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大中華
市長:
安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大中華】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華人之光‧近代
字體:
小
中
大
台灣新文學之父 賴和
瀏覽
601
|回應
0
|
推薦
0
安津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台灣新文學之父 賴和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09:35】
五四人物在台足跡專題報導(4)〔中央社〕受五四白話文運動影響,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有新舊文學之爭,賴和能寫漢詩、會白話文、通日語,除寫下殖民下的蒼生含辱圖像,還不遺餘力提攜後進,有「台灣新文學之父」尊稱。
賴和是台灣彰化人,1894年出生,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自小習漢文私塾及完整日語教育,1909進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7年開始懸壺濟世,1918年到廈門鼓浪嶼博愛醫院任職,因思鄉之苦,1919年7月辭職返台。
細數賴和前半身,僅1918年2月到1919年7月間到大陸供職,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賴和雖身處南方,仍感受到五四運動及文學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力,返回台灣後就積極投入台灣文學創作。
他在1921年加入蔣渭水發起的「台灣文化協會」,正式展開文學抗日行動,曾兩度入獄,仍堅持不懈,直到1943年逝世為止。
賴和的文學作品主要描寫市井小民對日本階級統治的不滿及覺醒,如1925年彰化二林蔗農為保障自身權益拒絕製糖會社強行採收甘蔗,爆發衝突,蔗農被捕、被毒打,賴和即寫下「覺悟下的犧牲」新詩。
1930年「霧社事件」後,賴和發表「南國哀歌」,「抵抗」、「覺醒」成為寫作的基調,其他如「惹事」、「一支稱仔」、「蛇先生」等,也都循此基調寫作。
不過,五四運動在台灣引起最大衝擊,應是1920年開始的「新舊文學之爭」。精研五四運動的民間史學家秦賢次說,賴和能寫漢詩、白話文,通日文,個性溫和,人品、醫德甚佳,1926年起主編「台灣民報」文藝欄,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台灣本土作家。
日本殖民時代的許多年輕作家,很多人雖然想用白話文寫出關懷蔗農和小民、批判警察及漢奸(三腳仔)的文章,但文章白話文、日文、台灣語體交雜,難以理解,投稿到「台灣民報」也無法刊出。
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表示,賴和為鼓勵年輕人以白話文或台灣語體寫作,往往在醫院看診完畢後,挑燈看稿、改稿,「有的甚至只剩下標題沒改」,只為了讓年輕人稿子有被刊出的機會,因此提拔不少台灣本土作家,如楊逵、吳濁流、王詩瑯、王錦江等,其中楊逵筆名更是賴和幫他取的。
王曉波說,若說賴和是楊逵、吳濁流等台灣本土作家的導師,並不為過,楊逵的「送報伕」及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都有賴和文章憐憫市井小民的影子在,若不是這些台灣文學持續滋養台灣人心靈,日本的皇民化運動不會被迫到1936年才推動。
賴和本是醫生,卻因憂國憂民而投入文學創作,為啟迪民眾思想勞心勞力,許多人稱他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也有人稱他是「台灣新文學的褓姆」、「台灣的魯迅」,不管如何稱呼,他濃濃的人道主義精神及對社會低層民眾的關懷,至今仍是學習的典範。
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5月3日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97&aid=3416081