制了不少故宫建筑图。在这之前,他曾去欧洲各地考察西方建筑。在中标之前,他已是在上海有了7年丰富经验的建筑师了。正是文学、艺术的熏陶,正是东西文化、建筑艺术的融会贯通,才使得吕彦直有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机会。当时广州还有一个中山纪念堂,方案也是通过竞标产生,设计者依然是吕彦直。

  当初建中山陵也有反对之声,理由是应该节制政府开支以救助百姓,反对者就有北大校长胡适。也有人反对吕彦直的设计方案。雄伟庄严的中山陵落成,反对声就消散了。中山陵工程分三部分,吕彦直在中山陵一、二部分工程完成后,不幸英年早逝。在某种意义上,中山陵也是吕彦直的丰碑。

  前些年,我曾看过一张中山陵刚落成的黑白老照片,当时的中山陵孤零零地竖立在那里,周围一棵树都没有。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奉安大典”的路线,才有了中山码头、中山北路和中山东路,以及中山门外的中山陵。可以说,中山路上的梧桐树,包括中山陵周围漫山遍野的林木,都是中山陵带来的“风景”(这里面也有1950年任南京市长的叶剑英,从湖南移植过来2万多株杉树和梧桐树)。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中山陵风景区后来成为许多民国名人安葬的地方,比如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还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无梁殿的正气堂,以及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至1945年9月间牺牲的3500名中、美、苏空军将士。

  廖仲恺当年被人在广州越秀南路暗杀,本来已经葬在广州驷马岗,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1935年将他的灵柩送到紫金山安葬。如果说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是展示阳刚之美,那么谭延闿墓就呈现出阴柔之美。那些山水园林的布局,精美的汉白玉祭台、牌坊、石柱,具有鲜明的江南园林特色。

  如今的中山陵已成为南京最美的风景区,山川形胜和民国建筑已成为南京最拿得出手的两张名片,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山陵风景区,南京的魅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我去过中山陵8号孙科公馆,得知当初孙科建这所房子是为父亲守灵用的。世事变幻,白云苍狗,但那个院落依然美如仙境,那个被幽深树木环抱的小湖依然安详。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2012-09-27

(http://news.tsinghua.edu.cn)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97&aid=491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